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鑫;李庆鹏;张伟
目的 探讨猪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和替米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小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替米沙坦干预组(起搏+替米沙坦,ARB组),每组各6头猪.对照组安置起搏器(AOO)但不行起搏刺激,其余各组安置起搏器,给予500次/min的快速右心房起搏2周,制成慢性房颤实验模型.各组均给予相同饲料喂养.替米沙坦(1.5 mg·kg-1·d-1)混于饲料中,并提前3天应用于ARB组;2周后处死所有实验猪,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心房组织ACE2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心房组织ACE2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RAP组心房组织ACE2阳性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ARB干预组ACE2阳性染色较RAP组明显增加,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P组ACE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替米沙坦干预组ACE2蛋白表达较RAP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房颤心房肌组织中ACE2表达下调,替米沙坦对房颤的效应可能与其上调ACE2有关.
作者:李思召;王志荣;张超群;徐晤;张辉;郑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讨microRNA-383(miR-383)对IL-2信号介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Foxp3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14例SLE患者PBMCs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相关microRNA软件预测和Western blot鉴定靶向SOCS3的microRNA,RT-PCR方法 检测miR-383转染SLE患者的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 发现,SLE患者的PBMCs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miR-383抑制SOCS3蛋白表达.SLE患者PBMCs转染miR-383后Foxp3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miR-383靶向抑制SOCS3,上调IL-2信号介导的SLE患者的PBMCs中Foxp3 mRNA的转录水平.
作者:史震;张庆;张海清;李小翠;郑葵阳;周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对89例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探讨该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结果 术后1~ 6个月随访,89例患者中,81例Ⅰ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愈合延迟,6例术后血肿,经清创、换药,切口Ⅱ期愈合.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梁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147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77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荚他嗪20 mg,3次/d口服,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曲美他嗪组临床显效率(61.0%vs.44.3%,P<0.05)、总有效率(93.5%vs.64.3%,P<0.05)均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组LVEDD低于对照组[(56.0±3.3)mm vs.(59.8±4.6)mm,P<0.05],LVEF高于对照组(46.3%±3.2%vs.41.1%±3.4%,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CHF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巧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2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VSD)直接缝合13例,补片修补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采用直视缝合方法.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 全组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 18个月,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牛索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桂鑫;李庆鹏;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顺铂腹腔热化疗对卵巢癌大鼠的疗效,并且从细胞凋亡角度进一步探讨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机制,为临床应用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近交系Fischer 344大鼠低分化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NuTu-19,将一定数昔的培养细胞分别注入24只雌性近交系Fischer344大鼠腹腔中,建立卵巢癌腹腔转移瘤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后,应用顺铂及不同加热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提取腹腔积液中游离卵巢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其细胞周期比率及细胞凋亡率;取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凋亡相关基冈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①所有实验动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性腹腔积液及腹腔转移瘤微小结节病灶;②顺铂或加热治疗均町提高大鼠腹腔积液中卵巢癌细胞的凋亡率(P<0.05),顺铂与微波持续加热同时应用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P<0.05);③顺铂或一次性加热治疗可降低大鼠腹腔积液中游离卵巢癌细胞G0/G1期比率(P<0.05);微波持续加热治疗或与顺铂同时应用均可降低腹腔积液中卵巢癌细胞S期细胞比率(P<0.05);④顺铂或微波持续加热治疗的大鼠腹腔转移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降低(P<0.05),bax基因表达升高(P<0.05),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具有正向协同作用(P<0.05).结论 ①顺铂及不同加热方式治疗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或抑制细胞进入增殖期从而起到治疗卵巢癌的作用,且顺铂联合微波持续加热治疗效果佳.②顺铂及微波持续加热治疗均可降低卵巢癌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基因表达,从而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并且两法同时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杜凤英;邹忠文;邵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44例血清HBs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36例HBeAg阴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8.7%和5.1%,108例HBeAg阳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3%和88.9%.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1.0 × 103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O;当HBV携带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 107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92.6%.乳汁中HBV-DNA含量随血清中HBV-DNA含量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8279,P<0.01).结论 HBsAg阳性产妇要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的含量,以安全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X107copies/ml时,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作者:刘敏;张萌;张言超;陈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给予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对微波消融并发症的原冈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配合术中的操作,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红北;鹿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冰帽应用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神志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78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热程中应用冰帽,观察其对患儿惊厥后神志恢复时间有无影响.结果 78例中首次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25例,神志恢复时间(8±1.2)min;应用冰帽后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神志恢复时间较以往未应用时缩短3 min以上者48例,无明显变化者5例.结论 冰帽应用可以缩短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神志恢复时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及抗凝血因子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A)、蛋白S活性(PS:A),对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伴发血管病变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vWF、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病,变组vWF、PC:A、PS:A异常分布率分别为91.4%、85.0%、45.5%,vWF含量与PC:A呈负相关(r=-0.741,P<0.05),与PS:A呈负相关(r=-0.765,P<0.05),PC:A与PS:A含量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血浆vWF、PC:A、PS:A检测在糖尿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明良;温海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官腔镜检查诊断官腔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8例妇科疾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5例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官腔镜下阳性发现者为125例(37.31%),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9例(17.61%),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4.48%),子宫内膜增殖51例(15.22%);4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有阳性发现者12例,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6.82%);41例不孕症患者中有阳性发现者25例(60.97%),主要是子宫畸形和宫腔粘连.结论 对于绝经前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应强调官腔镜联合诊断性刮宫;对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应首选官腔镜检查;宫腔镜是宫腔疾病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方月兰;薛白;赵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作者:崔广清;冒秀宏;孙卫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伴发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306例孕龄20~ 39周,临床上疑有胎儿心律失常或存在其他异常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306例研究对象中检测出心律失常者62例,其中期前收缩39例,包括房性期前收缩31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心动过速15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窒上性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缓8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62例心律失常胎儿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5例.结论 胎儿心律失常为胎儿期常见的非结构性异常,多不伴有明显心血管畸形或其他胎儿畸形,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持续性胎儿心动过缓多与严重先天性心脏结构缺损有关,应引起医生及孕妇警惕.
作者:张红;赵跃华;刁晓梅;张曙萱;杨晓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根据介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分为股动脉组46例,桡动脉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并发症、难以入眠、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较少,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辅助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消银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消银颗粒治疗的基础上辅用转移因子,观察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治疗后皮损消退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皮损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转移因子辅助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起效快,疗效显著.
作者:谭张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分析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安伞隐患,制定护理安令管理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健全护理安全质控体系,有效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终达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目标.
作者:胡亭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护理体会及疗效.方法 30例CR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并从心理、饮食和中药灌肠3个方面进行护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灌肠期间通过3个方面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灌肠后患者血肌酐下降19.4%,血尿素氮下降2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对CRF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中药灌肠治疗期间.配合心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赵淑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作者:胡军建;徐建华;任月运;杨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地佐辛+丙泊酚,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后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发症、术后宫缩痛VAS评分和患者留院观察时间.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镇痛效果良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延周;王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98只足第一跖背动脉,将其分为2组(A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足,n=80;B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n=18),并与正常足(C组,n=64)进行对照,观察第一跖背动脉的来源、走行、血流通畅及充盈情况,分析血管内径、内膜厚度、血流频谱(包括频谱形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结果 血管内径:B组低于C组(P<0.01),A、C组无明显差异(P>0.05);内膜厚度:3间组无明显差异(P>0.05);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第一跖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能为糖尿病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作者:郭志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