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新平;王明镇;王兴友;吴曙光;钱宁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H/R)所致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及丹参干预组,然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Cyt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H/R组细胞形态出现凋亡相关改变;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形态变化较H/R组减轻,但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凋亡率较H/R组下降,但仍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R组和丹参干预组细胞内Cytc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丹参干预组Cytc表达水平又显著低于H/R组(P<0.05).结论 丹参对缺氧复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ytc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邹礼乐;王巧稚;彭柯;雷小平;董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博学多才的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坛巨匠,而且在中医养生学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尤其是对饮食养生颇有研究,形成了科学的饮食养生观.多年的养生实践,使他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简便易行的食疗法:如生姜健脾散寒助阳气,蜂蜜滋补润燥且美容,茶叶除烦去腻怡性情,松脂驻颜乌髯又固齿,茯苓胡麻延年有奇效,枸杞菊花补精又益气等,值得今人借鉴.
作者:薛芳芸;许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朝医方“千金文武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动物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切除大鼠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 55 mg/kg的方法建立了DN动物模型.检测并比较给药后各组大鼠的体重,肾指数,24h尿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酐清除率(C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结果 给药后的千金文武汤大、中、小剂量组的24 h尿量、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Ccr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后的千金文武汤大、中剂量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千金文武汤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验所采用的单侧肾切除大鼠给予腹腔注射STZ的模型制作方案,成功建立了DN动物模型;朝医方“千金文武汤”能降低DN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控制血糖水平;朝医方“千金文武汤”可以减少DN大鼠尿量,而且对DN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含量,尿蛋白排出有降低作用,可以改善DN大鼠肾功能.
作者:徐军;金明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妇炎康片浓缩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仪模拟实际生产浓缩状况,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浓缩阶段芍药苷、丹酚酸B、盐酸小檗碱的降解率,分析妇炎康片浓缩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加快传热速度可降低成分的降解,采用薄膜蒸发方式是降低成分降解的可行方法.结论 采用薄膜浓缩工艺可大大降低成分的降解率,可为妇炎康片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蒋东旭;王德杭;史岑慧;张婕;谢友良;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何首乌及其配伍不同剂量黑豆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A组(空白)、B组(何首乌2g/ml)、C组(何首乌2g/ml配伍低剂量黑豆0.2g/ml)、D组(何首乌2g/ml配伍高剂量黑豆0.4g/ml).雌雄各半,每日灌胃主药20g/kg,连续给药30d.测定TG、TP、ALB、PAB、STB、TBA、ALT、AST、ALP、GGT、LDH等肝功能生化指标,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PAB值B组与A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D组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TB值B组与A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极显著降低(P<0.01),D组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LT值C组与B组比较极显著降低(P<0.01);AST值B组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LP值B组与A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GGT值D组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LDH值B组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各组肝脏病理切片光镜下未见异常.结论 何首乌可导致大鼠出现肝内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影响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的代谢或排泄),而配伍黑豆对其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作者:卢崟;孙晓惠;陈庆堂;卓丽红;刘铭超;黄志海;丘小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方法 在收集和评价薏苡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质育种材料,经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性状稳定的薏苡新品种.结果 育成了产量高,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抗倒伏,适应性强的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平均亩产267.1 kg,比对照增产12.8%;甘油三油酸酯平均含量0.803%,比对照高21.30%.结论 “浙薏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该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作者:沈宇峰;沈晓霞;俞旭平;任江剑;王志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入组80例气虚阳衰,水瘀内停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汤,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心超LVEF;随访6个月后观察复发率.结果 共78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心超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复发率73.33%,治疗组复发率4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范兴良;薛文海;李晓琦;董丽梅;孙怡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介绍何立群教授治疗慢性肾炎常用药对的经验,并通过中药配对分析,揭示了准确分析病证、明确治疗方向、巧妙配伍用药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慢性肾炎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
作者:沈烨渠;黄迪;孙悦;何立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探讨二色补血草中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通过对5种型号大孔树脂的静态实验,筛选出佳树脂;考察佳树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吸附及洗脱性能,优化工艺参数.结果 D-101对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纯化效果佳,佳工艺为:选择上样流速为45V·h-1,上样液的浓度为0.24 g·ml-1,选用70%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5BV.结论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分离纯化二色补血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欧莉;苗彦霞;卫培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大蒜素为大蒜(garlic)中主要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具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临床作用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就其生物活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鲁锐;项标;刘静文;黄佳;黎成;袁岳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针波形刺激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波形的效应差异.方法 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疏密波、连续波)组.电针各组于每天针刺15至20 min,21d后观察心脏/体质量、肺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用生化方法测血浆MDA、SOD、NO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血浆粘度、RBC压积、RBC沉降率、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血沉K值、聚集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体质量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等明显升高(P<0.05);LA%、SOD、NO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电针波形组心脏/体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疏密波组稍优于连续波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连续波和疏密波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娟莉;张志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的患者的发病率较高而生存率较低[1].该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差别较大,所以早期对心肌梗塞患者结合中医辨证思想进行评估,规避不良事件,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本院85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其预后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来源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明确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88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5例,所有入选的病例中,男性44例(51.8%),女性41例(48.2%),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8.5 ±7.4岁).按照我国《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条件为:①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心绞痛;②典型的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 0.05 mV,或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0.1 mV);③心梗三项(cTnT、cTnI、CK)高于正常上限的两倍.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大于24h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本研究计划得到了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作者:何琴;张莉芸;王勇;杨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作用.方法 消化性溃疡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其基础加用中药调理,总疗程6个月,比较其治疗效果与随访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93.6%,对照组85.9%,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1.8%、44.9%,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8例患者失访2例,消化性溃疡复发率9.2%,对照组失访1例,消化性溃疡复发率20.8%,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溃疡愈合治疗,降低溃疡复发,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作者:鲁昌辉;朱庆伟;葛广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就近几年一些中药通过肝肾细胞模型在体外评价其毒性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中药体外肝肾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周倩;姚广涛;金若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效果,探讨红花黄酮类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提取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红花药材加12倍量纯水,70℃时浸渍提取2次,每次90 min,上样于AB-8型号大孔树脂以6倍量(相对生药材量)纯水洗去杂质,再以10倍量40%乙醇洗脱红花黄色素其红花黄色素含量均大于40.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花复方制剂制备,同时又为五类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志峰;王琦;吴蓓;冯育林;张武岗;杨世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四逆汤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传统汤剂、经方颗粒及配方颗粒的相似性,为其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分析时间86 min;流速:1.0 ml/min.结果 建立了四逆汤的指纹图谱,确定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四逆汤各剂型质量控制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卢苇;梁光义;杨玉琴;秦利芬;贺祝英;刘金环;曹佩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筛选麦冬水提物中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1万分子量中空纤维柱将麦冬水提物分为两个部位.以常压耐缺氧实验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为评价指标,考察麦冬水提物两个组分对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并通过垂体后叶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考察麦冬水提物不同部位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 麦冬提取物1万以下分子量组分可极显著性的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可降低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变化幅度,同时降低动物血清中CK和LDH活力,对心肌缺血造成的MDA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分子量1万以下的组分是麦冬水提物的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马艳春;朱丹妮;余伯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顺铂中毒豚鼠模型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听力正常的豚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采用腔注射顺铂的方法,建立顺铂中毒豚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采用扫描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耳蜗形态学及平均灰度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耳蜗超微结构正常,实验组可见外毛细胞倒伏、缺失,治疗组大多数外毛细胞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结构正常,胞浆内未见棕黄色颗粒,呈iNOS阴性染色.实验组螺旋器中内外毛细胞明显变性,胞浆内充满棕黄色颗粒,呈iNOS阳性染色.治疗组耳蜗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处可见少许棕黄色颗粒,染色明显变浅,呈iNOS弱阳性染色.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较治疗组减小,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顺铂耳蜗毒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再兴;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22-麦角甾烯-3β-醇-11-酮(1)、mangdesisterol(2)、6-Deoxy-jacareubin(3)、ergosterol peroxide (4)、丁香脂素(5)、表丁香脂素(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3、4、6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作者:余丽;梅文莉;左文健;王辉;郭志凯;安学勤;戴好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调节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68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紫杉醇(PTX)组、联合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PTX+ Rapa)组和联合自噬抑制剂3-MA(PTX+3-MA)组(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分别作用24 h、48 h及72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及抑制率.结果 PTX+ Rap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单独给药的PTX组及PTX+3-MA给药组(P<0.01),而PTX+3-M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则明显弱于单独给药的PTX组(MDA-MB-231,P<0.05;MDA-MB-468,P<0.01),提示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10 nm)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增强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而自噬抑制剂3-MA(10 mm)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拮抗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调节自噬能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这为自噬与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莎;韩起;王旭辉;杨明珍;张竹君;陈安;胡川闽;李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