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波;张金华
我院1995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86例,其中发生肝损害5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殷洪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基(HCGα)cDNA,构建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HCGα在多种肿瘤及异常妊娠中的作用作前期准备.方法提取新鲜人绒毛膜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HCGα cDNA,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4T-1,酶切鉴定后测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 HCGα.超声破菌后上清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沉淀包涵体经变性、透析复性等处理,用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分析产物.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片段大小约280 bp,同预计片段相符.SDS-PAGE电泳显示诱导表达的产物经初步处理后有36 kd左右的一条明显新增条带,与预期分子量相符,Western 印迹证实此结果.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成功地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出HCGα cDNA,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表达产物有较好的免疫特异性.
作者:金东华;诸葛洪祥;钱峰;石永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nm23/NDPK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标本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前列腺癌标本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为57.50%(23/40),nm23/NDPK的表达随病理分化程度降低而下调;转移组(36.84%)明显低于非转移组(76.19%),P<0.05.随前列腺癌Whitmore分期的增高, nm23/NDPK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nm23基因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nm23/NDPK的表达对评价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臧晋;严春寅;张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应用宽焦斑-低压力自聚焦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CS-2012A-3)治疗肾鹿角状结石25例.结果:碎石率100%,3个月结石排净率70%,无严重并发症.提示宽焦斑-低压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鹿角状结石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仝华;单玉喜;陆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X线能否诱导胃癌细胞Fas表达及细胞凋亡变化,以了解胃癌中电离辐射、细胞凋亡及Fas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建立胃癌细胞系SGC-7901(低分化腺癌)裸小鼠原位种植瘤模型;随机将21只模型鼠分为未照射组和两个照射组(每组7只),对两个照射组行X线(6 MV,20 Gy)局部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48 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TUNEL法,分别检测未照射组及照射组胃癌细胞的Fas表达状态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照射后24 h胃癌组织的凋亡指数(AI)及Fas表达标记指数(LI)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2)照射后48 h胃癌组织的AI及LI与未照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AI、LI变化趋同,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胃癌组织存在凋亡受抑现象,X线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Fas表达上调;且X线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X线诱导Fas表达上调的结果.
作者:陆艺;钱海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6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尔治疗, 观察服药前后患者24 h心率变异和心脏超声的变化.对照组为20名无心血管疾病者.结果:经卡维地洛尔治疗后DCM患者的24 h心率变异显著增加,平均心率显著降低(均P<0.05); 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1);肺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提示卡维地洛尔能显著改善DCM患者的自主神经对心率、心律总的调控作用及其心功能分级.
作者:王育林;杨俊华;高美雯;宋建平;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89Sr和99Tc-MDP(云克)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2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分别从缓解骨痛、改善骨显像病灶和毒副作用3个方面进行观察、随访. 结果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66%,8例患者骨显像原发病灶均有所改善.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降低,可恢复正常.结论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有较好疗效,对骨痛缓解尤为明显.
作者:王云炎;单玉喜;崔勇;高洁;王文炯;孙传洋;陶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NOS) 活性和一氧化氮(NO)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80例CHF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NOS活性和NO;TNF-α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NOS活性、NO含量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 CHF组的TNF-α、NOS活性、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的含量逐渐升高;在TNF-α、NOS活性、NO两两之间及它们与反映心功能的射血分数(EF)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TNF-α、NOS、NO可能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发展,它们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亚峰;程绪杰;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2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行保守治疗17例,腹腔镜手术处理5例,结果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保守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相结合,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卫富;李德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及尿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PNS患者肾病极期血清及尿IL-8水平明显高于肾病缓解期及对照组,尿IL-8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提示IL-8在PNS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尿及血清IL-8水平可作为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洪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胆石症既往极为罕见,北京儿童医院25年间收治66例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中,伴发胆石症者仅1例[1].近年来国内相继有报道.我院2001~2002年共收治经B超确诊的小儿胆石症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怿东;周剑峰;柴建农;陈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肾损害189例,占同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46.3%(189/408).其中102例为重度中毒合并肾损害,占54.0%;≥61岁者占同期老年中毒患者的81.8%(27/33).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三者同时存在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55.6%.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肾损害易发生于重度中毒者及老年人,肾损害表现为单纯血尿、蛋白尿者预后良好,一旦合并氮质血症病死率显著增高.
作者:周华琴;潘解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的主要原因,而肺气肿和肺心病是呼吸系统死亡率高的疾病,因其发生、发展时间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我们就1997年以来苏州大学离休干部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56例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金晓波;张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细胞和肿瘤旁间质细胞中表达的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D-ECGF的单抗1C6-203,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PD-ECGF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PD-ECGF免疫染色均呈阴性.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25例(45.5%)肿瘤细胞PD-ECGF呈阳性表达, 其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2/7(28.6%),G2级9/25(36.0%),G3级14/23(60.9%)(x2 = 3.91, P>0.05);病理分期为Ta期3/18(16.7%),T1期5/14(35.7%),T2~4期17/23(73.9%)(x2 = 14.0, P<0.001).肿瘤间质细胞的PD-ECGF阳性表达为37/55(67.3%),其病理分级为G1 级3/7(42.9%),G2级14/25(56.0%),G3级20/23(87.0%)(x2=7.39,P<0.05);病理分期为Ta期5/18(27.8%),T1期12/14(85.7%),T2~4期20/23(87.0%)(x2=30.2,P<0.001).结论膀胱癌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中的PD-ECGF阳性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对判断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纲;张元芳;丁强;严春寅;温端改;郭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PCa及184例BPH的血清T-PSA和F/T值,分别比较T-PSA与F/T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T-PSA与F/T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但依据T-PSA水平将两组患者各再分为<4 μg/L、4~10 μg/L及>10 μg/L 3组后,当T-PSA<4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显著差异(P<0.05);T-PSA位于4~10 μg/L时,两组患者的T-PSA亦无显著差异(P>0.05),而F/T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T-PSA>10 μg/L时,两组患者T-PSA及F/T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F/T值较T-PSA更具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评价,指导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150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长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1.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8.6%).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不同部位的食管癌应采取不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中、上段食管癌应行颈、胸、腹部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
作者:何靖康;于曙东;马海涛;秦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应用临床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评价硬膜外阻滞后患者达到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剂量,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例ASAⅠ~Ⅱ级下肢、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用药一致)随机双盲法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E组在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l;C组行硬膜外穿刺后,在硬膜外置管备用不注药.两组均在穿刺完毕后20 min开始连续静脉泵入异丙酚至意识丧失,并记录异丙酚用量.所有患者均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结果两组意识丧失时异丙酚用量E组明显少于C组(P<0.05),监测所得的基础BIS值、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意识丧失时BIS值两组间无差异.在同一组中,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无差异,而意识丧失时BIS值均低于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结论硬膜外阻滞降低患者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用量.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硬膜外阻滞阻断了局部的传入信号,降低了对网状激活系统的刺激,产生镇静作用.
作者:须挺;杨建平;张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雷洛昔芬(RLX)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骨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加乙烯雌酚组(DES)、卵巢切除加雷洛昔芬组(RLX),每组8只,5个月后处死,取大鼠血、尿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和SHAM及OVX组相比,RLX及DES组能明显上调血清E2、Ca2+、ALP的水平和增加骨密度.RLX及DES两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LX对防治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与DES一样有效,RLX可替代DES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作者:张小玉;陆重琳;刘社兰;王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1973~2001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绒毛膜上皮癌肺转移30例,现对其X线表现分析如下,以进一步认识X线平片检查对绒毛膜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健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3例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检测血气和肺功能后,给予口服甲羟孕酮(MPA)60 mg/d,共14 d,于用药14 d、停药2周、3周、4周时检测血压、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在服用MPA 14 d时,PaCO2由49.89±3.21 mmHg降为44.01±3.77 mmHg (P<0.01),PaO2 由59.07±5.22 mmHg上升为62.98±5.87 mmHg(P< 0.01);在停用MPA 3周后,平均PaCO2水平仍较基础值下降1.52 mmHg (P< 0.05).表明短程(14 d)口服MPA(60mg/d)能有效改善男性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倪崇俊;黄建安;马家用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