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人际关系及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秦正积;沈毅;张建;肖静;何书

关键词:Logistic回归, 医学生, 人际关系, 抑郁状况
摘要:目的:对南通大学医学生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人际关系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南通大学医学专业类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共765名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居住地不同、是否是学生干部、咨询态度以及母亲职业等因素对人际关系以及抑郁状态均有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人际关系以及抑郁状态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3)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均严重,各方面应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干预.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案例讨论法在神经康复学教学中的实用性分析

    <神经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康复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针对康复治疗学的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理论简明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1].我校现阶段采用倪朝民主编的<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本课程教学主要定位于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神经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的重要课程.

    作者:陈伟观;郭爱松;胡玉明;朱振杰;孙丽;张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REM-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调节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modulator 1,CREM-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CREM-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转移和侵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98例食管鳞癌癌标本CREM-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4组转移性与非转移性食管鳞癌新鲜标本中CREM-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EM-1在转移性食管鳞癌中表达明显低于非转移性癌组织,与上皮标记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趋势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REM-1蛋白在转移性的食管鳞癌中低表达,在非转移性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CREM-1的表达高低与与肿瘤分期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RE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REM-1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CREM-1在转移性食管鳞癌中低表达,可能参与调控食管鳞癌转移及侵袭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燏婵;杨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效果.方法:玫瑰糠疹患者60例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B组15例单用消银颗粒治疗;C组15例单用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A组止痒所需时间短于B组(P<0.01);A、B组在无新疹、止痒、皮疹消退所需时间及全病程天数均短于C组(P<0.01).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冒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通地区2008~2011年居民慢性病知识和行为/技能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2008~2011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技能形成率,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知识和行为/技能的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4 652例,男2 020例,女2 632例.2008~2011年4年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5.88%、44.72%、57.83%和60.93%;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33.46%、26.18%、44.46%和44.95%.(2)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均低于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4.14%、65.60%、57.60%和54.22%,乡村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3.73%、65.30%、51.81%和53.76%.城市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1.10%、51.80%、44.80%和41.06%;乡村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6.52%、56.34%、47.43%和46.47%.城乡居民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以25~34岁人群行为/技能形成率高.2011年乡村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48.51%,城市居民44.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08~2011年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1年各年度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行为/技能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人群的对策,侧重信念的提高、行为的改善,从而有效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作者:蔡波;林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氧预适应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影响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通过短暂的非致死性低氧刺激诱导内源性保护性信号途径来抵抗随后发生的致死性低氧损伤的一种现象.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区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通过低氧预适应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可以为脑血管病时干细胞移植提供思路.本文对低氧预适应及其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的相关机制以及在脑梗死治疗的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菲;沈丽华;姜立志;陈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涉嫌酒驾632例血中乙醇含量及交通事故因素分析

    目的:对涉嫌酒驾人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进行测定,为预防查处酒后驾车提供依据.方法:对涉嫌酒驾的632例之血样,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乙醇含量,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涉嫌酒驾的632例中男601例,女31例;酒后驾车加醉酒驾车451例(71.4%)中,男442例,女9例,男女比49∶1.发生交通事故448例中,饮酒驾车与未饮酒驾车之比为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嫌酒驾人员中事故发生率70.9%.发生交通事故者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比为4.4∶1,机动车事故中驾驶员饮酒的与未饮酒之比为1.9:1,非机动车事故中饮酒与未饮酒之比为1:1.4.结论:涉嫌酒驾者发生交通事故率与血液中乙醇含量无正相关,但酒驾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60.7%的交通事故与饮酒有关.

    作者:朱云凤;杨天平;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导航辅助下眶上外侧锁孔与常规入路对鞍区显露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眶上外侧入路对比.方法:10例20侧湿头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及常规入路,借助显微镜观察鞍区解剖结构,在神经导航下量化显露面积及操作角度,并利用Ammirati手术显露评分表对两种入路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眶上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对鞍区各解剖结构均可良好显露;锁孔入路显露面积(435.43±22.80)mm2,与常规入路(481.56±33.53)m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入路对所选4个靶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均高于锁孔入路,但仅后交通动脉起点及颈内动脉分叉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显露分级总评分为29(51.79%),常规入路为33(58.92%).结论: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提供与常规入路相似的显露和控制范围,但操作简便,创伤更小.

    作者:陈晨;兰青;万政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道路交通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报告,介绍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从人员因素、道路因素、车辆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从酒后驾车、超速驾车、青少年交通伤、个人防护等方面对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员因素作了深度分析.简单介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改善交通安全,制定的限速法、限制饮酒驾车法、摩托车手及乘员佩戴头盔法、安全带法、儿童安全装置法等相应法规以及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结论与建议.对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未来进行展望,介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从中央政府到各地的交管部门以及所有道路使用者都要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从而有利于建设健康、安全与和谐的社会.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通某社区居民确诊高血压后真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索南通市某社区居民被确诊为高血压后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质性描述,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与16例患有高血压的社区居民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做笔录和录音,并运用Colaizzi的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感到知识缺乏,有恐惧与焦虑心理.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更需要广泛而持久的心理支持.同时社区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作者:胡嘉丽;耿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房间隔缺损82例介入封堵治疗中Amplatzer封堵器选择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作者:陈丽芳;李江;方臻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武钢地区大肠癌3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武钢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我院10年间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以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依据来确诊.结果:行结肠镜检4479例,确诊大肠癌315例(7.0%),平均发病年龄65岁,男女比例为1.5:1.直肠癌118例(37.5%),乙状结肠癌89例(28.3%)、升结肠28例(8.9%)、降结肠22例(6.9%)、脾曲20例(6.3%)、横结肠15例(4.8%)、肝曲14例(4.4%)、回盲部9例(2.9%).左半结肠癌多于右半结肠癌,(41.5%∶21.0%),高、中分化腺癌219例(69.5%),是大肠癌主要病理类型.结论:武钢地区大肠癌检出率较低,随年龄增加,左半结肠癌增多.

    作者:石珍;徐毅;刘光华;陈功孝;姜文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饮食结构与婴幼儿哮喘157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婴幼儿哮喘157例患儿进行随机调查,其内容包括:围生因素、哮喘患儿家庭饮食习惯、患儿母亲孕期及哺乳期饮食结构、患儿生后喂养方式、食物转换时间及结构、断乳时间、是否长期添加益生菌等.设同期对照组138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结果:家庭饮食结构以动物蛋白为主、母亲孕期饮食及哺乳期以鱼虾类为主、生后人工喂养等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喜生食海鲜为高危因素.而母孕期及哺乳期饮食以猪牛肉为主、母乳喂养、断乳时间及食物转换时间晚于8月龄、长期添加益生菌为婴幼儿哮喘的保护因素.家庭饮食中每天均摄入肉、蛋、鱼虾类、母孕期及哺乳期多食蔬菜水果、早期食物转换种类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母亲、婴儿部分饮食因素可影响婴幼儿哮喘的发生,正确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可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徐孝华;杭杲;蔡迎庆;唐美玲;李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新型血管闭合装置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目的:评价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神经介入治疗结束后,采用Star-Close装置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304例患者344处穿刺点.部分患者接受同侧腹股沟2次以上穿刺埋鞘并缝合.结果:穿刺部位术后使用Star-Close装置344处,封闭成功328处(95.3%),重大并发症1例,轻微并发症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0.3%.在同一侧腹股沟重复穿刺并接受再次封闭40例患者成功率92.5%,并发症率7.5%.结论:对于初次和再次穿刺股动脉进行神经介入诊疗的患者,Star-Close均为一种快速和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装置.

    作者:张云峰;周宏智;吴新民;吕美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学生人际关系及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对南通大学医学生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人际关系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南通大学医学专业类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共765名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居住地不同、是否是学生干部、咨询态度以及母亲职业等因素对人际关系以及抑郁状态均有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人际关系以及抑郁状态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3)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抑郁状况均严重,各方面应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干预.

    作者:秦正积;沈毅;张建;肖静;何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带绊纽扣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带绊纽扣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肩锁关节脱位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1)观察组采用带绊纽扣钢板(Endobutton钢板)法:采用佩刀式切口横向切开三角肌及斜方肌充分暴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盘保留肩锁韧带.纤维合线环绕纽扣钢板拉紧并打结后复位肩锁关节.(2)对照组为锁骨钩钢板法:将锁骨钩钢板的板体部位紧紧的贴于锁骨的远端,将钩端于肩峰的后下方处插入.螺钉将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术后均经半年随访,观察组优良17例(85.0%),对照组优良11例(55.0%),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整体疗效显著好于锁骨钩钢板.

    作者:应朗;王玉武;陈维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制定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南通市累计报告梅毒8024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男女发病比为0.98:1,25-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59.62/10万),农民发病为各职业之首,占47.57%.崇川区、开发区和港闸区的发病率占所有地区发病的前三位,分别为53.22/10万、44.06/10万和37.48/10万.结论: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平稳,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梅毒防治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服务,更好的控制梅毒疫情.

    作者:周小毅;马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APON及其相关分子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DZ配体(CAPON)及其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研究大鼠脑损伤后CAPON及其相关分子Daxras1、nNOS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脑损伤后CAPON分子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大鼠TBI后1 d~3 d,CAPON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Dexras1及nNOS的表达变化趋势与CAPON的相一致.在损伤区CAPON主要表达于NeuN阳性的神经元;在损伤周边皮质中,CAPON与星型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有少量共定位;此外,CAPON在OX-42阳性的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的表达.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CAPON及其相关分子(Daxras1、nNOS)可被诱导表达,损伤神经细胞内的CAPON及其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TBI的病理进程.

    作者:张冬梅;郭志琴;夏小鹏;吴圆圆;成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0例急性喉炎患儿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其中1例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重点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及时足量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辅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Ⅳ度喉梗阻患儿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陈桂民;朱明;郭蔚;徐士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剂量胺碘酮对OPCABG术后早期房颤预防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剂量胺碘酮,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胺碘酮组术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3次,术后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2次,之后减为0.2,每天1次,服1周后停药;常规组不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3.33%,转复率100%;常规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0%,1例出院时仍为持续房颤.胺碘酮组在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总持续时间均较常规组低(P<0.01).结论:术前及术后服用低剂量胺碘酮对预防OPCABG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吕振乾;徐平;杨春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序贯肠屏障功能保护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序贯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改善的状况.方法:急性胰腺炎(AP)72例患者分为3组:轻型胰腺炎(MAP)组(A组)24例,重型胰腺炎(SAP)对照组(B组)24例,SAP序贯保护组(C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入院后血、尿淀粉酶(AMS)的含量及血清肿瘤因子(TNF-α)及白介素6 (IL-6)水平及变化;入院后1d、7d、10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SAP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及体温变化、腹部情况.结果:入院时A组与B、C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干预治疗10 d 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A组与B、C组尿中(L/M)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0d后C组L/M比值较B组显著降低(P<0.05).SAP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A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保护组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治疗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有助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顾留根;刘丽艳;李玉明;王永兵;陶国华;葛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