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辰
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异名咖啡酸3-甲基醚,3-O甲基咖啡酸.
作者:王秀杰;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白鲜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白鲜皮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 共鉴定出9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82%.结论 白鲜皮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白菖油烯(27.17%)、芳脑醇(11.97%)、反-石竹烯(8.07%)、β-马榄烯(8.04%)、(-)-(a)-古芸烯(6.04%)等.
作者:吴琴;叶冲;宋培浪;韩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对照品建立吴茱萸生物碱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吴茱萸药材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梯度0~5 min水80%,5~25 min水80%~35%,25~55 min水3 5%~0,55~60 min水0.检测波长225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结果 测定的20批吴茱萸样品有11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1.2%~2.5%,相对峰面积的RSD为2.3%~3.5%.结论 该实验首次建立了中药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吴茱萸药材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敏;袁金斌;黄加龙;黄兴发;王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紫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筛选.结果 微波法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70%的乙醇液,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次数3次,提取功率为250 W.结论 此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靠性.
作者:李洪玲;乔秀文;曾宪佳;杜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60岁以上(目前国内老龄界线)称老年.老年学认为人过了45岁生理功能就开始缓慢起变化,而60岁以后进入逐渐衰退,这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自然老化过程的快慢和变化的强弱,取决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我保健.老年人由于体内各脏器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衰退,免疫和代偿能力减退,常有多种功能疾病并存.
作者:程有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医中药在妇产科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其不论在月经、胎育、产前产后等各种妇科病症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和独特优势[1],故大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尤其是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解密等[1].
作者:万多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综述中药两面针的研究近况,探讨了两面针的本草考证、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刘华钢;黄秋洁;赖茂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灌注3 h各实验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均开始表达,二者均于再灌注24 h均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持续至再灌注48 h,针刺可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P<0.01).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与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选择了8种已经证实具有辐射防护活性的植物,并对它们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型辐射防护剂的开发是当前药学研究的热点,考虑到它们在放射治疗、太空探险、甚至核子战争等辐射环境中的潜在利用价值.
作者:陈念;赵树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10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深入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现象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常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据一项大型研究显示,IR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69.7%,而在糖调节异常(IGR,空腹血糖减损或糖耐量异常)中占48.6%,在高血压患者中为38.9%,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患者中为69.1%,超重(肥胖)患者中为40.2%[2].因此,探索如何改善IR的治疗,必然使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治疗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作者:李秀丽;陈文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姜酚是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作为姜的质控指标.该文综述了姜酚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证实姜酚具有强心、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抗血小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保护心肌等作用,提示姜酚可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蒋苏贞;宓穗卿;王宁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出实用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治疗小儿腹泻病需要.方法 采用痰热清与山莨菪碱对51例腹泻病进行治疗与观察,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病程较明显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 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药源丰富,方法简单,为不同地区与季节的腹泻病小儿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翠芳;江细莲;王礼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a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由于鱼腥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因此在少数地区发现用眼子菜科植物抱茎眼子菜和玄参科植物水苦荬误当鱼腥草入药的情况,应注意鉴别.现将鱼腥草与其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张顺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小叶锦鸡儿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溶剂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法分析化学结构.结果 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结构.结论 化合物(1)(2)(3)分别为黄葵内酯,二十四烷酸,β-谷甾醇.化合物(1)首次在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首次在小叶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作者:朴惠顺;金光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生白术煎液对骨质增生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单味白术煎液外洗,2次/d,连用3周.结果 根据VAS,HSS评分临床有效率为83.72%.结论 单味生白术煎液对骨质增生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王君鳌;陈文治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药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一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即代入校正方程计算出每个预测样品的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将预测值与相应样品理论值(标准值)对比,根据预测值是否与理论值一致,来评价该模型.结果 用建模方法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掺伪成分,方法简便,对药材无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大量重复性样品的分析测定,为NIRDRS技术应用于评价中药材品质及中药掺伪提供了可能.
作者:史贵连;叶福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介绍12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的手术治疗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可以先行手术后配合中西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结论 手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疗效佳.
作者:黄静宇;毛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与口服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57例作为治疗组,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Vb1片口服38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9.6%,对照组显效率26.3%,经χ2检验,P<0.01,治疗组总有效93%,对照组总有效76.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意义.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作者: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治疗乳腺炎后肿块的疗效.方法 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结果 加用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的治愈率高于单纯用金黄散外敷.结论 近红外线乳腺微波治疗加金黄散外敷是一种治愈率高,无创性的好方法.
作者:熊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佛手及其近缘种香橼的rDNA ITS序列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广佛手和香橼rDNA ITS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 4个植物样品rDNA ITS序列长度为644~672 bp.其中5.8S rDNA长度为165bp,编码区较保守.广佛手和香橼的ITS1和ITS2序列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 5和0.014 2.结论 rDNA ITS序列可为鉴定佛手提供分子参照系统.
作者:高晓霞;陈晓颖;罗源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