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中药现状与现代化

李建雄

关键词:中药制剂, 中医药, 生产品种, 现代化技术, 乌鸡白凤丸, 安宫牛黄丸, 云南白药, 医药遗产, 国际市场, 生产工艺, 生产发展, 历史地位, 胡庆余堂, 防病治病, 方针政策, 东阿阿胶, 原药材, 同仁堂, 贸易额, 六神丸
摘要:人类进入新的世纪,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中药的现状,提出发展方向,采用现代化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医药,抢占国际市场。对此笔者谈点这方面的看法。1 中药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古老的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我国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建国以来在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药制剂生产发展很快,从原有的汤、膏、丹、丸、散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片、冲、注射、气雾、纸膜、乳滴丸剂等10多种剂型,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年生产品种达几千种之多,像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杭州胡庆余堂的药酒,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山东东阿阿胶、山西太谷定坤丹、龟灵集、云南个旧的云南白药等等,至今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确为临床防病治病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庆幸之余,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据报道国际中药贸易额一年高达160亿美元之多,而我国仅占5%,且大部分为原药材,而日本竟占90%,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为何我国的中药难以冲出国门,我想不外乎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炎利胆片致药疹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9岁,因患胆结石多年,常常出现疼痛等症状,服用消炎利胆片,症状缓和后停药月余,近期又出现疼痛症状,在我院开得消炎利胆片(批号991117,广州军区龙华制药厂生产),首日服用3次,2片/次,无任何不适。次日早晨6时左右服用2片,近11时自觉皮肤瘙痒,并未在意,14时左右继续服药2片,约过1 h,全身瘙痒症状加重,继而全身皮肤呈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以躯体及四肢更为显著,即到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药物过敏,停药。立即按常规服用扑尔敏片,肌注地塞米松针5 mg,症状减轻,至次日6时左右完全恢复正常。停药1 d后,再次服用消炎利胆片,又出现过敏症状。换服舒胆通未出现上述反应。2 讨论 消炎利胆片是由穿心莲、苦木、溪黄草等中药制成,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道炎症,出现药疹等皮肤不良反应,临床未见过报道。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消炎利胆片后停药,近期服用此药结果出现过敏史,其发病机理,可以认为是消炎利胆片引起的继发免疫反应,患者第一次服用消炎利胆片,初次接触抗原,有致敏淋巴细胞产生,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抗体,先是IgM,后是IgG,然而抗体效价低,数量少,亲和力也低,是原发免疫应答,为致敏阶段,当时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约月余,再次接触同一抗原,虽剂量不变,却很快产生大量的IgG为主的特异性高效价抗体,维持时间长,亲和力强,此为反应阶段,致敏细胞即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招引大小吞噬细胞前来围聚,血管通透性增加,于是出现局部红肿,药疹等过敏症状。消炎利胆片会引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更何况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所发生,较难引起重视。本例提示:过敏体质倾向患者,使用消炎利胆片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乔小云;张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儿咳宁颗粒剂制备与应用

    我院研制的儿咳宁颗粒剂具有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清热解毒功效,主要用于儿童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症。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同类产品。现介绍如下。1 处方 麻黄9 g,杏仁9 g,百部9 g,桔梗9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板蓝根15 g,石膏20 g,丹参9 g。2 制备方法 以上9味,除石膏外,将麻黄等8味加水煎煮2次,1.5 h/次,合并煎液,滤过。石膏加水煎煮2次,2 h/次,静置12~18 h,滤取上清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热测),放冷,加适量乙醇稀释,拌入6倍量蔗糖粉及1倍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得。3 质量控制3.1 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味甜,微苦,具水果香气味。3.2 鉴别取本品30 g,加热水溶解成60 ml 药液,冷却,加浓氨液1 ml,用乙醚萃取2次,30 ml/次,合并乙醚液,加盐酸乙醇液(1∶20)1ml,挥干,残渣加甲醇1 ml,即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缺麻黄的模拟制剂,按上法制备成阴性对照液。盐酸麻黄对照品(卫生部生物制品检验所),加甲醇制成1 ml 含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液、对照品液及阴性对照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水(20∶3.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紫红色斑点。阴性对照液色谱相应位置无斑点。 取本品10 g,加热水20 ml 溶解,加浓氨液1 ml,用氯仿10 ml 萃取,得氯仿液,加盐酸乙醇(1∶20)1 ml,挥干,残渣加水溶解,向水溶液中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作者:王良才;罗立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卡通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卡通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对卡通片中黄芪、人参、葛根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甙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7.64%,RSD为2.18%(n=5)。结论: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洪元;刘产明;高素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北沙参南沙参鉴别与应用

    笔者在调配工作中,发现有的医生在处方中将北沙参与南沙参不区别应用,如果药剂人员在处方调配中不作认真审核区别,极易造成混用,直接影响到方剂组合功用和用药的准确性。北沙参出于《本草汇方》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南沙参出于《本经逢原》来源于桔梗科植物。现将二者的性状形态功能主治应用加以区别。1 性状鉴别[1]1.1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 cm,直径0.4~1.2 cm。表面淡黄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较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而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1.2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 cm,直径0.8~3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面多留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2 功能与主治[1]2.1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2.2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咳,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3 讨论 二者来源于不同植物,性状有别,始载而有先后。皆有养阴清肺之功,并不宜和藜芦同用。然北沙参养阴润肺之力较强。南沙参清肺祛痰之功较胜。《中国药典》Ⅰ部将两者分别收载,则说明两者必有别,在临床上必须认真区别,合理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准确,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

    “过敏性紫癜”是因过敏性毛细血管炎引起皮下出血的一种皮肤表现。发生过敏的原因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病、食物及药物过敏反应有关。好发于春夏之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述本病的资料较为分散,可以归纳在“葡萄疫”范围之内。如《外科正宗》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生遍体。”笔者于1993-03~1998-10以来,运用自拟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经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42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小者8岁,年龄大者45岁,其中发病时间长的6个月,短的7 d,本组病例30例在治疗前曾接受过西药抗过敏和激素治疗等。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2例患者均有发疹、瘀斑,其中17例伴有低热、咽干、便秘等;8例伴有水泡或血泡;16例伴有口腔粘膜,齿龈出血;25例仅见于下肢;17例见于全身。主要体征:局部或全身紫红色出血点,色泽鲜红或融合成片,反复出现新疹,舌质红或舌尖红,少苔或黄苔,脉弦细或细数。

    作者:邱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研究发展中药制剂学意义

    2000-06,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学习班。中医药学界同仁对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讨论,笔者受益匪浅。下面就中药制剂学意义阐述自己的浅薄之见,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中药制剂学的发展。 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中药复方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制剂学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在国内外医药行业享有盛誉,就是因为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巧妙结合,将中药复方制成剂型新颖、口感舒适、服用方便、疗效佳的现代复方制剂,为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中医汤剂的治疗效果,也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接受中药治疗,为祖国医学发展成全新的中医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中药制剂学不仅在剂型改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新药开发、寻求中药新的药效学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新药开发,资源匮乏,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中药制剂学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经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单味或复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提取、分离,再根据临床需要制成颗粒、口服液等制剂。这一过程,只要设备、技术等条件具备,可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这种新药开发研究既缩短了研究周期,降低了药物成本,又合理挖掘了天然药物,克服了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丰富了药用资源。如:美国加州大学在对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有300种中草药可抗此病,中国抗肿瘤的中华灵芝宝口服液,以及具堕胎作用的天花粉针剂等,均属新药开发之列。

    作者:韩生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草豆蔻真伪鉴别

    草豆蔻为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燥湿、温中、行气之功,早在《别录》中就有详细记载。其“燥湿、温中作用类似砂仁,而其温燥之性尤过之,故脾胃寒湿偏盛者宜之”[1],可见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但近几年来,草豆蔻的混淆品和伪品经常出现,且没有引起医院中药从业人员的普遍重视,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市场上近年来常出现的混淆品及伪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1 正品草豆蔻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的种子。种子团呈圆球形,直径1.5~2.7 cm,表面灰褐色。由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25~90粒种子,粘连紧密,不易扳开(这一点是应该特别注意的)。种子较小,为卵圆状多面体,种脊为1条纵沟,质硬。气香,味辛辣,微苦。2 混淆品2.1 云南草蔻为姜科植物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的干燥成熟果实。种子团呈圆球形,直径1.2~1.6 cm,表面暗棕色。每瓣有4~16粒种子,粘连不甚紧密,容易扳开。种子较小,为多角形状,气微,味微辛,微苦。

    作者:周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金钗石斛培养初步研究

    目的:筛选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基,探索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途径。方法:以取材部位、基本培养基、激素比例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取材部位是敏感的因素,其次是激素比例,基本培养基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方案为:MS培养基,附加6-BA 2~5 mg*L-1,NAA 0.1~0.5 mg*L-1,2 000 Lx光照10 h*d-1,30 d左右继代一次。

    作者:张艳;范俊安;李泉森;叶代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糖浆剂防腐措施浅议

    中药糖浆剂系指含有中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这种液体制剂成分复杂,含有许多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蔗糖以及一些中药提取成分(蛋白质,粘液汁等),微生物极易滋生,繁殖,使药品腐败变质,所以中药糖浆剂的防腐问题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在中药糖浆剂的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或防止微生物污染,抑制或杀灭已污染的微生物,从而保证制剂质量。1 生产原料 由于植物性中药材极易被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一些容易引起发霉的霉菌如青霉菌,酵母菌等污染,所以经鉴定合格可作为原料使用的中药材,必须按规定洗净并进行干燥,一般采用气流干燥,隧道式干燥机,以及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2 生产辅料2.1 水由于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多种矿物质,如硫、磷、铁等,其中有一些仅需微量即足,一般天然水中所含的少量杂质,即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所以制备过程中应采用饮用水,蒸馏水,注射用水或去离子水。

    作者:马先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牛膝及其伪品比较鉴别

    中药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等,为临床上的常用药。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常碰到同属植物的红牛膝,土牛膝,同科的麻牛膝,石竹科白牛膝以及爵床科植物末膝马蓝的根作为牛膝用。现将牛膝及出现较多的伪品,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供参考。1 性状鉴别 见表1。2 显微鉴别 各品种粉末中薄细胞中所含的草酸钙结晶形状的不同,可作为鉴别的方法之一。见表2。3 理化鉴别 苋科植物含有皂甙及甾酮类化合物,可利用牛膝及伪品成分中分子结构不同,对荧光反应,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不同,而帮助我们鉴别之。鉴别方法1,取鉴别品的断面置紫外灯(365 nm)下观察,而后再加1%氢氧化钠(牛膝)或加1%的氢氧化铵(伪品)后观察其色泽的变化。鉴别方法2,取鉴别品粉末置白瓷板上,滴加2滴冰醋酸及1~2滴浓硫酸,观察颜色反应,结果见表3。

    作者:朱美莲;王惠萍;桑雅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仰卧推顶法与拔伸足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病率高,其中以前脱位常见。其整复手法临床上有许多种,整复手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好坏密切相关。自1995~1999年,作者对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进行了综合观察,其中以传统的两种常用手法,即仰卧推顶法和拔伸足蹬法[1]较好,且此两种方法相比,仰卧推顶法疗效更可靠。现将此两种整复手法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大73岁,小12岁,平均39.2岁;左侧59例,右侧67例;其中孟下脱位86例,喙突下脱位36例,锁骨下脱位4例;均为闭合性脱位,且不合并同侧肩关节周围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短30 min,长5 d。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A组63例,采用仰卧推顶法;B组63例,采用拔伸足蹬法。2 治疗方法2.1 复位手法 2.1.1 仰卧推顶法患者仰卧,一助手位于患者健侧肩外上方,并用一布单绕过患侧腋下固定患者上身,另一助手握患肢肘及腕部作对抗牵引,同时将患肢慢慢外展外旋。此时位于患肢内侧的术者,用双手拇指抵于脱位的肱骨头用力向外上方推顶并内旋肩关节,同时令助手将患肢内收内旋,即可复位。2.1.2 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的伤侧,用两手握住伤肢腕部,并用足跟伸入患侧腋下(右侧脱位,术者用右足;左侧脱位,术者用左足),另一腿伸直站地,然后双手牵引患肢,先使患肢外展外旋,再使其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孟内,当有肱骨头回纳感觉时,即可复位。2.2 固定方法两组复位成功后,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前臂用颈腕带悬托于胸前,固定2~3周。

    作者: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银翘玉屏风汤拮抗急性风寒应激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银翘玉屏风汤拮抗急性风寒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玉屏风组(YPF)、高剂量银翘玉屏风汤组(HYQYPF)、低剂量银翘玉屏风汤组(LYQYPF)。小鼠年龄6~8周,雌雄各半,每组小鼠7~9只,实验前饲养3 d,每组动物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凉开水或药物。1周后,按照改进的陈新[1]的方法给小鼠风寒刺激。3 d后处死小鼠,开始检测各项指标。IL-2含量测定用RIA法,同时检测了胸腺指数和观察了胸腺的微观结构。结果:应激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胸腺发生急性病理性萎缩,IL-2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均明显下降。YPF,HYQYPF,LYQYPF对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以HYQYPF,LYQYPF拮抗应激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的作用明显。结论:急性风寒应激介导的免疫抑制是由于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YPF,HYQYPF,LYQYPF均能拮抗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其中以YQYPF(尤其HYQYPF)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明显。

    作者:姚实林;张杰;汪涛;程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洁阴液质量研究

    目的:确保洁阴液的质量及临床疗效的稳定。方法:对洁阴液中的主药大黄、苦参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并对其相对密度和 pH 值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结果:应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中大黄、苦参的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图象清晰、斑点圆整、重现性好。结论:为洁阴液洗剂的定性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闻人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竭消炎止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血竭消炎、镇痛的作用。方法:大鼠琼脂肉芽肿实验,小鼠耳郭肿胀实验及扭体反应实验。结果:血竭可明显抑制大鼠琼脂肉芽肿的形成(P<0.01)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P<0.01),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P<0.01)。结论:血竭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

    作者:向金莲;张路晗;程睿;张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的几点体会

    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的疗效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否,因而中药质量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药品市场上的中药质量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 掺假、造假现象严重 一些人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在药物中掺假充真,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例如:用苦楝子外果皮经染色掺入枣皮中;用枣皮的果核染成黑色掺入制香附中;用形似的树枝切片染成黄色掺入桑寄生中。又如:胆草中掺入细当归;用白矾、砂粒或其它粉末掺入金银花中以增加其重量等等。所有这些掺假药物从表面看好象没有问题,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药品的形态,并品尝其味道,就不难发现伪品的存在。由此,就要求中药采购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2 药物净度不达标 近年来因药品市场管理混乱,销售经营环节复杂,许多药物在采收、运输,保管过程中,常混有砂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例如: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含砂土杂质在20%左右;蝉蜕、地龙内含大量泥砂;枣皮、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果核;巴戟天、丹皮等木心未抽尽;麻黄茎根不分;叶类药物的非药用部分的枝梗未除净。由于这些药物未能完全通过净选处理,造成剂量不准和非药用部分产生的副作用而直接影响药品的疗效以及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药物必须依法净制,才能确保药品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

    作者:罗运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正交法优选固天泉胶囊中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固天泉胶囊中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选。结果:挥发油的提取得率与加水量、浸泡时间关系不大,而与提取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加水量8倍,浸泡时间1 h,提取时间6 h为佳工艺。

    作者:汤道权;金磊;殷放宙;张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析“肺为娇脏”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要是从肺的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的,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助心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说:“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所以肺之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肺为娇脏者,因其不耐寒热,又为呼吸之气道,直接与外界沟通。所以外感时邪及肺痨之病,首先犯肺;又,肺气贯百脉与他脏密切相关,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于肺。其发病因素,归纳起来,一是外邪侵入,二是内伤累及,这两类与现代医学观点大致是吻合的。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外界空气中的氧经弥散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是与外界直接沟通的脏器,所以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包括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均可直接进入肺部,许多职业性肺部疾病,是由于吸入工业粉尘所致;大气污染,吸烟也已被公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部癌肿的主要病因。因此“病从鼻入”对于肺部疾病来说,不能不引起重视。正常人每昼夜出入肺部的气体量约为10立方米左右,可见肺部遭受各种外界侵袭的机会有多么大了。因此,呼吸道感染机会较多,正如古人所讲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更需要指出的是,肺循环同各个脏器都有密切联系,肺朝百脉,各个脏器发生病变,都可以影响肺脏。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疾病在肺部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如转移性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节病等等,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发现。所以《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作者:苏志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世纪中国传统膏药发展前景

    从祖国医学外治法出发,着重介绍了黑膏药从基质到使用上的弱点,势必发展成橡皮膏的原因;从国外巴布剂的发展进程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子工业的飞跃发展,一场由高分子基质代替天然基质变革已经到来;21世纪中国的中药橡皮膏必将采用高分子基质,并结合中国医学的优势,引进透皮促进技术和发热膏药,磁疗膏药的特技将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医学特色的新型膏药。

    作者:唐良平;朱传先;张翼;游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队伍现状与对策

    药品零售企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药品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要保证药品零售企业的工作质量(其中包括配方质量、加工质量、服务质量等),必须要有一支合格的药学技术人员的队伍。高素质的药师队伍对保证药品质量,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近对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1 我市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现状1.1 职称情况我市是在全国范围内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全市有药品零售企业44家,药品经营人员334名,药师62名(无执业药师),药士71名。药品零售企业按其性质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属市医药公司系统(以下简称 M)的药品零售企业有28家,占总数的63.6%;药师59名,占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师总数的95.2%;药士64名,占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师总数的90.1%。全市非 M 零售企业有16家,占总数的36.4%。其中药师3名,仅占全体药师5%;药士7名,仅占全体药士总数的9.8%。1.2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名(1.5%),高中12名(9.0%),中专13名(9.8%),初中106名(79.7%)。1.3 店经理职称情况 M 的28家中有24家(85%)店经理有药师或药剂士职称,而非 M 的16家中只有1家(6.3%)有相关职称。

    作者:陆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牛蒡子,又叫大力子、恶实,为菊科2 a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根、茎叶入药。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根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主产于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省。现将牛蒡子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2 栽培技术2.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 cm左右,耙细整平。

    作者:李桂兰;袁美升;刘华瑞;毕胜;于崇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