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亮;王志伟;陈玉泉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IST,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GIST肿块直径2~4.5cm,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增强后强化均匀,CT值增加10~35Hu;恶性GIST肿块直径5~12cm,6例病灶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中7例可见坏死区,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CT值增加45~80Hu.结论:螺旋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有分叶或坏死征象提示为恶性.
作者:冒晋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插入4、5F Cobra导管,选择双侧子宫动脉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类型行栓塞治疗.结果:94例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其中恶性肿瘤35例,有效率91%;子宫肌瘤、腺肌症28例,有效率94%;26例产后大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随访1年无1例复发;异位妊娠5例,均都终止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安全、简便.
作者:李文会;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李兴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头颈部手术的发展,需经鼻插管的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鼻咽腔和气道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纤支镜引导与传统经鼻盲探法比较,评估前者是否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伟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气化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BPH患者180例.结果:术中出血较少,无水中毒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无大出血.结论:PKRP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建云;彭明栋;郭勇;陈嘉民;马海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管损伤的急诊麻醉和手术处理.方法:清醒条件下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法,在利用气道伤口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结果:无病例死亡,术后3个月内呼吸功能正常.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治疗不仅能挽救伤者的生命,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平;何光范;陈卫彬;王建湘;严共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KA)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ATRA、OKA、ATRA+OKA分别作用于NB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瑞氏染色法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丝/苏氨酸磷酸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P2A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OKA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ATRA、ATRA+OKA作用7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38.4%,ATRA+OK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形态学、NB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OKA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3)酶活性分析显示,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过程中,PP2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TRA+OKA作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结论:OKA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P2A活性参与细胞分化过程.
作者:徐喜慧;欧阳建;谢品浩;陈军浩;夏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5岁.左腮腺肿块1月,渐进性增大,无发热,皮温正常.体检:左腮腺下极触及一约3cm×4cm×3cm肿块,界清,活动,无面瘫.
作者:秦巨峰;生晓慧;赵金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判断排卵时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对152例不孕症妇女实施IUI.结果:152例共接受30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48例,周期妊娠率15.6%,临床累计妊娠率31.6%.接受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结论:不孕原因不同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冲;施鑫锋;刘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作者:姚伟峰;黄雌友;钱铁镛;陈一丁;万惠;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
作者:陈秀芳;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myostatin(MSTN)在大鼠胫神经夹伤后腓肠肌失神经萎缩与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失神经与神经再支配不同时间段腓肠肌中myostatin mRNA含量.结果:失神经支配早期,腓肠肌myostatin mRNA水平迅速上升,在第2周达到高峰,随后表达又逐渐下降,至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myostatin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提示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黄丽;王洁;孙华林;梅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骶部褥疮是慢性病和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程较长、慢性消耗与摄入不足导致全身和局部组织营养严重障碍,加上感染、骨突压迫、护理不力,以及距会阴部较近、易受粪便污染等因素,致褥疮长期不愈.
作者:孙文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及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酶rt-PA静脉溶栓,观察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结果:总再通率76.2%,死亡2例(4.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波;田慧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均治愈.结论: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处理应尽量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尽早手术.
作者:刘正勇;陈文有;张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49例,其中A型6例,B型14例,C型29例.结果:术后随访15~37个月,平均25个月.根据Morrey-Chao评分,优28例(57.14%).良18例(36.73%),中3例(6.12%).根据Cassebaum评分,优22例(44,9%),良25例(51.02%),中2例(4.08%).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周.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克富;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温对SD大鼠离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5组(n=12):37.5℃(对照组)、39.5℃、41.5℃、42.5℃、43.5℃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7.5℃平衡灌注15min后,各组在其相应的温度点灌注105min后再以37.5℃灌注15min,记录平衡15min时(基础值)和灌注末135min时的心功能指标(HR、LVEDP、LVDP、±dp/dtmax、CF),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39.5℃组心功能指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改变.41.5℃、42.5℃、43.5℃组灌注末与基础值相比,LVEDP升高(P<0.05),HR、LVEDP、LVDP、±dp/dtmax、CF下降(P<0.05).与37.5℃组相比,41.5℃、42.5℃、43.5℃组灌注末LVEDP依次升高(P<0.05),HR、LVEDP、LVDP、±dp/dtmax、CF依次下降(P<0.05),41.5℃以上组光镜下均见到不同程度的细胞肿胀,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41.5℃以上的高温对SD大鼠离体心脏的功能和结构产生抑制和损伤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重.
作者:马根山;曹汉忠;卞振东;苗蓓;江山;曾因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单用丙泊酚2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mg/kg.B组:丙泊酚1.8mg/kg并联用布托啡诺0.01mg/k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观察两组镇痛效果,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宫缩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用药后2min时的SPO2、SBP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SBP、HR、RR、SPO2的变化趋势平稳,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30%(15例),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10%(5例);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人工流产手术,效果安全、满意.
作者:陆凤熙;王海龙;何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进;高宜录;沈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高频电灼联合植管术治疗复发性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对43例(48眼)经治疗后的泪道阻塞患者,用WZC-Ⅲ泪道治疗仪行内高频电灼泪道浚涌,同时植入球头硅胶管或硬膜外麻醉塑料管.结果:术后随访3月~1年,39只眼溢泪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3只眼溢泪症状减轻,有部分冲洗液返流,6眼无效,总有效率87.5%.结论:内高频电灼联合植管术对复发性泪道阻塞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沛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脑电图特点,认识该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主要表现.方法: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21例睡眠脑电图检测,阅图后计算各项睡眠参数.结果:入睡时间长112分钟,平均77分钟;WASO长88分钟,平均51分钟,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混乱.总睡眠时间342.4分钟.REM与NREM睡眠的比较,可见7例REM睡眠增多,但REM均数占总睡眠的百分比无增多.结论: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潜伏期(SL)延长、1期睡眠明显增多、深睡眠(3、4阶段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中觉醒时间增多.
作者:张彪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