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莎莉;鞠少卿;仲齐庆;陈刚;徐广飞;江俊康;韩毓;赵健亚;王晓珂;瞿建华;肖静;王春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机制。方法:SIRS患者80例随机分为CVVH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CVVH治疗和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后SIRS激活物质内毒素(ET)及与SIRS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对两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CVVH对SIR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及相关因子降钙素原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内毒素6h时即已清除40%,24h清除率达到80%以上。(2)CVVH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6小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h、24h及48h各炎症因子水平持续下降。(3)CVVH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指标总体改善率达92.50%,对照组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4)CVVH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64,P<0.01)。发生MODS患者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CVVH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与SIRS激活、级联放大效应以及免疫失衡等环节相关的物质是CVVH治疗SIRS的作用机制,CVVH可以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的进程。
作者:王林华;赵宏胜;高建军;许惠芬;崔晓莉;刘向新;陆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或间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外伤120例患者(GCS 3~8分)行标准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观察组)66例,常规腰穿间断脑脊液引流(对照组)54例,分析两组术后病情恢复情况及脑脊液指标、术后10天患者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GOS预后评分。结果:术后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头痛持续时间,持续引流组均短于间断腰穿组(P<0.05或0.01)。观察组7.10±2.31分及对照组6.91±2.12分,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两组GCS评分均较前有提高,且观察组12.56±3.21分优于对照组10.12±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55%vs 18.52%,P<0.01);GOS预后评定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急诊开颅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效果优于间断腰穿。
作者:王海波;管义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预防医学学科肩负着培养我国公共卫生人才的使命。公共卫生人才既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坚实的操作技能。预防医学专业体系内各课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我们针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作者:于莎莉;鞠少卿;仲齐庆;陈刚;徐广飞;江俊康;韩毓;赵健亚;王晓珂;瞿建华;肖静;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生物体内的microRNA(miRNA)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中,miRNAs对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进而对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以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iRNAs通过作用于靶基因调节干细胞的分化、神经元的形态发生和功能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作者:徐宏博;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城区、郊区各1个社区为观察组,同时各选1匹配社区为对照组,采用ABAB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对干预社区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与随访外,进行为期1年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的系列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0.5年及1年后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显好率、社会活动参与率及肇事肇祸危险度等指标。结果:城区与郊区患者经0.5年及1年干预后,(1)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显好率:观察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会活动参与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肇事肇祸危险度: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管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规范管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可有效的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显好率,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是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率心理健康促进教育效果不明显,应进行长期的宣传与干预,减少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歧视和偏见。
作者:徐健;缪海燕;胡亚兰;黄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颞角局限性脑积水的手术过程及效果。方法:侧脑室三角区肿瘤6例,术后导致侧脑室颞角脑积水。行颞极切除,颞角开口,电灼脉络丛,打开鞍上池处理。结果:随访0.5年以上4例恢复良好,胶质瘤0.5年后肿瘤再次复发,切除肿瘤后化疗于术后1年死亡。室管膜瘤2年后复发1例,再次切除,颞角未见脑积水,术后予以放疗。结论:经脑室颞角切开术治疗颞角脑积水效果明显。
作者:李东儒;窦立敏;孙康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精细化护理于口腔种植修复门诊的全过程,选择2012年种植修复107例169颗为对照组,2013年种植修复173例256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效果。结果:(1)患者种植成功率:观察组164颗(97.0%),对照组254颗(99.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9例(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160例(92.5%),对照组66例(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卫生效果: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8例(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于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效保持,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控制术后并发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燕萍;周文清;葛维燕;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贴敷改善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取膻中、内关、虚里、心腧穴给予心痛贴外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结果: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14.73±3.56分,治疗后5.56±4.23分,对照组治疗前14.20±5.07分,治疗后7.62±3.99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73.33%,对照组为4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3.3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90.00%,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痛贴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减少患者的硝酸甘油用量。
作者:沈雪松;张慧;王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wist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上调Twist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Twist1基因成功转染进膀胱癌T24细胞,转染Twist1的细胞中Twist1 mRNA表达量是转染空载细胞中的11920倍。转染Twist1组表达量为空载组snail11.2倍,snail21.2倍,E-cadherin 0.8倍,Fibronectin 3.2倍,N-caderin 1.5倍和Vimentin mRNA 1.2倍。结论:Twist1在膀胱癌细胞EMT过程中起到一个正性调控作用,能够促进膀胱癌细胞EMT过程。
作者:王小林;曹广鑫;侯建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 10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进行静脉治疗及护理。结果:平均使用Safeflow 8.4±2.6个。CV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0.9±2.2天。发热41例给予留取导管血培养,结果均示无细菌生长,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导管回血3例,发生输液器接口脱离6例,发生导管堵塞0例。使用单个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2.8±0.4秒,更换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3.3±0.8秒,无1例发生针刺伤。结论:应用Safeflow配合规范的导管护理,使其在ICU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蕾;吴念念;叶碧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遗传咨询患儿的发病因素及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特殊面容、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外生殖器异常的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在105例遗传咨询患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0例(47.6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染色体多态性6例;诊断不明2例。异常核型中21三体综合征36例(72.00%)。患儿母亲妊娠年龄20~29岁66例(62.86%);孕前或孕早期有害物质接触史51例(48.57%);父母职业工人和农民72例(68.57%)。结论:父母生殖细胞因环境致突变因素的增加而导致异常,使患儿染色体异常成为遗传咨询主要原因。有效控制及预防染色体病的发生对提高人口质量十分必要。
作者:王珊珊;张建林;张玉泉;杨益梅;张俊荣;姚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麻醉安全性、有效性及满意度,对临床胃肠镜联合检查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麻醉胃肠镜联合检查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单纯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以及满意度。结果:(1)丙泊酚诱导剂量麻醉药物总用量、胃肠镜总检查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8.6±3.2)mg,(148.5±4.6)mg,(12.2±2.7)min,(5.1±0.8)min,(14.5±0.8)min;对照组分别为(19.1±3.8)mg,(176.6±7.8)mg,(15.4±2.9)min,(6.4±0.5)min,(16.4±0.6)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呛咳、呼吸循环抑制、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总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1例(2.94%),1例(2.94%),1例(2.94%),2例(5.88%),33例(97.06%);对照组分别为5例(14.71%),6例(17.65%),7例(20.58%),9例(26.47%),29例(85.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应用安全有效,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雪峰;孙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28例,病变大小为2cm×4cm~2cm×10cm,其中含牙囊肿1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2例。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囊肿缩小后行二期刮治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均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0.5年后颌骨膨隆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CBCT发现下颌骨颊、舌侧可见新生骨皮质,囊腔范围缩小,所累牙也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囊性病变直径2~4cm时行二期刮治术且均未复发,患者颌骨形态及功能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术是治疗较大的下颌骨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海波;周文清;周永强;陈学军;康春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21例(548眼),其中男219例(227眼),女302例(321眼),采用stop and chop方式乳化吸除晶体核及部分晶体皮质,注吸残留晶体皮质。后囊膜抛光,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结果:(1)548眼中术前低视力537眼(97.99%),术后1天低视力284眼(51.82%)中,低视力因素首位为角膜水肿97眼(17.70%),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变性15眼(2.74%)、高眼压12眼(2.19%)。而术后3个月低视力64眼(11.68%),术后1天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86,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天低视力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晶体核硬度、手术并发症、原发病,而术后3个月为患者年龄和原发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引起患者低视力的因素不同,主要因素为术前原发病。
作者:黄菁;周欣;蔡世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种植钛钉与传统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颌骨骨折患者100例中,随机选择50例采用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牵引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口臭及清洁度情况。结果:(1)口臭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39例,无效11例,对照组有效27例,无效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1)。(2)软垢指数、牙龈指数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48±0.12,1.67±0.08;对照组分别为1.89±0.16,1.84±0.21,两组软垢指数(t=51.8,P<0.01)、牙龈指数(t=52.0,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能有效减少术后口臭的发生及软垢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钱静悟;程红;孙振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1例急性胰腺炎,包括176例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和15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分析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改变。结果:血淀粉酶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升高幅度低于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而脂肪酶在两组中均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肪酶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淀粉酶。
作者:卜迟文;王绪山;杨全德;刘景宏;谭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效果。方法:将扁平疣1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70例每日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次,口服异维A酸胶丸20mg/天,分两次口服。B组46例仅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C组46例仅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周随访1次,总疗程为8周。结果:A组:痊愈51例(72.86%),显效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1.4%。B组:痊愈19例(41.30%),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0.9%。C组:痊愈14例(30.4%),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5.7%。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A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费用合理,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丁琦;曹双林;傅琳玲;符梅;刘安齐;顾黎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疼痛干预的效果。方法:20例晚期伴疼痛的胰腺癌进行经腹腔干及其分支脾动脉行吉西他滨及顺铂灌注术,术后第2、3天继以顺铂静脉化疗,术后第8天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结果:本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得到不同程度减轻,持续时间不等。其中CR 7例,PR 10例,MR 2例,NR 1例,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大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检测在危重儿童中检测的意义及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122例重症医学科(ICU)危重患儿,入院24h内检测血清NT-ProBNP及进行PCIS评分,并统计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和病死率情况。将患儿按PCIS分值,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1~80分)、极危重组(≤70分);分别比较各组患儿NT-ProBNP、MODS、病死率的差异以及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NT-ProBNP的对数值以极危重组升高为明显,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MODS率和病死率水平以极危重组高,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对数值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889,P<0.O5)。结论:危重患儿NT-ProBNP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功能早期即受到损害。随病情加重,NT-ProBNP呈指数型升高,且NT-ProBNP越高,患儿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NT-ProBNP的对数值与PCIS呈负相关,二者结合可以更加敏感地评价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李亚民;邹国锦;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难治性终末期心衰45例患者随机分成行强化利尿治疗(强化利尿组)21例,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血滤治疗组)24例,2组患者均使用血管活性药,必要时静滴白蛋白、血浆维持血压于95~100 mmHg。结果:血滤治疗组患者短期疗效明显好于强化利尿组患者,强化利尿组21例中显效4例(19.0%),有效13例(61.9%),无效4例(19.0%);血滤治疗组24例中显效18例(75.0%),有效6例(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3,P<0.05)。强化利尿组平均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1.5±8.6天,平均住院时间28.2±14.8天,4周死亡4例,心衰复发11例次,1年死亡6例,心衰复发43例次;血滤治疗组平均重症监护病房时间6.4±3.7天,平均住院时间17.6±10.5天,4周死亡0例,心衰复发4例次,1年死亡8例,心衰复发36例次。强化利尿组患者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血滤治疗组患者(P<0.05),2种方法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明显不同(P<0.05),但随访1年2组患者心衰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应尽早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能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生存率并相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邱祖红;季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