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超微结构及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

谢慧臣;刘芬;杨强;熊常初

关键词:加味四逆散, 应激模型大鼠, 溃疡指数, 超微病理, 环核苷酸
摘要:目的 建立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粘膜超微结构、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cAMP、cGMP)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身心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评估胃粘膜溃疡指数(UI),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粘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及正常组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中剂量组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 0.05或P<0.01);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凑,胞膜完整,细胞器均匀分布,且形态正常,胞核形态及大小正常;模型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松解,胞膜结构部分缺失,胞质中细胞器崩解,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核形态极不规则,染色质明显边集、浓缩或均一化分布;其余治疗组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好转.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及正常组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0.01).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的微观病理形态,可通过影响环核苷酸系统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调控,进而改善胃肠功能.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纤维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Wister大鼠72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小、中、大剂量蕲艾提取液处理组和丹参对照组,采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蕲艾提取液处理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组织病理学上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中Smad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熊振芳;邢彩珍;胡慧;王云翠;任海蓉;郑桃云;李华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桑叶中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6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对6种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10~1 000,25 ~2 500,80 ~8 000ng·ml-1,25~2 500 ng·ml-1,1 ~100 ng·ml-1,3~3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分别为10,0.5,1,1,0.5,0.5 ng·ml-1.6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01%,94.98%,101.83%,91.38%,101.69%,103.69%.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冯颖;何俊;刘虹;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雌孕激素比值(E2/P)、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 E2: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2/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更接近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组织形态: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表现相似,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结论 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血清E2、PRL、T,升高P,调节E2/P紊乱,改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作者:肖红玲;张拴成;佘延芬;王丽娜;边文静;郭帅;杨继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妇炎康片浓缩工艺过程探讨

    目的 探讨妇炎康片浓缩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仪模拟实际生产浓缩状况,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浓缩阶段芍药苷、丹酚酸B、盐酸小檗碱的降解率,分析妇炎康片浓缩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加快传热速度可降低成分的降解,采用薄膜蒸发方式是降低成分降解的可行方法.结论 采用薄膜浓缩工艺可大大降低成分的降解率,可为妇炎康片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蒋东旭;王德杭;史岑慧;张婕;谢友良;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肝衰竭潜在新靶点和中医药的调节

    急性肝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病死率很高.以往对急性肝衰竭的研究着重在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或药物引起的肝细胞坏死方面.作者以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为重点,以细胞抗氧化应激的重要分子APE/ Ref-1为中心,强调氧化应激损伤在肝脏“二次打击”中的重要性.指出急性肝衰竭的机制复杂,可能存在多种衰竭途径,氧化应激有可能是肝脏二次打击的重要因素,从氧化应激损伤角度有可能为急性肝衰竭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中医药具有对其进行调节的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超微结构及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

    目的 建立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粘膜超微结构、下丘脑环核苷酸系统(cAMP、cGMP)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身心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评估胃粘膜溃疡指数(UI),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粘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及正常组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中剂量组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 0.05或P<0.01);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凑,胞膜完整,细胞器均匀分布,且形态正常,胞核形态及大小正常;模型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松解,胞膜结构部分缺失,胞质中细胞器崩解,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核形态极不规则,染色质明显边集、浓缩或均一化分布;其余治疗组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好转.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及正常组大鼠下丘脑cAMP、cGMP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0.01).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的微观病理形态,可通过影响环核苷酸系统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调控,进而改善胃肠功能.

    作者:谢慧臣;刘芬;杨强;熊常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哈蟆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的影响

    目的 建立卵巢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探讨哈蟆油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及分泌的影响,并分析和选择哈蟆油含药血清对颗粒细胞的佳作用浓度,为进一步体外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SD雌性大鼠,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剖取双侧卵巢,采用机械分离方法释放卵巢颗粒细胞,分离培养.将体积分数为15%,30%,60%,120%,240%(大鼠灌胃浓度4.5 g/kg)的含药血清5个终浓度分别加入培养体系中,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药物的大无毒浓度(TD0),观察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基中雌二醇(E2)的含量,分析哈蟆油合药血清对颗粒细胞雌激素分泌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细胞及凋亡细胞所占的比率.结果 含药血清作用颗粒细胞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促增殖作用,含药血清佳的作用浓度体积分数为15% ~30%(大鼠灌胃哈蟆油剂量为4.5 g/kg)之间;哈蟆油含药血清可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雌二醇含量分析显示雌二醇的分泌与细胞增殖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Person r=0.406,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空白含药血清比较,哈蟆油含药血清均能显著增加活细胞数目,抑制细胞无血清饥饿引发的凋亡(P值均小于0.01),起到细胞保护作用,其中体积分数为25%的含药血清作用效果更佳(P<0.01).结论 哈蟆油含药血清对离体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一个佳作用浓度范围,其调节机体性激素生成作用与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生长效应相关.

    作者:彭娟;邓虹珠;马丹丹;魏蕾初;郑堰心;梁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制约瓶颈.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假说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病证结合,方、证、量、效的系统一系统整体动态循证研究模式.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肖学风;姜民;罗国安;张少强;魏聪聪;丛紫东;林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入组80例气虚阳衰,水瘀内停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汤,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心超LVEF;随访6个月后观察复发率.结果 共78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心超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复发率73.33%,治疗组复发率4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范兴良;薛文海;李晓琦;董丽梅;孙怡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色补血草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探讨二色补血草中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通过对5种型号大孔树脂的静态实验,筛选出佳树脂;考察佳树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吸附及洗脱性能,优化工艺参数.结果 D-101对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纯化效果佳,佳工艺为:选择上样流速为45V·h-1,上样液的浓度为0.24 g·ml-1,选用70%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5BV.结论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分离纯化二色补血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欧莉;苗彦霞;卫培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运用数据挖掘研究现代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穴规律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 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 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作者:郑华斌;陈媛;陈骥;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纹状体左侧两点注射法制作单侧PD损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为帕病2号方高、中、低剂量组(32.0,16.0,8.0g生药·kg-1)、美多巴组(0.075 g· kg-1)、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各实验组ig给药,连续给药4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容积蒸馏水,应用TUNEL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变化,TH染色检测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帕病2号方高、中剂量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其中高剂量组改变尤为明显(P<0.01).结论 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黑质内TH的表达.

    作者:文晓东;王春玲;雒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优化香菇多糖酶解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筛选酶法提取香菇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以改善工艺、提高收率.方法 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法提取干香菇中的多糖,考察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及酶解时间对提取液中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香菇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条件:酶与干香菇粉的配比为1∶30,酶解温度40℃,酶解pH7.5,酶解时间90 min.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时间周期短、提取收率高.

    作者:王景翔;王娟;赵建录;马晓;刘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解毒活血法对UUO大鼠MCP-1的影响

    目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通过观察解毒活血法对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探讨其对UUO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解毒活血低剂量组,解毒活血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侧输尿管复制UUO模型.所有大鼠灌胃给药,缬沙坦组给予26 mg/(kg-d);解毒活血低剂量组予解毒活血中药12 g生药/(kg·d);解毒活血高剂量组予24 g生药/(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共14天.左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MCP-1呈强阳性表达,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 解毒活血方药可降低肾组织中MCP-1的高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魏民;杨京京;杨红;王霞;王香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赤雹根总皂苷体外诱导人白血病NB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TR)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的浓度的TST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TSTR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后Caspase-3及其裂解底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24 h后,TSTR能显著抑制NB4细胞增殖和促进NB4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STR作用24h后Caspase-3酶原呈下调趋势,出现的17kDa亚单位呈上调趋势,同时PARP裂解出现89kDa的亚单位呈上调趋势.结论 TSTR对白血病NB4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TSTR诱导NB4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而实现.

    作者:邹君;马帅;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香草喷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双香草喷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符合要求的70例患者随机分入双香草喷剂组、利巴韦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相应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主要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双香草喷剂组在咽痛减轻起效时间、咽痛缓解时间、上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双香草喷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缓解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喷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李继科;李晓灵;陈定潜;叶庆;刘大凤;毛碧容;石雪梅;肖利威;辛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体外肝肾细胞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就近几年一些中药通过肝肾细胞模型在体外评价其毒性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中药体外肝肾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周倩;姚广涛;金若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隔姜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疗程隔姜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的量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灸法的效应规律奠定基础.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隔姜灸,对照组5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每组各随机分为30d/疗程和60d/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指标及RBC、HGB、HCT、PLT、PCT、RF、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隔姜灸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的个数与程度均明显降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且在改善程度上优于雷公藤多苷片.在实验室指标上,经隔姜灸治疗后,RBC、HGB明显高于治疗前,PLT、RF、ESR、CRP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不同疗程疗效的比较中,隔姜灸60 d后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30 d,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上亦优于治疗30 d.结论 隔姜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控制并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隔姜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长疗程(60 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较短疗程(30 d).

    作者:郝锋;胡玲;吴子建;罗磊;蔡荣林;何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GC-MS分析及其抗凝活性研究

    目的 鉴定蚂蟥药材脂肪酸组成并测定其抗凝活性.方法 采用索式提取法从蚂蟥药材中提取总脂肪酸,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以血浆复钙时间为指标评价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抗凝活性.结果 鉴定了15个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30.59%,饱和脂肪酸占69.41%;9种脂肪酸为首次从蚂蟥类药材中发现;蚂蟥总脂肪酸能显著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并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 蚂蟥总脂肪酸可能也是蚂蟥发挥抗凝活性的药效物质之一.

    作者:尹玉华;钟山;杨得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针波形刺激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波形的效应差异.方法 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疏密波、连续波)组.电针各组于每天针刺15至20 min,21d后观察心脏/体质量、肺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用生化方法测血浆MDA、SOD、NO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血浆粘度、RBC压积、RBC沉降率、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血沉K值、聚集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体质量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等明显升高(P<0.05);LA%、SOD、NO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电针波形组心脏/体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疏密波组稍优于连续波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连续波和疏密波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娟莉;张志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