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H不合新生儿溶血病1例换血前后血型及抗体变化的观察

郑毅;程根林

关键词:溶血病, 新生儿, 换血, 血型, 抗体
摘要:我们于1999年对1例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了换血治疗,并进一步观察了换血后患儿红细胞血型和抗体水平变化过程.现报道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联合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50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8~2000年对本院妇科门诊及妇女病普查中发现的Ⅱ°、Ⅲ°宫颈糜烂患者50例采用微波联合抗宫炎片治疗,并与同期单纯微波治疗的60例作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硫氧还蛋白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 h复氧12 h、24 h和48 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 h, 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 h为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茂民;夏春林;王宇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1400W对创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1400W对外伤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测定脑外伤后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不同时期脑组织NO含量,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00W能明显降低NO的含量,改善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1400W对脑外伤后脑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世明;蒋小齐;邵竹平;杨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羟氨苄青霉素引起小儿药疹24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1年1月~11月诊治24例小儿服用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商品名为再林)引起的药疹,现分析如下.

    作者:章毓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RH不合新生儿溶血病1例换血前后血型及抗体变化的观察

    我们于1999年对1例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了换血治疗,并进一步观察了换血后患儿红细胞血型和抗体水平变化过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毅;程根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6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临床处理难产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腹横直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1],与传统术式相比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占迎春;程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破裂脑动脉瘤术后持续腰穿外引流108例报告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腰穿外引流(LCDF)在治疗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CVS等时效果较好[1].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108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早期手术,配合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和LCDH治疗CVS,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梅芬;张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LC术中对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处理

    我院2001年5月~2002年4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18例,术中遇胆囊管结石嵌顿6例,发生率2.7%.现将6例患者的镜下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新;杭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的损伤,不论是肿瘤、外伤、出血、缺血或炎症,均可导致失语症[1].失语症患者说话、理解口头语言或手势、阅读、计算或写字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与外界交流产生很大障碍.我科于1988年1月~2002年1月对70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语言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沈莉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三萜类单体雷公藤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SHG44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黄煜伦;周幽心;周岱;叶明;孙春明;孙成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翻缝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疗效观察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按压、穿刺、囊肿内注射药物、穿线及手术摘除等,但复发率均高,而且摘除术还可能产生副损伤.笔者于1993~1995年采用囊肿壁十字形切开外翻缝至皮下的方法(简称翻缝法)治疗50例52例次,并与采用囊肿摘除法治疗的76例85例次作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其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60Coγ射线诱导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照后不同时间的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情况.方法细胞动态计数;3H-TdR掺入分析;利用ApoAlert Mitochondrial Membrane Sensor Kit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情况和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在不同剂量照射和照后的不同时间处,60Coγ射线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明显不同:细胞增殖抑制情况与受照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比例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而表现为在照后6 h处凋亡细胞较多.结论 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有一定的发生时机,并且表现出剂量相关性,而其引起的凋亡效应则更多地表现为时间相关性.

    作者:许建华;杨占山;杨淑琴;王春雷;姜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胃癌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人胃癌细胞株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肿瘤细胞RNA直接转染DC进行胃癌生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胃癌细胞株AGS体外培养,提取RNA;正常人外周血,进行体外DC的培养扩增;胃癌RNA直接转染DC,MTT法检测胃癌RNA活化DC所诱生的淋巴细胞对胃癌AGS、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70的体外杀伤效应. 结果正常人外周血来源的DC,经胃癌AGS细胞株RNA直接转染后,成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AGS RNA组CTL在靶效比为20∶1时对AGS、SoRb-70的杀伤率分别为84.54%、1.53%,而对照组对这两种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34%和1.70%.结论肿瘤RNA转染DC可以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是一种有前景的胃癌治疗手段,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吴永友;刘根寿;吴浩荣;庄志祥;邢春根;李军成;段莹莹;戴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与细菌外膜泡的关系

    目的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与细菌外膜泡(OMV)形成的关系.方法将(1)携带pRST98的野生型耐药伤寒杆菌--ST1及ST2;(2)不含pRST98的野生型敏感伤寒杆菌--ST3及ST4;(3)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K12W1485;(4)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消除pRST98的突变体菌株--ST1(R-)及ST2(R-);和(5)经接合转移将pRST98导入敏感型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接合子--pRST98/ST3、pRST98/ST4及pRST98/E.coliK12W1485用于实验,用透射电镜观测细菌在有无pRST98时,OMV形成的差异.结果携带pRST98的耐药伤寒杆菌消除pRST98前后,不含pRST98的敏感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导入该质粒前后,细菌形成OMV的数量和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在体外与细菌外膜泡的形成未发现有明显关系.

    作者:吴淑燕;黄瑞;王响英;李苏安;毛棣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具有十分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治疗危重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效果显著,较常规血透和腹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我院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成功抢救1例急性胆囊出血伴梗阻性胆管炎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王浩;邵伯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实用方法.方法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组织块,采用DMEM/F12+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的其他细胞表型.结果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诱导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并表达Nestin蛋白,认为是神经干细胞.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体外培养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技术.

    作者:王飞;黄强;王爱东;兰青;孙志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正杂交西蜂——松丹一号与反杂交西蜂——松丹二号DNA基因组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区别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 DNA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994 bp和695 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则丢失了此条区带;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377 bp和237 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此条区带并不清楚,松丹二号只保留母本黑环西蜂的237bp以下的1条带.结论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基因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作者:戴英;徐颖;蒋滢;葛凤晨;薛运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药物干预对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6-OHDA注入大鼠黑质,观察损伤组、古拉定治疗组(12 mg/kg*d-1,ip)、川芎嗪治疗组(50 mg/kg*d-1,ip)、丹参治疗组(2.5 mg/kg*d-1,ip)14 d后的PD模型成功率,用阿朴吗啡(APO)诱发的旋转行为(>5 r/min)表示PD模型成功.结果单纯损伤组和3个治疗组表现明显的APO诱发的旋转行为(>5 r/min),其模型成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古拉定、川芎嗪、丹参不能影响6-OHDA对大鼠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作者:徐耀;包仕尧;罗蔚锋;张志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近3年来我院急救中心镇痛药使用状况分析

    统计该院急救中心近3年来应用各种镇痛药的急诊处方45 760张,分析近年来镇痛药使用状况的变化.结果普通剂型镇痛药呈下降趋势;缓释、控释等新剂型镇痛药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中枢麻醉性镇痛药变化不大.

    作者:石建;邹振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ELISA检测损伤皮肤中PGE2含量推断损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鉴别生前伤、死后伤及推断损伤时间的方法.方法运用ELISA检测大白鼠切割创缘皮肤内PGE2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前损伤后10~70 min,损伤组织中PGE2含量逐渐升高.生前伤PGE2含量与损伤时间有线性关系.结论 ELISA检测损伤皮肤中PGE2含量能鉴别生前伤及死后伤,推断损伤时间.

    作者:刘清芳;庄启元;王兆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