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

戴兴珍;李宁霞

关键词:中药灌肠, 灌肠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 renal failure, 住院时间, 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疗法, 血液净化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 病人, 肾小球疾病, 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 延长生命, 血红蛋白, 条件限制,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护理体会, 改善病情
摘要: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常见病,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和肾移植显著延长了一些病人的生命。但因设备和费用等条件限制,尚不能全面普及,使大多数CRF病人不能接受上述治疗,而靠非血液透析疗法来改善病情,延长生命。利用肠道排泄“毒素”便是CRF非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途径。我科对1996~1999年间住院的CRF患者78例实行中药灌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78例病人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20 d。原发病为肾小球疾病41例,慢性肾盂肾炎28例,多囊肾9例,主要症状为浮肿、腰酸、乏力、蛋白尿、少尿、贫血〔血红蛋白为(64±3.2)g/L〕,多伴有高血压〔收缩压为(22.1±4.7)kPa〕,舒张压为〔(13.2±4.7)kPa〕。所有78例均符合1992年全国肾病会议制定的CRF诊断标准。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尿失禁的从实论治法

    尿失禁是在清醒状态下排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的病证,在临床上,老年罹病者屡见不鲜,虽然老年人脏气虚衰,但并非概属虚证,治之自然不是补虚固涩一法,今浅谈个人从实论治的几个常用治法如下,请同道斧正。1 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失约证。辨证要点是小便不禁与膀胱刺激征并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感染性真性尿失禁。轻者予八正散,重则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法宜中病即止,病退湿热之征不显,宜配伍补肾固摄之品收功。 验案:陈某某,女,80岁,1996-08-03诊: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2 d,患者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近不慎感邪,致尿频尿急,灼热疼痛,小便不禁,臊臭难闻,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恙属湿热下注,膀胱失约。治宜清利湿热,通因通用。处方:车前子、瞿麦、焦山栀各10 g,蓄、蒲公英、淡竹叶、六一散(包)各15 g,熟军、通草各5 g。4剂。复诊:药后病情好转,尿频尿痛,小便不禁均退,苔腻渐化,续以前方去通草、六一散、大黄,加山药、复盆子各10 g,甘草5 g。5剂,药后遂瘥。 按: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并非皆由于虚,因湿热作祟者临床屡见,湿热下迫,使肾之开阖失常,膀胱气化失约。正如《医学六要*遗尿》所云:“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故予清利湿热治之可瘥。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青果与西青果鉴别

    临床常见有些医务人员和病人把青果与西青果混淆,不能正确使用。两者一字之差,却是功效不同的两味中药。现从下列几方面把它们加以鉴别。1 来源鉴别1.1 青果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实,原名橄榄。1.2 西青果始载于《中药材手册》,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幼果。亦名藏青果。2 性状鉴别 青果和西青果主要性状比较见表1。

    作者:应岳文;李彩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杏叶资源概况的研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树叶,叶片扁如扇形,两面均为绿色,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深度波状缺刻,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清晰,呈规则的二叉分岐,易纵向撕裂。中医把银杏叶列为中药材。据《本草》记载,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止白带功能[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杏叶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表明,其药用价值远远超过银杏。尤其是银杏叶作为制药原料,已引起国际医药界、化学界和植物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除了早已知道的银杏醇、莽草酸、谷甾醇外,还有银杏内酯5种,即Ginkgolides A,B,C,M,J,均是二萜烯类衍生物,其差别是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有抗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作用[3],Ginkgolides B是治疗气喘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4]。 叶中还有白果内酯(Bilobalin),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治疗神经痛、脊髓病和脑病,如老年痴呆症等[5]。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栀子古今炮制研究

    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并对其古今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栀子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几大类,而今仅沿用了净制、炒、炒焦、炒炭等几种炮制方法。但对历代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栀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更好地提高栀子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栀子制品。

    作者:潘君汉;任巧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拟收敛生肌散外敷治疗褥疮19例

    1995-03~2000-10,作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收敛生肌散外敷治疗褥疮19例,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大79岁,小17岁。病程3个月~6个月14例,1 a左右5例。褥疮在尾骶部位的17例,坐骨结节部位2例。均为车祸以及脑血管病变后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2 治疗方法 收敛生肌散药物组成:白及20 g,地榆20 g,没药20 g,黄连15 g,黄柏15 g,龙胆草15 g,蒲公英20 g,诸药均匀烘干后,研为细末以备用。用法:根据褥疮部位面积大小,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收敛生肌散外敷,如疮面溃脓腐烂较多者,可换药1次/d,如脓净肉芽红活可换药1次/2 d,根据疮面部位大小用15~20 g/次,20 d为1个疗程。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制定。褥疮溃疡面愈合为治愈;褥疮溃疡面明显缩小为好转;褥疮溃疡面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王斌;马新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外感病的调理脾胃法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外邪可以损伤脾胃,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治疗上采用表里同治、虚实兼顾,调理脾胃与祛邪并举,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现将外儿外感病调理脾胃的方法浅要地叙述如下:1 补脾益气解表 小儿平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色白,精神疲倦,易出汗,大便溏薄,感受风寒后,除了上述症状外,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浮而色淡等表现。常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疾病。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外感风寒之证。治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法以补脾益气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桂枝、防风等。

    作者:肖晖;肖春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腰腿痛丸中麻黄碱含量

    目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腰腿痛丸中麻黄碱的含量。方法:样品超声处理,离心后取上清液,在λS=515 nm,λR=680 nm下测定含量。结果: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结论:可作腰腿痛丸的质控方法。

    作者:尚立霞;张玲;胡庆文;单卫华;郭承军;时延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在青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临床运用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我们自1992-01~1999-08选择临床症状典型,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皮损表面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为寻常痤疮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消风解毒汤[1]:防风12 g,黄芩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龙胆草10 g,苍术10 g,白蒺藜9 g,夏枯草9 g,连翘9 g,生石膏9 g。1剂/d早晚水煎服。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20 mg,3次/d;四环素0.5 g,3次/d。 两组均外涂意必舒膏,2次/d。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自觉症状及皮损消失,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减少60%~90%,偶有新疹出现,为显效;皮损减少30%~59%,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减退不足30%,或反而增加,为无效。3.2 结果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李爱华;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小柴胡汤的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名医张仲景创制,其原方的组成为:柴胡12 g,黄芩9 g,人参6 g,半夏9 g,炙甘草5 g,生姜9 g,大枣4枚。笔者通过各医家对临床应用的观察,认为其应用广泛,兹综述如下:1 退热 在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及功能性低热的治疗中,小柴胡汤是一剂有效的内服退热药。有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这是其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依据。而且本方治疗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多种高热症均具有退热快、作用持久的特点,这与本方具有抗病原体作用较为广泛以及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柴胡汤有诱生γ-干扰素,增加抗体产生的作用。 小柴胡汤应用于退热时,在辨证过程中除注意往来寒热外,对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也很注重。但也可根据张仲景所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明珠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明珠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 pack CLC-ODS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8 32~0.141 6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为1.35%(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明珠口服液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郑凤庚;翁连华;顾孝红;吴德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农村地区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管理监督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是我国人民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社会进步的标志[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九,农村地区的药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地区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近10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整顿,农村药品管理工作卓有起色,但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药品管理环节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急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1 目前农村地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农村医药网点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交通工具和有关手段跟不上,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及时;同时资金不足,药物品种不全,药品储存条件差,影响了药物疗效。1.2 无证行医和售药者多,他们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走乡串户地暗里销售;而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经济的拮据使他们不得不购买药贩的药品,从而使药贩子有存在的市场,对农村人民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叶建伟;叶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成药包装问题改进探讨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必须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者对当前我区市场常见的247种中成药(其中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中医药局评定的优质产品,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二级企业之产品、省优、部优产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成药的包装质量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1 存在问题1.1 外包装质量低劣药品包装的纸箱、纸盒、塑料袋、铝塑板、标签、说明书等质量低劣,包装字迹粗糙,模糊不清,使病人从心理上认定该类药品质量低劣,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而影响销售。1.2 未标明不良反应及有效成分标签或说明书未标明不良反应的有209种,占总数的84.6%;无主要成分内容的有35种,占总数的14.2%。凡是药品都存在治疗作用和用药后产生有害于机体的反应,此类药品经病人使用后发生了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田绍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强心康口服液制备与应用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敌人,因此要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必须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我院制剂室运用曾学文主任医师经验方制成强心康口服液,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报告如下:1 处方组成 人参、黄芪、川芎、麦冬、桂枝、附子、猪苓、泽泻、葶苈子等。2 制备工艺 将人参加水煎煮2次,2 h/次。收集煎液,残渣和余药加水煎煮2次。第1煎2 h,第2煎1 h,煎液与上述人参煎液合并浓缩至每ml含原药1 g,加食用乙醇使含醇量为50%,沉淀48 h,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后,药液加蒸馏水配至全量,加入适量苯甲酸钠,调pH值4.5~7.0之间,分装,灭菌,即得。3 质量控制标准3.1 检查本制剂含生药量5.0 g/10 ml,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4,pH值为4.5~7.0。3.2 人参鉴别取本品20 ml,用正丁醇20 ml振摇提取,取正丁醇液蒸干,加硫酸的45%乙醇溶液(7→100) 15 ml,加热回流1 h,挥去乙醇用氯仿10 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用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作者:黄桂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养阴降糖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控制养阴降糖片的质量。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党参、知母、葛根、虎杖。结果:定性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养阴降糖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车晓彦;贺亚玲;徐愚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36例

    自1990-12~1997-12,我科在用抗生素等药物常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同时,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36例该病患儿。现将资料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成都集体会议标准[1]。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2岁19例,3岁17例;36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32例有发热。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岁30例,3岁4例;34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28例发热。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有效抗生素、地塞米松〔2 mg(kg*d)〕,口服氨茶碱〔3 mg(kg*d)〕,及抗组织胺类药物,连续治疗3~5 d,依照病情停用地塞米松,中西医组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口服。服用3 d中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判断疗效。3 结果 两组均痊愈,治愈时间比较如表1。

    作者:代玉珍;马海燕;郑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粘性中药粉碎之我见

    在中药的粉碎中,常常会遇到有大量粘液质、糖分、树胶、树脂等粘性成分的药材,如黄精、玉竹、乳香、没药以及中药干浸膏等。对于这些粘性药材,传统的粉碎方法多采用串料(或称串研)法进行粉碎,即先粉碎非粘性材料,再将粘性药料掺研于一般药料的粉末中,使成碎块或粉末,而后将此碎块或颗粒适当干燥,再进行粉碎。这种粉碎方法虽然能克服一些粉碎中的困难,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处方中的一般药料与粘性药料不易掺研均匀和捣碎;粘性药料干燥时间相对较长,使处方中的挥发性成分损失较多,尤其是非粘性药料粉碎成粉末后,再进行加热干燥时,挥发性成分更易损失;当粘性药料在处方中所占比例较大或粘料的粘性较大时,常给粉碎、过筛造成困难,也使药粉粗细不匀。为此,我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1 操作新法 参考国外的新方法(低温粉碎法),先将处方中的诸药依其粘性大小进行分类,分为粘性药料和非粘性药料两部分,将其分别置于60℃烘箱中干燥适当时间,粘性药料干燥时间可稍长一些,以用手抓药料能感到表面具干燥感为度。

    作者:柴志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加味三青饮治疗先兆流产32例

    加味三青饮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主任医师所创制,具有清热滋阴,补肾安胎之功,专为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而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32例,疗效确切,特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大34岁,小21岁;有人流、药流史22例,无流产史10例;病程长15 d,短者1 d;均经过B超检查排除死胎和宫外孕。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伴有下腹轻微疼痛,腰酸及下坠感,口渴、溲赤、便干,舌红少苔脉滑数,B超提示宫内活胎,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型。2 治疗方法 以加味三青饮加减。基本方为:冬桑叶20 g,淡竹茹10 g,丝瓜络10 g,生白芍15 g,熟地15 g,菟丝子20 g,仙鹤草20 g,槐米炭15 g,杜仲15 g。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加川连3 g,苏叶10 g;兼气虚者加太子参30 g,麦冬15 g。10剂为1个疗程。

    作者:楼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石乌膏制备及疗效观察

    我院以中草药制剂石乌膏治疗妇女宫颈糜烂,收到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 制备工艺1.1 处方石榴皮15 g,乌梅(去核)15 g,白芷16 g,野菊(全草)9 g,枯矾9 g,清鱼肝油适量。1.2 制备按处方将药物炮制合格后,称量配齐,分别研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用清鱼肝油调成稠膏状,即得。1.3 性状为棕褐色油膏。1.4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软膏剂项下有关规定。1.5 功用清热解毒,排腐生肌。主治宫颈糜烂。1.6 用法选用0.1%活力碘棉球擦洗外阴、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再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将油膏涂在带尾棉球正面,置于阴道内,药面紧贴宫颈,留线端于阴道口外,8~12 h取出。换药1次/d,6 d为1个疗程。2 疗效观察2.1 疗效判定标准白带量明显减少,腰痛及坠感消失,宫颈充血消失,宫颈表面光滑,颜色正常,月经正常,为痊愈;白带量减少,宫颈糜烂充血明显减少,患者有时仍有坠感,为显效;患者自觉坠感减轻,白带量减少,糜烂面减小,但仍有脓性分泌物,为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范晓莉;张菊英;万才针;范学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市售丹皮饮片质量分析

    目的:对不同丹皮饮片进行丹皮酚含量测定,比较其质量优劣。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对各类丹皮饮片中丹皮酚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购地的丹皮饮片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目前市售丹皮饮片质量差异较大,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作者:卞艳红;龙全江;徐雪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龟甲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近15 a龟甲胶药理研究相关文献,经归纳分析,龟甲胶为补益类保健药品。能调节机体功能,激发机体自身调节的机制,增强自身稳定状态;能纠正甲亢阴虚动物模型全身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使用提供了药理依据。阴虚体质的老年人常服龟甲胶可延年益寿;阴虚阳亢的肺痨患者服用龟甲胶有益于康复。

    作者:郑本端;吕国桥;罗自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