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裕竹;肖奇志;陈庄元;邱泽安;秦皓;王晓晖;董小君
目的 优选银杏叶总黄酮的佳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技术,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法优选银杏叶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结果 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闪式提取时间30 s,料液比1:20时,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高,为1.99%.结论 闪式提取法适合于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该工艺具有稳定、快速、便捷的优点.
作者:赵宏;张宇;王宇亮;唐雨薇;唐丽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及SOD、MDA、FFA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的方法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40只,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Met)、双益方高剂量组(SH)和双益方低剂量组(SL),每组10只.检测药物干预2周和4周后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以及4周后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后,SH、SL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FBG、TG、TC、FFA、和LDL-C的水平(P<0.01或P<0.05),提高血清HDL-C的水平(P<0.01或P<0.05);同时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MDA的含量(P<0.01或P<0.05),明显升高血清SOD的活性(P<0.01或P<0.05).结论 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降糖、降脂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游离脂肪酸(FFA)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崔鹏;田春雨;张艳萍;王亚;喇孝谨;董玉山;高秀娟;李继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酶解技术近些年来在中药提取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酶解技术在进行中药提取的过程当中与其他提取技术存在着本质的差别.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出过程中的应用使得中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对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当中的应用,本文将主要对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
作者:宋成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西医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不能彻底改善病人的整体情况,大多数患者终发展成肝硬化.仝小林教授善用经方,以及经方之法,经方之理,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又创症、证、病辨治理论,遵循以症为靶,以证为基,以病为参,并以此来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郭艳青;刘文科;武胜平;刘洪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KM小鼠以临床等效剂量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后对机体的毒性情况,为佐太成方制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剂量为6.67 mg·kg-1 bw·d-1,给药周期为4.5个月,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外观体征、体重变化、进食饮水等情况,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肾、脾、脑组织病理学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外观特征、行为特征、体重变化、进食饮水、粪便外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给药组小鼠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4.5个月时给药组AST/ALT出现显著性下降,但血清ALT、AST、TBIL、BUN、Crea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4.5个月时给药组小鼠肾脏近曲小管、肝脏和脾脏组织学结构出现了轻微变化,脑组织学结构正常.结论 KM小鼠以临床等效剂量给药佐太4.5个月,对其外观体征、生长发育状况、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指标、脑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会对KM小鼠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学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提示含佐太复方制剂服用周期不宜过长.
作者:朱洪梅;魏立新;杜玉枝;王东平;李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关节疾患.该病终致残率可达53%[1],据研究,目前美国老年人因KOA失去劳动能力的危险性相当或大于任何其他需要医疗的疾患[2].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药物或者外科手术能确切改变KOA的发病进程.但在控制KOA疼痛的化学药物治疗方面问题多多,尤其是非甾体药物[3],医药界和患者顾虑重重.近年来,由于中医外治法能够缓解KOA的症状,可望作为治疗KOA的首选方法,因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以供国内同道借鉴.目前国内的专著、临床研究和治疗指南中对KOA的中医外治法分类尚不完善,以及本文作者学识有限,所以本文中还存在与各种外治疗法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冀能抛砖引玉.
作者:袁长深;梅其杰;郭锦荣;文浩;李达鹏;甘炳务;陆桂生;周礼祥;段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针对腊梅属植物的研究结果证实该属植物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文章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杜裕芳;陈海芳;冯育林;宋永贵;张武岗;杨婕;杨世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囊耙齿茵中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优化多糖超声波法提取条件.结果 研究得到白囊耙齿茵中多糖的佳超声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时间365.92 s,超声功率186.66W,液料比45.939:1.在此优提取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到10.2%.结论 超声波提取法得到多糖提取率较高,工艺稳定.
作者:苏正兴;杨爽;王娟;张娜;逯家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结合手术治疗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4例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结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及并发症缓解率为83.33%;对照组症状及并发症缓解率为64.29%,两组缓解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2周后,通过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观察组同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两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结合手术治疗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建议肝硬化的患者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苗景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洋紫荆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洋紫荆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挥发油分离得到84种,鉴定57种,占总成分的83.31%.洋紫荆叶挥发油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SPCA-1)则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洋紫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洋紫荆皮挥发油有很大不同,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进行进一步开发.
作者:王燕;陈光英;陈文豪;张大帅;平媛媛;胡禧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纯化方法对黄柏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并结合指纹图谱,对离心法、水提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进行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黄柏水提液各成分的影响较均衡,有效成分损失较小,更适合对黄柏水提液的澄清.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黄柏水提液的纯化.
作者:盛华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抑郁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证实,单一口服抗抑郁药物对老年抑郁症治疗疗效较差,即使有一定疗效,但远期复发率和再发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长期口服西药治疗抑郁症副作用大,疗效差,而中药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我院近年来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给予解郁丸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玉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石氏手法”治疗膝关节炎临床资料的回顾并与中成药制剂的比较以观测其有效性.方法 采集自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的膝骨关节炎病例资料.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终纳入病例195例,其中手法组98例,中药组97例.在对两组的年龄、患者例数及首次访视的WOMAC评分的统计分析后,显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时程4周.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结果观察显示手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功能、WOMAC总分等方面都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比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发现,试验组在疼痛、僵硬、功能、WOMAC总分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且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未见不良事件反馈.结论 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作者:庞坚;曹月龙;郭朝卿;王学宗;石瑛;杜炯;赵文琼;詹红生;陈元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荭草苷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白藜芦醇组及低、中、高剂量荭草苷组(1.0,2.0,4.0 mg/kg);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采集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湿重法记录心脏重量以及左心室重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荭草苷能明显改善心肌梗塞大鼠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重构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而且剂量在4.0 mg/kg以内,疗效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 荭草苷对大鼠心肌梗塞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立亚;马芹芹;李静远;徐俊;袁玲;李建平;黄秀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对更年期雌性大鼠血脂含量、性激素水平及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保健灸法干预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42只,其中3月龄14只,为青年组,10月龄28只,随机分为更年期对照组和更年期保健灸组.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保健灸组血清中TC、TG、LDL-C含量下降,HDL-C含量升高;E2含量升高,FSH、LH含量下降;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可有效调节更年期大鼠雌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改善脂质代谢,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延缓衰老的发生.
作者:苏妆;王淑娟;王艳杰;宫菲;赵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白芷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文献方法进行提取物的性状、鉴别、检查的研究,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结果 建立了白芷提取物质量标准,内容主要包括性状、TLC鉴别、检查(粒度、干燥失重、炽灼残渣、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二氧化硫残留量)、含量测定.结论 建立的质量标准可控性高,可操作性和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白芷提取物的质量.
作者:卢晓琳;马逾英;米小琴;杨莹;董自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元代医家罗天益,精研《内经》《伤寒杂病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其代表作《卫生宝鉴》,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天益针灸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善用灸法温补脾胃;注重放血,清泄实热.并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以求速效.
作者:李付平;董尚朴;李会敏;白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骨质增生散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菲罗门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磷酸调pH至3),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柚皮苷在0.428 0~1.540 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骨质增生散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全维明;李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低血糖风险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随机分配到健康管理干预组和一般治疗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人体测量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入组后随访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及低血糖事件,随访结束后进行CGMS检测,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经过6个月的随访治疗后,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C,FBS较随访前有明显改善(P<0.01),BMI,hsCRP,TG,LDL-C,Lpa较随访前也有改善(所有P<0.05);对照组的FBS较随访前有明显改善(P<0.01),收缩压,hsCRP,TC,Lpa较随访前也有改善(P<0.05).HbA1c水平在两组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②在随访过程中,干预组共有26人(40%)发生普通低血糖,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照组共有37人(59.68%)发生普通低血糖,2人(3.23%)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发生普通低血糖的风险是干预组的1.49倍.在随访结束时进行的CGMS分析检测显示,干预组共有2人出现低血糖记录共11次,对照组共有6人出现低血糖记录32次,两组都没有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发作人数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的风险是干预组的3.15倍,发作次数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对照组的风险是干预组的3.06倍.③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进行健康管理(B=3.43,P<0.05),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B=3.12,P<0.05),体重指数(B=2.13,P<0.05)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的健康管理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得到更多获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多重代谢指标的控制.
作者:胡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主要研究血清中的外源性物质,观测血清中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近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在体内药效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文章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乌云索德;领小;包力尔;伊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