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方如丹;于杰
目的 探讨秦皮甲素对人肺癌细胞H125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秦皮甲素的纯度,MTT比色法观察秦皮甲素对人肺癌细胞H125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DNA Ladder实验初步探讨其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秦皮甲素的纯度为95%.秦皮甲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H125的增殖,IC50为0.1 mmol/L,呈现时间一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S期,G2/M期细胞的比例减少.凋亡率随秦皮甲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凝胶电泳表现为明显的梯形电泳图谱(DNA ladder)现象.结论 秦皮甲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H125体外增殖,阻滞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疆维吾尔传统药物芳香新塔花Ziziphora clirnopodioides Lam.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芳香新塔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①,芹莱素②,柯伊利素③,山茶酚④,金丝桃苷⑤,槲皮素⑥共6个黄酮类成分.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伟俊;顾政一;满尔哈巴;赵军;石峰;何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制药工程师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相互交叉的工科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药工程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文章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探讨.提出进一步改进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
作者:姜海蓉;彭方毅;陈忠敏;郑一敏;姜和;彭方亮;赵卫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在漫长的时间里,中药炮制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如今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积实是常用的理气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历代医方本草对其炮制方法的记载很多,为了系统研究积实的炮制工艺和原理,明确积实炮制的历史沿革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林桂梅;贾天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研究贵州产菝葜属(Smilax L.)及肖菝葜属(Heterosmilax K.)常见8个品种的药材性状特征.方法 用TLC鉴别该类品种的指标性成分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及薯蓣皂苷元.结果 在药材性状特征上建立了检索表,为该类品种的性状特征提供了专属性的鉴别依据.薄层鉴别中菝葜属及肖菝葜属常见8个品种均含有落新妇苷及白藜芦醇,但仅3个品种含薯蓣皂苷元,即短梗菝葜、黑叶菝葜及小叶菝葜,而药典品种菝葜及土茯苓则未检测出薯蓣皂苷元.结论 该研究方法重复性及专属性较好,简单易行,可为该类品种的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品种间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韦欣;任广聪;孙庆文;董立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以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动态观测采收期内贵州兴义地区黄褐毛忍冬品质.方法 采用HPLC法,Agilient C18柱(250 mm ×4.6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0.4%磷酸(13:8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对一个月采收的13个样品进行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论 黄褐毛忍冬中绿原酸的含量平均值为2.32%,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中金银花的规定值.
作者:杨培;张永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黄芩素对U2OS细胞株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应用形态学观察、FCM,测定黄芩素对U2OS细胞的调亡作用,并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 黄芩素对U2OS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细胞G0/G1期阻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有核碎裂、染色体凝集,对U2OS细胞的IC50值为(39.5±9.2)μmol·L-1(P<0.05)结论黄芩素对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增殖有凋亡抑制作用.
作者:陈会明;尹军强;罗文敏;沈靖南;贾强;兰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使用川芎嗪对SH-SYS5Y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SH-SY5Y细胞72 h发生自噬.分为3组,正常组为完全培养基,模型组采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治疗组在诱导自噬前加入川芎嗪与Hanks液共孵育.兔抗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检测各组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模型组出现典型自噬细胞形态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LC3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治疗组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组明显降低,治疗组细胞由G0/G1期所占比例减少,进入S期和G2/M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川芎嗪可以抑制SH-SY5Y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川芎嗪抑制胞内钙超载和刺激细胞由G0/G1 期进入S期和G2/M 期有关.
作者:赵秋振;张辉;薄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上使用极其广泛的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血药浓度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其诱发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肝毒性极其重要.对于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目前国内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各个剂型药物含量的测定,但还没有关于其药动学研究进展的文献报道.文章就国内有关对乙酰氨基酚血浆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柳萍;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桅子苷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冷冻(-20℃)、冷藏(4℃),37℃,60℃];缓冲液种类[磷酸盐(pH 6.2、pH 7.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pH8.6);硼酸盐(pH9.3)];光照及超声(200,400,600 W)等因素对桅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桅子苷溶液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32.01C+6.128,r=0.999 9.桅子苷在质量浓度0.32~80μg-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符合要求.桅子苷溶液在冷冻(-20℃)、冷藏(4℃)、37℃时、30d内基本稳定,60℃时,10 d后药物开始降解;在pH 6.2~9.3的各缓冲液中96 h内基本稳定;光照24 h对药物的稳定性也基本无影响;以200 W功率超声20 min,桅子苷溶液基本稳定,以400 W和600 W功率超声时,12 min后药物开始降解.结论 桅子苷溶液的稳定性良好,在常温及光照下基本稳定性,在药学及临床上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张海燕;陈晓燕;万娜;郑琴;杨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藏羌药材红毛五加水分、浸出物和灰分的含量,为控制红毛五加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 红毛五加药材水分含量在9.74%~10.88%;药材的总灰分测定结果在21.91%~35.00%之间,药材的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在2.46 %~2.89%之间;水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13.28%~19.87%之间,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9.10%~13.68%之间;醚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0.75%~2.55%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红毛五加药材质量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刘永恒;李莹;刘圆;孟庆艳;任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肉桂油巴布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及多次重复给药观察其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豚鼠多次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过敏反应;SD大鼠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结果 肉桂油巴布剂对豚鼠的正常皮肤未见刺激性;在皮肤多次刺激性实验中,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见致敏作用;对SD大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肉桂油巴布剂安全可靠.
作者:高鹏飞;尹爱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青风藤中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青风藤干燥藤茎用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所得浸膏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EI-MS及理化常数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青风藤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巴马亭(Ⅰ)、表小檗碱(Ⅱ)、8-demethoxyrunanine(Ⅲ)、碎叶紫菫碱(Ⅳ)、tefitoxine(Ⅴ)、去氢碎叶紫菫碱(Ⅵ).结论 化合物Ⅰ、Ⅱ、Ⅴ、Ⅵ为首次从青风藤中分离得到.
作者:宋少辉;张援虎;黄筑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安提取液对链脲佐菌素诱导(STZ)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0mg/(kg·d)]、肾安提取液组[肾安提取液9.088 mg/(kg·d)],另设正常对照组,疗程4周.RT-PCR检测肾脏TGF-β1和p38MAPK mRNA的表达;免疫化学法检测肾脏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纤连蛋白(FN)表达;并检测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ROf(Scr)、肾质量指数、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球基底膜(GBM)厚度.结果 肾安组及厄贝沙坦组肾脏TGF-β1和p38 MAPK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肾脏p-p38MAPK和FN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肾质量指数、肾小球硬化指数、GBM厚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肾安组及厄贝沙坦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肾安提取液组间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安提取液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p38MAPK的表达有关.
作者:向少伟;王小琴;唐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黑果枸杞红色素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SD大鼠以黑果枸杞红色素各按大耐受量(MTD)等体积灌胃,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采用平板掺入法,分加与不加S-9混合液两种,选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取胸骨骨髓制片,检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选雄性小鼠,取附睾制片,查小鼠精子崎形率;90 d喂养实验,观察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检查、生化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雌雄性小、大鼠均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及死亡;在加与不加S-9的情况下,均未呈现致突变作用;小鼠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均呈阴性;90 d喂养大鼠,全部存活,且发育良好,选定各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黑果枸杞红色素对两种性别的大、小鼠的MTD均大于30 000 mg/kg·bw),说明该产品属实际无毒物;三项致突变实验结果阴性;大鼠 90 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作者:赵晓辉;陶燕铎;邵贇;梅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葛根芩连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葛根素溶出量,比较两种饮片药效学作用与剂量相关性,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答连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中葛根素含量;以小肠炭末推进和体外抑菌实验比较葛根芩连汤药效学作用剂量相关性.结果 葛根芩连汤超微饮片葛根素溶出量增加,足传统饮片的1.37倍.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肠推进的低起效浓度上,葛根芩连汤传统饮片剂量20.8 g/kg,而超微饮片为1.3 g/kg,是传统饮片剂量的1/16倍.在体外抑菌实验中,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和志贺痢疾3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上,超微饮片均为传统饮片的1/2倍.结论 超微饮片细胞破壁后,化学成分溶出量较传统饮片增加,并快速溶出;同时药效学起效剂量降低,提示超微粉饮片临床用量降低,从而节约了药材资源.
作者:张隽;张祥伟;黄添友;黄坤;张国伟;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丹酚酸A(SalA)与丹酚酸B(SalB)对治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量效关系,探讨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方面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再通制作大鼠MIRI模型,将SalA以6个剂量(2,4,8,10,12,16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SalA对MIRI大鼠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计算心肌梗塞抑制率并得出量效曲线;将SalB以6个剂量(2,4,8,16,32,64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计算SalB对MIRI大鼠心肌梗塞抑制率的影响并得出量效关系.结果 SalA各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MIRI大鼠心肌梗塞范围(P<0.01);2~10 mg/kg SaIA对大鼠心肌梗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4.5 mg/kg(95%的可信限为3.0~6.4 mg/kg);除2 mg/kg剂量组外,4~64 m留kg SalB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MIRI大鼠心肌梗塞范围(P<0.01),ED50为28.3 mg/kg(95%的可信限为14.2~137.1 mg/kg).结论 SalA对MIRI大鼠心肌梗塞抑制率的ED50明显低于SalB,SalA可能是防治MIRI更为优效的药物.
作者:林治荣;陈程;田登科;顾群;渠守峰;阮爱华;孙德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与GAP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Diamonsil C18柱(5 μm,250 mm ×4.6 mm,迪马),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采用梯度洗脱.结果 过对江西道地产区10批车前子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共检出10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同时对全国其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14批样品也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车前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及GAP建设的可靠依据及研究车前子种质资源的有力手段.
作者:曾金祥;朱继孝;朱玉野;罗光明;吴波;王劭华;张忠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证候研究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几十年来,国家和多学科研究者始终不遗余力的对证候概念、证候规范化和证候实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成果未能诠释中医证候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科学内涵,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近年来,研究复杂生命体系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兴起,各种组学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其中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能够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功能水平的研究技术,其在中医证候实质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受到重视.
作者:韩建科;魏聪;常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从伦理学角度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药物临床实验与伦理的关系.文章分析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药物临床实验与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处理矛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药物临床试验与医学伦理学之间的矛盾是辨证的统一等观点,结论明确提出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性,提出严格利益冲突的伦理审查、普及公众的安全性及生命伦理学意识、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合理补偿等对策.
作者:李强翔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