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铠;李文斌;江涛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伴海马硬化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CT和核磁共振显示左侧海马硬化,24小时视频脑电显示致痫灶起源于左额或左颞。手术选择左颞标准前颞叶切除,并未涉及任何皮层结节,术后口服奥卡西平1200mg/d。结果:术后脑电监测显示致痫灶起源于左颞底内侧,术后15个月随访未出现癫痫发作,复查脑电示正常脑电波形。结论:海马硬化可能与结节性硬化存在相同的病理机制。
作者:王秀;张建国;胡文瀚;孟凡刚;葛明;白勤;邵晓秋;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非运动症状特点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对38例住院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Ⅲ(UPDRS-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作为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焦虑、抑郁、认知、记忆状况等的指标。同时结合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影响患者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 NMS)的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PD患者NMS影响的程度。并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MS)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显示患者存在广泛的非运动症状,PD患者NMS平均得分(15.56±4.9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NMS评分与病程、HAMD、HAMA、UPDRS3、H-Y分期呈正相关。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PD非运动症状(NMS)的主要因素是汉HAMD评分和病程。积极的护理干预前后38例患者NMS得分、HAMD得分、HAM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非运动症状极其普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小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影响其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测评量表(EP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航海类专业准毕业大学生150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对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低于常模;(2)不同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是否签订就业合同对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3)学业成绩对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4)人格特征中,内向、外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不相关;(7)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预测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航海类专业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作者:王佳丽;尹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方法:临床症状较轻,CT提示血肿<10mL者采用脱水、控制血压、止血和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血肿较大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经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6例,1例自动出院;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死亡2例。术后GOS评分5分32例,4分8例,3分2例,1分3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能及时确诊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减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作者:顾庆丰;朱为民;虞聪;俞俊杰;丁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从出现至今已有20多年,可提供病灶的相对硬度信息,目前主要用于辅助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但在子宫病变的应用并不多见。临床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宫颈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可为子宫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周霞(综述);谢阳桂(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胆总管塑料支架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难取性胆总管结石中应用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78例因ERCP取石困难而置入胆总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复行ERCP取石治疗,评价再次取石的效果。结果:3个月后拔除胆总管塑料支架并再次行ERCP发现,A组结石缩小至8~43mm,平均18.4mm。B组结石缩小至5~14mm,平均10.2mm。扩张乳头碎石处理后成功取出结石72例(92.3%)。未能成功取石6例,再次置入胆总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再次行ERCP治疗后均取石成功。多发性结石较前减少28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难取性结石置入胆总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再行ERCP术,风险明显下降,并发症明显减少,操作难度相对减小。
作者:贾殿萍;王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RA2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6对肺癌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TRA2B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9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RA2B的表达。结果:TRA2B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TRA2B的表达情况与肺癌的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级相关(P<0.05)。结论:TRA2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TRA2B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肺癌的潜在标记物以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季俐俐;倪婷婷;张冬梅;刘益飞;沈雁波;王颖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患者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行“玻璃体切除+硅油注入术”6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只行1次电话回访,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连续电话回访。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不适症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点眼药水、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门诊复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29例,常规组为16例,差异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电话回访,可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作者:季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55耳,经药物治疗两周无效,或药物治疗一次后复发的患者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后12个月评价疗效:无分泌性中耳炎复发为治愈者48耳(87.3%),转变为化脓性中耳炎5耳(9.1%),复发2耳(3.6%)。结论: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作者:邓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儿童椎管内肿瘤手术对脊椎脊柱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儿童椎管内恶性肿瘤29例,其中行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行椎板复位并钛板固定术20例。术后皆予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术后3年观察远期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1)手术椎板节段:A组2.33±0.94,B组2.80±1.21,手术显露与切除:A组5例,B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JOA运动评分:A组2.22±1.13,B组2.40±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失稳情况,其中颈段发生率高,胸段发生率低。结论:儿童期髓内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恶性程度低者行椎板复位并钛板固定术,恶性程度高者行椎板切除并扩大成形术。
作者:陈阳;王贵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实行新兵入伍训练方法是否适合新疆武警部队新兵的训练。方法:测定新入伍士兵在新兵训练前后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结果:训练后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有所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有所升高;IgG、IgA在训练后有所下降,IgM无明显变化;T细胞有一过性升高,CD4+细胞升高并维持一段时间,CD4+/CD8+比例升高,NK细胞第7天明显升高,随后下降但仍稍高于训练前。结论:目前实施的新兵训练计划能够提高新战士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新兵更好的适应未来的部队生活。
作者:陈惠欣;李兆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胶质瘤50例经术前CT和(或)MRI确诊行手术治疗,为准确定位和彻底清除肿瘤,术中行超声检查,并监测手术全过程。结果:脑胶质瘤50例术中,超声均成功引导术者在术中准确定位病灶,并提供佳手术路径。术中超声检查结果:高级别胶质瘤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内部回声呈等至高回声信号。部分病例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囊性回声,病变外周可见稍高回声水肿带。低级别胶质瘤表现为均匀稍强回声信号,与正常脑组织分界较清晰。结论:术中超声能提供实时的术中影像信息,准确识别、定位病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反复操作,有效地保护病灶周围重要结构及大血管,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胡飞;岑波;蒋泳;邱勇;周军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抗酸染色、血清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喉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确诊的喉结核患者42例(喉结核组)和声带息肉患者26例(对照组)标本采用抗酸染色,分离外周血血清进行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对这3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诊断喉结核阳性38例(90.5%),高于血清结核抗体阳性13例(30.9%),抗酸染色阳性7例(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喉结核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费兵;殷勇;吴真;张布衣;闵克华;黄剑飞;吴昊;达鹏;黄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胶质母细胞瘤43例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探讨核磁共振影像与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病理学之间关系。方法:选取4项影像学指标:水肿程度,增强/T2比值,多发病灶和肿瘤是否过中线,统计4项指标与P53、Ki-67和MGMT之间关系,所有的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1)42例检测P53,低表达10例(23.8%),高表达32例(76.24%)。CTE / T2:<1共31例(72.1%),≥1有12例(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Ki-67低表达15例(34.9%),高表达28例(65.1%)。单发病灶38例(88.4%),多发病灶3例(7.0%),Ki-67表达水平,多发与单发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Ki-67表达水平与是否为多发病灶相关。(3)Ki-67表达水平与超过中线之间关系:跨中线生长32例(74.4%),未跨中线生长11例(25.6%)。Ki-67水平与是否跨中线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GMT低表达16例(38.1%),高表达26例(61.9%)。无水肿或轻度水肿23例(53.5%),中重度水肿20例(46.5%),提示MGMT表达水平与水肿程度相关。(5)P53表达与肿瘤强化、T2比值呈负相关,即比值越高P53表达越低。结论:水肿程度,增强/T2比值,多发病灶和肿瘤是否过中线4项核磁共振影像学指标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病理学结果P53、Ki-67和MGMT相关。在提高术前评估、优化手术计划、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铠;李文斌;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B型流感病毒(IVB)肺炎的混合感染情况。方法:收集IVB肺炎患儿9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病原谱及其影响。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脱落细胞内相关病毒,用PCR方法测定呼吸道分泌物博卡病毒和人类偏肺病毒核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G、IgM抗体。结果:⑴IVB肺炎患儿94例中,混合感染67例(71.28%)。⑵混合单一其他病原感染47例(70.15%);其中细菌感染28例(41.79%)、病毒感染11例(16.42%)、肺炎支原体感染8例(11.94%)。⑶混合细菌感染46例(68.66%),具体分布依次为:肺炎链球菌24例(52.17%),流感噬血杆菌8例(17.39%),卡他布拉汉菌8例(17.39%),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6.52%),大肠埃希菌2例(4.35%),琼氏不动杆菌1例(2.17%)。⑷混合其他病毒感染20例(29.85%),具体分布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6例(80%),博卡病毒3例(15%),人类偏肺病毒1例(5%)。⑸混合IVB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IVB感染组(P<0.05)。混合IVB感染组的平均年龄和基础疾病携带率分别低于和高于单纯IVB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单纯IVB肺炎组与混合感染组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IVB肺炎混合感染率高;混合其他单一病原感染为主,细菌占多数,其次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年龄小和基础疾病携带者可能更易发生混合感染。不论是否存在混合感染,儿童IVB肺炎预后基本良好。
作者:杜晓晨;丁云芳;华军;李莺;谢敏慧;张学兰;郝创利;季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遗留物的多种表现形式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手术遗留物患者3例,分别经B超和X线检查确诊,行清宫术后行剖腹探查,会阴部局麻下行异物取出术,剖腹探查术。结果:手术遗留物分别为注射器针头1例,无针眼圆行缝合针1例,双层纱布1例,均顺利取出遗留物,未造成器官和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责任心建立完善的制度,预防手术遗留物发生。
作者:陈小红;陈月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肠癌转移为常见的器官是肝脏,肝脏转移是原发肿瘤切除后、晚期大肠癌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早期诊断、合理个性化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随着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基因学与蛋白表达、转移机制、重要预后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的发展,将会有更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与影像技术来更早的诊断大肠癌肝脏转移,更好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目前,在治疗大肠癌肝脏转移方面,多学科联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作者:魏振;章志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CADM1的表达,分析食管癌中CADM1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CADM1阳性率分别为55.0%、100.0%,两者CADM1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0.01)。CADM1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CADM1在食管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缺失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黄晓建;朱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患者自觉皮肤变硬,吞咽障碍伴腹胀、呕吐两月余,体检发现患者上肢远端、上胸、腹部皮肤呈深棕色发硬且干燥无光,弹性差;皮肤活检:角化过度,基底层色素加深,真皮内弥漫性胶原增生增粗,增生组织排列不规则,皮肤附属器萎缩,病理改变符合硬皮病。病程中两次胃镜检查均未发现食管及胃、十二指肠出血灶和溃疡,第二次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胃体粘膜见散在充血斑。诊断系统性硬皮病。予以泼尼松30mg/d口服、白芍总苷、潘生丁及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并多次出现呕血,每次呕血前均突感上腹不适、恶心,呕血量20~100mL,偶呈咖啡色,有时可1日2~3次,均可自行停止。遂停用激素,改为环磷酰胺0.6,每月1次静脉滴注冲击治疗。结果:患者经治后病情逐渐稳定,但仍有间断性消化道少量出血。结论:系统性硬皮病除皮肤硬化外,还可累及消化系统等器官,有效治疗手段不多且效果不理想,基层医院医生应提高认识。
作者:王征;郝成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s)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ATPases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V-ATPases表达胃癌组织45例中阳性34例(75.5%),癌旁组织阳性13例(2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表达胃癌组织阳性35例(77.8%),癌旁组织阳性15例(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V-ATPases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V-ATPases与TGF-β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V-ATPases与TGF-β1可能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检测V-ATPases与TGF-β1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卫东;刘鹏飞;刘兵团;许庆华;张伟;项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