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山;孙抒;汪俊颖;全宗学
目的 通过中药针剂三七总皂苷粉针、丹参粉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中药针剂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8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三七总皂苷粉针0.4g/d),药物组(丹参粉针0.4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联素含量均升高(P<0.05),细胞间黏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有所下降,均以治疗组为优(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粉针、丹参针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降低局部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炎症反应,起到对缺血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何武;江伟;辛敏;蒋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贵州苗药组方的荞笋消萎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荞笋消萎饮治疗组与胃复春对照组,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及病理情况以及P53、GST-π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胃镜及病理改变也优于对照组,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萎缩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53、GST-π的蛋白表达积分也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荞笋消萎饮对CAG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P53、GST-π的蚕白表达积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游绍伟;赵琦;詹亚梅;何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以溪黄草及其近缘种的微量元素含量为聚类分析的对象,研究了火焰原子发射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法对溪黄草及其近缘种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发射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溪黄草及其近缘种中K、Na、Ca、Mg、Fe、Mn、Cu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基于上述的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表明用该法可实现对溪黄草及其近缘种植物的鉴别,总符合率达87%(14/15).结论 火焰原子发射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为判别溪黄草及其近缘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黄冬兰;徐永群;陈小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根据北京城市学院培养特色,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要求,结合安国实践教学基地的丰富资源,认真研究中药学本科专业安国市场的实践教学,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培养模式.
作者:秦雯;朱俊华;陈云华;敖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抗凝血酶活性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蛭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确定的工艺条件为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 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郭东艳;吕杨;赵晓平;范小璇;侯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介绍陈秀华教授应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特点:辨证求因,首辨虚实;取穴精炼,以特定穴为主;审因论治,重视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马红;全小红;陈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川产益母草药材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不同产地17批益母草药材颜色、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及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含量进行测定;对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与酸不溶性灰分呈显著性相关;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总灰分与浸出物之间呈显著性相关;颜色与总灰分以及浸出物呈(负)显著性相关;盐酸水苏碱与浸出物之间呈显著性相关.以浸出物、盐酸水苏碱以及盐酸益母草碱进行综合主成分分析,以四川宜宾s9样品优.结论 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益母草药材的质量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可以为中药的多指标评价提供借鉴.
作者:汪云伟;钟恋;焦小珂;兰杰;艾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活血化瘀则能解除肺毛细血管痉挛,改善肺毛细血管灌注量,改善肺循环,有利于正常通气[1].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8例,对144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取得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8例,随即分成两组.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08例,小的45岁,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61.5岁.治疗组与对照组从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对比具有可比较性.
作者:杨幼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对八例已确诊的小儿脑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儿服药后身体变化及智力变化,同时根据患儿体质情况适当调整中西药物,予患儿脑细胞活化药物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治疗,增强患儿体质,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调整其脏腑的偏盛偏衰,使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结果 患儿脑瘫症状缓解或治愈,语言智力能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癫痫等并发症较少发作甚至不发作,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用药经济,费用低廉,脑瘫症状可以改善或完全治愈.
作者: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扎里奴思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予甘露醇、拜阿司匹林、丹参酮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扎里奴思方1付/d,14 d为一疗程,总共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次,1/d.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评估并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7、14、28 d后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均降低,尤以治疗14d组为显著(P均<0.01).结论 扎里奴思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其可能机制与下调NSE的表达、促进神经元功能的修复有关.
作者:李娟;刘敬霞;吴鹏;刘洋;尤桂英;刘会贤;任非非;胡喜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南板蓝根促凝血效果,为提升南板蓝根的质量标准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直接观察法和显微观察法研究样品提取液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时间和稀释倍数下对兔血的促凝集效果.结果 南板蓝根提取液的促凝集效果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且与反应温度相关;不同采收期、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初加工的南板蓝根提取液的促血凝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南板蓝根红细胞凝集反应直接观察和显微观察结果一致,可以尝试运用生物效价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来表征其抗病毒效果,以反映其质量.
作者:罗君;王惟惟;赵琳珺;张丽艳;黄丽荣;骆衡;杨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铁皮石斛的有效物质含量.方法 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测定了不同来源铁皮石斛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多糖含量.结果 铁皮石斛原球茎(DPs)液体培养物的多糖含量与市售铁皮枫斗相近,分别为15.42%和16.67%,铁皮石斛原球茎固体培养物多糖含量相对较低,仅为11.57%.铁皮石斛原球茎固体培养物及液体培养物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14.61%和8.62%,均高于铁皮枫斗(2.11%).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两种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物的10种微量元素含量,除Ca、Mg、Sr略低于市售铁皮枫斗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铁皮枫斗.结论 两种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物的主要药用成分与市售铁皮枫斗相近,可作为野生铁皮石斛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
作者:栾洁;辛甜;储智勇;汪家春;汤佳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在大鼠体内甘草次酸对橙皮素血浆浓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体质量150 ~210g,随机分成4组,即实验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对照组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每组中又包括三个小组即3,4,4.4h.高浓度实验组灌胃20 mg/kg橙皮素+50 mg/kg甘草次酸,低浓度实验组灌胃10 mg/kg橙皮素+50mg/kg甘草次酸.对照组只灌胃橙皮素,剂量与实验组相同.灌胃给药后分别于3h、4h和4.4h用摘眼球取血法取血,接着大鼠被断头处死,取出组织.血浆在85℃水浴中,加盐酸水解120 min,然后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及组织中橙皮素的浓度.结果 血浆和组织中橙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 ~10 μg/ml和0.05 ~5 μg/g,检测限分别是血浆0.012 μg/ml和肝、肾0.005 7μg/g,肺0.011 μg/g.测定回收率在是91%~ 104%之间.结论 大鼠口服橙皮素后在血浆未能检测到游离橙皮素;灌胃20 mg/kg橙皮素时,甘草次酸对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P<0.05);灌胃后橙皮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特征是肝>肾>肺.
作者:周能;覃苑;周振;龚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加味左金丸联合序贯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比较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97例初次H.pylori根除失败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mg、果胶铋30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口服2次,疗程10天.B组(49例)给予加味左金丸(黄连、吴茱萸、蒲公英、刺猬皮)+序贯疗法: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口服2次,加味左金丸也分为2次口服,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的H.py-lori ITT根除率分别为77.1%和91.8%;PP根除率分别为82.2%和93.8%.ITT分析方法显示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PP分析方法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4周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B组高于A组(93.8%vs 77.8%,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17.8%vs 4.2%,P<0.05).结论 加味左金丸联合序贯疗法在H.pylori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优于铋剂四联疗法,且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为根除H.pylori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涛;顾兴平;刘芙成;严欢;付国川;冉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文章总结胡国华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其主要病机是寒凝血瘀,不通则痛,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治疗大法.
作者:张蔚苓;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8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CVRNA转阴时间、ALT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表明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加行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可有效的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对药用真菌网纹马勃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网纹马勃子实体,通过性状鉴别和孢子与菌丝显微特征观察,结合文献资料鉴定种类.利用薄层色谱建立网纹马勃专属性薄层鉴别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经性状及显微特征考察,确定为药用真菌“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薄层鉴别研究发现具有多个专属性的薄层色谱斑点,并含有麦角甾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含量为0.16%.结论 通过网纹马勃性状鉴别、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孢子和菌丝特征、薄层鉴别图谱等,可综合鉴别网纹马勃的真伪,为其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麦角甾醇含量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贤;宫诗林;李爱欣;李昂;王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蝙蝠葛活性成分体外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抑制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测定凋亡关键效应酶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1)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1);(2)倒置显微镜观察:蝙蝠葛活性成分20 μg/ml作用后早期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膜鼓泡、凋亡小体形成等;作用晚期细胞发生膜破裂坏死;(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蝙蝠葛活性成分作用后加药组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杨万山;孙抒;汪俊颖;全宗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CSFTR教学法.并以方差分析为例对此教学法的具体过程予以详细的说明.此教学法为处理内容冗长的教学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此教学法进行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在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在实际应用时统筹兼顾.
作者:包红;李新;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儿肾病综合征太少两感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则只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太少两感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常克;陈佳;王海俊;向红;李忠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