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交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陈赟

关键词:复方藿香片, 正交实验, 包合, 挥发油
摘要: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g∶ml)为10∶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0 min,β-环糊精:水为1∶5.结论 该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衰老与抗衰老的中医理论探析

    中医理论对于衰老的论述有衰老的表现,包括形态衰老的征象、内脏衰老的征象以及功能衰老的征象;衰老的机理方面主要有先天遗传说、后天调摄说、主虚说三端,其中主虚说方面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因、精血耗竭衰老说、脾虚衰老说、精气神虚衰说、津液不足衰老说、五脏虚损学说、血瘀促衰说.中医理论对于抗衰老的也有着临床指导意义,通过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就可以达到延衰抗老的目的 .

    作者:石作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何首乌饮对雌性衰老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下丘脑衰老时神经递质的变化及何首乌饮延缓下丘脑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造模后灌胃何首乌饮连续60 d后,大鼠断头取下丘脑.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SP,β-EP和GnRH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SHIMADZU-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L-ECD-6A电化学检测器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A,DA,5-HT的含量.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nRH、SP明显增高,β-EP与NA、DA、5-H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饮组下丘脑GnRH、SP明显下降,β-EP与NA、DA、5-HT含量显著升高,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衰老时大鼠下丘脑正常功能被破坏,何首乌饮通过对神经递质紊乱的调节而延缓了下丘脑的衰老.

    作者:李亚丽;张娜;庞晓静;高福禄;王方娜;齐晅;陈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寿胎丸对SD孕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寿胎丸对SD孕鼠胚胎-胎仔发育的毒性,对其生殖安全性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寿胎丸不同剂量对SD孕鼠体内染毒,观察其吸收胎、畸胎等,并观察胎仔内脏、骨骼及胎仔体质发育等异常状况.结果 其不同剂量对孕鼠胎仔活胎率、吸收胎率和畸胎率影响,以及对胎仔内脏、骨骼和体质发育影响,与溶剂对照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寿胎丸药液在本研究所确定的50 g/kg 剂量浓度以下,初步认为对健康育龄SD孕鼠生殖功能及其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

    作者:刘丹卓;尤昭玲;赵新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针刺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造成抑郁大鼠模型,同时针刺组和药物组开始治疗,周期21 d.每周测定各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ACTH,T_3,T_4,rT_3和TSH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血清T_3,T_4,rT_3、TSH均有明显减低(P<0.05,P<0.01),而ACTH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行为学评分升高,针刺组血清T_3,rT_3,TSH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ACTH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针刺干预可改变抑郁大鼠行为学异常,具有调节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

    作者:徐世芬;庄礼兴;唐纯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

    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文章通过DNA 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害.

    作者:路燕;李军生;阎柳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金花茶种子对激素相关性肿瘤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金花茶种子不同提取物对激素相关性肿瘤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金花茶种子不同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 S3细胞和人前列腺癌PC3 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都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人宫颈癌HeLa S3细胞和人前列腺癌PC3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分别为85.88,67.62,55.71 μg/ml和63.06,56.20,68.53 μg/ml,且抑制作用和样品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在体外对激素相关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为其抗癌活性的有效部位.

    作者:韩立春;史丽颖;于大永;唐前;唐玲;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 建立绒柄牛肝菌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Planet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对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甲醇提取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对绒柄牛肝菌中的有效成分腺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在色谱条件下,11份不同绒柄牛肝菌中甲醇有效部位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1个相对稳定的色谱峰,其中确定出9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绒柄牛肝菌中腺苷的含量为0.146%~0.493%.结论 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RP-HPLC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绒柄牛肝菌及药用真菌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元忠;刘鸿高;张金渝;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心复康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心复康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2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VEGF蛋白表达情况、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和CD_(34)~+新生血管数.结果 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塞,能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大鼠血清VEGF含量(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梗塞区VEGF蛋白表达,增加梗塞区新生血管数量. 结论中药心复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移植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李广斌;苏金玲;姜希娟;范英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苗药八爪金龙半仿生提取工艺优选及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八爪金龙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岩白菜素含量、HPLC总面积、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并将3种工艺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佳半仿生提取工艺为八爪金龙加8倍、8倍、6倍水提取3次,3次煎水pH值分别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85,40,20 min.综合评价Y值及抑菌活性顺序为:醇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水提法.结论 优选出的半仿生工艺是可行的,且优于水提工艺.

    作者:王瑞;刘晓燕;马立志;高蓬明;徐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矮地茶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对矮地茶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矮地茶的抗炎、镇痛作用;对矮地茶水提物及醇提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进行测定,观察其急性毒性.结果 矮地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5);对0.7%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矮地茶水提物及醇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分别为(115.77±10.31)g/kg, 95%可信限为(105.92~126.54)g/kg;(94.71±10.13)g/kg ,95%可信限为(85.12~105.38 )g/kg.结论 矮地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矮地茶水提物及醇提取物未出现其它毒性反应.

    作者:刘伟林;杨东爱;余胜民;黄琳芸;陈少锋;郭力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硫熏法加工中药材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综述了硫熏加工中药材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订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硫磺熏制加工工艺或者无硫加工新工艺提供依据.

    作者:周霞;严茂伟;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长蕊珍珠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民间药用植物长蕊珍珠菜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Ⅰ);13 , 28-epoxy-3 , 23-oleananediol-16-one(Ⅱ);12-oleanene-3,22-diol(Ⅲ);山萘酚-3-O-芸香糖苷(Ⅳ);kaempferol 3-O-(2, 6-di-O-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Ⅴ);4′,5,6,7-四羟基黄酮(Ⅵ);熊果酸(Ⅶ);正三十二烷酸(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十六烷酸(Ⅺ);蔗糖(Ⅻ);菠菜甾醇(ⅩⅢ).结论 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珠;朱巧玲;郝小江;杨小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转换法测定西红花苷-1和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HPLC波长转换法测定栀子药材中西红花苷-1和栀子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BD-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 ,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0~20 min);440 nm(20~40 min),柱温为30℃,采用20 min转换检测波长.结果 栀子苷在4.52~180.8 μg范围内, r=0.999 9,西红花苷-1在0.9~9.0 μg范围内,r=0.999 7,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2%,100.76%,RSD分别为1.10%,1.41%.结论 该测定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作者:付建武;彭红;周玉春;黄丽芸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正交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g∶ml)为10∶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0 min,β-环糊精:水为1∶5.结论 该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作者:陈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考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及小鼠温浴法,观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同时检测热板法小鼠的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足潜伏期及温浴致小鼠缩尾反应潜伏期,同时能使热板法小鼠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GE_2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作者:唐秀能;黄仁彬;黄媛恒;黄纯真;王乃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外培养刺五加生产刺五加苷B、E的研究

    目的 探讨2,4-D和培养基对刺五加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生产刺五加苷B、E的影响,建立有利于刺五加苷B、E积累的刺五加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将来自同一外植体的刺五加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分别诱导增殖或产生次级体胚,HPLC法测定培养物中刺五加苷B、E含量和培养物质量,考察培养物类型、培养基种类和激素对刺五加苷B、E生产的影响.结果 体细胞胚胎的质量虽略低于愈伤组织的质量,但体细胞胚胎生产刺五加苷B、E的能力优于愈伤组织.2,4-D对刺五加苷B、E含量影响较小,仅改变了培养物的质量.MS培养基处理中培养物的刺五加苷B、E产量优于1/2MS培养基.结论 刺五加体外培养物可以生产刺五加苷B、E,其产量取决于培养物类型、培养基种类和2,4-D浓度.

    作者:邢朝斌;王明艳;吴鹏;劳凤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就我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应从构建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利用药学资源培养药师、延长学制、教育的临床化以及出台指导政策方面改善其教育现状.

    作者:蒋君好;陈颖;李勤耕;刘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海南省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选择海南省保亭县中全村人口均为黎族人的南梗、抄芭两个村对保亭县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这两个村的药用维管束植物资源有83科186属225种,其中蕨类6科6属6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178属217种,225种药用植物中包含13种海南特有种[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海南轮环藤Cyclea hainanensis Merr.、海南地不容Stephania hainanensis H.S.Lo et Y. Tsoong.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 (Merr.)H.S.、降香黄檀(花梨母)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等]、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黑桫椤Cyathea podophylla (Hook.) Cop.、野生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野生荔枝L. chinensis Sonn. var. cuspontanea Hsue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Spach.)Bl.、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 (Merr.)Hu、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海南韶子等]和15种民间药用但未见记载或仅记载有药用而未开展深入研究的药用植物[膜叶嘉赐树Casearia membranacea Hance、爪哇马儿Mukia javanica (Miq.) C.Jeffrey、大苞栝楼Trichosanthes bracteata Voigt等].对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药用植物在科的分布中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蝶形花科、大戟科、菊科、姜科、芸香科、无患子科、伞形科、茜草科等科中,在属的分布中比较分散,186属中仅有30个属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种.

    作者:叶凡;杨小波;岳平;吴庆书;党金玲;郭涛;黄运峰;罗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附中药治愈1例的临床经过

    文章详细介绍单纯用中药治愈1例成人斯蒂尔病的全部临床经过.通过试探性治疗结合疗效变化察微知著,确立以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的思路;根据病情周期特点,制订不同的方药并不断摸索药物加减及剂量变化对疗效的影响;采用逐渐减药的方法巩固疗效,注重长期随访.

    作者:蒋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提取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 考察溶媒、温度、加热时间对木香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影响.方法 用水和乙醇回流提取木香,分别将其提取物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加热,用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变化.结果 醇提取物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远远高于水提取物,以乙醇为溶媒,两成分含量变化小;以水为溶媒,随着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延长,两成分下降明显,尤其是木香烃内酯.结论 溶媒、温度对木香烃内酯影响为显著,时间因素次之,在含有木香的制剂工艺制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

    作者:刘俊红;李棣华;伍孝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