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心;李相格
目的:制备止咳平喘丸;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塑制法,制备浓缩蜜丸;应用显微鉴别法对地龙进行鉴识,用薄层色谱法对麻黄、川贝母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止咳平喘丸中地龙显微鉴别特征易于辨识;麻黄、川贝母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重现性好;76例喘病有效率达88.16%;66例哮病有效率达83.33%.结论:本工艺制备浓缩蜜丸,质量可控,疗效确切,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作者:唐俊江;陈明达;谢长宏;段正富;宋宏安;郑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自古至今,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炒(熬)法、蒸法、酒制、脂制、盐制等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山茱萸的历史炮制沿革、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药效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山茱萸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
作者:霍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2)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n=32)单纯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90.63%(29/32)、84.38%(27/32),治疗后的进奶量(323.45±47.15)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87.25±33.48)g;照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62.50%(20/32)、53.13%(17/32),治疗后的进奶量(258.65±65.14)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54.70±28.46)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增加体质量,并消除呕吐、胃潴留症状等,可借鉴.
作者:杨金凯;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的方法.方法:对68例头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8例患者头晕症状大多明显好转.51例头晕症状消失,13例头晕症状明显好转,4例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94.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姬怀鹏;贾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LUF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HCG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排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LUFS不孕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芳华;秦文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在脑中风偏瘫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段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给予腹部按摩、穴位贴敷,采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模式,同时给予便秘常规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10d的治疗护理,7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中,无效3例(4.1%)、有效12例(16.7%)、显效32例(44.4%)、治愈25例(34.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结论:给予腹部按摩、穴位贴敷,采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模式,对于脑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温针灸治疗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下肢功能.结果:观察组肿胀、僵硬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概率90.91%比对照组的74.42%高(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温针灸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脾胃虚寒型HP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四联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在HP根除率方面,观察组根除率为90%,对照组根除率为70%,观察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提高HP根除率的同时,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威;关映红;姚民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成果表明,在1990~2010年全球人群的235种死亡原因中,缺血性心脏病排名第一.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民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及健康,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心血管病是中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阻塞或因冠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因为心脏传导束支障碍导致的,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和传导阻滞(包含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减慢心率为典型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上冠心病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常合并出现,二者可互为病因,或相互以首发或唯一症状出现,临床中尤其对于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比较多.
作者:金莲子;侯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形气辨证理论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适用性.方法:将50例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形气辨证理论指导诊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推拿加针刺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愈率8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总有效率84%,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形气辨证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推拿加针刺疗法.
作者:孙艳;罗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推拿结合电针疗法运用于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SF-36的评分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手法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以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SF-36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推拿与电针治疗相结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建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和清胰汤灌入.分析两组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胰周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TNF-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比入院时逐渐升高(P<0.05).在治疗3d、7d时,观察组的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TNF-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7d、14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平衡炎症因子,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恢复.
作者:古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20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由于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通络扶正汤每日内服两次,每日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德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血瘀气滞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疗程为4w,随访12w.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wk、12wk的腰腿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w和12w后两组腰腿部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LDH,能明显减轻腰腿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邱铕滇;郑锐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参芪芩二仙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的患者中选取2014~2015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人数进行分组,使用的是平均的方法,一共分成两个组,每组2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行为干预、降血糖、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缬沙坦150m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芩二仙汤,1剂/d,分两次.以4wk为评估疗程,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了100%,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了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给予参芪芩二仙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鲁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临床治疗,即予TDP照射、针刺配合电针等处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两组疗效,且观察治疗前、后的VAS及EP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彭冬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对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原则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来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入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均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组同时接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不仅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还能预防和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刘峥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频谱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频谱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晕与头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与头痛评分分别为(2.87±0.35)分、(2.79±0.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0.58)分、(4.29±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频谱可改善颈椎病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颈部活动度,消除或缓解颈部压痛,改善精神状态,帮助其早日从事正常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何珍娥;谭春娣;杨庆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健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甘草酸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1288~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为1.35%;甘草酸在0.1646~3.2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为0.71%.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钧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