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汤的配制及应用

李凤玲;刘恒战

关键词:活血汤, 配制, 骨伤疼痛, 局部, 红肿热痛, 活动, 总有效率, 中药制剂, 症状, 应用, 药物组成, 使用方法, 门诊病人, 临床工作, 疗效观察, 发病时间, 大运动量, 再加热, 五加皮, 怀牛膝
摘要:活血汤是我们多年临床工作中反复应用验证了的一种外洗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疼痛,疗效甚佳。现将其制备及应用介绍如下:1 药物组成 红花10 g,当归10 g,花椒10 g,艾叶10 g,五加皮10 g,肉桂10 g,怀牛膝10 g。2 使用方法 将上述药物适量水煮沸15 min后熏烫患处。下1次熏烫时再加热即可使用,熏烫2次/d,每剂药可用2 d。3 疗效观察 门诊病人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大32岁,小7岁;病程短2 h,长21 d。38个病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发病突然,时间短,多见于跌打扭伤而致局部红肿热痛;发病时间慢,时间持久,多见于长期大运动量活动而致局部疼痛明显但无红肿者。其中痊愈者24例,占63.2%(用药3 d后无红肿,疼痛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局部活动自如);好转12例,占31.6%(用药1周后红肿消失,疼痛减轻,10 d后局部活动尚可);无效2例,占5.2%(用药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8%。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腰腿痛丸中麻黄碱含量

    目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腰腿痛丸中麻黄碱的含量。方法:样品超声处理,离心后取上清液,在λS=515 nm,λR=680 nm下测定含量。结果: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结论:可作腰腿痛丸的质控方法。

    作者:尚立霞;张玲;胡庆文;单卫华;郭承军;时延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汗法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客阻于筋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邪气客表,往往多用汗法,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邪气深入,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不论新痹久痹,均可应用汗法,但汗之之法,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 以汗法祛邪,宜在痹证之初,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 久痹之证,往往气血虚弱,邪气久羁,痹着胶结,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舒筋活血,方如独活寄生汤等。但因患病既久,气血虚弱,沉闷涩滞,短期难以奏效。此时若在常法之间,交替使以汗法,汗后重用补益,会令周身气血为之一振,活跃运行,汗后再重以补益,使气血有后继之力,运行健旺,则邪气易于祛除。

    作者:安文静;王卓;张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泰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肝泰胶囊中的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C18为固定相,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为1.02%(n=6);3批样品五味子甲素含量分别为0.12%,0.11%,0.11%。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沙瑞国;袁海龙;肖小河;李仙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雄黄诱导小鼠血细胞凋亡形态观察

    目的:观察雄黄(砷化物)对小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雄黄混悬液给小鼠灌胃1次/d,并从7 d开始断尾取血;6周处死鼠采骨髓分别涂片进行姬氏染色镜检观察。结果:雄黄灌胃组鼠血和骨髓细胞均有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出现,而且大剂量组〔3 ml/(只 d)〕明显多于小剂量组〔1.5 ml/(只 d)〕。结论:雄黄(砷化物)灌胃可引起小鼠血和骨髓中出现较多的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砷制剂可用于肿瘤的防治。

    作者:刘大基;刘解生;徐继勋;徐维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中黄芪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黄芪注射液中黄芪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比色法测定,测定波长为536 nm。结果:在10~5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1.7%。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黄俊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将当今医药界束手无策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目光投向中医药,并随着“入世”的到来,中医药将走向世界而备受瞩目。不可否认,中药与众多合成药相比具有较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我们应看到,随着中药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正逐年增加。本文就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当,并就此结果提出预防措施,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而供同行们参考。 凡是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中药也如此,据报道因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引起死亡的药品中,中药类有21种28次,位于所有临床用药的前6位,而致死的药源性疾病以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居首位[1]。又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轻槐散若长期服用则引起蓄积性汞中毒;六神丸、梅花点舌丹若超量服用,轻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重者出现唇、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就连人们公认的补药人参,应用时间过长、量过大时,也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2]。

    作者:杨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在青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临床运用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我们自1992-01~1999-08选择临床症状典型,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皮损表面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为寻常痤疮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消风解毒汤[1]:防风12 g,黄芩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龙胆草10 g,苍术10 g,白蒺藜9 g,夏枯草9 g,连翘9 g,生石膏9 g。1剂/d早晚水煎服。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20 mg,3次/d;四环素0.5 g,3次/d。 两组均外涂意必舒膏,2次/d。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自觉症状及皮损消失,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减少60%~90%,偶有新疹出现,为显效;皮损减少30%~59%,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减退不足30%,或反而增加,为无效。3.2 结果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李爱华;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机理探讨

    论述了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玉屏风散药理作用的联系。

    作者:王明明;汪受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小柴胡汤的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名医张仲景创制,其原方的组成为:柴胡12 g,黄芩9 g,人参6 g,半夏9 g,炙甘草5 g,生姜9 g,大枣4枚。笔者通过各医家对临床应用的观察,认为其应用广泛,兹综述如下:1 退热 在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及功能性低热的治疗中,小柴胡汤是一剂有效的内服退热药。有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这是其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依据。而且本方治疗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多种高热症均具有退热快、作用持久的特点,这与本方具有抗病原体作用较为广泛以及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柴胡汤有诱生γ-干扰素,增加抗体产生的作用。 小柴胡汤应用于退热时,在辨证过程中除注意往来寒热外,对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也很注重。但也可根据张仲景所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山茱萸的真伪鉴别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近一年来山茱萸价格猛涨,货源紧缺,有的不法药商,为牟取暴利,用一些伪品如山葡萄、葡萄皮等充当山茱萸入药;有的为了增加重量掺杂、掺伪。为了把好山茱萸的质量关,现把山茱萸的掺杂、掺伪现象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 正品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 cm,宽0.5~1 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2 伪品2.1 山葡萄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ansis Rupr.的干燥果实。本品呈不规则片状或扁球形。直径0.4~0.8 cm。表面棕褐色,皱缩,无光泽,内表面灰褐色,附有少量果肉。种子多已除去,完整果实可见种子2~4粒,呈卵形,基部略呈喙状,背侧有脐状突起,腹面具2沟,棕褐色,略光滑,长约0.4 cm,宽约0.5 cm。质柔软不易碎。气微,味酸,微甜。2.2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l.L.干燥果皮。

    作者:李爱群;田伟华;宋吉莲;丛永壮;丁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中药采购的几点体会

    医院建设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药材采购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重要环节。笔者从事中药采购工作多年,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 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掌握中医中药理论体系,能够熟悉和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植物学以及市场经济等学科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不仅如此,而且还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采购中,在选择对象、性质、货源等方面都应对病人负责,做到无愧于心,不采购伪劣、以次充好的药材,不接收回扣,择选正规渠道,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还须考虑所采购药材的加工炮制是否规范,包装是否整洁,等级是否真实,是否生霉、虫蛀、污染等,以保证药材质量,同时还必须掌握药材市场信息,搜集了解药材市场动态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减少病人负担,并要保证药材质量的措施,把采购工作知识化、经营化、廉洁化。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病因及饮食疗法

    糖尿病为一诊断术语,用来反应一类解剖和生化异常。它是胰腺中具有内分泌机能的β细胞缺失引起的,并以葡萄糖代谢紊乱为共同特征。因此,糖尿病应当看作是一种综合征。 人体正常葡萄糖血浓度保持在50~150 mg/100 ml的有限区域内,即高于脑组织有低需要而又低于肾回收机能的饱和限度。高于160 mg/100 ml尿中就会出现糖尿。胰岛素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主要物质,它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1]。它的分泌量与血糖含量类似正比例关系。胰岛素血中含量升高,有加强糖的去路,减少血糖来源,结果使血糖降低。胰腺内分泌病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β细胞完全缺失,见于病程已历数年的幼年型糖尿病;另一种是β细胞数减少不多,并有程度不一的非特异性形态学改变,见于成年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分泌还受有关氨基酸的影响,其中亮氨酸和精氨酸降糖作用较明显,摄入含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作用更加明显,原因是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1]。另外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也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结果。

    作者: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我院于1999-08~2000-12对8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用路路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51~86岁,平均61.23岁。对照组70例,为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52~85岁,平均62.16岁。两组病例均为发病<14 d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病例均按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证实。两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基础用药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1次/d,维生素E 0.1 g,3次/d;肠溶阿斯匹林75 mg,1次/d,有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治疗。2.2 治疗组 5% GNS 500 ml+路路通注射液0.5 g静滴,1次/d(药品由吉林远东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供应)。2.3 对照组 5% GNS 500 ml+维脑路通注射液0.8 g静滴,1次/d(药品由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供应)。2.4 疗程 15 d为1个疗程。

    作者:姚允成;付剑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环维黄杨星D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1~3 d)心肌细胞,应用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Hanks液中,CVB-D浓度为1×10-7,1×10-6,1×10-5 mol*L-1时,心肌细胞内[Ca2+]i逐步升高,其峰值分别为54.36±2.32,59.04±2.67,64.76±3.71,并呈剂量依赖性,但无时间依赖性;在有外钙和无外钙时,环维黄杨星D对胞内钙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在无外钙并加入内罗啶孵育后,环维黄杨星D引起的胞内[Ca2+]i轻度升高,但与D-Hank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维黄杨星D具有升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作用,[Ca2+]i的升高既源于内钙释放又源于外钙内流。

    作者:梁涛;方泰惠;姚秀娟;蒋永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外感病的调理脾胃法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外邪可以损伤脾胃,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治疗上采用表里同治、虚实兼顾,调理脾胃与祛邪并举,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现将外儿外感病调理脾胃的方法浅要地叙述如下:1 补脾益气解表 小儿平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色白,精神疲倦,易出汗,大便溏薄,感受风寒后,除了上述症状外,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浮而色淡等表现。常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疾病。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外感风寒之证。治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法以补脾益气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桂枝、防风等。

    作者:肖晖;肖春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证举隅

    近30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之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高血压病现代医学指出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遗传、食盐过多等因素有关[1]。高血压是一种多因子综合征。如24 h动态血压仪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可发现血压易变化,且常受外界因素如:气候、生活习惯、情绪、体力、药物、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降压的同时,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如:嗜睡、抑郁、便秘、恶心、眩晕、头痛、性功能障碍等。且往往因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停药后病情反复,血压反跳性上升,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易控制,临床症状渐进性地改善,治疗后病情稳定,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1 病例举隅1.1 例1 患者詹某某,男,67岁,干部。因头昏,右侧肢体麻木5 a余入院。入院症状:头昏、记忆力减退、眼差梦多、甚则失眠、右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伴反应迟钝、言语减少,动作迟缓。饮食正常,大便时干燥,小便正常,口苦不渴,舌淡红,苔微黄根部厚腻脉弦滑小数。体查:T,P,R正常,BP:24/16 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五官端正,咽不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征。辨证属:1.眩晕(肝肾阴亏,肝阳上亢);2.中风后遗症(痰瘀阻络)。治以平肝潜阳,滋水降火,佐以活血化瘀,涤痰通络。处方:天麻20 g,钩藤12 g,石决明18 g,牛膝9 g,寄生15 g,黄芩12 g,地龙12 g,夏枯草18 g,菊花18 g,桃仁12 g,红花12 g,菖蒲15 g,贝母15 g,竹茹12 g,茯神15 g,远志10 g,夜交藤20 g,银杏叶9 g,川芎9 g。水煎服。患者服药6剂后,头昏明显减轻、饮食正常,大便通畅,睡眠转佳,血压在22.7~20.0/14.7~14.0 kPa之间。上方加杜仲12 g续进,以强补益肝肾之功。服药10剂后头昏消失、睡眠好、饮食正常,二便正常,精神转佳。但仍感右侧肢麻,软弱无力,无活动障碍,故以益气活血、涤痰通络为主投方治疗。血压一直稳定在20.7~18.0/12.7~10.7 kPa之间。治疗2个月余,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血压为:19.98/11.33 kPa。

    作者:方尚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尿失禁的从实论治法

    尿失禁是在清醒状态下排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的病证,在临床上,老年罹病者屡见不鲜,虽然老年人脏气虚衰,但并非概属虚证,治之自然不是补虚固涩一法,今浅谈个人从实论治的几个常用治法如下,请同道斧正。1 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失约证。辨证要点是小便不禁与膀胱刺激征并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感染性真性尿失禁。轻者予八正散,重则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法宜中病即止,病退湿热之征不显,宜配伍补肾固摄之品收功。 验案:陈某某,女,80岁,1996-08-03诊: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2 d,患者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近不慎感邪,致尿频尿急,灼热疼痛,小便不禁,臊臭难闻,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恙属湿热下注,膀胱失约。治宜清利湿热,通因通用。处方:车前子、瞿麦、焦山栀各10 g,蓄、蒲公英、淡竹叶、六一散(包)各15 g,熟军、通草各5 g。4剂。复诊:药后病情好转,尿频尿痛,小便不禁均退,苔腻渐化,续以前方去通草、六一散、大黄,加山药、复盆子各10 g,甘草5 g。5剂,药后遂瘥。 按: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并非皆由于虚,因湿热作祟者临床屡见,湿热下迫,使肾之开阖失常,膀胱气化失约。正如《医学六要*遗尿》所云:“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故予清利湿热治之可瘥。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0种药物有效部位的净选加工

    在药材净选加工时,某些有药用价值的部位往往被忽视,而被视为杂质除去,如花椒的种子、麻黄的根等。为了合理使用药材,扩大药源,现将其总结如下:1 花椒与椒目 花椒为较常用的温里药,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热,有小毒,可温中、止痛、杀虫。在净选加工时,规定除去果柄、种子和杂质。花椒的种子亦有药用价值,入药称之为椒目,性味苦寒,可行水、平喘,常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咳等。2 麻黄与麻黄根 麻黄为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物,功效发汗、平喘、利水,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等。药用部位为地上草质茎。商品药材常带有根,要求除去。但根功专止汗,是较常用的收涩药,与麻黄的作用相反,应区别入药。3 诃子与诃子核 诃子的商品药材为成熟果实,但临床上要求去核用肉,诃子肉为酸涩收敛药,生用开音敛肺,煨用止泻涩肠,治久咳、久泻、久痢等。而文献记载诃子核磨白蜜注目能治风赤涩痛等,亦有药用价值。4 莲子与莲子心 莲子的商品药材为成熟种仁,中心包裹一绿色胚芽,即莲子心,净制去心后称莲子肉,心和肉作用不同,莲子心能清心热,莲子肉能补脾涩精,故应区别入药。

    作者:孙逢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农村地区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管理监督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是我国人民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社会进步的标志[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九,农村地区的药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地区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近10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整顿,农村药品管理工作卓有起色,但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药品管理环节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急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1 目前农村地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农村医药网点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交通工具和有关手段跟不上,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及时;同时资金不足,药物品种不全,药品储存条件差,影响了药物疗效。1.2 无证行医和售药者多,他们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走乡串户地暗里销售;而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经济的拮据使他们不得不购买药贩的药品,从而使药贩子有存在的市场,对农村人民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叶建伟;叶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杏叶资源概况的研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树叶,叶片扁如扇形,两面均为绿色,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深度波状缺刻,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清晰,呈规则的二叉分岐,易纵向撕裂。中医把银杏叶列为中药材。据《本草》记载,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止白带功能[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杏叶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表明,其药用价值远远超过银杏。尤其是银杏叶作为制药原料,已引起国际医药界、化学界和植物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除了早已知道的银杏醇、莽草酸、谷甾醇外,还有银杏内酯5种,即Ginkgolides A,B,C,M,J,均是二萜烯类衍生物,其差别是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有抗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作用[3],Ginkgolides B是治疗气喘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4]。 叶中还有白果内酯(Bilobalin),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治疗神经痛、脊髓病和脑病,如老年痴呆症等[5]。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