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丁茶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叶端炉;吴敏姿

关键词:苦丁茶, 混淆品种, 治疗高血压, 地方用药, 女贞叶, 枸骨叶, 高血脂, 保健茶, 正品, 药用, 市场, 患者, 功效, 辅助
摘要:近年来,苦丁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保健茶,正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用量不断上升。因正品来源稀少,以及各地方用药习惯不同,笔者发现,市场上常有用枸骨叶、女贞叶替代或混入苦丁茶中作药用,但三者的来源功效均不同,应加以区分。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丸剂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一般以蜜丸、水蜜丸、水丸较多见。笔者在检查中发现,部分中药丸剂存在质量问题。1 存在的问题 蜜丸、水蜜丸易出现水分、卫生学不合格;水丸(包括糖衣丸)易出现霉变及称量、溶散时限不合格。这直接影响质量及疗效,其原因与生产、工艺、原料、包装、贮存等有直接关系。1.1 原料药的粉碎细度不够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需粉碎过筛,如细度不够,不但影响质量,而且影响疗效。新版《中国药典》规定,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细粉。即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药筛,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定制法要求。

    作者:金晓玲;崔爱民;孙东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法治疗颈椎病73例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参照 Maitland女士的关节松动术,并加以改进;配合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7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为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73例为1998-03~2000-03门诊和病房的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39例;年龄27~70岁;病程短3 d,长17 a。以教师、电脑打字员等长期伏案工作者为主。全部均做颈部X线片检查;16例做颈部CT检查,提示C4-5,C5-6,C6-7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3例做MRI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李运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双黄连口服液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双黄连口服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高法彬;邱世翠;彭启海;李娜;邸大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痔疮的药浴治疗及护理

    痔为直肠下端粘膜或肛管皮肤下静脉的扩大和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和内服西药消炎止痛;而中医认为痔疮为湿热下注所致,多采用保守治疗。单纯服用中成药及西药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近2 a我院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消痔煎液,采用局部药浴和配合内服中成药的方法治疗各种痔疮病人201例,深受病人欢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俊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正交试验法优化酸枣仁汤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酸枣仁汤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酸枣仁汤浸膏得率及酸枣仁汤浸膏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选用药材粗粉,按处方比例混匀,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再加入总量为药材8倍量的水,维持温度95℃回流提取2次,1 h/次。结论:本实验表明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稳定性好。

    作者:李会军;刘双跃;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五黛溃愈药膜的制备与临床观察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复发性较强的疾病,临床治疗药物多为散剂,将药物粉末直接敷于创面,或吹散在溃疡面上。这种方法存在着剂量难以掌握、口感不好、患者不易接受、药物与创面接触时间短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我们在自拟协定处方溃愈散组方的基础上,改变剂型,避免了上述不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作者:魏绍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自拟益肠固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笔者将自拟益肠固涩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大的52岁,小16岁;病程长18 a,短1 a。就诊前有21例服用过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大均停用,改用中草药治疗。32例均做过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未发现病原体。镜检有红、白细胞,巨噬细胞。32例均为轻型。

    作者:邵战海;王静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8组商品药材的经验鉴别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品种混乱,给购者带来不便。笔者对目前一些常见混伪品种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报道如下,仅供参考。1 地黄与锁阳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的干燥块根,性寒,味甘、苦,具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地黄呈不规则团块状,扁长圆形或长条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表面极皱缩,有不规则横曲纹。体重质坚,断面黑色,有粘性。味微甜[1]。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性温,味甘,具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锁阳呈扁圆锥形,一端略细而稍弯曲,多较地黄长。表面极皱缩,具明显纵沟,有的残存黑棕色鳞片,质坚,难折断,断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的可见黄色三角状或不规则状的纤维束,单个或2~5个成群。味微甘而涩[2]。

    作者:姚强;潘鲁敏;焦福贵;田永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部位主要以跖趾关节为主,其次发生在掌指关节、踝、膝关节等处,肘、肩关节较少见。临床主要以局部红、肿、热、痛,发病急骤,血尿酸增高,白细胞增高为特点,沿海地区较为多见。由于应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及非甾体性抗炎剂,易引发消化道疾患,故笔者采用中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明;陈孔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藿香正气水的不良反应

    藿香正气水是临床常用的中药酊剂。其主要成分为苍术、茯苓、陈皮、大腹皮、厚朴、生半夏、白芷、广藿香油等;有解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泻泄、胃肠型感冒等。临床应用中偶见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翟敏;余绍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苦丁茶及伪品的性状鉴别

    目前市场上苦丁茶商品混乱,各地运用不尽相同,新版药典又未收载,全国常用苦丁茶以冬青科大叶冬青叶为主,枸骨叶却少见。现将伪充苦丁茶的几种植物叶的性状分述如下。1 正品 叶呈卵状长椭圆形,长8~20 cm,宽4.5~7.5 cm。具叶柄,边缘有锯齿,上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主脉突起,两面均平滑无毛,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气微。

    作者:张树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杜仲古今炮制浅析

    杜仲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腰背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为常用中药,古今炮制方法较多,现浅述如下,供同道考阅。1 历代医籍记述概况 杜仲在宋代以前多以切制生用为主,如唐*苏敬等著的《新修本草》载:“用之薄削去上甲皮横理切令断丝也。”宋代以后多采用加辅料的炮炙方法。 宋代出现了“去皮姜炒断丝”,“凡使,先去上粗皮令净,以生姜汁涂炙令香熟,令无丝为度,或只坐刂碎以姜汁拌炒,令丝绝亦得”(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皮,坐刂,姜汁浸,炒去丝”。“去皮、坐刂,炒断丝”(严用和《济生方》)。“去粗皮,盐酒拌炒断丝”,“盐炒,去丝为末”(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

    作者:魏绪刚;徐玉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清胃丸中大黄酸的含量

    大黄清胃丸为传统的中药制剂,收载于2000版《中国药典》,并对其作了初步的定性鉴别分析,但对其质量标准的研究仍不完善。大黄为方中主药,占全方的44.8%,大黄酸为其抗菌活性较强的有效成分之一,对于本制剂中大黄酸的定量分析未见报道。本文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清胃丸中大黄酸的含量,为完善大黄清胃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6AV紫外可见检测器;C-R3A数据处理器;Nucleosil C18柱(4.6×150 mm, 5 μm)。

    作者:王金华;周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热淋清颗粒治疗尿路感染疗效观察

    热淋清颗粒是贵州威门药业公司研制的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自2000-03~2001-01,本院对6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热淋清颗粒加氟哌酸与单用氟哌酸两种方式对比治疗。总结如下:1 病例选择 60例患者均为诸暨市红十字医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7.5岁。病人均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和(或)伴有腰痛、血尿,发热及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5个/HP,并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作者:徐文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叶下珠胶囊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与灭澳灵治疗12例作对照。结果:叶下珠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灭澳灵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曾振东;俸曙光;韦金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复方阿胶致严重过敏性皮疹1例

    患者,女,58岁,因发热,头昏乏力3 d于2000-12-02“发贫血待诊”收入院。体检:贫血貌,神志清,精神不振,体温37.1℃,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为15/10 kPa。听诊: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未触及。血常规示WBC 1.92×109/L,RBC 1.93×1012/L,Hb 56 g/L,尿常规示EKY(+)。遵医嘱给予5%GS 250 ml,参附20 ml静滴,1次/d,阿胶补浆10 ml口服,3次/d以刺激骨髓造血药物。第2日,病人自觉皮肤瘙痒,继而全身皮肤出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以四肢和躯干为著,考虑药物过敏所致,立即给予NS 10 ml,氟美松10 mg静推,敏迪60 mg,2次/d,酮替芬1 mg,3次/d,停用参附和阿胶。次日,皮疹渐消退,瘙痒减轻。2 d后全部消退。为排除静滴参附引起的过敏反应,第3日又遵医嘱给予阿胶30 ml口服,次日又出现上述症状,因而可以确诊病人对阿胶补浆过敏所致。 讨论:复方阿胶内含阿胶、党参、山楂等成分,具有补气益血的作用。用于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悟失眠,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疗效可靠,用药方便,但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的病例未曾有报道。此例引起过敏性皮疹的原因可能是:阿胶(我们使用的是山东东阿阿胶集团生产的,批号为20000823)主要是驴皮制成的,可能患者属特异过敏体质,对此种蛋白质过敏所致。此例报告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临床用药中,即使是应用中药制剂也应谨慎,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作者:王昌荣;刘新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滇南本草》治疗痹证的用药特色

    《滇南本草》为明代云南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所著,该书收载滇中常见且习用的中草药458味,附方600余首。其中复方配伍精当,单方简易实用,体现了兰氏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滇南本草》中治疗痹证的附方计12首,涉及药物40余种,从这些附方的用药、配伍及服用方法可管窥兰氏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及特色。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肺胀证治进展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部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脾肾虚损,痰涎壅盛所致。以胸中胀满,上气咳喘,动则加剧,甚则面色晦暗,唇甲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为特征,有似现代医学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本病随着工业污染加重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之势。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病理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概述如下:

    作者:杨根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支原体肺炎32例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小儿肺炎的20%。其发病机制与直接侵犯及免疫损伤有关,可致多系统损害。临床采用红霉素治疗效佳,但病程较长。为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该病的辅助治疗作用。笔者自1997-01~1999-12观察了3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红霉素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国立森;卢典阳;陈相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梅九如治疗疑难病3例

    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老师,从医50多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中医内科杂病,辨证用药常多独特,尤其疑难病,构思巧妙,匠心别具。笔者有幸随诊,耳提面命,受益非浅。兹介绍从痰立论法治疗疑难病3例,以飨读者。1 抽搐 张桂兰,女,80岁,家庭妇女。1997-03-04初诊。患者30 a前,一次手术后,发生抽搐。从此,每年发作多次。中西药治疗未能控制,多处大医院,各种相关检查未能确诊。

    作者:徐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