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忠;王红艳;申渝泉;王子岳;张先庚;梁小利
目的 挖掘大骨节病临床证候的病位、病性证素,探寻大骨节病的证素组合规律,提高大骨节病临床辨证水平.方法 对957例大骨节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采集,经过中医专家组经验辨证,规范证候名称,然后进行证素提取,建立相应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和频率的统计描述,对大骨节病证素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 临床调查确定病位证素4个:肾、肝、脾、经络;病性证素12个:湿、寒、阳虚、风、血虚、血瘀、精亏、气虚、热、痰、阴虚、气滞.结论 证素分布规律揭示了大骨节病证候特点是虚、邪、瘀,虚为肝脾肾亏虚,邪为风寒湿邪,瘀为痰瘀胶结.
作者:王浩中;严石林;罗才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芷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药用成分挥发油的组织化学定位.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薄切片技术及植物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观察到白芷营养器官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挥发油分布特点.结论 在根中皮层、茎中维管束相对部位,叶中维管束上下方的薄壁细胞中分布有分泌结构,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根部分泌结构中.
作者:陈莹;惠楠;童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受到中西医学者的高度重视,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泛酸”“嘈杂”“嗳气”等范畴.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脾胃病证治研究,对CAG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旦出现胃阴不足,说明其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变较深,治疗更为困难,所谓“阴虚难复”.兹就其论治经验,简介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陆为民;徐丹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酒白芍、麸炒白芍、发酵白芍)亲脂性成分,为白芍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C-MS法对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亲脂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白芍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共鉴定出23种成分.结论 炮制对白芍的亲脂性成分有显著影响,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亲脂性成分种类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发酵白芍成分数量多.
作者:马玉;郭力;许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中医学临床课程,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结合紧密的一门学科,其临床能力培养则是中医耳鼻喉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目的之一,研究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吴拥军;李爱民;严道南;耿晓文;张世中;马华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获得药用植物黄芪SSR-PCR反应的优体系.方法 以山西浑源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影响SSR扩增结果的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反应组分(模板DNA、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结果 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60 ng,引物的适浓度为0.6 μmol/L,dNTP浓度为0.1 mmol/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5 U/μl、退火温度为57℃为适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对不同来源(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的黄芪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谱带多态性丰富.结论 成功建立了药用植物黄芪的SSR-PCR优体系,并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检测出不同产地黄芪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为今后黄芪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者:刘亚令;王文全;候俊玲;张茹;杨文玺;刘风波;魏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汉黄芩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2-VO),术后6周分别给予汉黄芩素(实验组)和PBS(对照组)干预.2周后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从缺血区脑组织的血管密度、缺血区脑细胞增殖等方面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干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减轻(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的机制与增加血管密度、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凌芳;华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筛选出优良的桑寄生种质资源,为我区桑寄生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 2008~ 2010年在我区境内采集桑寄生种质资源21份,引种至广西钦州市种质资源圃,对其生长发育、产量、抗逆性等进行跟踪测量与记录,采用超声提取总黄酮、甲醇-盐酸(4∶1)回流提取槲皮素,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结果 将21个品种的性状分析进行整合,综合评价21个桑寄生品种得出,以生长发育、产量、抗逆性以及药材总黄酮含量综合指标确定桑寄生优质种源,优质种源标准要求生长发育为Ⅰ等级,单株产量130 g以上,成活率95%以上,桑寄生总黄酮与槲皮素含量分别达到24.0mg/g与4.0mg/g以上.结论 经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初步筛选出优质种源3个,分别为来自于钦州市、南宁市与玉林市,原寄主植物分别为杨桃、夹竹桃与龙眼,果型均属椭圆形表皮具疣状突起的种源类型.
作者:裴河欢;朱开昕;李静;苏本伟;赵明惠;李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痛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将所有拟进行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盐组,银杏达莫组,疏血通组,参麦组,苦碟子组与对照组,观察6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的影响及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任何部位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6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别不明显,银杏达莫组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其余5组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抵抗的作用.
作者:郜俊清;陈弢;赵德强;金惠根;徐佑龙;刘宗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储存方法和时间对灵芝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取灵芝中的灵芝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通过UV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的储存方法和时间对灵芝质量影响较大.结论 采用密封储存于4℃的环境中,5年内的灵芝质量依然符合药典要求.
作者:肖安菊;李同君;石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提取广西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并探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为充分利用茉莉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法提取茉莉花叶中的总黄酮;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其黄酮提取液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利用普鲁士兰法测定其黄酮还原Fe3+的能力.结果 茉莉花叶总黄酮对DPPH·和O2-·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且清除率与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清除率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茉莉花叶总黄酮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广西茉莉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周金花;何燕平;梁绍兰;温昭君;李月仕;李容;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贵州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指标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寻找金银花优质药材产地.方法 Dikma OD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35 nm.结果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3.99%,绿原酸在0.5 ~6.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 =0.4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贵州绥阳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高.
作者:贾俊;夏忠玉;周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探讨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疏肝理气润肠中药治疗C-IBS(气机郁滞型)30例,同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30例C-IBS疗效进行比较,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肠激素(vIP、SS)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中药治疗组能显著改善C-IBS的中医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对便秘、腹胀痛、烦躁易怒和善太息等临床症状的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似(P>0.05).②中药治疗组血浆VIP、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③西药对照组血浆VIP、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能显著改善C-IBS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浆VIP、SS水平.
作者:徐义勇;艾志福;朱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刮痧疗法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的疗效,加强推广应用,更好地发挥刮痧疗法的优势.方法 将1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失眠女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试验组采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刮痧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PSQI总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后组内Ath-ens总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刮痧疗法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德忠;王红艳;申渝泉;王子岳;张先庚;梁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慢性胃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文章介绍了近五年来中西医治疗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屈杰;谭万初;杜强;黄彦铭;杨馥语;李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当归提取物与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芍药苷在大鼠十二指肠吸收过程的影响,筛选佳吸收促进剂.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芍药苷含量,分别考察吐温80、羟丙基-β-环糊精、癸酸钠、去氧胆酸钠和当归提取物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肠道吸收速率,其次是癸酸钠和吐温80,而去氧胆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可作为芍药苷口服制剂的吸收促进剂使用,中药当归配伍芍药使用是合理、有效的.
作者:易军;吴秋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经前止痛方,探讨经前止痛优化方与其挥发油成分对小鼠痛经模型的药理作用比较,为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缩宫素导致的小鼠扭体、镇痛实验,二甲苯引起耳廓肿胀以及大鼠离体子宫实验,研究比较经前方(JQF),经前止痛优化方(JF)与其挥发油对雌鼠痛经模型的药效.结果 在由缩宫索引起的子宫剧烈收缩而表现的扭体抑制作用挥发油> JF> JQF,在提高小鼠痛阈值的作用上挥发油>JQF> JF,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的作用挥发油> JF> JQF,优化方的挥发油组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与经前方及其优化方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JF与JQF对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是等效的,处方优化成功.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均为挥发油组优于优化方组,而抑制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两组药效相当.
作者:代娜;刘欣宇;方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降粘胶囊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以颗粒的合格率作为指标,筛选出佳湿法制粒成型工艺条件,并考察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及堆密度.结果 糊精、微晶纤维素与浸膏粉按6∶3∶1的比例混匀,以95%为润温剂,过2号筛制粒;制得颗粒抗温能力强,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6%,堆密度为0.4907g·ml-.结论 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大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强;杨玉琴;张丽艳;张前飞;龚新全;赵成元;赵勇;苟正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泽泻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23份不同产地泽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23份泽泻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35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在23份泽泻样品中扩增出172个稳定的扩增点,其中122个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5%.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419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081.结论 23个不同产地泽泻品种间多态性较高,但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作者:李丽霞;王书林;傅竞也;谌琴琴;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炎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醋酸腐蚀法建立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以奥美拉唑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黏膜缺损、坏死、脱落,黏膜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大鼠渗出物和坏死物较少,坏死脱落较轻,黏膜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或P<0.05);与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比较,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P<0.05);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高于胃炎饮低剂量组和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结论 胃炎饮可显著改善胃溃疡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率,对胃溃疡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于文涛;王少贤;聂金涛;杨牧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