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徐峰;蔡贤华;康辉;王锋;廖晓龙;杨楚枫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的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同时存在关节面的粉碎骨折,不同程度的干骺端的压缩骨折,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3%~10%,占下肢骨折的1%~5%.由于此类骨折关节面损伤重,类型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因此要保护软组织,精准复位,尽可能减少感染、组织坏死及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笔者自2009年7月-2013年7月采用间接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Pilon骨折30例,并得到随访,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韩明涛;王艺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农民.发现右手拇指残端肿物1年余,近半年肿物逐渐增大,无灼痛、发痒等症状,影响外观及手功能人院.患者于3年前放鞭炮时不慎炸伤右手拇指,造成右手拇指末节缺如,于我院急症行示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术后康复出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纳可眠可,无贫血及恶病质,体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手拇指残端掌侧皮肤可见黑色斑(图1),拇指感觉减退,背侧可触及一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钙2.53mmol/L,血磷1.16mmol/L.碱性磷酸酶95.5U/L.尿常规正常,尿-本周氏蛋白阴性,血沉12mm/h.X线片提示右手拇指残端团块状软组织肿物影.胸片及B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陈文;丛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MISS-TLIF(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技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收治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6例,根据Mayerding分级,其中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4例.采用MISS-TILF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协助下行减压、复位、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以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的程度,以ODI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145~680mL,平均285mL;术后出血(以负压引流球的引流量计算)25~125mL,平均70mL;术后住院天数5~19d,平均8.2d.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24±1.3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8.03±1.05)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23.12士1.8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腰椎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其中优24例、良10例、可2例.结论:运用MIS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作者:徐平;徐峰;蔡贤华;康辉;王锋;廖晓龙;杨楚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多是由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等原因引起,SCI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脊髓一旦发生损伤、坏死,恢复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对SCI的治疗仍是当今一大医学难题,一旦发生SCI,无论对患者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1].脊髓损伤应该属于中医“体惰”、“痿症”的范畴,中医药在综合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目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想福;王兴盛;王国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在中药熥敷保健颈托的基础之上设计和研制出中药热敷、颈椎制动、牵引和调节颈椎的生理曲度为一体的可调节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并观察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按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3组,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病例组(A组)32例,中药熥敷保健颈托病例对照组(B组)30例、牵引治疗十中药熏洗对照组(C组)3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一般状况,颈椎弧弦距、颈椎活动度、颈部压痛、颈部疼痛等指标的评分、恢复情况的症状、临床症状体征、睡眠工作影响积分和总积分的改善指数和总的有效率进行观察,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和测量颈椎的曲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A组痊愈78.1%、显效12.5%、好转6.3%、无效3.1%、总有效率96.9%;B组痊愈76.7%、显效6.7%、好转10%、无效6.7%、总有效率93.3%;C组痊愈53.3%、显效3.3%、好转33.3%、无效10%、总有效率90%.3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中药熥敷保健颈托治疗和牵引十中药热敷的疗效.
作者:赵继荣;杨峰;陈文;贾茂林;王斌;张海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桡骨骨折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往往合并尺骨骨折,既往老年人占多数,但近些年由于户外运动增多及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时有发生,青少年病人明显增加,尺桡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6%[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桡骨骨折尤其是合并尺骨骨折后易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出现骨折部位外观异常,肿胀及异常活动[2],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前臂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尺桡骨交叉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代立武;晏波;厉泽众;刘宏;朱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疼痛、压痛、关节僵硬、肿胀、活动时伴有骨擦音,关节积液以及活动障碍.为骨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笔者应用赵文海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手法——四步八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证经验,在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80例患者中,采用手法为主,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长伟;闻辉;刘钟华;李振华;段青;赵文海;庄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浆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TXB2、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6-K-PGF1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腰腹联合手法治疗后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说明腰腹联合手法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根水肿的消退.这可能是其效果优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赵明宇;姬亚飞;黄桂成;高宇;张勤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配合生骨饮Ⅱ号方治疗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该方法治疗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统计分析自2008年5月-2012年11月,共收治的单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例,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配合术后生骨饮Ⅱ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股骨头塌陷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血清OPG三方面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配合生骨饮Ⅱ号方综合治疗,可升高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OPG水平,改善髋关节功能,有利于骨坏死修复,能够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
作者:吴亚东;齐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股骨头坏死是髋关节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目前临床文献报道中并没有明确找到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式以阻止病情的继续进展.对于早中期、特别是年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治疗应作为首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采用平乐郭氏经验方活血养骨汤加减内服、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60例(90髋),经3~4.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克杰;张宏军;郭艳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因为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致残率较高,且一旦致残,不可逆转.其中髋关节病变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累及髋关节后所致的进行性退变、畸变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2010年12月-2013年1 2月,我们对18例早期AS髋关节受累患者,应用髋关节镜进行关节清理和滑膜切削,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分为髓内固定治疗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少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负重,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
作者:黄平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魏氏手法十特色中药外洗”和“主动功能锻炼十扶他林软膏”两种方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或骨折后导致的踝关节功能障碍,对比其疗效.方法:将72例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应用“魏氏手法十特色中药外洗”治疗,疗程6周.对照组36例,应用“主动功能锻炼十扶他林软膏”治疗,疗程6周.应用AOFAS评分、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6周及半年后较治疗前AOFAS都有显著改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步幅、步宽、步频、步速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后单支撑相与双支撑相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步速、步态周期时间、单支撑相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踝关节扭伤或踝关节骨折后导致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李飞跃;奚小冰;薛彬;陈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经常出现的问题[1.2].据统计,THA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概率为50%~80%.下肢不等长超过1.5cm,患者可出现跛行、行动障碍、腰腿疼痛等问题[3~5].对于THA如何有效防止双下肢不等长问题的出现,国内外的专家各有对策,方法多样,各家均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就目前THA下肢长度控制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波;季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机制.方法:先取4只雌性SD大鼠的嗅球进行OECs培养纯化.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每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嗅鞘细胞移植组将原代培养12d的嗅鞘细胞悬液行伤区脊髓内注射;电针组于造模后1d进行电针刺激督脉穴、体穴;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在嗅鞘细胞移植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空白组、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应用改良的BBB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分别于造模后2周、3周、5周、9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动态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①BBB评分:术后3周前造模各组评分均为0;从3周开始,造模各组大鼠均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各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9周时,治疗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高于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BDNF表达的变化:2周时造模各组无明显差异;3、5、9周时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3、5、9周与同时间点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通过增高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作者:谭龙旺;张海波;杨利学;李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股骨颈骨折容易导致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治疗老年人移位股骨颈的手段主要为手术,手术方式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total hip replacem ent)[2].本文旨在研究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Ⅰ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疗效,探讨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罗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通督汤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活血通督汤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66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采用夹闭腰动脉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夹闭腰动脉,其它步骤同模型组.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脊髓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各时间点可见脊髓神经细胞核固缩、深染、结构模糊,间质可见出血点;活血通督汤组各时间点脊髓神经细胞形态优于模型组.(2) 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神经细胞凋亡较少;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再灌注24h神经细胞凋亡多;活血通督汤组各时间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少于模型组.结论:活血通督汤可通过减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林庆宾;张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基本病理和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LDH的发病率较高,约为1%~2%[1],手术治疗一直是主要的临床手段.自1984年Guinto等[2]首次用CT观察到了LDH患者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现象以来,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病例报道仍不多见,我院于2012年-2013年间发现4例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锋;姜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及挛缩变性,而导致颈部扭转,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面部及颌下偏向健侧的儿科常见疾病.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本病的关键.如早期未经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导致患儿头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影响到颈椎、胸椎的侧弯,从而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现将本院超声科2010年-2012年诊断的32例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典型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婴幼儿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红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治疗后髋臼发育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治疗.方法:本组对2006年以来获得随访的7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为大小年龄组,均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其中连衣挽具治疗18例;可调式铝架治疗60例,于复位前、复位后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46%.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患侧AI由治疗前(33.75±4.60)°下降至(24.50±6.35)°,AI(D/W)由(12.20±4.65)%增长至(20.10±3.45)%,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对2~24个月DDH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其中股骨头复位是刺激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儿年龄≤18个月为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佳时期.
作者:张宗武;韩立建;关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