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疼痛干预的临床初探

陈大可

关键词:动脉灌注, 静脉化疗, 晚期胰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疼痛干预的效果。方法:20例晚期伴疼痛的胰腺癌进行经腹腔干及其分支脾动脉行吉西他滨及顺铂灌注术,术后第2、3天继以顺铂静脉化疗,术后第8天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结果:本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得到不同程度减轻,持续时间不等。其中CR 7例,PR 10例,MR 2例,NR 1例,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对全麻术后穿刺部位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对全麻术后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Ⅰ级静脉炎者用硫酸镁湿敷,如意金黄散用食醋搅拌敷。Ⅱ~Ⅲ级静脉炎用喜疗妥外涂患处,加红外线灯照射10分钟,每4小时1次,治疗时间2~8天。结果:静脉炎26例中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12例,发生在下肢踝关节穿刺点21例,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损伤7例,使用20G套管针24例,22G套管针2例,留置针处输注脂肪乳、血必净、杏雪等刺激性强的药物15例。经过平均5天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推注麻醉药、留置针的使用、术中输血输液、穿刺部位、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分级对症治疗护理,效果好,可临床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种不同方法测定食品中铝残留量比较

    目的:采用湿法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通过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铝残留量数据,找出3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铝含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1,低检出限为0.41μg/25mL,样品经湿法消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处理,纯水定容至50mL后,取1.00mL试样消化液按试验方法和标准系列同时测定。结果:杨树叶标准物质3种消解方法的测定结果:干灰化法0.185%,湿法消解0.194%,微波消解0.204%,参考值(0.20±0.03)%,3种消解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干灰化法8.2%~9.0%;湿法消解6.0%~6.8%;微波消解5.7%~7.5%。结论:3种处理方法测定食品中铝残留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比较满意,干灰化法试剂用量少,空白低,湿法消解法可同时处理大批量样品,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具有快速、安全和试剂消耗少等优点。

    作者:戴志英;杨清华;叶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城区、郊区各1个社区为观察组,同时各选1匹配社区为对照组,采用ABAB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对干预社区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与随访外,进行为期1年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的系列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0.5年及1年后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显好率、社会活动参与率及肇事肇祸危险度等指标。结果:城区与郊区患者经0.5年及1年干预后,(1)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显好率:观察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会活动参与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肇事肇祸危险度: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管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规范管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可有效的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显好率,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是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率心理健康促进教育效果不明显,应进行长期的宣传与干预,减少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歧视和偏见。

    作者:徐健;缪海燕;胡亚兰;黄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眶尖植物性异物取出1例

    目的:分析眶尖植物性异物经鼻内镜下取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鼻内镜下经原创口行右眼眶内取出眶尖植物性异物1例,术后观察视力、眼球突出及有无异物残留。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视力0.3,眼球突出消失,创口愈合。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眶内异物取出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石海红;毛卫红;桑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与间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或间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外伤120例患者(GCS 3~8分)行标准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观察组)66例,常规腰穿间断脑脊液引流(对照组)54例,分析两组术后病情恢复情况及脑脊液指标、术后10天患者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GOS预后评分。结果:术后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头痛持续时间,持续引流组均短于间断腰穿组(P<0.05或0.01)。观察组7.10±2.31分及对照组6.91±2.12分,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两组GCS评分均较前有提高,且观察组12.56±3.21分优于对照组10.12±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脑积水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55%vs 18.52%,P<0.01);GOS预后评定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急诊开颅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效果优于间断腰穿。

    作者:王海波;管义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28例

    目的:研究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28例,病变大小为2cm×4cm~2cm×10cm,其中含牙囊肿1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2例。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囊肿缩小后行二期刮治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均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0.5年后颌骨膨隆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CBCT发现下颌骨颊、舌侧可见新生骨皮质,囊腔范围缩小,所累牙也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囊性病变直径2~4cm时行二期刮治术且均未复发,患者颌骨形态及功能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术是治疗较大的下颌骨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海波;周文清;周永强;陈学军;康春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椎管内麻醉时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各20例,手术开始前A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持续10min后维持剂量为0.6μg·kg-1·h-1。对照组B组的患者给予异丙酚负荷量(1.0~1.5)mg·kg-1,泵注10min后维持(2~3)mg·kg-1﹒h-1,记录用药前(T0)、给药后10min(T1)、探查盆腔时(T2)、关闭腹膜时(T3)时的MAP、HR、SpO2和Ramsa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各时点Ramsay评分比较:A组分别为1.6±1.7,4.9±0.3,4.0±0.4,4.2±0.3;B组分别为1.7±0.5,5.5±0.4,5.1±0.5,5.2±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静效果适中,优于B组,A组的呼吸循环的稳定性优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蒋亚欧;孙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预防医学学科肩负着培养我国公共卫生人才的使命。公共卫生人才既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坚实的操作技能。预防医学专业体系内各课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我们针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作者:于莎莉;鞠少卿;仲齐庆;陈刚;徐广飞;江俊康;韩毓;赵健亚;王晓珂;瞿建华;肖静;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15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15例,腹部只用3个穿刺孔,术中乙状结肠镜进入乙状结肠近端,将乙状结肠系膜牵引,辅助显露。使用乙状结肠镜定位病灶,确定切除范围,观察吻合口有无出血,联合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结果: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2±33) min,测量肿瘤的下切缘15例均≥2.0cm。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出血,随访未发现肠道内种植转移。结论:乙状结肠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有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蔡邢峰;陈年进;卢潮德;吴建军;蔡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维A酸胶丸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7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效果。方法:将扁平疣1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70例每日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次,口服异维A酸胶丸20mg/天,分两次口服。B组46例仅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C组46例仅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周随访1次,总疗程为8周。结果:A组:痊愈51例(72.86%),显效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1.4%。B组:痊愈19例(41.30%),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0.9%。C组:痊愈14例(30.4%),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5.7%。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A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费用合理,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丁琦;曹双林;傅琳玲;符梅;刘安齐;顾黎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手术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手术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4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min静脉缓慢推注氯胺酮0.5mg/kg。对照组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4个时间点测定末梢血CRP的水平。结果:对照组21例中4个时间点CRP分别为T1<3.00 mg·L-1,T2<3.00 mg·L-1,T368.37±26.43 mg·L-1,T498.05±21.50 mg·L-1;观察组21例中4个时间点CRP分别为T1<3.00 mg·L-1,T2<3.00 mg·L-1,T333.00±21.26 mg·L-1,T450.12±18.28 mg·L-1。两组在T3、T4时间点CRP水平均较同组T1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3、T4时间点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手术诱发的CRP水平升高。

    作者:杨红飞;吴双;刘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机制。方法:SIRS患者80例随机分为CVVH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CVVH治疗和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后SIRS激活物质内毒素(ET)及与SIRS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对两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CVVH对SIR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及相关因子降钙素原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内毒素6h时即已清除40%,24h清除率达到80%以上。(2)CVVH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6小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h、24h及48h各炎症因子水平持续下降。(3)CVVH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指标总体改善率达92.50%,对照组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4)CVVH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64,P<0.01)。发生MODS患者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CVVH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与SIRS激活、级联放大效应以及免疫失衡等环节相关的物质是CVVH治疗SIRS的作用机制,CVVH可以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的进程。

    作者:王林华;赵宏胜;高建军;许惠芬;崔晓莉;刘向新;陆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 10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进行静脉治疗及护理。结果:平均使用Safeflow 8.4±2.6个。CV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0.9±2.2天。发热41例给予留取导管血培养,结果均示无细菌生长,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导管回血3例,发生输液器接口脱离6例,发生导管堵塞0例。使用单个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2.8±0.4秒,更换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3.3±0.8秒,无1例发生针刺伤。结论:应用Safeflow配合规范的导管护理,使其在ICU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蕾;吴念念;叶碧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原检测对危重患儿病情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检测在危重儿童中检测的意义及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122例重症医学科(ICU)危重患儿,入院24h内检测血清NT-ProBNP及进行PCIS评分,并统计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和病死率情况。将患儿按PCIS分值,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1~80分)、极危重组(≤70分);分别比较各组患儿NT-ProBNP、MODS、病死率的差异以及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NT-ProBNP的对数值以极危重组升高为明显,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MODS率和病死率水平以极危重组高,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对数值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889,P<0.O5)。结论:危重患儿NT-ProBNP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功能早期即受到损害。随病情加重,NT-ProBNP呈指数型升高,且NT-ProBNP越高,患儿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NT-ProBNP的对数值与PCIS呈负相关,二者结合可以更加敏感地评价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李亚民;邹国锦;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及治疗。方法: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同时行头颅MRI平扫23例。伤后0.5年内经头颅CT平扫或头颅MRI平扫动态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3周~0.5年,均行手术钻孔引流术。均按期拆线出院,术后恢复可,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或者MRI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

    作者:李军;管义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颌骨骨折50例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术后口腔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种植钛钉与传统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颌骨骨折患者100例中,随机选择50例采用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牵引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口臭及清洁度情况。结果:(1)口臭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39例,无效11例,对照组有效27例,无效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1)。(2)软垢指数、牙龈指数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48±0.12,1.67±0.08;对照组分别为1.89±0.16,1.84±0.21,两组软垢指数(t=51.8,P<0.01)、牙龈指数(t=52.0,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能有效减少术后口臭的发生及软垢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钱静悟;程红;孙振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大龄儿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大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龄儿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骨骼发育,术前摄X线片测量第二掌骨及桡骨远端外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及外固定架。结果:26例中获得随访的24例均治愈,术后3个月功能评估优24例,钉道口感染1例,予钉道口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支架对大龄儿童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献兵;张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不同营养管理模式对营养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经管喂养患者营养转归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前后营养评价,分析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何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的MNA评分情况:集中喂养组89例,营养不良36例(40.4%),有营养不良风险26例(29.2%),营养正常27例(30.4%)。家庭喂养组86例,营养不良52例(60.5%),有营养不良风险19例(22.0%),营养正常15例(17.4%)。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喂养能够为经管喂养老年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规范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趋合理性。

    作者:倪云;汤志红;江益琴;孙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43例

    目的:探析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患者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36例(83.7%)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20例(46.5%),对照组19例(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效果确切,有效率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贲海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细化护理在口腔义齿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精细化护理于口腔种植修复门诊的全过程,选择2012年种植修复107例169颗为对照组,2013年种植修复173例256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效果。结果:(1)患者种植成功率:观察组164颗(97.0%),对照组254颗(99.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9例(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160例(92.5%),对照组66例(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卫生效果: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8例(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于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效保持,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控制术后并发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燕萍;周文清;葛维燕;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