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国平;张莲萍;李秋怡;刘焱文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运用人参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仲景方中用人参调整治脾胃的配伍规律:重要和常用的配伍有8对,作用点各有不同,药量比例须予重视;并述及仲景方中人参的配伍规律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作者:叶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消炎宁痔疮栓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以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法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应用热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用小鼠断尾法观察出血时间.结果 消炎宁痔疮栓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作用(P<0.01);热板法验证消炎宁痔疮栓能明显提高痛阈;小鼠断尾显示其能缩短小鼠尾出血时间.结论 消炎宁痔疮栓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止血作用.
作者:曹月梅;夏安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从物质基础出发,对其组合效应、量比关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与应用、含药血清及镇痛有效部位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研制目标更加特异、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顾英;冯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乌芍散加味,共研成细末,5 g/次,4次/d,饭前1 h和睡前1次用温开水调成稀薄糊状口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300 mg,每晚睡前口服1次.结果 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愈合率91.67%,总有效率98.34%,上腹痛消失率为94.74%,上腹压痛消失率为94.11%.1年内复发率为2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乌芍散加味可显著提高治疗(DU)的疗效.
作者:刘洪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骨质增生为现代医学病名,也称骨刺、骨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临床上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病等.中医属痹病、历节风、骨痹等范畴.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但较零散而不系统,且多责之于外因.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体会和大量病例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劳损外伤、风寒湿热诸邪内侵为病之标,内外因综合作用而发病.现简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孙传庆;孙珍丽;孙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蒙药珍珠丸对电离辐射诱发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蒙药珍珠丸的药效机理.方法 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微核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照射组以及加药组三大部分.结果 经电离辐射和没有电离辐射组相比,微核率有显著差异(P<0.001 ),同一放射剂量下,培养液中加入蒙药珍珠丸和不加蒙药珍珠丸相比,微核率显著降低(P<0.001 ).结论 电离辐射明显导致微核率升高,蒙药珍珠丸降低微核率.
作者:白海花;王灵战;吴柒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糖适平+洛汀新).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BUN、Scr)、血浆蛋白、血浆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改善较好,血糖升高不明显(P<0.05),血清BUN、Scr显著降低(P<0.01)、TG、TC降低,HDL升高,(P<0.01或P<0.05).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P<0.01).通络益肾汤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络益肾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李小会;董正华;曹广顺;赵鑫;冀晓红;杨景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制草乌为药典品种,即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中国药典>规定制为: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其检验项目为:性状、鉴别、酯型生物碱限量检查[1].本实验通过对10个批次制草乌药材的全面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标准之鉴别项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孙琼;熊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白背叶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 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白背叶根对HepG 2.2.15细胞的TC50为48.25 mg/m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3.26和43.08.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 白背叶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作者:张晓刚;吕志平;谭秦湘;钟小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采用免加热提取工艺得到的辣椒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强弱.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比较免加热工艺辣椒酯提取物(EE)和水提取物(AE)灌胃给药后对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灌胃给予小鼠EE(960,1 920 mg/kg)和AE(960,1 920,3 840 mg/kg)明显延长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两种提取物中960 mg/kg剂量组出现镇痛作用的时间有差异.结论 免加热辣椒水提取物和酯提取物均有镇痛作用,但相同剂量下酯提取物显效较快.
作者:张莉;胡迎庆;郭鹏;高颖;陈凯;张洪;齐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准确定位,局麻药液容量小,阻滞较完善,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等优点.临床上广泛运用于上肢手术中,但也有因操作不当而引起局麻药中毒、椎管内麻醉、气胸、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就遇到一起因反复臂丛穿刺导致局麻药中毒的病例,因抢救及时、措施正确,没有留下后遗症.通过对该例的抢救和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刘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右肝俞穴、阳陵泉穴、行间穴、每月针灸治疗20 d.中药1剂/d,均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1剂/d,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8.3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肝、脾肿大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A/G及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HBeAg,HBV-DNA阴转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的复常率,且对HBeAg的阴转有一定的提高,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文涛;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柑桔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柑桔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 测得柑桔皮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4.49%.回收率为98.0%,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罗燕;张婧萱;王三艳;陆辉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两种软化方法:润法和蒸法对木瓜成分的影响.方法 以总有机酸、总黄酮和齐墩果酸为指标成分,对木瓜原药材、润制木瓜、蒸制木瓜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两种软化方法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 润法需要的时间较长,蒸法工时较短,但需要消耗能量,软化木瓜时可根据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作者:修彦凤;张磊;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药材品种繁多,属性复杂,多数品种具有季节性,且来源很不稳定,又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这就给中药材储藏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材在贮藏中有的怕热、怕冻,有的怕光、怕潮,如保管不善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等现象.多年来,我院通过传统经验与科学养护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药材品种的性能及气候多变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强科学储藏养护,保证了库存药材免受霉蛀.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珂;王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制备姜桂pH依赖型梯度释药胶囊并进行释放度考察.方法 分别以 HPMC,EudragitL100-55和Eudragit L100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后制成胶囊,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 所制备的3批胶囊的pH分别在1.0,5.5和6.8梯度释药,指标成分桂皮醛和二苯基庚烷A释放度的f 2值分别为72.1,69.3和73.9.结论 缓释胶囊中桂皮醛和二苯基庚烷A能同步释放,具有pH依赖型释药的特征.
作者:吕竹芬;冯毅凡;黄郁;蔡建聪;申楼;郭晓玲;孟青;谢清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金樱子醇提物对血清病型肾炎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小牛血清诱发血清病型肾炎,对血清病型肾炎大鼠灌胃给予金樱子醇提物4周,观察金樱子醇提物对血清病型肾炎大鼠的尿肌酐、尿蛋白及血清总蛋白、肌酐和尿素氮的作用.结果 金樱子醇提物显著降低血清病型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 金樱子醇提物能减轻血清病型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变并改善肾功能.
作者:陈敬民;李友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白癜风为一种后天性获得性色素缺乏症[1].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本科自2004-10~2005-10应用表皮移植的白癜风治疗仪,对56例白癜风病患者进行自体表皮移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细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外燥对小鼠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8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温燥组(C组)和凉燥组(D组),每组27只.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红细胞流变学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全血黏度增高(P<0.01),C组血浆黏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温燥燥伤肺气,津为热灼,津耗则生血不足,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变形性降低,可引起血行滞涩不畅而致血淤.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陈刚;龚权;马青;杜亚明;谭联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笔者临床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2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兆丰;白遵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