学术投稿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何靖康;于曙东;马海涛;秦涌

关键词:食管癌, 淋巴转移, 预后
摘要:为了解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评价,指导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150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长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1.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8.6%).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不同部位的食管癌应采取不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中、上段食管癌应行颈、胸、腹部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58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86例,其中发生肝损害5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殷洪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3例诊治分析

    报告1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中十二指肠癌7例,空、回肠癌6例.CT确诊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节段性肠切除术6例,剖腹探查术1例,手术切除率为7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25%,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和20%,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提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节段性肠切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王莎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免疫指标和临床观察

    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EP方案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仅予EP方案治疗;其余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相同.检测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善,临床控制率有显著提高.认为EP方案结合胸腺肽α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改善机体T细胞功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左玉如;徐跃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为了解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评价,指导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150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长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1.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8.6%).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不同部位的食管癌应采取不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中、上段食管癌应行颈、胸、腹部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

    作者:何靖康;于曙东;马海涛;秦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NOS活性和NO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NOS) 活性和一氧化氮(NO)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80例CHF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NOS活性和NO;TNF-α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NOS活性、NO含量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 CHF组的TNF-α、NOS活性、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的含量逐渐升高;在TNF-α、NOS活性、NO两两之间及它们与反映心功能的射血分数(EF)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TNF-α、NOS、NO可能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发展,它们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亚峰;程绪杰;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肩锁关节损伤54例临床分析

    肩锁关节损伤如处理不当,易发生患肩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后期可发生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1].现就本院1998~2002年处理的54例分析如下.

    作者:计小东;郑红根;张伟中;徐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宽焦斑-低压力ESWL治疗肾鹿角状结石

    应用宽焦斑-低压力自聚焦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CS-2012A-3)治疗肾鹿角状结石25例.结果:碎石率100%,3个月结石排净率70%,无严重并发症.提示宽焦斑-低压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鹿角状结石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仝华;单玉喜;陆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卡维地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和心功能的影响

    16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尔治疗, 观察服药前后患者24 h心率变异和心脏超声的变化.对照组为20名无心血管疾病者.结果:经卡维地洛尔治疗后DCM患者的24 h心率变异显著增加,平均心率显著降低(均P<0.05); 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1);肺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提示卡维地洛尔能显著改善DCM患者的自主神经对心率、心律总的调控作用及其心功能分级.

    作者:王育林;杨俊华;高美雯;宋建平;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P选择素胞外区Lectin-EGF片段的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

    目的构建表达人P-选择素胞外凝集素-表皮生长因子样区(Lectin-EGF)片段的基因工程菌.方法从人血小板中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P-选择素cDNA,用PCR方法扩增其中的Lectin-EGF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再转化宿主菌DH5α.结果通过酶切、PCR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重组载体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获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结论表达人P-选择素胞外区Lectin-EGF片段的基因工程菌的成功构建,为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表位片段对应蛋白从而制备其抗体提供基础.

    作者:郭瑞峰;姜海燕;杨吉成;熊佩华;盛伟华;李福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D15和CEA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CD15和CEA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肺癌的发展、转移、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鼠抗CD15单抗和鼠抗CEA单抗,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58例肺癌组织、10例癌旁肺组织及10例远端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58例肺癌组织中39例(67.2%)CD15呈阳性表达,42例(72.4%)CEA呈阳性表达.20例肺组织中CD15和CEA均无表达.CD15在腺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例(96.7%)、10例(35.7%).CEA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0例(100%)、12例(42.9%).结论 CD15和CEA在肺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尤其在腺癌.CD15及CEA与肺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CD15和CEA组合检测亦是鉴别肺腺癌和鳞癌的良好标志物.

    作者:侍巍;马家用;丁维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坏死性淋巴结炎15例临床分析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易被误诊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临床及组织学表现特殊.现将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方苏君;蔡伟波;刘仁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MRI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评价

    对3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16例),术前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表明,MRI能清楚显示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能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能显示瘤体内的坏死、纤维化及细支气管充气征.提示MRI能显示支气管肺癌形态,在确定其继发性病变、内部结构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方面明显优于CT.

    作者:张继斌;许建铭;须同禄;潘律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潮气呼吸分析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通过婴儿体描箱、应用潮气呼吸分析对3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行肺功能检测,其中轻度16例(甲组),中-重度15例(乙组).结果:和正常组相比,甲乙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TEF)、功能残气量(FRCp)、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F/VE)均降低或减少,呼吸频率(RR)增快,有效气道阻力(Reff)增加(均P<0.05).其中tPEF/tE和Reff在甲乙两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体描箱技术可靠,简易无创,不需要新生儿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可准确客观反映新生儿的肺功能,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为典型的阻塞性通气障碍,达峰时间比(tPEF/tE)和Reff可为其阻塞分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程锐;吴美思;周晓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的主要原因,而肺气肿和肺心病是呼吸系统死亡率高的疾病,因其发生、发展时间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我们就1997年以来苏州大学离休干部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56例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金晓波;张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影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的技术因素

    对15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PR-3型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治疗,于随访3~12年后,分析复发与穿刺是否见脑脊液渗出、方波电压和热凝温度等3个技术因素的关系.结果:(1)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其复发率比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低17.2%(95%置信区间14.1%~20.3%).(2)方波电压的定位价值存疑.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中53%对0.1 V以下刺激便有反应,据此选定较低的热凝温度后,其复发率高达44.4%(12/27),远高于同一刺激强度下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的复发率19.7%(13/66)(x2=5.97,P<0.05).(3)对于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即使使用较高的热凝温度,复发率也不见降低.表明穿刺准确(见脑脊液渗出)是首位因素;方波电压是间接指示穿刺准确程度的替代指标,但有时产生误导,值得注意;推荐适宜热凝温度为83℃,上限值为88℃.

    作者:陈文亚;张俊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雷洛昔芬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

    目的了解雷洛昔芬(RLX)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骨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加乙烯雌酚组(DES)、卵巢切除加雷洛昔芬组(RLX),每组8只,5个月后处死,取大鼠血、尿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和SHAM及OVX组相比,RLX及DES组能明显上调血清E2、Ca2+、ALP的水平和增加骨密度.RLX及DES两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LX对防治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与DES一样有效,RLX可替代DES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作者:张小玉;陆重琳;刘社兰;王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盐酸纳洛酮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综合抢救治疗基础上经脐静脉穿刺注入盐酸纳洛酮(Naloxone)治疗2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运姣;邱立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目的应用临床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评价硬膜外阻滞后患者达到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剂量,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例ASAⅠ~Ⅱ级下肢、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用药一致)随机双盲法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E组在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l;C组行硬膜外穿刺后,在硬膜外置管备用不注药.两组均在穿刺完毕后20 min开始连续静脉泵入异丙酚至意识丧失,并记录异丙酚用量.所有患者均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结果两组意识丧失时异丙酚用量E组明显少于C组(P<0.05),监测所得的基础BIS值、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意识丧失时BIS值两组间无差异.在同一组中,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无差异,而意识丧失时BIS值均低于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结论硬膜外阻滞降低患者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用量.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硬膜外阻滞阻断了局部的传入信号,降低了对网状激活系统的刺激,产生镇静作用.

    作者:须挺;杨建平;张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T-PSA与F/T比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PCa及184例BPH的血清T-PSA和F/T值,分别比较T-PSA与F/T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T-PSA与F/T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但依据T-PSA水平将两组患者各再分为<4 μg/L、4~10 μg/L及>10 μg/L 3组后,当T-PSA<4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显著差异(P<0.05);T-PSA位于4~10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亦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T-PSA>10 μg/L时,两组患者T-PSA及F/T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F/T值较T-PSA更具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兔肝内滞留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兔肝内滞留的可能性.方法 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硬磁粉通过兔肝脏门静脉注入右肝,γ定标仪体外观测肝脏区域γ计数的连续变化,确定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局部的代谢参数.病理观察肝脏右叶、左叶和肺脏,电镜观察肝脏右叶.单纯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注射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局部滞留的生物半排期时间及慢组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靶区内损伤明显重于对照组.结论 131I-碘化油纳米磁流体有可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旭光;朱寿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