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景丽;白在贤;李彩霞;刘占强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有如阻隔之象,称为妊娠恶阻.若呕吐严重,不能进食,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影响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临床应给予重视.护理中应首先注意区分妊娠恶阻重证、轻证,分别护理,且须特别注意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
作者:高红莉;刘方永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以黄芩甙含量为指标,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和留样观察法,对柴芩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查.预测t25℃0.9为397 d.
作者:蔡越秀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温中法,即温运中阳法,是指用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等温中祛寒之品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胃虚寒证在中焦脾胃病证中为多见,临床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一般情况下,脾气虚损运化无权,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如同时伴有寒象,则用温中法.温中之品能振奋脏腑阳气,有助于脾胃运化,精气化生,气机通畅.我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并不囿于有无寒象,抓住脾失健运这一关键,有寒象者用之,无寒象者亦用之,甚至有热象者亦反佐之,这对提高诊治脾胃病的疗效,大有裨益.兹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孙家元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沙棘又名白醋酸柳或黄酸刺,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维生素类、黄酮类、萜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油、脂肪酸、有机酸以及15种微量元素.它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本文将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刁景丽;白在贤;李彩霞;刘占强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在我院购进的多批巴戟天中,全部混有同科植物四川虎刺Damuacanthus offioinarum Huang的根,由于二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为此,特将二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李永良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本病对症治疗虽可获效,但根治往往困难.笔者从1994-07~1996-12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为探讨冷藏法在中药贮藏保管中的应用,取六种中药分别采用常规法、冷藏柜、冷冻箱贮藏,并定期观察其外观变化.发现常规法贮藏在3~6个月内各药品出现不同程度质量变化,冷藏法和冷冻法1~2 a药品外观基本无变化.表明冷藏柜或冷冻箱可用于医院易变质中药的保管.
作者:曾建国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的吸收度,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加温破坏实验后其含量的变化,观察分析温度对该产品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丽;画红顺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笔者对近十几年来的山药栽培研究作系统的综合整理,并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地方标准的山药作比较,以期待科技工作者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的栽培研究有正确的认识和突破.
作者:钟仕强;冯世鑫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笔者常发现一些假劣中药材及其伪品在市场流通,尤其是贵重紧缺的品种中假冒现象较为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贵重中药材及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赵延斌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通过金霜煎治疗48例胃食道反流性咽喉病,与西医治疗45例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金霜煎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 P<0.01).
作者:范东;李忠民;叶朝兴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渗出性出血和水肿,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斑点、瘀斑、关节酸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性症状和体征.笔者采用凉血地黄汤为主治疗本病,并对其中46例进行追踪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现阐述如下:
作者:郭仪仙;郭素钦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别名白花蛇、寸白蛇、气微腥、味微咸、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商品中常有混杂,以游蛇科多种动物蛇伪充较为常见,其中有一种外观与正品十分相似,经笔者鉴定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Dinodin rufozonatum (Cantor)去内脏的干燥幼体.本文仅从性状作对比鉴别,以供参考.
作者:李学彬;秦伟华;王慧敏;王颖;戴晓琪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中药醋制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品种达250余种,其中植物药144种、动物药53种、矿物药54种.据文献记载,中药醋制始于先秦,用醋制药7种;到唐代增加到33种;宋代增加到99种,为品种增加多,发展快的年代.满清时代,发展中药醋制品2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39个品种.如先秦有商陆载于<五十二病方>,唐代有豉载于<新修本草>;艾叶、磁石载于<银海精微>;宋代有乌蛇肉、禹粮石、蛤蚧、虎骨、芫花、雄黄、巴豆、防风、五灵脂等,载于<太平圣惠方>;清代有射干、木鳖子、酸枣仁等,载于<得配本草>;解放后增五味子、没药、豹骨、载于<中药大辞典>.
作者:肖健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我院是一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之一,随着医院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医院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药学领域中,实现科学化管理已是必然趋势.为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高速准确地进行信息查询及统计,简化取药过程,减少库存,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药局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软件,以满足各部门工作的需要.具体论述如下.
作者:冷爱晶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浙江使用的功劳叶进行了品种调查,发现主要有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枸骨、华南十大功劳等4种植物,并对它们进行植物性状特征鉴别.
作者:陆维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流动相为70%甲醇,检测波长274 nm,平均回收率99.48%.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张忠春;管玉民;王健;王官连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为揭示儿童使用自拟哮喘散药物不良反应及体征,采用纯中药散剂,对医院110例门诊儿童进行3个月外治哮喘病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10例患儿中发生60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54.5%.提示对儿童外治药物不良反应予重视,对一些毒性药品应慎用或避免对儿童长期使用.
作者:刘立干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腺体长期充血、腺小管阻塞和腺体功能低下等原因,可出现尿频、尿痛、小腹坠胀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疗效多不理想.笔者采用热熨法治疗慢性前腺炎21例,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钱垠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蛤蚧的性状作了描述并与常见五种伪品的性状特征作了比较,供临床用药鉴别参考.
作者:王金龙 刊期: 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