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蝇免疫血淋巴抗HeLa肿瘤细胞蛋白的筛选及纯化

魏洪;吴建伟;王硕石;国果;付萍

关键词:家蝇幼虫, 血淋巴, 肿瘤细胞, Hela, 纯化
摘要:目的 从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筛选具有抗肿瘤细胞HeLa(宫颈癌细胞)的蛋白.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从热诱导家蝇3龄幼虫免疫血淋巴筛选抗肿瘤多肽.结果 经10%~50%乙腈洗脱C18固相萃取柱,获得mp1、mp2、mp3、mp4、mp5等5个具有抗HeLa的活性组分,以40%乙腈萃取组分活性强达38%,而顺铂抑制率为57%,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固相萃取活性组分由2个片段组成,分别为出现在280nm波长下24 min和29 min,对HeLa具有抑制作用,与顺铂的抗肿瘤活性相接近.结论 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具有抗HeLa的mp1、mp2、mp3、mp4、mp5 5个组分,MP4活性强,由2个分子量为16KDa成酸性的多肽片段组成.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大鼠IgA肾病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大鼠IgA肾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茅根组、茅根复方组与地塞米松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加葡萄球菌肠毒素B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检测大鼠尿红细胞计数(URBC)、24 h尿蛋白定量(U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介素-2(IL -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减少URBC、24h UP、Scr、BUN、PAF,并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IL-2含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IgA肾病大鼠模型均可明显减少血尿、蛋白尿,减轻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白茅根通过刺激机体分泌IL -2,抑制肾脏TGF-β1分泌与表达等而发挥作用.

    作者:尹友生;欧俊;韦家智;李运千;李小励;李清初;李康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调冲方对半乳糖致POF大鼠卵巢储备力及其相关因子INHB、AMH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肾调冲方对半乳糖致POF大鼠卵巢储备力及其相关因子INHB、AMH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卵巢储备力降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半乳糖致PO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O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于PND80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日灌服补肾调冲方水溶液,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共4周.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计数各组大鼠卵巢内各级卵泡数目,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SH、LH及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内INHB及AM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补肾调冲方可使POF大鼠动情周期趋于正常,并能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P<0.05),提高E2水平(P<0.05),从而改善POF大鼠血清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状态;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始基卵泡及窦状卵泡数目均较模型组增多,闭锁卵泡数目则明显减少.②与正常组比较,POF大鼠卵巢INHB及AMH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大鼠卵巢INHB及AMH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补肾调冲方可明显改善POF大鼠血清高促性素低雌激素状态,促进卵泡发育,抑制卵泡过度闭锁,从而调节卵巢功能,提高卵巢储备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局部因子INHB及AMH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夏天;柴淑娟;马灵芝;李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5,2',4’- trihydroxy -6,7,5 '-trimethoxyflavone,TTF1)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TTF1作用HepG -2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yt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TTF1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 -2细胞增殖、诱导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TF1明显降低bcl -2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bax、胞质cyt -c、caspase-3和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TF1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香子;张学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藏药经方滋补酥油颗粒毒理学研究

    目的 对新药藏药滋补酥油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①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大给药量法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②长期毒性试验: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观察大鼠长期毒性反应.结果 藏药滋补酥油颗粒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大耐受量按浸膏计为80.0 g/kg,该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等效剂量的242.42倍.长期毒性实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大鼠在给药期和恢复期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可初步确定大鼠180 d的大安全灌服剂量按浸膏计为13.3 g/kg.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藏药滋补酥油颗粒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银芳;余日跃;多吉;格桑顿珠;德吉;白玛措姆;多杰仁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白芥子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探讨

    从白芥子的功效认识出发,通过对肝纤维化“痰浊阻络”重要病机的论述,提出了“白芥子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化痰药”的基本论点.

    作者:郑保平;姚乃礼;牛阳;陶夏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金分散片抗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金分散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抗炎实验表明,小金分散片中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金分散片中剂量对角叉菜胶致炎后2,4 h的作用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小金分散片高剂量对角叉菜胶致炎后4h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与空白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镇痛实验表明,小金分散片中剂量与高剂量能有效地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小金分散片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h,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金分散片高、中剂量组在给药后2h后使小鼠的痛阈增加,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小金分散片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赵益;董伟;聂苏然;罗蓉;李东勋;刘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复制与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鼠模型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对解决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在复制过程中,就动物的种类、性别、给药的途径、剂量,血糖测值、测糖选时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经模型复制发现,由于动物的种类、性别、给药的途径、剂量不同等因素,会给模型复制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复制时应引起注意.

    作者:黄彦峰;晋玲;赵善民;刘波;黄永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山芝麻对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体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等3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芝麻水提物( Helicteres angustifolia)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及过氧化脂质类(LPO)的影响.方法 将DHBV- 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山芝麻高、中、低剂量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并于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SOD活性及NO、LPO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芝麻高、中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用药后7~14d,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NO和LPO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停药后7d,拉米夫定组即有反跳现象,山芝麻高、中剂量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山芝麻低剂量组血清SOD、NO和LPO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山芝麻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及护肝作用.

    作者:黄权芳;韦刚;林兴;张士军;黄仁彬;陈兆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二株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提取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进行抗菌实验,同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提取到的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具有抗菌活性,同时将二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所获的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与链霉菌属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BH20095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链霉菌的菌株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 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结论 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二菌株其发酵产物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进行新药开发利用的潜力.

    作者:袁桂峰;黄大林;除雅娟;刘菁;陈建宏;陈森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 ~ 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免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3 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第2天立即进行治疗,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于电针治疗后5d、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电针治疗后5d,两组髓鞘计数,髓鞘厚度、轴索面积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急性期电针对于面神经损伤具有良性修复作用.

    作者:孙运花;李瑛;彭晓华;张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5种化学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目的 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比较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率及吸收系数的异同.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灌流后药液5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吸收系数,考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 随着黄连配比增加,5种化学成分的吸收率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吸收率均比黄连吴茱萸1∶1和2∶1的吸收率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5种化学成分的Ka值与Kapp值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及吴茱萸次碱的Ka值均比黄连吴茱萸1∶1、2∶1的Ka值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增加黄连的配伍比例,均有利于黄连和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黄连吴茱萸的配伍可能在于小肠吸收,且吴茱萸比例越少,黄连吸收越好;黄连比例 越多,吴茱萸吸收越好,黄连吴茱萸为6∶1时黄连与吴茱萸的吸收效果好.

    作者:黄雪君;涂瑶生;孙冬梅;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壮药依肝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壮药依肝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058~0.58 μg(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103.82%,RSD =0.84% (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壮药依肝达颗粒的质量.

    作者:韦松基;王志萍;曹宇;周绍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交泰丸对PCPA大鼠下丘脑5-HT、NE的影响

    目的 为了探明交泰丸镇静催眠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PCPA失眠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选择中枢神经递质5 -HT、NE作为药效学指标,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交泰丸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E、5- H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交泰丸镇静催眠的药效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5- HT、NE而发挥作用.

    作者:余运龙;全世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的合成

    以甘草次酸为原料,采用经典的克莱门森还原制备了11-脱氧甘草次酸,接着在不同的催化体系中(浓硫酸、浓盐酸、干盐酸气)研究了合成了甘草次酸甲酯的佳条件,结果表明以干盐酸气催化可获得较高的产率.并在该条件下合成了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1 HNMR,13CNMR等进行了表征.

    作者: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按摩联合柴胡散结汤治疗产后乳汁郁积症56例疗效观察

    乳汁郁积症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多由于哺乳期哺乳不当或其他原因致使乳络阻塞,乳腺导管不畅,排乳受阻,终使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郁积于乳房,出现乳房胀痛、结块,如治疗不及时将引发急性乳腺炎.笔者自2007-01 ~2010 - 12采用按摩结合柴胡散结汤治疗了56例产后乳汁郁积症患者,获得理想的冶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齐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广藿香3种提取部位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 通过建立流行性感冒动物模型,以肺指数和死亡保护率为指标,观察各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FMI的作用.结果 广藿香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他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是广藿香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

    作者:彭绍忠;李耿;秦臻;苏子仁;张奉学;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川半夏资源可溶蛋白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

    目的 为阐明川半夏资源间亲缘关系,准确鉴定半夏药材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采用SDS - PAGE技术分析对以川半夏资源为主的23份半夏材料以及2份掌叶半夏材料的叶片和块茎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 叶片共分离出19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1 ~18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14.5条.块茎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带纹,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4 ~12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9.4条.与块茎可溶蛋白图谱相比较,叶片可溶蛋白图谱能更好的鉴定半夏与掌叶半夏;无论是块茎还是叶片,其可溶蛋白在GS值为0.817水平上所有材料都可以聚为五大类,染色体数目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结论 川半夏资源具有较丰富的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叶片可溶蛋白图谱可用于鉴别半夏与掌叶半夏,但块茎可溶蛋白图谱难以区分二者.

    作者: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蜈蚣草有效成分的定性分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目的 研究蜈蚣草的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酸性醇液提取法对蜈蚣草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显色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定性鉴定,并将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专项颜色反应及紫外光谱分析.结果 蜈蚣草中可能含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甾体三萜类、香豆素、鞣质等有效成分;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黄酮,显色反应说明其黄酮种类可能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类;根据紫外光谱特征推测蜈蚣草水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为异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蜈蚣草中含有黄酮、甾体三萜类、香豆素、鞣质等有效成分,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作者:熊俊娟;丁利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物碱类中药组分荧光标记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 建立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荧光标记方法,并对标记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盐酸麻黄碱组成研究体系.使用带有偏振镜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出荧光各向异性值,以FITC荧光各项异性值对麻黄碱浓度的对数作图,得到荧光偏振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标记比,进行标记效果的评价.结果 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较优标记条件为:100mmol·L-1,pH 9.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盐酸麻黄碱溶液浓度在1×10-6~1 ×10-3mol·L-1,FITC浓度0.5 mmol·L-1,室温避光反应、过夜.绘制荧光偏振曲线,计算得到rB=0.327.通过测量计算可得盐酸麻黄碱浓度为2.0×10-5mol·L-1、FITC浓度为3×10-5 mol·L-1时标记液的标记比为1.23,与理论符合.结论 建立了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荧光标记方法,基于荧光各向异性测量标记比的新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标记效果的评价.

    作者:刘春叶;苗延青;尤静;张雪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结合中药治疗在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病具有常规阴道用药后症状易好转,停药后又易复发;要彻底治愈,常规阴道用药至少3个月经周期;病人心理压力大等特点,致使很多病人对这一疾病在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存在着误区[1].医嘱依从性是以病人的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认为,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越高时,其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2.3].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低与复发率高的特点,我科大胆尝试在中药抗念珠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以提高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预防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