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张宇;王晓冰;孟庆江

关键词:盖氏骨折, 钢板, 手法复位, 石膏固定
摘要:盖氏骨折系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数学者及医生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笔者在2009年9月-2012年10月门诊遇见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脊柱调衡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脊柱调衡手法和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床头骨盆牵引法和中药热敷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牵引法均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脊柱调衡手法优于床头骨盆牵引法.

    作者:王亚伟;赵继荣;陈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活络止痛软膏治疗膝骨关节炎49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好发于中老年人,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我们采用本院制剂活络止痛软膏局部涂擦治疗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于西安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骨伤科门诊,膝O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21例,女28例;病程3月~110月;年龄41~75岁,平均59.5岁.对照组51例:男23例,女28例;病程3月~110月;年龄42~73岁,平均58.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临床表现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颖林;张满臣;李延红;全健;张宏蕾;石耀武;夏均青;赵军;宋铁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闭合穿针与传统手法复位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闭合穿针与传统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分闭合复位穿针组(治疗组)与传统手法复位组(对照组),每组按AO分型,分为C1、C2、C3型;分别对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75.00%、78.33%,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46.67%、56.67%,治疗组明显较传统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闭合穿针较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段建辉;王健;李光辉;张宏波;刘志军;邵先舫;王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随着工农业、建筑业及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传统研究认为SCI不能修复,后期功能恢复情况亦不理想.但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由于其机制较复杂,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SCI模型,对治疗脊髓损伤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顾晓林;杨俊锋;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牛膝对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老年群体中是常见病、多发病,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塞来昔布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发挥抗炎、镇痛等多种作用,对OA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且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牛膝具有引药下行和通利筋脉功效,在治疗膝关节中药处方中加入,可以提高药力到达病所的能力.二者联合可较快改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症状[1].本研究拟通过牛膝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其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变化,探讨牛膝对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可能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乙军;刘守正;马小波;刘加元;张成亮;李业成;吴新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盖氏骨折系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数学者及医生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笔者在2009年9月-2012年10月门诊遇见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王晓冰;孟庆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t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探讨活血生骨散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仙灵骨葆内服加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仅以仙灵骨葆内服治疗,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X线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缓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部疼痛,而以治疗组降低比较显著.治疗组基本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 (P<0.05).结论:仙灵骨葆内服加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仙灵骨葆内服治疗,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在此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壮骨止痛,改善骨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微循环等有关.

    作者:杨文亮;陈泽荣;霍康富;黄胜杰;王和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及骨密度、骨钙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的的影响.方法:高血脂症性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脂肪乳剂灌胃建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各组分别灌胃干预,每天1次,连续30d后,观察各组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骨密度、骨钙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C、TG明显升高、HDL-C降低(P<0.01),骨密度下降(P<0.05),骨钙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TC、TG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骨密度、骨钙含量均增加(P<0.05),鱼油亚麻籽油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鱼油组和亚麻籽油组.结论:鱼油亚麻籽油对大鼠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魏诗文;陈筱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Coflex(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及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降低.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术式.

    作者:都芳涛;李广义;尚博;张劼;方继峰;张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膝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非甾体抗炎药物组),两组均治疗30d,以总有效率、WOMAC量表评分和Irrgang量表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总有效率: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量表评分和Irrgang量表评分:两组内治疗前后总分评分、两组间治疗前后总分、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僵硬、躯体功能、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对僵硬、躯体功能生活功能的改善较药物组明显.WOMAC量表和Irrgang量表可作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评价的有效量化指标.

    作者:殷磊;王杰;褚立希;李晓林;张小晋;洪潮;沈黎辉;孙小青;李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股关节X线参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osis of knee,KOA)患者髌股关节X线参数与其临床表现、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中医综合治疗84例KOA患者,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年龄、性别、膝关节K-L分级、髌骨Wiberg分型、髌骨外移率、肌力、Insall指数、沟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与治疗前后WOMAC评分及恢复率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中医综合治疗KOA共8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初步研究表明K-L分级、髌骨Wiberg分型等级越高,KOA临床症状越重,临床疗效越差;Insall指数、适合角、髌股指数越大,KOA临床表现越重,临床疗效越差;外侧髌股角越小,KOA临床症状越重,临床疗效越差.结论:髌骨Wiberg分型、Insall指数、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等髌股关节X线参数是评价KOA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刘波;梁元强;刘辉;敬竹子;谭佳汶;余桂洲;孙雅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巨大肱骨近端软骨母细胞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右肩部稍肿胀,皮肤无明显红肿破溃,局部有轻压痛,叩击痛(+),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X线及CT可见右肱骨近端溶骨性破坏,考虑良性骨肿瘤(见图1、2).患者胸片及其他各项检查未见特殊异常.

    作者:覃国忠;邢丹谋;任东;冯炜;吴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均归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据2000年统计资料[1]显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方法颇多,中医主要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补益肝肾等,近年来学者对中医药青娥丸治疗PMOP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蕴;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郑氏正骨中立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82例

    郑怀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骨伤科专家,武术家及郑氏运动创伤学派的创始人,生前与其同事和弟子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体育医院和第一个运动医学系.郑氏正骨简便易行,操作灵活,创造性运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且形状多变、固定灵活的各式夹板和铁丝托板,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用药方法,常用的中药和独创的方剂达数百余种,生前组织编著出版了《正骨学》、《伤科诊疗》、《运动创伤学》、《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10余部专著,主张将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治疗、按摩和功能锻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收集近年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荣霞;虞亚明;董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药物保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行走困难.虽然它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并不排名前列,但因其患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蔡君豪;龚利;朱清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左、右归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左、右归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功能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以左归丸、右归丸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d制备含药血清;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大鼠成骨细胞.以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细胞,分别于加药24h、48h及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加药干预24h后,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48h后,右归丸组OD值显著高于左归丸组及对照组(P<0.05);加药72h后,左归丸组、右归丸组OD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右归丸组效果更显著.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右归丸可显著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温肾阳中药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效果优于滋肾阴中药.

    作者:李玲慧;丁道芳;杜国庆;宋奕;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牵抖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60例

    急性踝关节扭伤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并且以踝关节内翻扭伤多见.笔者应用赵文海教授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诊治经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6月采用手法(牵抖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均确诊为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5.6岁;右踝扭伤42例、左踝18例;受伤时间40min~20h,X线摄片排除踝关节骨折.

    作者:赵长伟;梁运海;闻辉;赵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郭振江活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介绍

    郭振江老师是北京地区著名的骨伤科专家,运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却鲜为人知.我在跟师期间,亲见其临证运用经方每以辨证为准则,既不拘于原方的主治,又不拘于经方不宜加减之说.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症加减,或与时方合用,皆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确有独到之处.今就笔者有幸随郭老学习所得,对郭老活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郭勇;郭韧;黄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皮激光分区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分区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1月,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其中分区减压组41例;单区减压组2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仪,局部麻醉,俯卧位,将目标椎间盘于水平轴位划分为髓核区(A区)、椎间孔区(B区)和入盘点区(C区).术中在C臂机透视定位下调整进针角度和深度,平均激光汽化总量1500 J,随访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37个月,平均22.2±4.2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区减压组优良率87.81%(36/41).单区减压组优良率65%(1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手术采用分区减压技术,可实现髓核中心和突出物中心双减压,路径简便、规范,疗效好于传统的单区减压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新途径.

    作者:苏寅;李荣;邢海清;黄聪;黄锦;陈兴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22例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的优势.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高龄(70岁以上)拇趾外翻患者22例(26足),给予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拇外翻角、第Ⅰ、Ⅱ跖骨间角改善情况;用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2例(26足)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2个月,平均11.2个月.拇外翻角术前:39~50°,平均46.5°;术后15~26°,平均20.2°;术前第Ⅰ、Ⅱ跖骨间角8~16°,平均13.8°;术后6~12°,平均10.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44~59分,平均54.6分,术后75~93分,平均87.9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应避免盲目追求外观而忽视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要求,采用微创手术有限的矫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佟云;何冀川;李晔;刘洋;王文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