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飞
目的:探索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方法:对64例急性酒精中毒者进行了有效的催吐、洗胃;立即平卧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及时应用纳洛酮;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及对酒精中毒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述对策是对急性酒精中毒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神经内窥镜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我院自2000~2001年以来开展神经内窥镜下手术60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周演铃;毕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现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但对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们于2001年对我市居民进行了相关的行为与健康问卷的调查.
作者:刘荣海;倪慧明;李承惠;李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隐裂牙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的继发性完全折裂率,探讨带环在隐裂牙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实验组50例隐裂牙在根管治疗备洞前加戴带环并调(),对照组50例备洞前仅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完全纵折率为0%,对照组为12%.结论:牙髓治疗前戴带环可避免隐裂牙治疗中再创伤而引起的完全折裂.
作者:花慧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衰老,即为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aging)是生物体自成熟期开始,随增龄发生的、渐进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全身复杂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地退行性变化;而疾病或异常因素可引起病理性衰老(senility),是衰老现象的提前出现.
作者:曹怡;陈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后两种配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配方Ⅰ组:吗啡、氟哌啶各5mg、布比卡因100mg、生理盐水加至100mg;配方Ⅱ组:芬太尼0.5mg、氟哌啶、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的用量与Ⅰ组相同,4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镇痛液.术后随访48小时,观察镇痛效果、疼痛评分(VAPS)、不良反应及按压次数和执行次数.结果:无论用吗啡或芬太尼,PCEA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优良率均在94%以上.不良反应为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Ⅰ组发生率多于Ⅱ组.结论:PCEA符合药代动力学原理,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式.
作者:张彩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告4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在诊治中的特殊性.CT扫描能明确诊断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MRI检查对容易误诊的等密度双侧硬膜下血肿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双侧粘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曹桂龙;储呈春;缪永华;管义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肌肉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合并肌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病变,或周期性麻痹、或肌萎缩、或重症肌无力.28例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肌病以男性多发,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与电解质紊乱有一定关系,也与甲亢程度似有一定关系,但与甲亢病程则无明显关系,根据不同甲亢肌病相应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改善症状,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肌病变复发的关键.
作者:戴耀华;邬伟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加强对餐具消毒的管理,防止由于餐具不洁引起的食品污染和肠道传染病流行,我站于2001年2~9月对市区餐饮业进行了餐具卫生的抽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下伸点、个体诊所和企业医务室三种小型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小型医疗单位消毒工作的管理,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本站于2001年对兴化城区16个医疗机构下伸点、21个企业医务室和城乡39个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进行了一次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乐爱平;李红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全麻手术后的苏醒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许多心理测试应用于评价麻醉后的恢复,本研究观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质量,并以异丙酚静脉麻醉与传统的硫贲妥钠诱导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作对比,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后的情况,认为异丙酚静脉麻醉是脑外科手术的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
作者:姚晓平;张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顺铂、吉西他滨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应用GP方案化疗,12例应用MVP方案化疗.结果:GP方案组有效率为42.9%,MVP方案组有效率为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毒副反应较治疗组发生率高,主要为骨髓抑制等.结论:GP方案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MVP方案组.
作者:茅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面中部骨折23例患者,采用螺旋CT机行容积扫描.应用表面阴影重建法行三维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根据图像并结合三维轴位像做出骨折的伤情判断,制订出复位钛板固定的手术方案,尽可能恢复面中部三大支柱高度和颧突度.结果:通过面中部三维重建,能清楚的显示复杂面中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周围结构关系,明确的判断出骨折移位、钛板内固定方向.术后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应用平面切割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复杂面中部骨折的程度与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和术前术后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欣;袁旭初;包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探讨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特点.方法:对298例行核素骨显像的消化道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骨转移阳性率相仿.腺癌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以脊柱为多见,核素骨显像诊断消化道肿瘤骨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多数出现在晚期病例.
作者:许小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手足口病是发生在手掌、足跖及口腔内以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病毒可经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染,造成流行.作者于2001~2002年门诊中发现手足口病患者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冒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胎膜自然破裂通常是临产和分娩中的正常过程,在临产发动后发生.若临产发动之前发生称为胎膜早破(PROM),若孕龄满28周而小于37周,称为早产胎膜早破(PPROM).PROM的发生率为2%~18%,大约60%~80%发生在足月妊娠.而PPROM的发生率0.54%~1.6%.其发生率虽低,但对母婴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现就我院2000~2001年满28孕周而小于37孕周PPROM 40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厚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10例经26次手术的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原因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并VHL病术后复发率57%(4/7),散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为7.5%(6/80),后者手术结果恢复良好6人.合并VHL病者症状改善3例,但留有小脑机能障碍,另死亡1例.结论:对囊腔壁结节型应避免手术探查时遗漏,实质性肿瘤力争全切除,不能全切除者辅以γ刀治疗;合并VHL病、多灶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易复发,预后差;有VHL病应终身随访.
作者:陈建国;邓传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常规制片HE染色.结果:48例均为乳头状癌.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有的灰白色放射状瘢痕样,质地中等,部分较脆,无包膜.随访43例健在,5例失访.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不少见,术前大多难以确诊,常在术后标本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以锐刀每0.2cm作扇形切开,取下全部灰白区或瘢痕样组织做病理切片,可避免漏诊.
作者: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控考核中,要求对混有三种未知肠道致病菌的半固体标本作分离鉴定,我们在短时间内,准确、有效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文燕;潘莉珍;瞿明芳;沈强;汤全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查门诊患者3100例,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明显受绝经影响,也与其生活习惯、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保健意识强弱有关.低骨量者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者,其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伯亮;潘万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