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瑰琦;廖端芳;庹勤慧
目的 研究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形成的影响,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醇提法提取新疆黑蜂胶得到黑蜂胶提取物,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蜂胶的低抑菌浓度(MIC),用微孔板改良法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模型,并检测新疆黑蜂胶不同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蜂胶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作用.结果 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mg/ml,当浓度为3.125 mg/ml时新疆黑蜂胶就可干扰细菌BF的形成,致活菌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新疆黑蜂胶还可以抑制并破坏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高浓度蜂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作用,并能破坏已形成的BF,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
作者:朱明;于倩;吴晔华;雒云霄;文昊;王嘉颖;徐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证素组合的规律,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7~9月流行性乙型脑炎277例,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设计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进行临床观察和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在11个证素中影响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主要证素中,在病位证素中以心为主;病性因素中以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暑、湿、热、毒为主.证素的组合形式有6种,其中主要集中在单一证素、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三者累积构成比为96.03%.结论 标实(暑、毒、湿、热(火))本虚(阴虚、阳虚)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机特点,以夹湿、易动风、喜内陷、伤气阴、亡阴、亡阳等表现形式特点,变化为病.
作者:王爱凤;刘志勇;李耘;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从视交叉上核信号输出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 运用正常光-暗周期导引大鼠转轮活动与其同步后,采用定时提前8h光照方法复制超前性光-暗周期转以后节律紊乱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ZT4电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各组大鼠SCN内PK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前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 ~256.25 min之间,且各组之间平均转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动物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ZT4针刺后组内动物SCN内PK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来恢复SCN时间信号的强度,以促进外周组织与SCN时间信号的同步化,从而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并电针通过上调PK2的表达来影响SCN神经元活动,在整体上影响生物钟信息的整合和设定,促使机体与正常光暗周期再同步.
作者:陶渊;刘见南;蔡定均;赵继岚;周奇志;魏焦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将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进行关联,既能保证中药的有效性,又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增加了“安全锁”.全文阐述了谱效关联的研究现状、谱效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前景及发展远期目标,为建立新形态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提供参考,终实现对中药质量的准确控制.
作者:王平;张丽美;赵渤年;高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用温阳解郁三种不同组方对模拟早年不良经历的母婴分离小鼠进行干预,比较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从出生起连续10天、每天3h母婴分离的12 ~ 20周成年C57BL/6J小鼠遭受社会击败应激塑造抑郁症模型.分别以逍遥散、二仙汤和温阳解郁复方进行6周的干预,通过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行为模式变化并运用原位杂交检测不同脑区BDNF的表达.结果 模型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央区域的活动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和中央交汇区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提示该模型已有明显的抑郁或焦虑表现.二仙汤和温阳解郁复方均能显著提高中央交汇区进入次数(P<0.05),温阳解郁复方能显著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除前额皮质(PFC)外,模型小鼠各脑区的BDNF表达均明显下降,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提高各脑区BDNFmRNA的表达量.结论 温阳解郁复方对抑郁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可能是温阳和解郁互相配合的结果.
作者:梁媛;张玲;卢贺起;岳广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红花对硬皮小鼠皮肤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抗皮肤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博来霉素诱导建立硬皮小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模型组)、青霉胺、低中高不同剂量红花水煎液内服治疗硬皮小鼠,共28 d.对照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改变并测量真皮厚度,免疫组化检测COL-Ⅰ、COL-Ⅲ的含量表达.结果 造模各组硬皮小鼠真皮厚度增厚,纤维增粗、膨大,数量增多,排列紊乱,COL-Ⅰ、COL-Ⅲ的含量表达降低,模型组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和红花水煎液各剂量组药物干预后真皮厚度及COL-Ⅰ、COL-Ⅲ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青霉胺组比较,红花水煎液中、高剂量组真皮厚度及COL-Ⅰ、COL-Ⅲ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水煎液内服可降低硬皮小鼠皮肤COL-Ⅰ、COL-Ⅲ的表达,从而改善硬皮小鼠皮肤纤维化程度.
作者:杨欢欢;吕军影;黄李平;严煜林;何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龙血竭不同提取部位对链脲佐菌素性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龙血竭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研究不同提取部位对链脲佐菌素性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及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龙血竭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能降低链脲佐菌素性高血糖小鼠空腹血糖水平,乙酸乙酯部位可上调模型小鼠GLUT4mRNA表达.结论 龙血竭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降血糖功效.
作者:陈洪涛;刘源焕;覃学谦;朱智德;蔡丹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NOD小鼠高中低剂量麦多冬多糖灌胃11周,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中水通道蛋白5(AQP5)及血管活性肠肽mRNA(VI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麦冬多糖高中低剂量均可降低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度,上调颌下腺AQP5和VIP mRNA的表达.结论 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陶依凤;李成荫;汪悦;孙丽霞;晏婷婷;吴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获得药用植物黄芪SSR-PCR反应的优体系.方法 以山西浑源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影响SSR扩增结果的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反应组分(模板DNA、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结果 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60 ng,引物的适浓度为0.6 μmol/L,dNTP浓度为0.1 mmol/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5 U/μl、退火温度为57℃为适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对不同来源(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的黄芪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谱带多态性丰富.结论 成功建立了药用植物黄芪的SSR-PCR优体系,并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检测出不同产地黄芪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为今后黄芪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者:刘亚令;王文全;候俊玲;张茹;杨文玺;刘风波;魏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老年骨折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中医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分别于患者住院时、住院10天后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抑郁自测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及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比较分析.结果 SAS评分、SD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在健康教育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合中医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健康教育掌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推广应用.
作者:樊星;赵海燕;崔立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疆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及癌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甲基化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雪莲总黄酮处理2d后食管癌KYSE510细胞抑癌基因P16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雪莲总黄酮抑制DNA甲基化酶M.Alu I活性,MSP实验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2d后,癌细胞未甲基化状态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KYSE510细胞P16基因mRNA恢复表达.流式分析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KYSE510癌细胞2d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 雪莲总黄酮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酶活性,激活表现沉默的抑癌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
作者:吕芳;李雪峰;张晓梅;王大新;李江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汉黄芩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2-VO),术后6周分别给予汉黄芩素(实验组)和PBS(对照组)干预.2周后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从缺血区脑组织的血管密度、缺血区脑细胞增殖等方面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干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减轻(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的机制与增加血管密度、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凌芳;华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痛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将所有拟进行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盐组,银杏达莫组,疏血通组,参麦组,苦碟子组与对照组,观察6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的影响及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任何部位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6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别不明显,银杏达莫组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其余5组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抵抗的作用.
作者:郜俊清;陈弢;赵德强;金惠根;徐佑龙;刘宗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解聚复肾宁(JJFSN)对DN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期2型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解聚复肾宁组、厄贝沙坦组、解聚复肾宁+厄贝沙坦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12周为1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解聚复肾宁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好转,血清MMP-9显著升高(P<0.05),血清TIMP-1显著降低(P<0.05).结论 解聚复肾宁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而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调控系统,延缓DN的进展.
作者:焦颖华;邢磊;陈继贵;田发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提取广西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并探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为充分利用茉莉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法提取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其黄酮提取液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利用普鲁士兰法测定其黄酮还原Fe3+的能力.结果 茉莉花叶总黄酮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且清除率与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率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茉莉花叶总黄酮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广西茉莉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周金花;何燕平;梁绍兰;温昭君;李月仕;李容;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酒白芍、麸炒白芍、发酵白芍)亲脂性成分,为白芍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C-MS法对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亲脂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共鉴定出23种成分.结论 炮制对白芍的亲脂性成分有显著影响,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亲脂性成分种类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发酵白芍成分数量多.
作者:马玉;郭力;许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确定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佳采收时期.方法 利用HPLC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莉根的产量和boeravinone C含量的影响.结果 林芝地区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莉根的佳采收时期是9月20日左右.结论 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人工种植与示范提供指导,从源头上保证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作者:李连强;权红;王莉莎;蔡翠萍;陈敏;兰小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贝母辛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乙醚麻醉小鼠,经鼻腔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 mg/5 ml PBS,每只50 μl),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贝母辛+LPS组.观察各组小鼠血清LDH、MDA含量,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泡灌洗液上清总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结果 LPS处理小鼠可明显上调血清LDH、MDA表达(P <0.01);LPS组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气道上皮脱落,气道内有粘液分泌,肺泡结构呈实变,有大量炎症细胞渗出;LPS组肺泡灌洗液上清总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贝母辛组均可有效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血清的LDH、MDA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贝母辛组可明显减轻LPS所致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减少粘液分泌;降低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论 贝母辛可减轻LPS所致急性肺组织损伤.
作者:崔艳茹;刘海云;屈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野芑蕉抑制高血压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PH+ S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取32例行PCI术的PH+ SAP患者,用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治疗(治疗组)l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和IL-18,分别为(25.31±5.27)mg/L、(17.88±6.37) ng/L、(19.65±6.82) ng/L和(122.5±23.4) pg/L,治疗后为(27.46±5.56) mg/L、(19.03±6.19) ng/L、(21.88±6.43) ng/L和(132.7±25.7) p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6.01±4.96)mg/L、(18.35±6.96) ng/L、(18.99±6.52) ng/L和(123.8±23.8) pg/L,治疗后为(31.46±7.56) mg/L、(26.83±7.55) ng/L、(26.73±8.36) ng/L和1(61.3±39.5) pg/L,与治疗前比较,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1),IL-18平均水平降低(P<0.01).结论 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可有效缓解PH+ SAP患者PCI治疗后短暂的低度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益.
作者:潘兴寿;梁烨;李天资;蓝家富;陆高翔;韦彤雁;赖腾芳;李近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脑相关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家对心和脑相互关系的概括,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藏象学说中,心脑虽分属于五脏和奇恒之腑,但其结构与功能之间却存在着密切联系.该文从心脑与神明的关系、心脑与络脉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和完善“心脑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完善与创新,更有利于临床医师运用该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迪;曾芳;杨洁;李政杰;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