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黄东凤;魏群;李峰;张莉娜;陈恳;章建国
患者,女,23岁.因“发现右小腿渐进性增大包块半年余”入院.半年前患者发现右小腿下段前内侧一直径约1 cm的包块,无疼痛.当时未予治疗,近半年来包块逐渐增大,偶感疼痛,运动时加剧,在当地医院行病理活检示:纤维组织细胞瘤.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T36.7℃,P 86次/分,R 19次/分,BP 111/8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
作者:肖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是指早产低体重儿出生后发生的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患儿血T4水平降低,而促甲状腺素(TSH)正常的一种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低T4血症早产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但是否需要干预治疗,目前尚存较大分歧,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干预治疗的效果.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照影(3D-DSA)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3D-DSA脑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微小动脉瘤(直径<5 mm)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13例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3例.介入治疗4例,均完全闭塞;夹闭6例;3例保守治疗.无术中破裂或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3D-DSA能增加其检出率,对手术评估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苗增利;张敬;鲁晓杰;蔺玉昌;徐幸;江力;陈开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种类繁多,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误诊率高.因此,提高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水平值得进一步探讨.2001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105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华;许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1995年-2012年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经筛选终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8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CRRT能显著清除血IL-6[比值比(OR) 38.88,95%可信区间(CI):7.72-70.04;Z=2.45,P=0.01]和TNF-α(OR 44.33,95%CI:13.80-74.86;Z=2.85,P<0.01),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OR 0.43,95%CI:0.22-0.84;Z=2.45,P=0.01).结论 CRRT能显著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提高重症感染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崔畅;肖正睿;戴启盈;翁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金合金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例用高金合金(A组)和200例用镍铬合金(B组)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边缘密合度、颈缘染色和牙龈情况满意率均高于B组(94.8% vs.81.0%、100% vs.83.5%和97.2% vs.80.5%)(P<0.05).结论 高金合金在口腔修复中临床疗效优于镍铬合金,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秋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核迁移蛋白细胞核分离基因C(NudC)与肾癌细胞迁移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nswell方法比较293和OS-RC-2两个细胞株的迁移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两个细胞株中Nud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udC蛋白在上述两个细胞株中的定位.结果 肾癌细胞株OS-RC-2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胚肾细胞株293.在mRNA水平,人肾癌细胞株OS-RC-2中NudC表达均高于人胚肾细胞株293(2.6±0.3 vs.1.0±0.1)(P<0.05).免疫荧光结果和细胞核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udC蛋白在人肾癌细胞株OS-RC-2的核内表达高于人胚肾细胞株293(4.1±0.3 vs.1.0±0.2)(P<0.05).结论 NudC蛋白在肾癌细胞株核内的表达高于正常细胞株,提示NudC可能与肾癌细胞迁移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唐爱国;金慧敏;陈永昌;吴燕;蒋璐;蓝婷;徐强;孙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水化方式预防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 42例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半渗水化组和等渗水化组,分别从冠脉介入术前6h至术后6h予半渗(0.9%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液等量混合)和等渗(0.9%生理盐水)两种方式行水化治疗,监测血清肌酐(SCr)和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SCr和eGF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出现CIN的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半渗与等渗盐水两种水化方式预防出现CIN的效果相当.
作者:钱惠东;蒋文龙;郑若龙;杜燕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和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静脉注射脂肪乳1 ml/kg,LD、MD和HD组分别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5、0.50和1.00 mg/kg,NS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应用数字脑电地形图仪分别记录给药前30 s,给药后30 s和1、2、3、5、10 min时兔左、右脑额、顶、枕、颞8个脑区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给药前后δ频段和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Ⅰ组和NS组δ和β2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LD组中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8个脑区均增加,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8个脑区减小,但仅在部分脑区、部分时间点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MD组和HD组中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8个脑区增加(P<0.05或P<0.01),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8个脑区减小(P<0.05或P<0.01).上述变化与依托咪酯的剂量有关(P<0.05或P<0.01).结论 依托咪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兔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β2频段功率百分比;这可能成为监测依托咪酯麻醉深度的指标.
作者:李玲玲;赵健;韩平平;戴体俊;邵东华;杭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盆底重建术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组术中加行阴道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比较两组近期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无并发症出现.治疗组术后阴道长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度高(P<0.05),且未见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治疗组子宫脱垂患者术后膀胱颈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盆底重建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POP的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夏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SCI)后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SCI模型(A组),分别在SCI后8h、1、3、5、7、14 d取材;另选9只大鼠为对照组(C组).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SD-93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SD-93在正常和损伤脊髓中的分布.结果 与C组相比,SCI后PSD93 mRNA表达下降,3d时达低(P<0.01).而SCI后1d时PSD-93蛋白表达高于C组(P<0.01),但随后逐渐下降,5d时降到低(P<0.05).PSD-93在正常脊髓中高表达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后角的浅表板层;SCI后1d时PSD-93在前角的阳性染色面积较C组增加(P<0.01).结论 PSD-93可能参与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作者:严斌;刘文娟;叶峥;汪宇;居建文;张建林;张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4770例60岁以上体检资料为基线数据,并随访2年;采用统一制定的体检表每年收集基本生活习惯相关信息,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在进行质量控制后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为2345例.结果 基线阶段总胆固醇(TC)升高及高TC者收缩压水平均高于TC正常者(P<0.05);基线及随访阶段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患者SBP水平均低于HDL-C正常及升高者(P<0.05).将年龄作为校正因素,收缩压变化与TC变化呈正相关(r=0.042,P<0.05).结论 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与血压水平存在相关关系,高脂血症可能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雁鸣;尤华;顾卫霞;叶福龙;沈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 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泵注生理盐水2 ml作对照.手术均在罗哌卡因腰麻下完成.两组术后均使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Ramsay镇静评级优于B组(P<0.05),术后6、12、24、36和48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12.5% vs.10.0%)(P>0.05).A组术后48 h芬太尼用量少于B组[(14.1±3.0) μg/kg vs.(15.9±3.8) μg/kg],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B组[(5.4±5.8)次vs.(9.7±5.8)次](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改善术后芬太尼PCIA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使用量.
作者:赵以松;孟祥奇;喻翔卿;徐雪芬;熊远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浅低温心肺转流(CPB)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161例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81例,主动脉瓣置换3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40例,三尖瓣置换6例.换瓣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0例,心房纤颤消融35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例,巨大左心房折叠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95例,二尖瓣全瓣保留6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换瓣3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5例(3.10%).156例痊愈出院,无一例气栓发生.结论 浅低温CPB下心脏不停跳行瓣膜置换技术对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适用的.
作者:尹俊;陈锁成;丁国文;施益军;王康荣;戎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食管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佳方式和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传统食管癌开放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0%[1].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腔镜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下的食管癌根治术不断进步[2].我院对食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俏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5例新鲜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中OP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20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OPN mRNA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2.0832±1.1557 vs.0.4640±0.1023) (P<0.01).胃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69.6% vs.40.0%和30.0%)(P<0.05).OPN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OPN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病过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桂芳;李云晖;高璀乡;蔡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产妇6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硬膜外注射0.894%罗哌卡因12 ml,D组再加用右美托咪定25 μg(1 ml),C组用生理盐水1 ml.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时间及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均短于C组(P<0.05),D组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C组;D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安全性好.
作者:吴晓丽;吉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气道湿化雾化是气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目前临床众多湿化雾化装置中,大多只能与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连接使用,无法与金属气管切开套管口连接.临床金属气管切开套管患者多采用覆盖湿纱布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当患者咳嗽、翻身时纱布易脱落、易被痰液污染,增加了护理工作量[1].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利用一次性痰培养标本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用于金属气管切开套管的湿化、雾化两用装置,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爽;曾丽娟;周达梅;朱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运动管理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早期T2DM患者(病程<1年),随机分为普通管理组(A组,30例)和运动管理组(B组,30例).A组给予二甲双胍0.Sg每日2次口服;B组执行规律的有氧运动锻炼.1年后评估动态血糖和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1年后,B组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运动管理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苏桂蓉;苏建彬;王丽华;赵丽华;徐峰;高丹;王晓华;陈金锋;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对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C组(生理盐水6 ml)、L组(利多卡因20 mg)、T组(托烷司琼5 mg)和LT组(利多卡因20 mg复合托烷司琼5 mg),后三组药物均稀释到6 ml.麻醉诱导前,前臂上止血带并注射相应药物,药物注射后30 s松开止血带,给予丙泊酚2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其他三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与L组和T组相比,LT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四组HR和MAP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能降低丙泊酚注射痛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张斌;刘成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