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王青;况佩君

关键词:中药方剂,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 观察自组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口服Vit B1 20 mg.3次/d,Vit B12 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疼痛明显加服卡马西平0.1g,3次/d.治疗组加服自组中药方剂,3次/d,每次150 ml,疗程2个月.结果 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14例,6例和10例,10例,1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57.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 自组中药方剂配合西药能明显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对DPN有较好疗效.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两个《伤寒论》译本的中医英译方法探析

    《伤寒论》的翻译对于中医的对外传播意义重大.由于《伤寒论》条文简约,又深奥难懂所以合适的翻译方法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词法角度出发,选取了《伤寒论》英译中较为常用的增词译法、省词译法、具体译法和抽象译法,并以罗希文和黄海的译本为例证,探讨《伤寒论》翻译时的有效英译方法,旨在探索有效的中医典籍英译方法以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

    作者:杨乐;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卫生职业院校开展传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调研

    通过对贵州省6所卫生类职业院校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指出影响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学生中宣传教育的3个因素,并提出利用网络、加强实践等方式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工作中,多途径、大力度激发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达成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作者:谢裕竹;肖奇志;陈庄元;邱泽安;秦皓;王晓晖;董小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黑蒜提取液对结肠癌Ht-29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效应及辐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黑蒜提取液(Aged Black Garlic Extract-ABGE)对60Coγ线照射结肠癌Ht-29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及辐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结肠癌Ht-29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γ照射组,黑蒜组,黑蒜+γ照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γ射线照射、黑蒜提取液及黑蒜提取液联合γ射线照射的处理,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速度和各治疗组移植瘤生长延迟时间.实验结束后摘取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Realtime-PCR检测Bcl-2、Bax、Caspase-9的表达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SOD及CAT的活力变化.结果 黑蒜提取液联合γ线照射对结肠癌Ht-29小鼠移植瘤有生长抑制作用,可延迟肿瘤生长时间,提高放疗增敏比,并且能够下调移植瘤组织中Bcl-2,上调Bax,提高Caspase-9蛋白表达(P<0.05).黑蒜提取液可提高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T的活力.结论 黑蒜提取液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及活化Caspase-9蛋白的表达提高γ射线对结肠癌Ht-29小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并通过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对机的辐射保护作用.

    作者:杨桂青;王义善;王园园;林思祥;杨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种不同药物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部分保守治疗观察的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给予乳癖消、桂枝伏苓胶囊、三苯氧胺口服治疗,每组60例,对比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种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3.3%、51.7%、83.3%.桂枝伏苓胶囊有效率高于乳癖消,但无显著差异,三苯氧胺有效率明显高于前两者,有极显著差异.用前两者无效者63例改服三苯胺后痊愈19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但乳癖消未见不良反应,桂枝伏苓胶囊有6例月经提前,而三苯氧胺有较多不良反应.结论 对部分行保守治疗的囊性增生症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好,但用药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作者:袁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市售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目的 分析市售5个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了66个成分,其中有13个化合物为被分析的药材共有,共有成分的质量分数之和占药材挥发油总量的60%以上.结论 各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异,有必要建立有关吴茱萸药材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李佐军;周玉婷;邓雪姣;侯雪英;吴淳;谢智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七总皂苷对NRK-52E细胞株的BMP-7、connexin43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处理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中骨形成蛋白-7(BMP-7)、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表达及PI3 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第3代的NRK-52E细胞并根据实验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不含PNS),PNS低剂量组(200 μg/ml),PNS中剂量组(400 μg/ml)和PNS高剂量组(600 μg/m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四组48 h、72 h的BMP-7和connexin 43蛋白水平及12,24,48 h和72 h的P-Akt和P-Akt/Ak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四组12,24,48 h和72 h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率.结果 PNS低剂量组72 h的BMP-7和connexin 4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48 h和72 h的P-Akt、P-Akt/Akt和α-SMA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PNS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48,72 h的BMP-7和connexin 43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24,48 h和72 h的P-Akt、P-Akt/Akt和α-SMA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升高BMP-7和connexin 43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P13K/Akt信号通路及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对肾间质纤维化有负性调节作用.

    作者:贾宁;林琳;朱伟平;王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BDNF mRNA)表达的改变,以及酸枣仁汤(SZRD)对PCPA所致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酸枣仁汤可能的作用环节.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ZRD大剂量组(15 g·kg-1)、SZRD中剂量组(7.5 g·kg-1)、SZRD小剂量组(3.75 g·kg-1)、西药治疗组(艾司唑仑2 mg·kg-1).采用腹腔注射PCPA的方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各组治疗7d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PCPA失眠模型组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酸枣仁汤高剂量组中缝背核内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司唑仑组中缝背核BDNF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艾司唑仑组中缝背核Bcl-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PA所致失眠能导致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增强,酸枣仁汤能调节中脑中缝背核Bcl-2及BDNF mRNA表达量,从而发挥对失眠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慧;罗坤;赵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唐山地区野生有毒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多样性,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 深入各代表性样地进行有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采集、鉴定标本,查阅文献资料等.结果 唐山地区有野生有毒药用植物39科,66属,72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5科,11属,11种;双子叶植物29科,50属,56种.结论 唐山地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并具多样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薄海美;田春雨;许静;魏勃;喇孝瑾;吴范武;李继安;邱昌龙;齐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T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表达的影响.方法 CBA/J×BALB/C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DBA/2建立复发性流产模型,将复发性流产模型CBA/J×DBA/2孕鼠按怀孕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寿胎丸高剂量组、寿胎丸中剂量组和寿胎丸低剂量组,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至孕14 d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蜕膜组织Tf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蜕膜Tf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蜕膜Tf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寿胎丸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蜕膜T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寿胎丸通过上调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Tf的表达,从而实现维持妊娠,这可能是其安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谭展望;雷磊;李慧芳;朱伟;孟琼;罗蕾;卢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影响患者寿命及生存质量.血塞通注射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观察血塞通注射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血塞通注射剂的应用提供临床指导.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左归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MKR小鼠脑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归降糖方对高脂饮食2型糖尿病转基因MKR小鼠脑组织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30只MKR小鼠随机分为MKR组、MKR高脂组和左归降糖方组;高脂饲料饲养MKR鼠加重体内糖脂代谢紊乱,左归降糖方组干预治疗高脂饮食MKR鼠4周,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浓度,RT-PCR检测小鼠脑组织IKB、TNF-α和MCP-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普通MKR小鼠比较,高脂饮食MKR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脑组织TNF-α和MC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左归降糖方降低高脂饮食MKR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同时降低脑组织TNF-α、MCP-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论 左归降糖方可通过抑制高脂饮食MKR小鼠脑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降低炎症损伤,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程莉娟;成细华;喻嵘;陈伶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现状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主要研究血清中的外源性物质,观测血清中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近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在体内药效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文章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乌云索德;领小;包力尔;伊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管理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低血糖风险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随机分配到健康管理干预组和一般治疗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人体测量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入组后随访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及低血糖事件,随访结束后进行CGMS检测,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经过6个月的随访治疗后,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C,FBS较随访前有明显改善(P<0.01),BMI,hsCRP,TG,LDL-C,Lpa较随访前也有改善(所有P<0.05);对照组的FBS较随访前有明显改善(P<0.01),收缩压,hsCRP,TC,Lpa较随访前也有改善(P<0.05).HbA1c水平在两组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②在随访过程中,干预组共有26人(40%)发生普通低血糖,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照组共有37人(59.68%)发生普通低血糖,2人(3.23%)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发生普通低血糖的风险是干预组的1.49倍.在随访结束时进行的CGMS分析检测显示,干预组共有2人出现低血糖记录共11次,对照组共有6人出现低血糖记录32次,两组都没有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发作人数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的风险是干预组的3.15倍,发作次数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的风险是干预组的3.06倍.③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进行健康管理(B=3.43,P<0.05),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B=3.12,P<0.05),体重指数(B=2.13,P<0.05)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的健康管理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得到更多获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多重代谢指标的控制.

    作者:胡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贵州广西两产地吴茱萸对大鼠离体子宫痛经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贵州、广西两产地吴茱萸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实验,观察贵州、广西两产地吴茱萸水煎液对缩宫素引起的子宫痉挛性收缩的作用.结果 贵州、广西两产地吴茱萸水煎液对缩宫素引起的子宫痉挛性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贵州吴茱萸水煎液较广西吴茱萸水煎液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 贵州、广西两产地吴茱萸水煎液能抑制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

    作者:王嫣;杨卫平;陈天琪;彭芳;蔡恒懋;赵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气化痰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及凋亡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补气化痰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的保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分为5组:补气化痰方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MTT法观察补气化痰方药物血清对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作用的保护;采用westernblot检测法测定细胞Bax与Bcl-2蛋白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补气化痰方药物血清能减少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生长的抑制,并通过上调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途径达到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结论 补气化痰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郜俊清;金惠根;刘宗军;陈弢;赵德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它已被引领和发展到自然界的植物学中,特别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开创了单克隆抗体应用的新领域.该文综合分析了近十年单克隆抗体技术在中药研究的应用.

    作者:于生兰;储彬;徐加兵;欧阳臻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对银屑病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0.5%心得安乳剂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模型,以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进行干预,观察豚鼠耳部银屑病样外部形态、病理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进行Baker评分和计数炎症细胞浸润,以此评价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治疗效果;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模型豚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硝酸根还原酶法检测银屑病模型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表达,探讨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对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可以使银屑病豚鼠耳背红肿基本消退,鳞屑减少,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病理组织学积分及炎症细胞浸润数下降.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可明显降低模型豚鼠血清中VEGF、NO的表达.结论 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一氧化氮的分泌,从而对银屑病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胡祥宇;杨亚辉;袁叶飞;杨春艳;杨文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炮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目的 探讨蒙药孟根乌苏(水银)炮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孟根乌苏炮制有关的内容,在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蒙医药临床实际现状,从炮制传承性、工艺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探讨了孟根乌苏炮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古今热制法、寒制法名同质异,炮制忽略了除垢和去毒重要环节,古今炮制工艺参数不同,炮制品质量标准欠规范,炮制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阐明.结论 孟根乌苏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佟海英;呼日乐巴根;高娃;呼和木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黄丹参对胰腺纤维化大鼠氧化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黄丹参对胰腺纤维化大鼠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丹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DDC 6周建立胰腺纤维化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大黄丹参灌胃6周[分别为0.137 g/(kg·d),0.274 g/(kg.d)和0.548 g/(kg· d)],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结束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酶标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胰腺MDA、SOD、LDH及GSH含量.结果 各剂量组大黄丹参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胰腺大体形态学变化.三组治疗组血清和胰腺的SOD及GSH活力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P<0.01),其中均以高剂量效果显著(P<0.05,P<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组血清和胰腺的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P<0.01),其中血清中MDA含量变化以高剂量组显著(P<0.01).高剂量组可降低血清LD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胰腺中LDH含量(P <0.05,P<0.01),其中以低剂量效果显著(P<0.01).结论 大黄丹参可通过降低LDH及MDA含量、提高SOD及GSH活力,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断氧化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胰腺细胞长期的攻击,减轻胰腺损伤来缓解胰腺纤维化进程,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顾宏刚;马恩伟;王玉凤;张静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材菊花和野菊花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快速、准确鉴别中药材菊花和野菊花及其近缘种(易混品).方法 对药用菊花和野菊及其近缘种(易混品)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构建邻接(NJ)分子系统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药用菊花与其近缘种(易混品)之间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4 71~0.006 30,大于药用菊花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1 56);野菊与其近缘种(易混品)之间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3 13~0.00629,大于野菊种内的K2P遗传距离0;邻接(NJ)分子系统树上,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7个体单独聚为一支,支持率为82%;野菊的4个个体单独聚为一支,支持率为78%.结论 三种鉴定方法结果表明ITS序列适合鉴别中药材菊花和野菊与其近缘种(易混品).

    作者:夏至;李家美;张红瑞;李贺敏;高致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