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叶肖萍

关键词:血瘀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法,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5),双号作为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 评分(8.19±1.25)分,高于对照组的(3.43±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温针灸法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痛经方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2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给予痛经方加减治疗,于经前3d开始服用,连服7剂;对照组70例,给予谷维素和布洛芬缓解胶囊治疗,于经前1d开始服用,连服4d,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65.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用自创组方中药熏蒸、外敷治疗的130例早中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比较治疗前与三个疗程间疼痛减轻程度,就诊时间与各疗程治愈情况和各疗程的临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能迅速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消除或缩小肿块,未发生不良反应,不影响哺乳.治愈率加好转率接近100%.结论: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发病时间越短,就诊越早,疼痛减轻越明显,治愈率越高.即使发病几日后就诊,本疗法仍然有效.该法简便、易操作,可以居家治疗,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且基本不影响哺乳,疗效显著,而且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作者:朱小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针灸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临床治疗,即予TDP照射、针刺配合电针等处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两组疗效,且观察治疗前、后的VAS及EP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彭冬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疗法在小儿喘嗽治疗中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喘嗽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秦安县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就诊治疗的96例小儿喘嗽患儿,按照每组4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运用西医药治疗对照组患儿,以中医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研究组患儿.结果:在中西药各自的治疗方法下,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87.5%,研究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7.9%.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喘嗽的治疗中,中医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王仕鑫用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疑难皮肤病二则

    王仕鑫主任是国家首批中医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理论精湛,临证细致,辨证精微,审病求因.笔者在待师应诊时,发现王老在大量的临证中,尤其在治疗皮肤病中颇有建树,现摘取用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疑难皮肤病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王仕鑫;马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豨桐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豨桐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给予豨桐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血清中RF和C反应蛋白指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F(17.44±1.84)IU/mL及C反应蛋白指数(10.25±2.35)mg/L均优于对照组(21.05±8.49)IU/mL、(12.41±4.91)m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58例,有效率为93.55%优于对照组(50例,80.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豨桐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RF和C反应蛋白指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瑞芝;丁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自古至今,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炒(熬)法、蒸法、酒制、脂制、盐制等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山茱萸的历史炮制沿革、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药效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山茱萸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

    作者:霍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欧阳锜从郁痰化热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欧阳铸研究员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乃属中医食噎范畴,多因痰气交阻、郁而化热所致,主张从解郁化痰、清热降逆入手治疗,肝胃郁热证,用四逆金铃汤加减;肝胃痰热证,用小陷胸汤加味;肝胃湿热证,用清湿和中汤加减.

    作者:苏联军;周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总结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12月使用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30名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肿瘤内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针对的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盗汗、纳差、便秘、失眠、疼痛等;而无临床医嘱、护理人员缺编、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疗效显著,中医发展前景宏大,但需加强医务人员中医意识、中医底蕴,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作者:郑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许二平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和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许二平教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中医思维,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医和法.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通、温、下、补等法.

    作者:仝广远;许二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药保守治疗与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应用中药保守治疗与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治疗的36例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术后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股骨头塌陷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应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中药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宏;高大伟;张会良;王康振;韩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活血膏外敷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1.9±0.2)分,ROM评分为(0.8±0.1)分,临床有效率为93.7%,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腰扭伤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不仅能够迅速抑制腰痛症状,也能尽早恢复腰椎活动功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天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李应存教授治疗弱精症经验

    李应存教授致力于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二十余年,注重发掘敦煌医经理论和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针对弱精症,李教授认为该病系脾肾阳虚、精血亏损所致,治疗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组方化裁“丈夫肾虚无子方”“大补肾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晓轶;李应存;周翌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医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是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临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对近年中医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杨阳;尚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2)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n=32)单纯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90.63%(29/32)、84.38%(27/32),治疗后的进奶量(323.45±47.15)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87.25±33.48)g;照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62.50%(20/32)、53.13%(17/32),治疗后的进奶量(258.65±65.14)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54.70±28.46)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增加体质量,并消除呕吐、胃潴留症状等,可借鉴.

    作者:杨金凯;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周庆主任“针药并济”治疗理念的继承和运用体会——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

    继承周庆主任“针药并济”的治疗理念并运用于临床,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多种手段,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效果显著.

    作者:王子珺;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中药热敷及手法按摩对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对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6年10月100例剖宫产后母婴分离初产妇,随机分为中医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中医观察组采用中药热敷联合中医手法按摩.结果:①与常规护理组对比,中医观察组产妇治疗后1周的母乳分泌量优良率达到96%(P<0.05).②与常规护理组对比,中医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更短,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明显更高(P<0.05).③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中医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达到10% (P<0.05).④与护理前对比,中医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护理组对比,中医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剖宫产后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减少乳腺炎的发生,有利于改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参芪芩二仙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参芪芩二仙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的患者中选取2014~2015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人数进行分组,使用的是平均的方法,一共分成两个组,每组2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行为干预、降血糖、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缬沙坦150m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芩二仙汤,1剂/d,分两次.以4wk为评估疗程,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了100%,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了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给予参芪芩二仙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鲁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待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1倒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经中医内科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型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WOMAC.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WOMAC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郑晓明;郑炜宏;王康振;唐剑邦;彭杰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