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琛;张亦滗;张陆勇;江振洲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有β-受体阻滞活性,且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方法:以β-受体阻滞剂咔唑洛尔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对其丙醇胺侧链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1-(9H-咔唑-4-氧)-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Ⅴ1~Ⅴ10.结果和结论:所合成的目的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10个化合物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动过速,其中化合物Ⅴ1、Ⅴ3、Ⅴ4的活性与先导化合物相似.
作者:王礼琛;张亦滗;张陆勇;江振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种Tyrphostins AG1109、AG555和AG1394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α和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数混合构成有大生物活性的重组CK2全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CK2的活性.CK2活性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或[γ-32P]GTP的[32P]放射活度来检测.结果:重组人CK2是一种Ca2+、cAMP和cGMP等第二信使非依赖性蛋白激酶,与天然CK2的性质一致.AG1109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9.7 μmol/L,抑制作用稍大于已知CK2抑制剂DRB和A3.AG555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G1394则对人CK2全酶基本无影响.AG1109对重组人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它与GTP呈现以竞争性为主的混合型抑制作用,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AG1109不仅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而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筛选和开发有效的CK2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作者: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运用同位素示踪法-125I标记和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按1,3,5 μg/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颈动脉采血.利用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分比,以校正全血血药浓度.用小鼠测定125I-干扰素α2b和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的组织分布和尿粪排泄,用大鼠测定其胆汁排泄.结果:125I-干扰α2b和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按低,中,高三个剂量组,125I-干扰素α2b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20,0.914,0.665 h,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72,3.17,2.69 h,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在肾中的分布明显减少,在肝中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聚乙二醇修饰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α2b的体内半衰期.
作者:姚文兵;林碧蓉;沈子龙;吴梧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药物在小肠亚细胞结构中的摄取机制.方法:通过钙离子投入法制备家兔小肠纹状缘囊泡系统,透射电镜观察纹状缘囊泡的微观形态,运用福林酚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快速渗滤法初步考察5-FU在纹状缘囊泡系统中的摄取.结果和结论:制备得到的囊泡均匀圆整,粒径0.55±0.11μm,5-FU在纹状缘囊泡的摄取过程包含主动转运与至少一个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过程.该囊泡适于研究药物在小肠亚细胞结构中的摄取.
作者:郭健新;平其能;高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槐角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全国各地均产.其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是一种常用中药.槐角的研究早有报道,前人已从中分到数种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氨基酸和糖类等成分,其中异黄酮和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含量较高[1].近年来,槐角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发现有明显的降谷丙转氨酶作用、抗生育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我们对槐角果皮和种子的化学成分分别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得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1),槐属苷(2),降紫香苷(3),槐属双苷(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芦丁(6),异高山黄芩素(7),没食子酸(8),其中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景华;王亚琳;楼凤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对兰科植物流苏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丙酮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鼓槌石斛素、moscatilin、胡萝卜苷和(-)-莽草酸.结论: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得到.
作者:毕志明;王峥涛;张勉;徐德然;徐珞珊;徐国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cAMP稳定的人工合成同系物双丁酰c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伊文思兰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过氧化氢还原法、TBA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含水量、肺微血管通透性(PMVP)、肺组织cAMP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大鼠吸入烟雾损伤后2 h PMVP明显增大,6 h达高峰;同时肺含水量、MP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并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此相对应,肺组织cAMP水平进行性下降,在时相上与PMVP呈反相变化.双丁酰cAMP(Db-cAMP)于伤后立即ip能显著降低PMVP、肺含水量,减少肺组织的白细胞浸润,减轻脂质过氧化损害,且呈剂量依赖性;能升高细胞内cAMP的药物异丙肾上腺素(Iso)于伤后立即ip,也具有类似作用.结论:Db-c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其减少肺组织白细胞浸润、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降低吸入烟雾损伤大鼠PMVP有关.
作者:李晓辉;杨宗诚;黎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止咳平喘膜剂对小鼠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香烟熏吸造成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结果:该膜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血清NO、MDA、CD54、IL-2和肺泡灌洗液CD54、肺泡巨噬细胞、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肺组织中的NO有显著降低作用,并能升高血清SOD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用药组小鼠支气管炎性病变明显改善.结论:止咳平喘膜剂对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运曼;刘建平;凌向平;孙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合成氨氯地平的新型衍生物,寻找优良的抗高血压新药.方法:以氨氯地平为先导化合物,在其2位边链的胺基上引入胍、氰胍、咪唑啉或噻唑啉等基团,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高血压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了10个氨氯地平衍生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得以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Ⅰ3,Ⅰ5,Ⅰ7对高K+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条收缩的抑制作用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相当.
作者:徐云根;陈钟;杨幼瑶;华维一;江振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从枳子(Hovenia acerba Lindl.)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加热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法鉴定为:芳香酸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anillic acid,H-3),6个黄酮为:山柰酚(kaempferol,H-4),洋芹素(apigenm,H-5),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4',5,7-trihydroxy-3',5'-methoxy-flavanone,6),杨梅黄素(myricetin,H-7),槲皮素(quercetin,H-9),双氢杨梅黄素(dihydromyricetin,H-11)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emodin,H-2).结论:H-2,H-3,H-4,H-5,H-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中分得,H-2,H-3,H-5,H-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沙美;丁林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牛迭肚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东北山区广有分布,其根药用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1],经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研究室鉴定命名为托盘根,并用75%乙醇回流提取醇提取物(收率8%),即托盘根提取物(ethyl alcohol extract from roots 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RCE).十多年来对其的初步研究证明有抗炎、抗氧化及增强免疫作用[2,3].本文就RCE对不同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作者:杜钢军;林海红;许启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获得起效快、复原快的肌肉松驰剂.方法:Ⅰ类化合物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季铵化制得.Ⅱ类以阿曲库铵的结构为模板,对其1-取代基进行结构改造而得,所有目的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MS鉴定,结果: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1个两类双苄基异喹啉季铵类化合物.结论:初步药理试验表明,目的化合物1.的起效剂量、起效时间与汉肌松相当.
作者:张灿;汤晓霞;黄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溶栓试剂主要有七大类,其中,纤溶酶原激活剂(PA)及其突变体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用药,但是由于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溶栓药物能够降低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表达系统.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目的基因构建于乳腺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注入动物的受精卵中,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动物的染色体中,终在动物乳汁中获得目的蛋白的一种制药方法.到目前为止,转基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长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LAtPA)的转基因小鼠,及长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LAtPA)的转基因羊都已产生,并且在从转基因羊乳汁中纯化长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LAtPA)蛋白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预测,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溶栓药物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徐寒梅;成国祥;沈子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菝葜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方法:菝葜水煎液(Ⅰ)、正丁醇萃取物(Ⅱ)、正丁醇萃取剩余物(Ⅲ)高(100g/kg)、低(50 g/kg)剂量对小白鼠灌胃给药7 d后,眼眶取血,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APTT、PT,采用derive法测定FIB;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采用比浊法体外测定Ⅰ、Ⅱ、Ⅲ对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Ma、M1、V1的影响.结果:100 g/kg剂量的Ⅰ和Ⅲ能显著延长APTT(P<0.05),50~100 g/kg剂量的Ⅲ能使FIB显著增加(P<0.05),而50 g/kg剂量的Ⅱ能使FIB显著减少(P<0.05).稀释8倍后的Ⅰ和Ⅱ能抑制体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特别是对V1的影响更显著(P<0.01),但三者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菝葜具有明显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内源性凝血时间及影响纤维蛋白原生成有关.
作者:吕永宁;陈东生;付磊;李玉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用RP-HPLC法进行枸橼酸西地那非有关物质检查及其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柱,以乙腈-0.015 mol/L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6.0)(58:42)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2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枸橼酸西地那非在10~200 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47%,RSD=2.0%.结论:本法可用于枸橼酸西地那非有关物质的检查及片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志群;倪坤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