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曼;钱晓萍;杨阳;任伟;刘宝瑞;胡静;王立峰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例门诊体检者(A组)、28例慢性肝炎(B组)、28例肝衰竭前期(C组)和66例肝衰竭(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TBil、P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D组分为D1组(有继发感染,48例)和D2组(无继发感染,18例);D1组又分为D1a组(好转,8例)、D1b组(加重,40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和D组治疗前的PCT阳性率值分别为0、14.3%、57.1%和72.7%,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C、D组PCT分别与TBil、PT呈正相关(P<0.05).PCT、WBC和hsCRP在D1组和D2组、D1a组和D1b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助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艳;甘建和;冯婷婷;孙蔚;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BV感染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与肝组织中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表达、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T(NKT)细胞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HC患者(A组,25例)外周血、PHC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边缘<2 cm)、周围组织(距癌边缘≥2 cm)和肝血管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行半肝切除者(B组,21例)外周血和肝组织中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PD-1表达、NK细胞亚群及NKT细胞的比例.结果 外周血中A组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表面PD-1表达、CD56beghtNK细胞、CD56&im NK细胞、NKT细胞、CD4+/CD8+T及CD56beght/CD5 6dim NK比值均与B组相仿(P>0.05).A组PHC癌组织的CD8+T细胞、CD56dim 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均低于癌旁组织、周围组织及B组肝组织(P<0.05、P<0.01),而CD4+T细胞比例、CD4+/CD8+T比值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相关性PHC患者癌组织微环境中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失衡;抗肿瘤效应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及PD-1的高表达可能是PHC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作者:曹淑风;郝迎迎;夏娟;刘勇;黄睿;武抗抗;杨晨辰;仇毓东;吴亚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miR-200c通过wnt/B-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SW480细胞分为类似物转染(A)组、抑制物转染(B)组、类似物阴性对照(C)组、抑制物阴性对照组(D)和空白(E)组.荧光定量PCR检测12h和24h转染效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显示,A组12 h和24h后伤痕宽度分别为(589.61±17.28) μm和(523.83±57.13) μm,C组分别为(465.33±16.60) μm和(393.99±7.53)μm,A组高于C组(P<0.05).B组12h和24h后分别为(430.93±20.76) μm和(221.38±44.37) μm,D组分别为(485.64±16.65) μm和(441.22±22.40) μm,B组低于D组(P<0.05).Transwe11实验显示,与C组和D组相比,A组24h和48 h通过8μm孔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B组明显增多(P<0.05).A组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均升高,B组各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miR-200c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武健;吴莺;孟凡鲁;贺明洁;袁英雪;周红;王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胃癌是我国常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患者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佩君;徐梅;耿息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E2F3在肾透明细胞癌(肾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30例)和免疫组化方法(46例)检测在肾癌(A组)及其瘤旁组织(B组)中E2F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A组E2F3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B组(0.051±0.073 vs.1.841±1.551和0.434±0.109 vs.0.779±0.103)(P<0.01).E2F3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肾癌的TNM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E2F3表达下调可能在肾癌的肿瘤形成中发挥作用,且可能促进肾癌的恶性进展.
作者:弓鹏峰;徐仁芳;徐海燕;何小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和胰十二指肠手术后.主要表现为手术后上腹饱胀、胃肠胀气、胃食管反流、恶心、呕吐以及厌食等,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十二指肠肿瘤行节段切除术不仅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同时此手术范围小,对脏器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十二指肠阶段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胃瘫的几率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志明;张玉华;吕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klotho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胰腺癌细胞中转染klotho过表达质粒(pCMV6-KL)、对照空白质粒(pCMV6-AC-GFP)以及特异性沉默klotho 的siRNA(siRNA-kl)和对照siRNA (siRNAc).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链蛋白(pcatenin)、细胞周期素1(cyclin Dl)、c-myc、组蛋白H3 (histone H3)和klotho的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正常细胞中klotho表达高于胰腺癌细胞.胰腺癌细胞过表达klotho 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减少;而转染特异性siRNAKL能明显逆转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过程.结论 klotho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癌中Wnt/B-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史旭辉;汤小伟;黄曙;苏东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患者泌尿系草酸钙结石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定为草酸钙结石的116例患者进行尿pH值及24 h尿生化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混合性结石为主83例(71.6%),纯草酸钙结石29例(25.0%),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混合结石3例(2.6%),草酸钙+无水尿酸混合结石1例(0.9%).116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中有代谢异常者97例(83.6%),其中低枸橼酸尿症64例(66.0%),高草酸尿症55例(56.7%),低尿量43例(44.3%),其他常见的代谢异常为高钙尿症18例(18.6%),高尿酸尿症5例(5.2%)及高磷尿症2例(2.1%).结论 低枸橼酸尿症、高草酸尿症、低尿量、高钙尿症及高尿酸尿症是江苏地区患者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采取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结合代谢评估,可对草酸钙结石患者的病因做出明确诊断,从而指导结石预防复发工作的开展.
作者:王涛;张犁;马隆;陈雪花;殷立琴;蒋日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向瓣膜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PICC置管患者同时用PICC内采血(试验组)和常规外周浅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31项检测结果.结果 试验组仅葡萄糖和钾的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4.81±0.48) mmol/L vs.(6.70±0.21) mmol/L和(3.81±0.22) mmol/L vs.(4.42±0.35)mmol/L (P<0.05),但按照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分析质量的要求,该2项检测值仍在实验室允许的误差指标范围之内.两组其余29项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向瓣膜PICC临床采血是可行性的,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不影响Groshong三向阀功能,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
作者:匡丹;华娇;吴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国医疗服务框架和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当代社会出现多种医疗形式,使人民群众可选择的医疗服务内容随之扩大.各类医院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竞相扩充医疗服务内涵.门诊是医院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就医程序繁琐冗长是为门诊患者诟病的弊端.本文就三级综合型医院的门诊流程现状和管理改进的可能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徐敏;李燕;孙凯;王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通道的止血作用.方法 480例PCNL术中68例应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进行了术中通道出血的止血.结果 63例满意止血,术后均未出现早期或迟发的严重出血,5例止血不满意,但出血有所减少,无一例输血,一期结石清除率91.2%.结论 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用于PCNL术中通道止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止血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出血,防止术后严重出血.
作者:莫乃新;吕忠;史红雷;吴斌;王旭刚;冯伟;钟敏;魏汉平;施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4例,对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随访治疗结果.结果 84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3例次,细菌培养阳性65例次(69.9%),其中革兰阳性菌40例次,革兰阴性杆菌19例次,真菌6例次.对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是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唑啉;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和头孢呋辛钠.真菌感染患者预后差.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不断变化,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适应证,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刘华;杨敏;高小夏;向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SW620细胞株中微小核糖核酸200c(miR-200c)的表达对5氟尿嘧啶(5 FU)化学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miR-200c类似物转染SW620细胞株组(A组)、miR-200c类似物阴性对照转染组(B组)、miR-200c抑制物转染SW620细胞株组(C组)、miR-200c抑制物阴性对照转染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采用RT PCR、MTS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00c的表达、5 FU半数抑制浓度(IQ0)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 Akt)的表达.结果 与B组相比,A组转染24 h后miR-200c的表达水平提高了(35.94±0.39)倍(P<0.05),5 FU的IC50提高[(1512.67±0.48) μg/ml vs.(926±0.70) μg/ml] (P<0.05),5 FU促细胞凋亡的作用降低[(5.01±0.25)% vs.(8.07±0.16)%](P<0.05).与D组相比,C组miR-200c的表达水平降低了(19.61±0.86)倍(P<0.05),5 FU的IC50降低[(740±0.60) μg/ml vs.(941±0.59) μg/ml] (P<0.05),5 FU促细胞凋亡作用提高[(12.23±0.60)% vs.(8.22±0.18)%](P<0.05).转染48 h后,A组p Akt的表达较B组升高(P<0.05),C组p Akt表达较D组降低(P<0.05).结论 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降低miR-200c的表达可提高结肠癌细胞对5 FU的化学敏感性,可能与miR-200c调控Akt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孟凡鲁;吴莺;袁英雪;贺明洁;武健;周红;王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前,恶性血液病作为血液系统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目前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指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的放疗或化疗预处理后,将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以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封闭的病房环境,大剂量的放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移植中各种并发症造成的痛苦,都将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幅度的心理波动,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会有着明显的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菲菲;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和地佐辛干预对胃癌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早期寒战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不用任何干预;Ⅱ组实施保温措施;Ⅲ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Ⅳ组给予保温和地佐辛静脉注射.观察四组在术中体温的变化、术后1h内寒战的发生率,并对苏醒指标、镇静、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与T0比较,Ⅰ、Ⅲ组在术中各时间点温度均下降(P<0.05);Ⅱ、Ⅳ组术中体温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的寒战发生率均下降(P<0.05);Ⅳ组的寒战发生率低于Ⅱ组和Ⅲ组(0 vs.16.0%和20.0%)(P<0.05).与Ⅰ组比较,Ⅱ、Ⅳ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缩短(P<0.05);与Ⅰ组比较,Ⅲ、Ⅳ组在拔管后1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P<0.05).结论 术中给予适宜的体温保护及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少术后早期寒战的发生,且具有良好镇痛、镇静作用而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
作者:葛建岭;杨勇;王伟;王义芳;李勇;崔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查PET/CT标准摄取值(SUL)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周期化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NSCLC患者53例,参照PERCIST标准确定靶病灶.化疗2周期后复查的患者30例(A组),化疗4 6周期后复查的患者23例(B组),两组病例各30个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B组靶病灶部分缓解(PMR)的阈值,比较两组靶病灶治疗前后SUL的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B组靶病灶SUL下降百分比高于A组[(50.00±26.96)% vs.(32.00±42.00)%](P<0.05).B组靶病灶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80.0% vs.46.7%)(P<0.05);B组复查的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PMR标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应用PERCIST标准评价疗效时,化疗2周期复查时SUL下降30%以上的疗效类似于4 6周期复查时SUL下降50%以上的疗效.
作者:丁其勇;张清波;陈建伟;孙晋;杨文平;施海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行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消融10 min、左右肺静脉前壁、左右肺静脉后壁及消融结束时点的NRS分别为,试验组:(2.06±0.68)、(3.74±0.69)、(5.60±0.97)、(1.94±0.71)分,对照组:(2.54±0.61)、(4.26±0.78)、(6.30±1.05)、(2.4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的疼痛,有效提高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娟;陈琦;查燕红;周亚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育真熄风汤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模型对照(B)组、中药治疗(C1 C3)组和阳性对照(D)组,采用爬杆测试法观察育真熄风汤对PD小鼠行为变化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育真熄风汤对小鼠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C组运动协调障碍有所减轻,DA神经元数目增多,TH表达增强.结论 育真熄风汤具有改善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保护DA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秦博文;党晓伟;卢思英;商亚珍;吕瑞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正畸黏结材料的日益改进和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接黏结技术日益受到临床正畸医生的青睐.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对托槽定位要求比较高的矫治患者(如舌面形态不规则、错牙合畸形牙列拥挤明显或存在牙齿明显旋转、医生在直视下难以准确定位托槽的位置、自锁托槽矫治、生物陶瓷托槽矫治).使用间接黏结技术能帮助医生实现托槽的准确定位[1].间接黏结技术的临床应用,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有助于复杂矫治的终成功[2],我科自开展托槽间接黏结技术,术后1个月对患者复查黏结效果,结果显示托槽与黏接剂结合紧密,无缝隙、悬突及遗漏,无托槽脱落现象,效果满意.护理组也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护理配合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春娣;方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制备实验室日常HBsAg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将日常收集的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S/CO>15.0)病毒灭活,经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为(0.50±0.09) IU/ml标准品在试验系统中进行反应,分别测定A值.选择接近标准品A值的A值稀释倍数进行稀释;于制备后经20℃以下速冻保存2、180和360d分别抽取20支进行ELISA法测定其S/CO值,计算其均数(西、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S/CO值的主=2.75,s=0.14,CV=5.1%.经20℃180 d贮藏后的检测值与保存2d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验室自制的HBsAg室内质控品性能稳定,结果可靠,经济实用.
作者: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