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目的建立测定清热利胆合剂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黄芩苷测定以kromasil ODS C18(4.6 mm×200 mm,5 μm)为固定相,甲醇-水-磷酸(53∶47∶0.2,V/V/V)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20~1.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251 481.75X-6 859.95,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1.14%.结论该法测定清热利胆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清热利胆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效期管理水平,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介绍计算机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和软件功能.结果计算机在管理医院药品效期的优势显而易见,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药品效期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对防止药品过期失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提高了对效期药品的管理水平及药品质量,达到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造成浪费的目的.
作者:邹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配制时的滤过温度对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呋喃西林的溶液滤过温度分别设定为70,60,50,40℃,常温放置1,3,5, 7 d,分别按标准规定测其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温度越高时滤过,含量越不稳定,且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冷却至常温下过滤,其含量稳定,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在配制呋喃西林溶液时,一定要冷却至常温时才过滤,分装、含量稳定.
作者:杨晓玲;李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综述近年来小檗碱在药理学方面研究及临床上的新用途.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炎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小檗碱在临床上具有新用途.结论小檗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主要作为一种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发挥作用.拓展其在心血管、降血糖及抗炎免疫系统的临床用途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崔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川明参镇咳祛痰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浓氨水喷雾法,观察川明参3个提取部位对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法研究川明参3个提取部位的祛痰作用.结果川明参95%乙醇提取物、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可显著地延长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且减少咳嗽次数(P<0.01).川明参水提物可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P<0.01),而95%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与空白组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川明参9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镇咳作用;川明参水提物具有祛痰作用.
作者:张梅;雨田;苏筱琳;张洪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刺五加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为今后探讨其制剂工艺合理优化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S180移植瘤动物模型,对刺五加水煎液、甲醇提取液、甲醇提后再经水提醇沉后的提取部分Ⅰ,Ⅱ和Ⅲ从抑瘤率、NK细胞活性两方面评价其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攻效.结果样品Ⅱ的不同剂量组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率为19.47%~35.67%,样品Ⅲ的不同剂量组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率32.27%~48.17%,样品Ⅲ用药各剂量与空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样品Ⅱ和样品Ⅲ药物用量与抑瘤率成正相关.结论刺五加提取物Ⅲ能体现明确的抗肿瘤活性功效.
作者:梁丽坚;蔡宇;梁少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菊花总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菊花花及茎叶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心电图、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菊花花及茎叶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T波抬高及S-T段的异常偏移,使血清LDH降低,并可增加心肌组织SOD的活力,减少MDA生成.结论:菊花花及茎叶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蕴茹;石磊;罗宇慧;丁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从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等方面对正品番红花、番红花的常见伪品和掺伪品进行鉴别研究,为准确鉴别番红花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饶君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护肝调脂药物治疗了解调脂药物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清脂胶囊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肝功能,血脂变化为判定标准,同时设对照组38例以口服维生素C丸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清脂胶囊对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周庭雄;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多年来经科研人员的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海风藤的药理作用及机理.为了深入研究海风藤,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对海风藤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贞佐;呼海涛;孟庆繁;王祖勇;陈义;滕利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生物化学>是药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药学高职新理念的贯彻和实施,<生物化学>实验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重,在许多培养高职药学人才的院校 ,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已达到甚至超过1∶1.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精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完成了量变之后更为迫切的是尽快进入和完成质变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作者:黄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对桦褐孔菌中的成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以及1H-NMR、13C-NMR、MS、和DEPT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羊毛甾二烯二醇(Ⅰ)、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熊果醇(Ⅳ)、trametenolic acid(Ⅴ).结论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为新化合物,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是首次从桦褐孔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芬琴;朴惠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绿梅止泻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alian Elite Hypersil ODS2 (200 mm×4.6 mm,5 μm)柱,以甲醇-水-乙腈-冰醋酸(25∶62∶10∶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2 nm.柱温:30℃.结果芦丁在0.163 9~0.983 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4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绿梅止泻颗粒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羽;薛朝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综述了关于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以供对川芎进行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作者: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舌诊是中医诊断观察疾病的重要手段,舌象可以判断正气盛衰,病邪的性质,病势的进退,尤其在脾胃疾病的诊治中更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于2001~2004年对200例次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前后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并作了总结分析,以期探索舌象变化对肿瘤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作者:耿建芳;肖月升;张炳君;李海涛;刘晓霞;杜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杏香兔耳风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LLtech C18 (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5 ml·min-1,柱温40℃.结果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 11~0.442 2 μg (r=0.999 8),0.015 01~0.210 2 μg (r=0.999 9),0.098 32~1.966 4 μg (r=0.999 9);回收率分别为98.39% (RSD=1.90%),97.89% (RSD=2.11%),98.27% (RSD=2.22%).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杏香兔耳风中3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张锐;张爱华;张正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用盐酸乙醇灌胃和过度疲劳及饥饱失常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胃炎模型,测定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比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并对胃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明显降低;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增高;而血浆生长抑素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香砂六君颗粒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的含量可明显促进胃排空,适当减慢小肠的蠕动.
作者:李晓冰;胡明财;李华;李万平;陈美娟;徐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优选绣花针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50( g/ml),绣花针多糖的提取率为14.59%.结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绣花针多糖的提取率有影响.
作者:盛家荣;曾桂声;洪艳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揭示了当前国内中成药品种太多、应用太滥,中药的汤剂应用逐年萎缩,指出这是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理论相违背的不健康思潮,中药现代化不能离开中医药理论,同时,强调了中医药治病的精髓就是辨证论治和灵活用药,认为要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提倡多用中药汤剂.
作者:吕建峰;赵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使用微波技术煎煮中药方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煎出液的相对密度、pH值和紫外吸收度作为评价煎出效果的指标,用一般线性模型考察煎煮火力(文火、武火)、煎煮时间(10 min,20 min)和煎煮用具(电火锅,微波炉)等因素对方剂煎出效果的影响.结果以UV吸收度作为评价煎出效果的指标,GLM显示有较好煎出效果的因素是:文火(P=0.001),20 min(P=0.018),微波炉(P=0.006).结论微波技术适用于中药汤剂的制备.
作者:莫志江;张林丽;范吕林;潘洪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