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归脾汤化裁临床验案举隅

郑庆浩;侯舒成

关键词:归脾汤, 脾两虚, 异病同治
摘要:归脾汤为中医名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诸药配伍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使脾气旺而血有所生、血有所摄,血脉充则神有所舍、血有所归,临床上广泛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脾不统血之便血、紫癜及妇人经带等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归脾汤对于临床上辨为心脾两虚型的多种病症具有良好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妇科人流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变化和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分级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素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关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争论

    临床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多形态、多变化、反复迁延的乳腺疾病.在慢性的乳腺炎症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激素的不良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应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多为生育期女性和慢性反复的疾病过程,笔者回顾了历史文献,总结现代激素治疗方法、计量和治疗中的相关事项.笔者提出:为了避免青年女性治疗中的激素严重不良反应,持续应用激素治疗计量超过2个月(不是维持计量)可能是临床激素应用的警戒线.依据疾病的病程和严重性,确定新的更合理的临床分期和分型,以便指导临床治疗.笔者提出GLM病情轻重评分法,针对GLM主要病变形态,肿块、脓肿、窦道、瘘、皮肤坏死、四肢关节病变、高泌乳血症;依次计算分数,每个病变形态各计1分,累及至后得分数,轻重依次为1~7分.以乳腺四个象限和乳头乳晕区5个区计算,任何病变形态,只要病变范围侵及各个象限,单侧乳腺累及达到4/5以上,或同时出现双侧病变为高级,8分.这样简洁方便的评分方法,包括GLM的整体情况,也有利于分析每一种治疗方法在GLM治疗中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作者:郑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 疗效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MPCNL组33例和RLU组32例.RLU组采用RLU术治疗;MPCNL组采用MPCNL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平均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一期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结石一期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率相似,P>0.05.MPCNL组患者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平均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跟RLU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LU与M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均可有效清除结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乐仲;张宇;何思挺;曹锐铃;刘向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2例MCI患者(MCI组),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认知正常老年人30例(对照组),通过颈部血管B超检测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检测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紊乱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MCI的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莫霄云;黄琛;梁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揿针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症状评分影响.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揿针结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治疗,疗程8周.观察①主症:入睡困难,夜醒.②次症:多梦,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无味,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等症状变化,对治疗前后症状程度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针腕踝针穴位上1,配合针刺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等穴位,可健脾益气,诸穴共奏养血安神之功,用以治疗失眠.揿针结合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惠敏;张俞;陈响;于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方加味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加味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食管癌患者按贯序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组)、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各43例.联合组口服益气养阴方加味+放疗,对照组单纯放疗,两组均给予直线加速器常规局部放疗30次,DT 60 Gy,2 Gy/次,5次/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6.5%、39.5%(P>0.05),观察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声音嘶哑及胸痛,建立临床观察表,统计症状积分(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51.2%及20.9%(P<0.05),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率分别为83.7%及41.8%(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CD3+、NK、B、CD4+、CD4+/CD8+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加味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证候,减少放疗不良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隔盐灸对肠癌肝转移介入术后呃逆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隔盐灸对肠癌肝转移介入术后呃逆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肠癌肝转移患者,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中脘穴上加用隔盐灸,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脘穴隔盐灸对肠癌肝转移介入术后呃逆患者治疗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彦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马齿苋的药理作用及营养保健作用

    马齿苋属于典型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属于全草植株均具备充分应用价值的重要植物类型,充分认知马齿苋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保健作用,对于有效发挥马齿苋的佳应用价值具有充分的现实影响意义,本文针对马齿苋的药理作用及营养保健作用展开了简要分析.

    作者:冯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 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室甲状腺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提供以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服务,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的显效、有效、缓解患者依次为47.37%、28.95%和15.79%,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有效、缓解患者依次为36.84%、22.86%和1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率和总有效率为7.90%和92.11%,对照组无效率和总有效率为31.58%和6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2.50±4.38)分,SDS评分为(35.83±5.39)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3.33±6.55)分和(54.17±6.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进行以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乐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 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制.方法:210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中药组、药穴指针组及药穴指针+中药组.三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综合症状疗效评定,三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主要综合症状疗效比较,中药组与指针组对比(P<0.05),中药组与结合组对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指针组及结合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上优于中药组;指针组与结合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指针组与结合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上作用相当,显效率指针组与结合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结合组显效优于指针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治疗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并且可根据辨证选方,适用于各证型的胃食管反流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洁;司勤;严光俊;聂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2),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总有效率、MUNSH幸福感量表评分和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14/22),通过x2检验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66,P<0.05);两组治疗后MUNSH评分高于治疗前,S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UNSH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亚男;郑晨星;王宝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仙汤用于卵巢早衰患者症状及内分泌指标改善的 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二仙汤用于卵巢早衰患者症状及内分泌指标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卵巢早衰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雌激素片、醋酸甲羟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雌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腰膝冷痛、阴道干涩、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症状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LH、E2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FSH、E2水平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二仙汤治疗卵巢早衰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指标,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活;陈秋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七粉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七粉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西药治疗维持入组前治疗方案不变,两组的中药汤剂均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治疗组中药汤剂加用三七粉3 g,对照组中药汤剂不加三七粉.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血压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治疗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粉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其降压机制可能与三七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有关.

    作者:杨阳;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测定护理干预前后踝肱指数.结果: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情志,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赵建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穴五针法治疗智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二穴五针法治疗智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智力低下型小儿脑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二穴五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穴五针法治疗智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王民集;叶险峰;周斌;杨东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养肝血法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养肝血法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补肝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及甲钴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T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S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肝血法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黎土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5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规范用药、合理功能训练、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习惯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E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够发挥积极的护理效果.

    作者:罗丽琼;陈木娇;李瑞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恶癌性 胸腔积液68例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恶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恶癌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接受单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4周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28/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2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7/34),低于对照组44.12%(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采取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侠福;何峰;孙飞虎;沙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 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痴呆症的中医辨证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症的中医辨证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症状,避免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病症治疗与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安红;吕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