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入竞争机制确保降低药品价格

夏曦;刘玲;曾美章

关键词:招标竞争机制, 药品价格, 药品采购, 采购活动, 行贿受贿, 身体健康, 居高不下, 腐败现象, 择优, 医院, 选择, 理想, 进货, 公正, 公平, 单位, 操作, 暗箱
摘要:药品价格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近年来,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医院药品采购这一角度,我建议应引入招标竞争机制,通过择优汰劣而选择较理想的进货单位.这样不仅能使所采购的药品更加质优、价廉,而且能体现药品采购活动中的公开、公平、公正;还能有效地消除多年来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彻底杜绝行贿受贿等各种腐败现象.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钱白花蛇与伪品赤链蛇鉴别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别名白花蛇、寸白蛇、气微腥、味微咸、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商品中常有混杂,以游蛇科多种动物蛇伪充较为常见,其中有一种外观与正品十分相似,经笔者鉴定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Dinodin rufozonatum (Cantor)去内脏的干燥幼体.本文仅从性状作对比鉴别,以供参考.

    作者:李学彬;秦伟华;王慧敏;王颖;戴晓琪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草豆蔻与蓬莪术种子团鉴别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种子团[1].为中医临床用之芳香化湿药.具有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等功效.近,地区由药材部门购进的草豆蔻药材内掺有约20%的伪品,经鉴定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ma zedoaria (Berg.) Rosc的干燥种子团.为确保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将其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景芝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金黄膏研制及临床运用

    金黄膏是我院药剂科根据本院同名验方制成的便于临床使用的外用新剂型,经多年临床使用,本药不仅适应证广,而且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制备方法 称取白及、姜黄各1 000 g,白芷、生南星、黄柏、木香、生半夏、天花粉、苍术、生大黄、厚朴、陈皮、生黄芩、生甘草各500 g,丹皮400 g,黄连250 g.筛选干净,60℃烘干30 min,粉碎,过80目筛,混匀.按药粉∶凡士林=1∶4的比例调匀,灌装于盛膏缸中,备用.

    作者:张彩琴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心理及中西药综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1 材料及方法1.1 对象:本院体检及就诊病员800例,男410例,女390例;年龄大64岁,小10岁,平均32岁.1.2 诊断依据:1990年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3 实验室资料: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作肝功能,转氨酶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查.经酶标法查HBV.M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三阳),或其中的两项阳性,无明显自觉症状及肝病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大致正常.

    作者:吴长俊;杨敏;胡健业;沈宏根;王书奉;印红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巴戟天与四川虎刺鉴别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在我院购进的多批巴戟天中,全部混有同科植物四川虎刺Damuacanthus offioinarum Huang的根,由于二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为此,特将二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李永良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 62例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12~40岁;病程为1周~2 a.均有活动后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典型临床症状.其中40例有典型上感病史;2例有胃肠病史.心脏检查:心电图异常59例.病原学检测用超敏的多聚酶链反应方法(PCR):其中检测用柯萨奇B组病毒阳性38例;腺病毒9例;轮状病毒1例;流感病毒4例;病毒检测阴性10例.62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拟定的心肌炎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心肌病变.

    作者:佟爱华;王永锋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山药栽培研究

    笔者对近十几年来的山药栽培研究作系统的综合整理,并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地方标准的山药作比较,以期待科技工作者对<中国药典>所载山药的栽培研究有正确的认识和突破.

    作者:钟仕强;冯世鑫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炮制中炒、炙、煅、蒸、煮与疗效关系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味,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趋向,归经是药物用于不同脏腑经络治疗的依据.因为每味药都包含着气和味、升和降、浮和沉.有些药物生熟作用有别,加入辅料共制使药物作用趋向和归经不同,因此药物生熟,加入辅料共制,炒、炙、煅、蒸、煮等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冬萍;魏加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巴戟天与伪品鉴别研究

    从药材形状、显微镜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巴戟天与其伪品进行鉴别.为巴戟天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

    作者:梅淑华;杨玉英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金霜煎治疗48例胃食道反流性咽喉病疗效观察

    通过金霜煎治疗48例胃食道反流性咽喉病,与西医治疗45例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金霜煎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 P<0.01).

    作者:范东;李忠民;叶朝兴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几种常见贵重中药材及其伪品鉴别

    笔者常发现一些假劣中药材及其伪品在市场流通,尤其是贵重紧缺的品种中假冒现象较为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贵重中药材及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赵延斌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醋制

    中药醋制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品种达250余种,其中植物药144种、动物药53种、矿物药54种.据文献记载,中药醋制始于先秦,用醋制药7种;到唐代增加到33种;宋代增加到99种,为品种增加多,发展快的年代.满清时代,发展中药醋制品2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39个品种.如先秦有商陆载于<五十二病方>,唐代有豉载于<新修本草>;艾叶、磁石载于<银海精微>;宋代有乌蛇肉、禹粮石、蛤蚧、虎骨、芫花、雄黄、巴豆、防风、五灵脂等,载于<太平圣惠方>;清代有射干、木鳖子、酸枣仁等,载于<得配本草>;解放后增五味子、没药、豹骨、载于<中药大辞典>.

    作者:肖健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柴芩口服液稳定性考查

    以黄芩甙含量为指标,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和留样观察法,对柴芩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查.预测t25℃0.9为397 d.

    作者:蔡越秀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黄连解毒汤治疗下肢溃疡306例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皮肤病,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以下肢皮肤发生暗红色溃疡,疼痛,行走不便,影响工作,可反复发生为特点.我院1993年以来运用中草药黄连解毒汤治疗下肢溃疡,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朱银仙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蛤蚧及其伪品比较鉴别

    对蛤蚧的性状作了描述并与常见五种伪品的性状特征作了比较,供临床用药鉴别参考.

    作者:王金龙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槐米不同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为了解不同的制品槐米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利用硝酸铝在碱性条件下与黄酮络合呈色,510 nm测定吸收度方法.实验证明炒制品中黄酮含量高,回收率102.4%, RSD=4.22%.方法简单稳定.

    作者:田树革;肖新芳;周晓英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金疮止血消炎药质量标准研究

    金疮止血消炎药是我院经省科委立项的科研课题,是一种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新型中药止血制剂.该处方源于<金匮要略>,是在胶艾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验方,经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千余例疗效观察,认定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本文对金疮止血消炎药进行了有关质量标准研究的探讨.

    作者:张剑;程文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分型辨治肠道易激综合征84例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本病对症治疗虽可获效,但根治往往困难.笔者从1994-07~1996-12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秦艽及其混伪品鉴别

    对秦艽及其混伪品的来源和形态特征进行鉴别,为同行鉴别秦艽伪品提供参考.

    作者:杨秀梅;王慧春 刊期: 1999年第12期

  • 应加强对毒性中药炮制加工品监督管理

    通过1例乌头碱中毒死亡事件,说明加强对毒性中药炮制加工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将毒性中药炮制加工品纳入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监督管理.

    作者:陈坚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