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耀辉;季秋虹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Tillaux-Chapu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Tillaux-Chaput骨折16例。术后定期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AOFAS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0~1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10周。无骨折块移位、螺钉松动、断裂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2~100分,平均95分。结论: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少年Tillaux-Chaput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俊柏;崇汉卿;曹鹏;朱鸣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和光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视网膜有着共同的特点:视觉细胞的凋亡。探究视觉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为视网膜疾病导致失明的治疗提供策略。先前研究表明,过量的光照将会造成视网膜的损伤,引起视网膜细胞损伤和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节细胞在强光的照射下亦可发生凋亡。然而,光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国内外视网膜光损伤后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作者:杨晓伟(综述);桑爱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角膜异物患者126例(126眼),分成观察组(63只眼)和对照组(63只眼)。对照组于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结果:观察组63例,治愈52例,显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63例,治愈39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7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9.916)。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可加快上皮修复,安全有效。
作者:王伟;蔡成平;张靖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相关性疲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MHD 46例作为运动组,对照组48例不采取任何运动干预。观察两组12周运动治疗前后一般生化指标、微炎症指标及透析相关性疲乏状况变化。结果:运动组12周时hs-CRP、IL-6、TNF-α分别为7.87±1.69mg/L、108.68±21.56pg/mL、81.67±19.37pg/mL;对照组12周时 hs-CRP、IL-6、TNF-α分别为12.51±2.44mg/L、155.58±36.19pg/mL、125.33±25.63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运动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s-CRP、IL-6、TNF-α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2周后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12周时躯体疲劳感评分、脑力疲劳感评分、总分分别为5.23±1.72分、1.66±0.45分、6.89±2.17分;对照组12周时躯体疲劳感评分、脑力疲劳感评分、总分分别为6.51±2.11分、2.58±0.51分、9.09±2.6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有氧运动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躯体疲劳感评分、脑力疲劳感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12周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MHD微炎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美;朱小玲;许敏;黄新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出血量104mL。术后平均随访1年,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5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其中优4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8.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好,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内固定与骨的整体稳定性良好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兵;吕书军;李立东;史少华;洪晔;蒋栋;陈志刚;崔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酶(PI3K/mTOR)抑制剂GDC-0980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GDC-0980作用于A549细胞48h后,通过CCK8法检测GDC-0980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凋亡内标志物核小体的形成,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GDC-0980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66.61±5.7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可达66.61%。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染色显示,A549细胞膜发生翻转、破裂,终导致凋亡。GDC-0980各浓度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且随着GDC-0980浓度的增加,凋亡率也逐渐增加。结论:PI3K/mTOR抑制剂GDC-0980具有机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生长、促凋亡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
作者:吴松;薛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Her-2(+++)或Fish方法检测显示Her-2过表达,接受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赫赛汀以负荷剂量8mg/kg,静脉滴注,随后第22天起每3周以6mg/kg给药,静脉滴注。联合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1小时,d1。使用多西紫杉醇前常规予地塞米松、西米替丁、异丙嗪预处理。上述方案每3周为1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两周期无进展的患者给予4~6周期治疗,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6个周期化疗,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中CR2例,PR14例,SD5例,PD4例,ORR为64.0%,DCR为84.0%,中位PFS为10.8月(95%CI:9.7~11.3个月),1年生存率88.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乏力,多为1~2级,患者可以耐受,经对症处理,不影响继续化疗。第一次输注赫赛汀后有3例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因治疗至8月出现LVEF<50%而停药。结论: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凡;沈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妇产科学》是留学生医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妇产科临床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师英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提高留学生妇产科教学质量方法。
作者:郭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9个月以上69例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为13枚,支架血管内通畅94枚,相对比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64排螺旋CT识别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46.4%、98.8%、92.9%、84%及85.2%。结论: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访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无创检查中重要方法。
作者:周娟;盛国华;殷志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应用低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使用1.5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同时伴有血iPTH<300pg/mL及血磷、血钙水平升高患者31例,观察其在改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及碳酸镧治疗1个月(T1)、2个月(T2)、3个月(T3)后血钙、血磷及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呈继续下降趋势,T1、T2、T3分别为2.59±0.10 mmol/L、2.50±0.11 mmol/L、2.34±0.1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血磷为2.56±0.26mmol/L,T1、T2、T3分别为2.09±0.31 mmol/L、1.82±0.26 mmol/L,1.88±0.26 mmol/L,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血iPTH为135.02±80.36pg/mL,T3时升高为206.58±91.83 p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低钙透析液及碳酸镧治疗后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镧能有效地纠正高钙、高磷血症,控制钙磷乘积,上升PTH水平,可能起到防止低转运骨病的作用。
作者:顾晓霞;郁丽霞;叶建明;熊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尝试结合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提高内科操作教学的效果。方法:通过采集病史,医患沟通等方式加强医患的感情;带教老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讲解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学习,以好带差,提高大家学习积极性。结果:在内科操作考核中,参加研究的49例学生中,有46例(93.9%)考核成绩达到80分以上,39例(79.6%)考核成绩达到90分以上。结论:贯穿医疗活动中的医学人文关怀为内科操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明显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医学人文精神。
作者:杨力;王信峰;黄红铭;李俊宏;徐瑞容;刘红;蔡奕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行人工流产术前阴道置入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以人工流产术例280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和对照组4组,每组各70例。在行人工流产前观察组1予2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观察组2予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观察组3予6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对照组未放药处理。对比分析4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及手术效果。结果:4组宫颈扩张程度比较,观察组1、观察组2及观察组3总有效率分别为94.3%、98.6%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和3显效率分别为78.6%和81.4%,明显高于观察组1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和3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为8.11±1.35min,观察组1为6.77±0.83min,观察组2为5.55±0.62min,观察组3为5.15±0.58min,观察组1、观察组2和观察组3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对照组为19.17±5.32mL,观察组1为16.14±4.21mL,观察组2为13.45±3.46mL,观察组3为16.13±3.81mL,观察组1、观察组2和观察组3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2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置入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可以充分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400μg米索前列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颖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LISS系统与传统接骨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分析。方法:股骨远端骨折40例,采用LISS系统20例(LISS组),传统接骨板20例(传统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患肢功能功能评分方面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25个月,平均18.3个月。无1例感染,无1例内固定折断,骨折均愈合。LISS系统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压球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传统接骨板,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系统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接骨板和骨之间的应力,内固定支架作用明显。
作者:朱爱杰;陈海磊;陆新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部骨折31例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按AO分型,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术中通过牵引床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股骨近端外侧切口放置解剖型锁定钢板,术后常规使用CPM辅助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周,因骨质疏松2例,26周X线片显示临床愈合,发生骨折移位1例,经再手术骨折愈合。全组病例无切口感染。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11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治疗清晨高血压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清晨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6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口服,每日1次;厄贝沙坦组36例服用厄贝沙坦15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清晨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清晨血压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清晨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厄贝沙坦组(P<0.0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的清晨血压下降幅度收缩压14.77±6.58 mmHg,舒张压12.94±6.08 mmHg;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的清晨血压下降幅度收缩压10.17±5.60 mmHg,舒张压7.83±2.84 mmHg。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均能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但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清晨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厄贝沙坦。
作者:陈延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脑震荡患者焦虑与各种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脑震荡患者140例入院后进行SAS量表焦虑评估,根据SAS评分将小于50分者分为对照组(无焦虑症状组)51例,50~60分者为观察组1(轻度焦虑组)42例,61~70分者为观察组2(中度焦虑组)28例,70分以上者为观察组3(重度焦虑组)19例。观察所有患者的头痛、眩晕和失眠症状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头痛1.70±0.64天,眩晕2.70±0.9天,失眠5.10±2.17天;观察组1头痛1.90±0.70天,眩晕2.80±0.98天,失眠8.10±3.08天;观察组2头痛2.60±0.92天,眩晕3.70±1.49天,失眠16.10±5.52天;观察组3头痛2.40±1.20天,眩晕6.50±1.75天,失眠27.90±9.49天。头痛在4个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头晕和失眠在4个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震荡患者焦虑状态可增加眩晕及失眠的持续时间,对有焦虑状态的患者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加快康复,尽早回归社会。
作者:徐辉;陈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内镜下三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止血效果。方法:将97例EVB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EIS组(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术组,n=32)、EVL组(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组,n=32)和联合组(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术联合胃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组,n=33)。两两比较3组治疗方法之间止血率和再出血率,同时使用临床Rockall再出血评分法进行具体比较止血效果。结果:EIS组、EVL组与联合组的止血率分别为78.13%、81.25%和96.97%,EIS组与EVL组的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止血率要显著优于EIS组和EVL组(P<0.05)。Rockall评分<2分的低危组治疗共5例,EIS组3例,EVL组2例,全部一次成功。3~4分的中危组共52例,EIS组有22例,止血率72.73%;EVL组21例,止血率80.95%,失败4例均经二次EVL手术成功止血;联合组9例,止血率100%;Rockall评分≥5分的高危组共40例,EIS组7例,止血率57.14%;EVL组9例,止血率55.56%;联合组24例,止血率95.83%。Rockall评分为中低危组病例3种止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病例联合组明显高于EIS组和EVL的止血率(P<0.05),但EIS组和EVL的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内镜下硬化术(EIS)联合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单一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春波;张鹏;曹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后路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间接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观察组A级6例,B级10例,C级7例,D1级7例,D2级5例,D3级5例;对照组A级5例,B级9例,C级9例,D1级7例,D2级4例,D3级6例,两组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观察组(91.2±7.4)%,对照组(90.4±8.4)%,后凸Cobb’s角观察组(11.4±2.8)°,对照组(11.0±2.6)°,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后凸Cobb’s角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间的矫正值与丢失值的差异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162.4±23.7 min,对照组125.8±33.2 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682.7±118.2mL,对照组319.2±147.4 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且间接复位减少了术中出血与手术时间。
作者:管俊杰;张烽;赵剑;陈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参考实验室定值血清评价临床实验室测量肌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结果的正确度。方法:参考实验室提供血清样品,临床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检测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项目,与参考测量值比较,偏移小于CLIA’88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可接受结果。结果: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偏移分别-13.0%、-9.0%、5.5%、-9.5%、-12.0%、-10.2%、-9.3%、-8.2%、-12.2%、-11.2%,均小于TEa的1/2。结论:临床实验室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检测正确度较好,与参考实验室比对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作者:段爱军;段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冠心病PCI术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院内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1年后通过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1)干预前服药依从性:观察组18.75±1.44分,对照组18.68±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观察组17.55±1.19分,对照组16.30±1.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60例中再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33%),无死亡病例;对照组60例中再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10.00%),死亡2例(3.33%)。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邵秋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