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俊;杨敏;胡健业;沈宏根;王书奉;印红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的吸收度,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加温破坏实验后其含量的变化,观察分析温度对该产品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丽;画红顺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温中法,即温运中阳法,是指用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等温中祛寒之品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胃虚寒证在中焦脾胃病证中为多见,临床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一般情况下,脾气虚损运化无权,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如同时伴有寒象,则用温中法.温中之品能振奋脏腑阳气,有助于脾胃运化,精气化生,气机通畅.我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并不囿于有无寒象,抓住脾失健运这一关键,有寒象者用之,无寒象者亦用之,甚至有热象者亦反佐之,这对提高诊治脾胃病的疗效,大有裨益.兹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孙家元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有如阻隔之象,称为妊娠恶阻.若呕吐严重,不能进食,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影响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临床应给予重视.护理中应首先注意区分妊娠恶阻重证、轻证,分别护理,且须特别注意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
作者:高红莉;刘方永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水,对中药材有较强的穿透力,可溶解中药材中的生物碱、甙类、有机酸、鞣质、蛋白质、糖类、多糖类和无机盐等有效成分,是煎煮中药的常用溶媒.在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煎药用水的质与量,煎煮的时间与方法,对药效均有较大的影响,简述如下.
作者:林德元;徐锦池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为揭示儿童使用自拟哮喘散药物不良反应及体征,采用纯中药散剂,对医院110例门诊儿童进行3个月外治哮喘病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10例患儿中发生60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54.5%.提示对儿童外治药物不良反应予重视,对一些毒性药品应慎用或避免对儿童长期使用.
作者:刘立干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车前子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的功效.近年来,在药品检验中发现有以唇形科植物荆芥的种子伪充车前子药用的,这两种药材外形细小,性状、颜色非常相似,外观不易区别.我们运用导数光谱法对正品车前子与其伪品荆芥子进行了一阶导数光谱图的测定,为药材鉴别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统康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浙江使用的功劳叶进行了品种调查,发现主要有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枸骨、华南十大功劳等4种植物,并对它们进行植物性状特征鉴别.
作者:陆维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1 材料及方法1.1 对象:本院体检及就诊病员800例,男410例,女390例;年龄大64岁,小10岁,平均32岁.1.2 诊断依据:1990年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3 实验室资料: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作肝功能,转氨酶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查.经酶标法查HBV.M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三阳),或其中的两项阳性,无明显自觉症状及肝病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大致正常.
作者:吴长俊;杨敏;胡健业;沈宏根;王书奉;印红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黑芝麻、火麻仁和亚麻子3种药名古今都有变化,目前仍有一些中医中药人员对此不甚了解.古方系同原名或别名,而医生书写往往不注意规范,以致这3种药错用错配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从本草考证的角度,针对方剂应用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辨明.
作者:沈莉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本草纲目>附方方简药精,乃李时珍博采历代医家之精华荟萃.笔者于多年之临床中曾广泛应用研讨之,现择其屡获佳效者简介如下.
作者:王彦秋;李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渗出性出血和水肿,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斑点、瘀斑、关节酸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性症状和体征.笔者采用凉血地黄汤为主治疗本病,并对其中46例进行追踪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现阐述如下:
作者:郭仪仙;郭素钦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对含丁香罗勒油的制剂卫生检查中所采用稀释剂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发现,如按规定采用吐温-80稀释,乳化不全,影响了控制菌的检出;如改用市售白猫洗洁精作乳化稀释,不但操作简便,且乳化充分,可明显提高控制菌的检出率.
作者:印德贤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本病对症治疗虽可获效,但根治往往困难.笔者从1994-07~1996-12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类.在应用前都需要按照药物本身的性能,进行一系列炮制加工处理之后才能入药.中药遵古炮制法,是被我国历代医学家门所重视.特别现代医药科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其炮制原理极为重视.中药炮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
作者:孙爱华;郭宏建;洪秋华;周继先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流动相为70%甲醇,检测波长274 nm,平均回收率99.48%.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张忠春;管玉民;王健;王官连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上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目前多用抗生素治疗.我院用自制的清热糖浆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菊英 刊期: 1999年第12期
金疮止血消炎药是我院经省科委立项的科研课题,是一种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新型中药止血制剂.该处方源于<金匮要略>,是在胶艾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验方,经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千余例疗效观察,认定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本文对金疮止血消炎药进行了有关质量标准研究的探讨.
作者:张剑;程文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药品价格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近年来,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医院药品采购这一角度,我建议应引入招标竞争机制,通过择优汰劣而选择较理想的进货单位.这样不仅能使所采购的药品更加质优、价廉,而且能体现药品采购活动中的公开、公平、公正;还能有效地消除多年来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彻底杜绝行贿受贿等各种腐败现象.
作者:夏曦;刘玲;曾美章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腺体长期充血、腺小管阻塞和腺体功能低下等原因,可出现尿频、尿痛、小腹坠胀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疗效多不理想.笔者采用热熨法治疗慢性前腺炎21例,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钱垠 刊期: 1999年第12期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在我院购进的多批巴戟天中,全部混有同科植物四川虎刺Damuacanthus offioinarum Huang的根,由于二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为此,特将二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李永良 刊期: 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