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王林华;赵宏胜;高建军;许惠芬;崔晓莉;刘向新;陆舒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内毒素, 炎症因子, 抗炎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机制。方法:SIRS患者80例随机分为CVVH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CVVH治疗和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后SIRS激活物质内毒素(ET)及与SIRS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对两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CVVH对SIR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及相关因子降钙素原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内毒素6h时即已清除40%,24h清除率达到80%以上。(2)CVVH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6小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h、24h及48h各炎症因子水平持续下降。(3)CVVH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指标总体改善率达92.50%,对照组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4)CVVH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64,P<0.01)。发生MODS患者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CVVH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与SIRS激活、级联放大效应以及免疫失衡等环节相关的物质是CVVH治疗SIRS的作用机制,CVVH可以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的进程。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手术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手术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4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min静脉缓慢推注氯胺酮0.5mg/kg。对照组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4个时间点测定末梢血CRP的水平。结果:对照组21例中4个时间点CRP分别为T1<3.00 mg·L-1,T2<3.00 mg·L-1,T368.37±26.43 mg·L-1,T498.05±21.50 mg·L-1;观察组21例中4个时间点CRP分别为T1<3.00 mg·L-1,T2<3.00 mg·L-1,T333.00±21.26 mg·L-1,T450.12±18.28 mg·L-1。两组在T3、T4时间点CRP水平均较同组T1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3、T4时间点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手术诱发的CRP水平升高。

    作者:杨红飞;吴双;刘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120例颈动脉检查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疾病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脑梗死120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自近段向远段仔细探查,观察走行测量内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位置、声学特征、表面连续性等情况。结果:检查脑梗死120例颅外段颈动脉488条,动脉粥样斑块89例,颅外段颈动脉共检出斑块175个,其中颈总动脉分叉部88个,颈内动脉47个,颈动脉主干40个。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1);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总动脉主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8,P<0.01)。120例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124个,稳定斑块51个,内膜增厚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检查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迪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iRNAs对神经元发育、功能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microRNA(miRNA)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中,miRNAs对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进而对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以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iRNAs通过作用于靶基因调节干细胞的分化、神经元的形态发生和功能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作者:徐宏博;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偶合癫痫发作1例报告

    目的:为防止和处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癫痫,为今后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预防接种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患儿癫痫发作与接种疫苗只是时间巧合,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个案调查。结果:患儿突然发病,双眼上翻、口周青紫、四肢抽动、持续约10秒钟。24小时脑电图监测显示:右枕区、右后颞区棘波、棘慢波、尖波发放等脑电图异常表现。结论:疫苗接种应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时认真核对接种信息,告知存在的不良反应。

    作者:顾红;李雪梅;祁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 10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进行静脉治疗及护理。结果:平均使用Safeflow 8.4±2.6个。CV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0.9±2.2天。发热41例给予留取导管血培养,结果均示无细菌生长,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导管回血3例,发生输液器接口脱离6例,发生导管堵塞0例。使用单个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2.8±0.4秒,更换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3.3±0.8秒,无1例发生针刺伤。结论:应用Safeflow配合规范的导管护理,使其在ICU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蕾;吴念念;叶碧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前列腺疾病60例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病灶78个,良性42例,恶性36个,术前均行核磁共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与肛门指诊,经直肠超声检查及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病检确诊。并绘制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与应变率比值法的前列腺恶性肿瘤的ROC曲线。结果:(1)本研究恶性病灶36个,漏诊4个,病理Gleason评分为5或6分,良性病灶42个,误诊5个,其中2个内含钙化、2个病灶内含肉芽肿、1个病灶结节旁有囊肿,且病灶囊肿组织较硬为蓝色,提示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检出符合率较高。(2)弹性分级法曲线下面积是0.90,而应变率比值法曲线下面积稍高于弹性分级法曲线下面积,为0.937,但是经检测,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前列腺病灶检出符合率: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术明显高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及肛门指诊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出符合率高,是理想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对全麻术后穿刺部位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对全麻术后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Ⅰ级静脉炎者用硫酸镁湿敷,如意金黄散用食醋搅拌敷。Ⅱ~Ⅲ级静脉炎用喜疗妥外涂患处,加红外线灯照射10分钟,每4小时1次,治疗时间2~8天。结果:静脉炎26例中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12例,发生在下肢踝关节穿刺点21例,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损伤7例,使用20G套管针24例,22G套管针2例,留置针处输注脂肪乳、血必净、杏雪等刺激性强的药物15例。经过平均5天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推注麻醉药、留置针的使用、术中输血输液、穿刺部位、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分级对症治疗护理,效果好,可临床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标准化患者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的运用为医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医生搭建了良好的培养平台。教学实践发现将标准化患者引入肾脏内科临床教学,有助于学生较好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对标准化患者方式授课接受程度高、效果评价较好,以标准化患者为媒介可以建立更客观有效的医学考核体系。

    作者:吴建华;陈晓岚;郝传铮;俞燕;曹英杰;郭乃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15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15例,腹部只用3个穿刺孔,术中乙状结肠镜进入乙状结肠近端,将乙状结肠系膜牵引,辅助显露。使用乙状结肠镜定位病灶,确定切除范围,观察吻合口有无出血,联合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结果: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2±33) min,测量肿瘤的下切缘15例均≥2.0cm。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出血,随访未发现肠道内种植转移。结论: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有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蔡邢峰;陈年进;卢潮德;吴建军;蔡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南通地区遗传咨询患儿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遗传咨询患儿的发病因素及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特殊面容、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外生殖器异常的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在105例遗传咨询患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0例(47.6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染色体多态性6例;诊断不明2例。异常核型中21三体综合征36例(72.00%)。患儿母亲妊娠年龄20~29岁66例(62.86%);孕前或孕早期有害物质接触史51例(48.57%);父母职业工人和农民72例(68.57%)。结论:父母生殖细胞因环境致突变因素的增加而导致异常,使患儿染色体异常成为遗传咨询主要原因。有效控制及预防染色体病的发生对提高人口质量十分必要。

    作者:王珊珊;张建林;张玉泉;杨益梅;张俊荣;姚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会阴无创助产术126例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会阴无创助产技术与传统接生法的比较,探讨会阴无创助产技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初产妇2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6例采用会阴无创助产技术,对照组134例采用传统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会阴切开16例(12.70%),对照组75例(55.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天数观察组平均4.03天,对照组平均4.6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观察组(233.97±40.950)mL,对照组(268.43±59.60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新生儿窒息:观察组17例(13.5%),对照组26例(1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无创助产法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加产妇满意度,回归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迎春;陈小芳;陈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输卵管伞端造口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性不孕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输卵管伞端造口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两组均行输卵管伞端造口术,观察组(加中药灌肠)33例,对照组(不加中药灌肠)33例,比较两组术后1月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术后1年妊娠率情况。结果:术后1年,对照组受孕11例,受孕率33.33%;观察组受孕19例,受孕率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性不孕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季远兰;朱剑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28例

    目的:研究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28例,病变大小为2cm×4cm~2cm×10cm,其中含牙囊肿1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2例。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囊肿缩小后行二期刮治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均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0.5年后颌骨膨隆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CBCT发现下颌骨颊、舌侧可见新生骨皮质,囊腔范围缩小,所累牙也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囊性病变直径2~4cm时行二期刮治术且均未复发,患者颌骨形态及功能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术是治疗较大的下颌骨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海波;周文清;周永强;陈学军;康春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疼痛干预的临床初探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疼痛干预的效果。方法:20例晚期伴疼痛的胰腺癌进行经腹腔干及其分支脾动脉行吉西他滨及顺铂灌注术,术后第2、3天继以顺铂静脉化疗,术后第8天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结果:本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得到不同程度减轻,持续时间不等。其中CR 7例,PR 10例,MR 2例,NR 1例,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大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与间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或间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外伤120例患者(GCS 3~8分)行标准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观察组)66例,常规腰穿间断脑脊液引流(对照组)54例,分析两组术后病情恢复情况及脑脊液指标、术后10天患者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GOS预后评分。结果:术后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头痛持续时间,持续引流组均短于间断腰穿组(P<0.05或0.01)。观察组7.10±2.31分及对照组6.91±2.12分,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两组GCS评分均较前有提高,且观察组12.56±3.21分优于对照组10.12±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55%vs 18.52%,P<0.01);GOS预后评定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急诊开颅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效果优于间断腰穿。

    作者:王海波;管义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75岁以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冠脉造影特点

    目的:探讨分析75岁以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1例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后,采用Seldinger法经桡动脉或Judkins法经股动脉做多角度、多体位投照,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选取同期67例75岁以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两组高血栓负荷情况比较:观察组2例,对照组17例。血管钙化情况:观察组15例,对照组21例。并发糖尿病:观察组9例(42.9%)2例,对照组11例(16.4%)。以上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病变支数比较:单支病变观察组1例,对照组29例,双支病变观察组9例,对照组21例,三支病变观察组11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冠脉病变支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75岁以上高龄的STEMI患者冠脉造影有其相应的特点,且对PCI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许英;孟海亮;李勇;吴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颞角脑积水行显微外科治疗6例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颞角局限性脑积水的手术过程及效果。方法:侧脑室三角区肿瘤6例,术后导致侧脑室颞角脑积水。行颞极切除,颞角开口,电灼脉络丛,打开鞍上池处理。结果:随访0.5年以上4例恢复良好,胶质瘤0.5年后肿瘤再次复发,切除肿瘤后化疗于术后1年死亡。室管膜瘤2年后复发1例,再次切除,颞角未见脑积水,术后予以放疗。结论:经脑室颞角切开术治疗颞角脑积水效果明显。

    作者:李东儒;窦立敏;孙康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预防医学学科肩负着培养我国公共卫生人才的使命。公共卫生人才既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坚实的操作技能。预防医学专业体系内各课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我们针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作者:于莎莉;鞠少卿;仲齐庆;陈刚;徐广飞;江俊康;韩毓;赵健亚;王晓珂;瞿建华;肖静;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上调Twist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Twist1基因成功转染进膀胱癌T24细胞,转染Twist1的细胞中Twist1 mRNA表达量是转染空载细胞中的11920倍。转染Twist1组表达量为空载组snail11.2倍,snail21.2倍,E-cadherin 0.8倍,Fibronectin 3.2倍,N-caderin 1.5倍和Vimentin mRNA 1.2倍。结论:Twist1在膀胱癌细胞EMT过程中起到一个正性调控作用,能够促进膀胱癌细胞EMT过程。

    作者:王小林;曹广鑫;侯建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及治疗。方法: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同时行头颅MRI平扫23例。伤后0.5年内经头颅CT平扫或头颅MRI平扫动态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3周~0.5年,均行手术钻孔引流术。均按期拆线出院,术后恢复可,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或者MRI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

    作者:李军;管义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