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霞;张玲;胡庆文;单卫华;郭承军;时延增
骨折病人,由于骨损伤及骨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瘀血,致使伤病部位肿胀、疼痛,加剧了患者的痛苦。我们与我院骨伤科密切合作,研制的骨伤合剂,能显著减轻骨伤病人的疼痛、肿胀症状,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疗程,本文报道骨伤合剂的研究内容。1 处方 当归40 g,泽兰40 g,泽泻40 g,丹皮40 g,乳香24 g,猪苓40 g,桃仁40 g,赤芍40 g,生地60 g,没药24 g,车前子48 g,青皮24 g,陈皮24 g,忍冬藤120 g,地鳖虫24 g,红花24 g,川芎24 g。2 制备方法 以上17味,加水煎煮2次,1.5 h/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100 g,苯甲酸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调整体积至1 000 ml,即得。3 质量控制3.1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混悬液体,味甜、微苦。3.2 鉴别取本品25 ml,加乙醚60 ml振摇,分取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作者:马巽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皮炎洗剂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皮炎洗剂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皮炎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杀作用。结论:皮炎洗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为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付金柏;李爱华;朱育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5-01~1999-12对新生儿硬肿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新生儿硬肿症共200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第2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并按此分度。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8例,女42例;足月儿65例,早产儿35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2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28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4例,3~7 d者46例;轻度25例,中度53例,重度22例;单纯寒冷因素21例,感染性疾病32例,窒息47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48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0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30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1例,3~7 d者49例;轻度28例,中度55例,重度17例;单纯寒冷因素23例,感染性疾病34例,窒息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快速复温,抗感染,纠酸,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对中度以上的硬肿症输注血浆。 治疗组加用中药方剂乳香、没药、川乌各8 g,肉桂6 g,丁香9 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 g,共研细末后加入凡士林500 g调和制成软膏抹在纱布棉花垫上加温包敷在硬肿面,给予保暖,防止烫伤,换药1次/2 d。
作者:王维葆;周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运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非手术疗法中较好的一种正脊治疗,它通过牵拉椎间盘使髓核回纳达到脊柱的生理曲度。护理不到位,极易复发,我科2000-04~2000-09对32例患者行正脊治疗,并融入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0~50岁。椎间盘突出平面腰椎4~5者25例,腰椎5骶1者3例,腰椎3~4者4例,均为单一平面,其中侧凸11例,后凸21例,均以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10例,单侧下肢麻木、冷痛8例,均进行过CT或X平片检查确诊。病史长5 a,短1周。1.2 治疗用品及方法选用北京康宁急救仪器公司的ZJY-B型三维正脊仪,配有计算机系统控制牵引力、角度和速度。患者取俯卧位,助病人带好臀部固定具,使病变部位在头胸板与臀腿板交界处,垫好胸部护垫(护垫横向、中线置于乳头下方),用胸部固定具将患者腋背部固定于头胸板床头端,将床尾端的紧绳挂钩在臀部固定具下端的挂环上(挂钩端头向外),并拉紧,将胸背部和臀部捆绑带捆好。再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开关,设定快牵距离、倾角角度、转角角度,用踩脚器开关进行牵引治疗。
作者:严莉;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常见有些医务人员和病人把青果与西青果混淆,不能正确使用。两者一字之差,却是功效不同的两味中药。现从下列几方面把它们加以鉴别。1 来源鉴别1.1 青果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实,原名橄榄。1.2 西青果始载于《中药材手册》,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幼果。亦名藏青果。2 性状鉴别 青果和西青果主要性状比较见表1。
作者:应岳文;李彩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长时期的失眠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笔者近10 a来用电针加耳穴压丸法治疗老年性失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9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104例;年龄小48岁,大89岁;平均年龄64.3岁;病程短2 d,长5 a。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63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单纯耳压和电针加耳压法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卧床后想睡而不能自然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沉为特征,常伴有疲乏、烦躁、头昏、多梦、健忘等症状。2 治疗方法2.1 电针取穴: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肾俞、太溪。操作: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停止进针,然后在针柄上接上电针治疗仪的导线,将输出电流调至0度,选好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和频率(多选用密波或疏密波),输出电压调至6V,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量,从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患者若能耐受,可适当加大1~2次电流量。1次/d,以下午治疗为好,连续10次为1个疗程,而且取穴可适当辨证配穴。
作者:韩婷;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必须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者对当前我区市场常见的247种中成药(其中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中医药局评定的优质产品,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二级企业之产品、省优、部优产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成药的包装质量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1 存在问题1.1 外包装质量低劣药品包装的纸箱、纸盒、塑料袋、铝塑板、标签、说明书等质量低劣,包装字迹粗糙,模糊不清,使病人从心理上认定该类药品质量低劣,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而影响销售。1.2 未标明不良反应及有效成分标签或说明书未标明不良反应的有209种,占总数的84.6%;无主要成分内容的有35种,占总数的14.2%。凡是药品都存在治疗作用和用药后产生有害于机体的反应,此类药品经病人使用后发生了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田绍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寻找蒙成药中木香的薄层色谱条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蒙成药中木香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展开系统分离效果较好,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定性控制蒙成药中木香的质量时,可以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研究。
作者:齐双山;王青虎;包巴特尔;包宝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树叶,叶片扁如扇形,两面均为绿色,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深度波状缺刻,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清晰,呈规则的二叉分岐,易纵向撕裂。中医把银杏叶列为中药材。据《本草》记载,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止白带功能[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杏叶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表明,其药用价值远远超过银杏。尤其是银杏叶作为制药原料,已引起国际医药界、化学界和植物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除了早已知道的银杏醇、莽草酸、谷甾醇外,还有银杏内酯5种,即Ginkgolides A,B,C,M,J,均是二萜烯类衍生物,其差别是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有抗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作用[3],Ginkgolides B是治疗气喘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4]。 叶中还有白果内酯(Bilobalin),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治疗神经痛、脊髓病和脑病,如老年痴呆症等[5]。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明珠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 pack CLC-ODS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8 32~0.141 6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为1.35%(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明珠口服液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郑凤庚;翁连华;顾孝红;吴德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加味三青饮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主任医师所创制,具有清热滋阴,补肾安胎之功,专为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而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32例,疗效确切,特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大34岁,小21岁;有人流、药流史22例,无流产史10例;病程长15 d,短者1 d;均经过B超检查排除死胎和宫外孕。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伴有下腹轻微疼痛,腰酸及下坠感,口渴、溲赤、便干,舌红少苔脉滑数,B超提示宫内活胎,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型。2 治疗方法 以加味三青饮加减。基本方为:冬桑叶20 g,淡竹茹10 g,丝瓜络10 g,生白芍15 g,熟地15 g,菟丝子20 g,仙鹤草20 g,槐米炭15 g,杜仲15 g。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加川连3 g,苏叶10 g;兼气虚者加太子参30 g,麦冬15 g。10剂为1个疗程。
作者:楼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崩漏,西医学又名阴道出血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出血是本病主要症状,因此止血乃首要之法。但须注意,其病因很多,不可不明病因而专止塞;否则将“塞其流而不澄源,则滔天之热不可遏”。笔者临床体会到,该病与寒、热、虚、瘀等有关,且与瘀关系密切。《内经》云:“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安。”故笔者常用活血化瘀法为主,配合温、清、补诸法治疗本病,常收不止血而自止之效果。1 温经活血化瘀法 血得寒则凝,凝则脉络不通,成块成瘀。如果经期受寒、涉水淋雨,或素体阳虚,易致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崩中漏下,日久不止。《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用生化汤与桃红四物汤加艾叶等药温经,化瘀,止血。 例:孙某某,女,29岁。1997-11-04初诊。患者因行人工流产术后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已20 d余。服安络血、断血流等药无效。诊时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头晕腰酸,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滑。此乃寒凝胞宫,瘀血内阻,冲任失畅,血不归经而致。处方:桃仁、当归、白术、炮姜、艾叶各12 g,赤石脂、益母草、海螵蛸各15 g,黄芪、龙骨、牡蛎各30 g,川芎5 g。服药4剂后,阴道血止,仍感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食欲不振。改用黄芪40 g,党参、何首乌、海螵蛸各15 g,当归、香附、白术各12 g,赤芍、白芍各10 g,大枣5枚,川芎8 g,桂枝5 g。药用6剂后,诸症消失。
作者:徐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自1995-07~1999-12间运用挑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小24岁,大71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长3 a,短15 d;治疗次数少3次,多7次。其中42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组病例均经X线拍片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或后突;部分病人经CT或MRI检查发现椎间盘退行性变;少数病人经TCD检查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部活动而引发),重者伴恶心、呕吐、心悸、胸闷、视力模糊、幻觉、耳鸣等。2 治疗方法[1]2.1 取穴病人俯案,充分暴露颈项部,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参照温氏《颈椎病防治250问》选择3点。常规消毒后,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每点约0.5~1 ml。2.2 挑治方法以特制不锈钢针沿局麻针眼进针,依次挑破表皮、真皮,后达皮下,约0.6~1 cm深,挑口直径约2~3 mm,把挑口周围约10 mm内的肌纤维全部挑净,消毒后用薄姜片敷于挑口,外以纱布包扎,1次/周。
作者:柳庆明;朱冬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玉屏风散药理作用的联系。
作者:王明明;汪受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尿失禁是在清醒状态下排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的病证,在临床上,老年罹病者屡见不鲜,虽然老年人脏气虚衰,但并非概属虚证,治之自然不是补虚固涩一法,今浅谈个人从实论治的几个常用治法如下,请同道斧正。1 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失约证。辨证要点是小便不禁与膀胱刺激征并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感染性真性尿失禁。轻者予八正散,重则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法宜中病即止,病退湿热之征不显,宜配伍补肾固摄之品收功。 验案:陈某某,女,80岁,1996-08-03诊: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2 d,患者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近不慎感邪,致尿频尿急,灼热疼痛,小便不禁,臊臭难闻,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恙属湿热下注,膀胱失约。治宜清利湿热,通因通用。处方:车前子、瞿麦、焦山栀各10 g,蓄、蒲公英、淡竹叶、六一散(包)各15 g,熟军、通草各5 g。4剂。复诊:药后病情好转,尿频尿痛,小便不禁均退,苔腻渐化,续以前方去通草、六一散、大黄,加山药、复盆子各10 g,甘草5 g。5剂,药后遂瘥。 按: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并非皆由于虚,因湿热作祟者临床屡见,湿热下迫,使肾之开阖失常,膀胱气化失约。正如《医学六要*遗尿》所云:“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故予清利湿热治之可瘥。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部分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广泛流行,危害性严重的传染病。乙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一定的流行期,近几年来,乙型肝炎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流行情况与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因素有关。对乙肝患者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护理对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国的心理治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古人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记载,后世医学家运用心理疗法治愈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流传下来的心理治疗方法沿用至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乙肝的心理护理。1 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状态 患了乙型肝炎之后,病人可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1 恐惧型患乙肝后思想恐惧,害怕随时会恶化,终日惶惶,六神无主,担心死神会降临。
作者:唐锦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黄芪注射液中黄芪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比色法测定,测定波长为536 nm。结果:在10~5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1.7%。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黄俊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难解,排便不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证。由于粪便在直肠内停滞太久,水分被吸收,使大便干结、坚硬,致排便困难。临床上根据便秘的性质分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种类型。器质性便秘需要做一系列检查,做相应的病因根治。这里我们主要谈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的“便秘”“大便困难”范畴,其治疗方法很多,而辨证施食对便秘的预防和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辨证施食1.1 燥热型便秘由于胃肠积热,热入阳明,灼伤津液所致。1.1.1 主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胀或腹痛,面赤,口干口臭,心烦或身热。舌红、苔黄,脉滑数。1.1.2 食疗法则清热通腑,润肠通便。1.1.3 饮食宜忌宜进甘平、寒凉、润肠通便之品,如燕麦、香蕉、菠菜、竹笋、空心菜等。忌食辛辣、性温助热生火之物。如辣椒、大蒜、花椒、生姜等。
作者:张修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活血汤是我们多年临床工作中反复应用验证了的一种外洗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疼痛,疗效甚佳。现将其制备及应用介绍如下:1 药物组成 红花10 g,当归10 g,花椒10 g,艾叶10 g,五加皮10 g,肉桂10 g,怀牛膝10 g。2 使用方法 将上述药物适量水煮沸15 min后熏烫患处。下1次熏烫时再加热即可使用,熏烫2次/d,每剂药可用2 d。3 疗效观察 门诊病人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大32岁,小7岁;病程短2 h,长21 d。38个病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发病突然,时间短,多见于跌打扭伤而致局部红肿热痛;发病时间慢,时间持久,多见于长期大运动量活动而致局部疼痛明显但无红肿者。其中痊愈者24例,占63.2%(用药3 d后无红肿,疼痛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局部活动自如);好转12例,占31.6%(用药1周后红肿消失,疼痛减轻,10 d后局部活动尚可);无效2例,占5.2%(用药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8%。
作者:李凤玲;刘恒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消渴丸是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具有中药特色的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证的良药,是我国颁布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保护品种编号ZYB20795097)。近年来,我们对基层医疗单位药品抽检中发现标示为“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消渴丸”外观与正品有异,经检验为假冒消渴丸。现将伪品消渴丸的几个假冒特征介绍如下。1 消渴丸塑瓶标签的区别
作者:唐奇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