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铁英;袁征;王雪丹;苏安英;李玲;柴锡庆
目的 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 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 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安惠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临床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不同,导致病毒致病性、变异、抗病毒等临床疗效及预后不同.提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免疫辨证思路,结合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对广西桂北地区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基因型,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研究,探索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与HBV基因型的关系,并希期望能针对宿主免疫状态、病毒特性,为每一位HBV感染患者制订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淋玲;杨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3种姜黄素类似物对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人PRL-3酶;通过测定PRL-3酶水解底物DiFMUP中磷酸基团生成DiFMU的荧光强度,探讨姜黄素类似物对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计算其IC<,50>值.结果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PRL-3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1.80(7.65~15.32,95%CI),19.92(16.18~23.69,95%CI)和26.19(21.18~31.14,95%CI)μmol/L.结论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较强的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的抑制剂.
作者:何太平;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桉叶油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孕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分别在小鼠妊娠第12~16天用100,200,400 mg/kg·d的桉叶油进行灌胃,每天一次,同时设花生油对照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观察孕鼠的体质量增长情况;于妊娠第16天处死各组孕鼠,检查母体妊娠及胎鼠发育及畸形情况.结果 桉叶油各实验组胚胎植入总数、活胎数、死胎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桉叶油高、中剂量组孕鼠增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桉叶油各剂量组活胎鼠平均体质量、身长、尾长均较溶剂对照组高,但只有中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胎鼠平均体质量、尾长明显低于溶剂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鼠骨骼骨化情况、前肢芽软骨发育Neubert评分在3个桉叶油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桉叶油对小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在中剂量下对胎鼠的生长发育似有促进作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有胚胎毒性.
作者:张宏;李啸红;余永莉;吴琼;兰美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赤芍总苷(TPG)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加入培养24h的H9c2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正常对照组、tBHP损伤组、不同剂量赤芍总苷保护组的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 tBHP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变圆,数目明显减少,CK和LDH活力及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大.与tBHP损伤组相比,TPG保护组细胞数目增多,CK、LDH及MD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早期凋亡细胞减少.结论 TPG对tBHP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稳定心肌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心肌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作者:高丽;张哲;许树钦;崔杨;郑阿迪;莫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考察大头陈的药理作用.方法 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测定药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其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其镇静作用;同时对大头陈的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大头陈提取物(40 g·kg<'-1>)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大头陈提取物(10,40 g·kg<'-1>)给药0.5 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1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大头陈提取物LD<,50>为81.47 g·kg<'-1>(95%可置信限为54.61~121.55 g·kg<'-1>).结论 大头陈具有明显的抗腹泻、抗炎和镇静等药理作用,同时对小鼠有急性毒性.
作者:张琴;张明明;邵帅;彭文艳;王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ylori,简称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相关性胃炎主要予抑酸、抗HP等治疗.
作者:高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桂枝-甘草是经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两者配伍,辛甘化阳,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著名的经方药对.文章对桂枝与甘草配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刘萍;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穿蛭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腹腔注射乙酸法造成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角又菜胶、皮下包埋棉球法分别造成大鼠慢性炎症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等剂量的赋形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穿蛭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以考察穿蛭膏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 穿蛭膏高、中、低剂量组对热板法的痛闲值提高率分别为32.48%,27.82%和15.49%,(P<0.05);对大鼠足肿胀率分别为14.26%,16.47%,18.34%,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表明穿蛭膏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对慢性炎症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欧阳瑾;曹志友;王新成;王冬梅;雷均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宾川獐牙菜(Swertia bbwhuanensis)的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宾川獐牙莱乙醇提取物,再经MCI、硅胶和D101等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MS、<'1>H-NMR、<'13>C-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宾川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3,5-djmethoxyxanthone,Ⅰ),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d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獐牙菜苦苷(swertamarin,Ⅳ).结论 4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兆云;王聪;张桢;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大剂量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口服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考察其释药影响因素.方法 以聚氧乙烯为悬浮膨胀剂制备渗透泵片,单因素考察影响释药的因素,再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 制备了大剂量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可达到80%以上,聚氧乙烯、增塑剂用量及衣膜厚度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 岩白菜素渗透泵片制备简便,12 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作者:吴敏;尹蓉莉;周朝森;龙然;郑恩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标记在中药材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藻类、菌类、种子植物和动物类药材中的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指导.方法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DNA分子标记在该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给中药材的生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DNA分子标记作为中药材研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洋;蒋林;陈金龙;林乐维;乐敏丽;周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α-细辛醚对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对laminin β<,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α-细辛醚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至第9天,随机将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α-细辛醚(7.5 μg/ml)组、模型+α-细辛醚(15 μg/ml)组、模型+α-细辛醚(30 μg/ml)组、模型+2 μl无水乙醇组,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在12,24,48 h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lanaininβ<,1>在处理后24 h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造模后少数神经元会发生迁移、融合,加α-细辛醚组均能减少神经细胞膜LDH的渗透.②在24 h,模型组laminin β<,1> mRNA表达增加,各浓度α-细辛醚均能抑制laminin β<,1> mRNA的表达(均P<0.05).③免疫组化显示laminin β<,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对照组(0.094 7±0.025 86),模型组(0.135 1±0.026 16),模型+30 μg/ml α-细辛醚组(0.097 9±0.032 81).结论 α-细辛醚能减少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神经元的细胞膜损伤,抑制laminin β<,1>基因及蛋白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α-细辛醚抗癫痫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马美刚;吴原;吴月娟;苏婕;刘秀颖;唐玉兰;余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肝癌BEL-740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芪总苷培养12,24,48 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芪总苷对细胞的作用.结果 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并且上调p53基因表达.结论 黄芪总苷可抑制肝癌BEL-7402的增殖,其抑制肝癌BEL-7402作用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熠;胡火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蛇足石杉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同工酶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在叶中POD检测到8条酶带,EST检测到7条酶带;在茎中POD检测到4条酶带,EST检测到6条酶带;在根中POD检测到5条酶带,EST检测到5条酶带.两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蛇足石杉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作者:袁带秀;钟飞;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龙葵体外抗肿瘤作用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5个不同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SMME-7721,HepG2和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龙葵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另外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结论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是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
作者:丁霞;高思国;李冠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硫酸长春新碱硅壳纳米颗粒(VCR-SiNPs)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在盐酸氟化钠催化条件下成功制备包载硫酸长春新碱的硅壳纳米颗粒.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催化剂的摩尔比、加药量对VCR-SiNPs的影响;透析法分析药物释放行为;MTT法研究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 随着盐酸与氟化钠摩尔比的增大VCR-SiNPs的粒径逐渐增大;加药量为2 mg时载药量高,为(7.26±0.16)%,包封率达(72.6±0.7)%.优化工艺制备的VCR-SiNPs平均粒径为(102.4±1.65)nm,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半数抑制率(IC50)为5.4μmol/L,是游离药物的56.25%.结论 制备的VCR-SiNPs可缓释药物,抗癌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药物.
作者:郑翠芳;龚萍;郑明彬;张鹏飞;石碧华;刘小平;蔡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大米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佳树脂;又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佳树脂纯化大米草总黄酮的工艺参数.结果 5种树脂中,Hz-816树脂对大米草总黄酮纯化效果较好,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达26.79mg/g,解吸率为90.10%;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2倍柱体积10%乙醇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50%乙醇4倍柱体积洗脱得纯化后的大米草总黄酮溶液,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5.36%.结论 Hz-816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可较好地纯化大米草总黄酮.
作者:李盈蕾;陈建华;陈丽娟;陶欣;朱佑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鸦胆子油微囊中油酸、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中等极性的OV-17(苯基甲基硅酮)(30 m×0.32 mm×0.50 μm)毛细管柱,采用恒温检测,柱温220℃,进样器温度230℃,氢火焰检测器温度240℃.结果 油酸甲酯在5.94~38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990 4X-0.501 2,相关系数R<'2>=0.999 9;亚油酸甲酯在5.37~340 μg/m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0.837 5X-0.548 5,相关系数R=0.999 9.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RSD=1.5%)和98.0%(RSD=1.8%).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鸦胆子油微囊中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蔡冰;陈钢;温露;吴晓燕;刘广泉;黄锡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金银花总黄酮消除自由基能力.方法 建立比色法测定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实验条件;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浸提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操作温度等因素对金银花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金银花提取液中总黄酮;参照Fenton反应原理研究金银花中总黄酮清除·OH作用.结果 金银花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40%乙醇为提取剂,采用料液比1:20(m:V),在80℃下提取3h;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较好分离富集金银花总黄酮;金银花总黄酮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金银花总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沈玲玲;胡志军;王志良;陆梦依;陈建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