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彬;张代臻;葛宝明;周春霖;唐伯平;丁鸽
目的 调查新疆乌头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资源概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初步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乌头属植物种类,仅有白喉乌头1种.结论 新疆阿勒泰地区乌头属植物以白喉乌头为主,品种较单一,但分布量多,值得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李杰;徐光清;赵翡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取9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山楂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山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灌服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5d后,上午对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按30,15,7.5 g/kg剂量灌胃给药,下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均灌服脂肪乳剂,连续灌胃10d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均能升高HDL- C(P< 0.05);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只有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降低LDL- C(P< 0.05);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除山楂水提液高剂量组、山楂颗粒中剂量组,其他组均能降低TC(P< 0.05或P<0.01);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各组除山楂水提液中剂量组,其他组均能降低TG(P< 0.05或P<0.01).结论 山楂水提液及山楂颗粒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兴燊;梁欣娜;王乃平;江海燕;陈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离党参总多糖(CPS)并研究各分离组分的结构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水提醇沉法提取CPS,DE - 52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CPS分离组分,MTT法、SRB法检测CPS及其分离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各分离组分相对分子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分离组分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 党参总多糖中分离得到两种新的党参多糖,包括CPS -3,分子量为1.24×106,由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17:0.96,对BGC - 823人胃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CPS -4,由分子量为1.96×106、1.51×106的两种多糖组成,可抑制Bel- 7402人肝癌细胞增殖.结论 CPS中的组分CPS -3和CPS -4分别是CPS对BGC - 823人胃腺癌细胞、Bel - 7402人肝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的关键活性组分.
作者:杨丰榕;李卓敏;高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ox -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正常及ox -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蝇蛆壳聚糖共同孵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考察蝇蛆壳聚糖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实验壳聚糖各剂量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升高(P<0.01),E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壳聚糖+ ox - LDL各剂量组OD值高于ox - LDL处理组(P<0.01).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均升高(P<0.01),ET含量降低(P<0.01),各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MC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细胞生存率,减轻ox - LDL诱导的受损内皮细胞NO释放减少,ET释放增加,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清除活性氧,产生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教授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该书是他在总结一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部门、药检部门、医院药学部门及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科技人员编写而成的.该书系统介绍了一百七十余种广东地产常用中草药的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附注等项内容,其中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介绍尤为详尽,药用历史这项内容是同类书籍中所少见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出版得到有关单位和国内著名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终身教授题写书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教授题词,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兼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为本书写序,国家出版基金给予立项资助.其规格级别之高在地方药物学专著的出版史上是少见的,笔者阅读了梅全喜主编的这部著作,认为其确具治学严谨,特色突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作者:姚振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9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生药·ml-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相当于0.29 mg生药·ml-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3LL细胞(4×105/只)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①生理盐水(NS)组;②单用蒿甲醚(ARE)组;③单用顺铂(DDP)组;④先给蒿甲醚后给顺铂组;⑤先给顺铂后给蒿甲醚组;⑥蒿甲醚与顺铂同时给药组.观察各组小鼠的治疗反应、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并评价两药联用的抑瘤作用.探讨蒿甲醚与顺铂联用时,不同给药顺序下抑瘤率的变化.瘤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应用流式的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联合给药组肿瘤体积较生理盐水组瘤体积增长明显缓慢,而且明显慢于单用蒿甲醚或顺铂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蒿甲醚组与顺铂组瘤体积增长速度较缓慢.蒿甲醚组与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6.44%及50.29%,联合用药时(先用蒿甲醚组、先用顺铂组、同时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62.15%,65.54%,66.67%,与单用蒿甲醚或顺铂组比较有差异(P<0.05).在联合用药组之间抑瘤率没有差异(P>0.05).应用金氏公式评价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联合给药时3种给药方式下其q值均:0.85 <q<1.15,表明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有相加抑制作用.肿瘤组织HE染色发现:联合用药组瘤组织大片坏死,瘤组织内及其周围微血管少见.应用流式的方法对瘤组织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细胞大多阻滞在G0/G1期及S期,而进入G2/M期得细胞相对较少;同时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明显高生理盐水组及单药蒿甲醚组或顺铂组(P<0.05).结论 蒿甲醚与顺铂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有相加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促进肿瘤细胞坏死有关.
作者:万成亮;蒋永新;寸英丽;金从国;陈晓群;邓晶;李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顺铂所致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耳缘静脉单次注射顺铂,建立肾损伤模型.连续5d用EGb干预,于注射顺铂前、注射顺铂后1d、3d、5d及7d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等.结果 顺铂组SCr和BUN水平于3d、5d及7d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EGb高组、EGb低组的SCr、BUN水平于5d、7d与空白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减轻;各组家兔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Gb对顺铂所致肾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是否与抗氧化损伤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玉芳;劳山;罗明;曾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肠组织形态学的观察探讨肺和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肺病(过敏性哮喘)模型,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组织病理切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较为显著.结论 初步提示了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影响及大肠,出现大肠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似可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组织形态学实验依据.
作者:郑旭锐;杨宇;叶建红;周新颖;郑秀丽;惠毅;刘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以《内经》有关论述和针刺与现代免疫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经络、穴位等现代研究,试图寻找针刺取象的精确原理.文章通过“取象比类”思维运用,建立“琴键”假说,通过假说含义、内容、应用前景展望等阐述,说明穴位、针具与人体共同作用后产生的治疗机理类似于弹奏钢琴发音过程.由此为中医针刺机理的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该假说有望成为中医、西医研究针刺疗法的桥梁.
作者:包巨太;崔建美;贾永森;马会霞;李洁;路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大豆苷元-壳聚糖长效微球对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测定给药后小鼠体质量和子宫重量系数,并取股骨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测.结果 小鼠去卵巢后3周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所有实验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增重.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后子宫重量系数明显减小(P<0.01);肌肉注射高剂量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1次后,第3周和第5周子宫重量系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为P<0.05,P<0.01),明显高于每日灌胃大豆苷元混悬液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球给药组可见骨小梁分布较密,骨皮质呈不明显蚕食样改变,骨髓腔较密实;而大豆苷元混悬液灌胃给药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大豆苷元混悬液灌胃给药相比,大豆苷元-壳聚糖微球经肌肉注射有明显的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作用,提示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作者:葛月宾;李孟顺;梅之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刺血海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血清IFN -γ和IL -4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血海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 min对血海穴位进行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 - γ、IL -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 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B组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1),而C组与A组没有差异;B组和C组的IFN -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B组的IFN -γ/IL-4则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针刺血海穴可以纠正疲劳导致的Th1/Th2平衡向Th2漂移,维持其平衡,并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加速疲劳的恢复,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作者:张玮;苏利强;赵广高;郑里翔;严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一种防治脓毒症中药复方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并在分子层面上阐释了多靶点效应.方法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技术(以分子对接为主),探讨该复方化合物与脓毒症疾病中凝血类靶点间作用关系.结果 共有4个凝血类靶点IXa、TXA2R、PAI -1、Thrombin与之有潜在生物学效应,分别有18、49、106、228个分子与上述靶点发生作用,部分结果与实体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 该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该复方在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和化合物多靶点作用效应,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寻找脓毒症治疗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作者:马世堂;冯承涛;张孝林;俞浩;刘汉珍;居文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 除了降脂活性以外,红曲具有降压、降糖、抗肥胖、抗癌、防治老年痴呆及骨质疏松等功效,并含有莫纳克林类、色素类及其它聚酮类活性成分.结论 随着红曲的临床观察与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广阔.
作者:李雪梅;沈兴海;段震文;郭树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白头翁提取物体外对结核杆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多药耐药以及速生结核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的结核菌培养基,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白头翁提取物组(1:10~1:20)均对新鲜结核菌和速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白头翁提取物1:10对多药耐药菌株到培养终止期(40 d)仍无细菌生长.将经恢复培养40 d均无结核菌生长.结论 一定浓度的白头翁提取物在体外有抗结核菌的作用,且有不可恢复的杀灭作用.
作者:王淑英;王晓兰;刘萌萌;岳苏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艾叶水提物的抗肝癌活性.方法 采用水浴回流法获得艾叶总水提物,采用乙醇沉淀法,从总水提物中获得去多糖提取物和多糖2种粗提物,分别以不同的浓度作用肝癌HepG2细胞48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总水提物和去多糖提取物处理肝癌细胞12h均可使细胞明显皱缩,48 h大量细胞死亡,细胞OD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1);高浓度多糖处理肝癌细胞24 h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细胞皱缩,OD值减小(P<0.05),但12 ~24 h OD值显示活细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低、中浓度多糖对肝癌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艾叶水提物具有抗肝癌作用,去多糖提取物和总水提物均能使肝癌细胞形态改变而死亡,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抗肝癌活性较弱.
作者:尹美珍;阮启刚;肖安菊;鲁争;喻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黄芩中黄芩苷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微波提取黄芩苷的佳工艺.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5 min,提取温度90℃.结论 采用微波技术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可较好地用于黄芩苷的提取.
作者:韩忠明;郭洪丽;常波;胡顺波;韩梅;杨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关于毒性中药的概念,《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定义为: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药物毒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指标.药物毒性对人体具有伤害性,一旦发生中毒,会使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引起人体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对于西药不良反应带给机体的不良后果,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认为西药起效快,不良后果严重.在使用中药时,则多强调药食同源,尤其在使用毒性中药时对其毒性带给机体的不良后果认知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对毒性中药的认知度,合理使用,分级并规范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李萍;刘春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柞树皮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 GalN)诱导败血症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给药组和低剂量给药组.两个剂量给药组分别按300,100 mg/kg腹腔注射柞树皮二氯甲烷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20 μg/kg LPS和700 mg/kg D -GalN,比较各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每天观察小鼠的死亡率至第2天.结果 柞树皮二氯甲烷提取物两个剂量给药组明显提高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抑制小鼠血清AST和ALT含量的升高(P<0.01),降低血清NO含量(P<0.01),同时明显升高小鼠肝组织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 柞树皮二氯甲烷提取物通过降低NO含量、肝保护作用,从而提高败血症性休克小鼠的存活率.
作者:袁红艳;张晔;王丹;张昌浩;韩在刚;李镐;崔炯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的差异及观察“南香”花器结构,为广藿香栽培、优质种源筛选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按株行距0.7 m×0.7 m直接扦插于畦上,相同的常规管理后,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南香”花器结构.结果 “南香”生长速度略快于其它3种广藿香,表现在主茎上萌枝时间较短、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较重以及主根萌生的分枝数较多,全生育期“牌香”长,“南香”短;“南香”花紫红色,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萼圆筒状,被短茸毛,顶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雌蕊的子房圆球形,花柱细长,雄蕊4枚,2长2短,伸出花冠外,花药圆球形,花丝近基部有多数紫色髯毛.结论 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南香”的花器结构相似于其它3种类型.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张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