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思路探讨

陈运中;熊振芳

关键词:保健食品, 中药, 功能因子, 安全性
摘要:为了探讨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思路,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研,对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八条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的思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87nm.结果 白茯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皮高,经过蒸制后,白茯苓和茯苓皮所含的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尤其是高压蒸影响更大.结论 茯苓多糖对热压不稳定,茯苓切制前不宜蒸制.研究结果可为茯苓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习平;张琴;周逸群;胡和婧;石继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含量测定及HPLC-MS定性分析

    目的 建立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有效部位中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含量,并采用HPLC-MS技术对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有效部位中远志酸平均含量为3.68%,RSD:0.72%,远志皂苷元平均含量为5.57%,RSD:2.54%.HPLC-MS分析初步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是远志皂苷A、远志皂苷F、远志皂苷E、远志皂苷B、Polygalasaponina XXXII.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

    作者:姜艳玲;郑德;周洪雷;田景振;陈国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五种云南黄芪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五种云南黄芪属药用植物俅江黄芪、肾形子黄芪、厚叶黄芪、类芒齿黄芪和石生黄芪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生药学常用实验方法和HPLC技术对这些植物样品药用部位的性状、显微鉴别和HPLC化学成分图谱进行研究.结果 五种黄芪属植物的根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之间有一定差异.结论 实验结果可为上述植物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月娥;刘亚玲;田新雁;姜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衰老与抗衰老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理论对衰老机理有较多阐述.衰老的原因和机制虽然复杂,但肾虚衰老说是其核心,同时与阴阳虚衰、脏腑亏虚、精气神耗损等有关.注重调养肾、脾等腑脏功能,采取综合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能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宋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生大黄和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比较生、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阐释大黄炮制前后对其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7组,实验组灌胃热性中药造模28天,第22天开始皮下注射盐酸洛哌丁胺,每天两次,并给予两个剂量组的生/熟大黄和阳性药.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生、熟大黄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各剂量组对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P <0.05-0.01)的改善作用.结论 熟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强于生大黄,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赵玲;胡昌江;潘新;耿媛媛;熊瑞;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王旭高治痰六法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笔者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中有关痰证的医案,总结出王旭高治疗痰证的六大治法,分别是:宣肺和胃、健脾通阳、补肝养胃益气、滋阴健脾熄风、补肾健脾、宣肺温脾纳肾.这六种治法对于痰证的临床治疗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章程鹏;戴天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生长期当归电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 利用B-Z化学振荡体系建立不同生长期当归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 采收不同生长期当归20批,采用H2SO4-KBrO3-CH2 (COOH)2-MnSO4为振荡体系,以当归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当归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 不同生长期当归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的波形及振荡参数经主成分分析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该方法可以简便、快速、直观地对不同生长期当归进行鉴别.

    作者:戴红霞;陈晖;李四海;王亚丽;罗雪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脊柱调衡合气街电针干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即刻效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脊柱调衡合气街电针干预法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即刻效应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PTN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50例和药物组50例;综合组在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的基础上,取头气街部穴位和胸、腹气街部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针后行脊柱调衡法;药物组口服(卡马西平).两组均治1次、3次、7次三个时点观察效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两组即刻效应,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前两个时间点的效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前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药物结合气街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法治疗PTN的即刻效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军雄;金立军;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怀牛膝对OA模型兔膝关节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合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怀牛膝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NOS、SOD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对OA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怀牛膝)、对照组(西乐葆),其中治疗组分为怀牛膝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三亚组.参照Hulth造模法制作实验性兔膝关节OA模型.造模1周后开始给药,药物治疗6周后,在切开膝关节之前抽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NOS、SOD的含量.结果 关节液中NOS含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怀牛膝高、中剂量和对照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对照组和怀牛膝高剂量组NOS含量低于中剂量组;怀牛膝低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关节液中SOD含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怀牛膝高剂量组SOD含量高于中剂量组,且两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怀牛膝可能通过改变OA病变软骨组织中NOS、SOD活性,保护软骨组织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柯晖;黄宗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无糖型扶芳参芪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无糖型扶芳参芪口服液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扶芳藤、人参进行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的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含量.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1.1~7.7μg范围内,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Y)与选样量(μg)的自然对数(X)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3786X+ 13.268(r=0.995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为0.79%(n=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无糖型扶芳参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源焕;农毅清;陈洪涛;谭安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方法对AM小鼠不同作用靶点的比较研究

    目的 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比较中西医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sis,AM)小鼠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月,形成模型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A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B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给药3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的变化.结果 在位内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MMP-2、VEGF显著升高;治疗后,A、B组CD31上调,A组显著优于B组,MMP-2、VE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异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A、B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B组MMP-2均显著下降,B组显著低于A组.在位及异位内膜p450、COX-2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治疗后p450、COX-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B组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A、B组治疗后ERa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显著下调,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蒲灵化瘀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与西药比较有明显优势,通过终止疾病的始动环节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异位内膜雌激素水平,疗效与西药孕三烯酮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敷脐疗法对腹泻大鼠小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及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疗法对番泻叶所致腹泻大鼠小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其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传导结构损伤的修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在小肠肌层的分布和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肠中的Cx43表达水平,分析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小肠Cx43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法显示治疗组ICC空泡样和核周隙消失,网络链接趋于紧密,信号通路得以修复;免疫组化法显示Cx43主要分布在肌间神经丛中,也有少量分布于环形肌间、纵行肌间以及黏膜下神经丛;免疫组化法和WB法均显示小儿腹泻外敷散可上调Cx43的表达水平.结论 小儿腹泻外敷散可通过修复肠神经系统-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结构,上调缝隙连接Cx43的表达水平以治疗腹泻.

    作者:陈思伟;刘强;赖森海;刘慧敏;刘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生物计量学的野菊花及其伪品的鉴别研究

    目的 鉴别野菊花以及伪品.方法 测量野菊花及其伪品的药材舌状花长度、粉末中花粉粒直径、花粉囊内壁细胞直径这三个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显示,上述方法能够鉴别野菊花的真伪,但伪品之间不能准确区分.结论 野菊花及其伪品之间可以通过上述指标,可以建立一种鉴别真伪的方法.

    作者:张静;张建逵;王冰;厉妲;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用红树植物红海榄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目的 对药用红树植物红海榄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药用红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法对红海榄进行研究.结果 红海榄的生药学特征明显:性状特征:根和茎均有明显纵纹及皮孔突出表皮;叶倒卵形,表面粗糙,具细小黑色突起,革质.显微特征:根皮层宽,初生木质部圆形,木纤维成群,内侧分散有2~4个导管;茎有皮孔,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叶上表皮细胞下有少数粘液细胞散在,具5~6列下皮层,下表皮具木栓瘤结构,栅栏组织很窄.中脉维管束九束,外韧型,七束围绕中间一束排列成椭圆形,另有一束位于一侧,外侧有维管束鞘.下表面片气孔众多,环式,可见木栓瘤结构;粉末可见大量簇晶、纤维和方晶,石细胞成群或分枝或纤维状.理化特征:薄层色谱展开良好,紫外扫描有明显吸收峰.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红海榄药材鉴别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伟红;黄晓玉;李军芳;赵小杰;谈远锋;宁小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这一微观实验室指标相关性,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研究,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5例.按照有关纳入标准,选择适合条件的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证组.对纳入研究对象的慢性胃炎病人抽血查胃动素,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各项因素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四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的胃动素均值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组、其他组,但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动素值与非脾胃湿热证相比有显著差异.

    作者:高清华;万莹;吕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沈氏经验穴“消渴针”治疗2型糖尿病验案

    沈卫东教授在运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脾虚痰湿阳气不足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发病的关键与脾失健运密切相关,脾气亏虚以至阳不化湿,治疗的关键点是要激发患者的阳气,所以治疗多用背腧穴为主,经验穴“消渴针”以“脾俞、胃俞、胰俞、肾俞”为主.

    作者:童秋瑜;马文;沈卫东;李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六味生物制剂有效组分片剂中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六味生物制剂有效组分片剂中马钱苷含量.方法 采用Ultimate Platisil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乙腈-水(15∶ 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36 nm,柱温为35℃.结果 马钱苷在质量浓度为50 ~ 350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n=6)为98.8%,RSD为2.3%.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简便,可作为六味生物制剂有效组分片剂中马钱苷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六味生物制剂有效组分片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杨霞;翁志平;杨银凤;丁建新;陈凯;赵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试论《肘后备急方》中医美容方药特点

    文章探讨了《肘后备急方》中的中医美容方药特点,认为其记载的美容方的用药特点是多用外治法、用药取象类比、成分发挥各种药物的特性;其美容方的方剂特点是治疗美容方剂治疗疾病范围广、增加了保健美容方剂、融合了美容方剂与美容化妆品、丰富的剂型、出现了成药.

    作者:高玉桥;梅全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近十年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3%~ 50.7%.RILI降低了肿瘤的局控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放疗效果,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生命.针对RILI,目前临床上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和有效的预测手段.因此,防止RILI的发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波;杨晓洪;刘涛;王晓芹;陈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竹节蓼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竹节蓼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竹节蓼醇提物及醇提物的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4种肿瘤细胞株A549、PC-3、SGC-7901、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形态的影响,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采用DAPI染色法研究乙酸乙酯部位对A549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竹节蓼醇提物、竹节蓼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DAPI染色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促进了A549细胞凋亡.结论 竹节蓼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

    作者:方春生;杨燕军;宋卉;付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