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及骨密度、骨钙含量的影响

魏诗文;陈筱旻

关键词:鱼油, 亚麻籽油, 高血脂症, 骨质疏松症
摘要:目的:研究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的的影响.方法:高血脂症性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脂肪乳剂灌胃建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各组分别灌胃干预,每天1次,连续30d后,观察各组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骨密度、骨钙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C、TG明显升高、HDL-C降低(P<0.01),骨密度下降(P<0.05),骨钙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TC、TG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骨密度、骨钙含量均增加(P<0.05),鱼油亚麻籽油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鱼油组和亚麻籽油组.结论:鱼油亚麻籽油对大鼠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肱骨近端软骨母细胞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右肩部稍肿胀,皮肤无明显红肿破溃,局部有轻压痛,叩击痛(+),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X线及CT可见右肱骨近端溶骨性破坏,考虑良性骨肿瘤(见图1、2).患者胸片及其他各项检查未见特殊异常.

    作者:覃国忠;邢丹谋;任东;冯炜;吴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闭合穿针与传统手法复位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闭合穿针与传统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分闭合复位穿针组(治疗组)与传统手法复位组(对照组),每组按AO分型,分为C1、C2、C3型;分别对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75.00%、78.33%,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46.67%、56.67%,治疗组明显较传统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闭合穿针较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段建辉;王健;李光辉;张宏波;刘志军;邵先舫;王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期翻修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1例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可出现5%~11%的复发率,二期翻修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有效的[1],但是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没有公认的标准,尤其在再次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后行节段融合仍有较大的争议性[2].虽然有很多的学者推荐使用单纯间盘切除,但其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程度远不及初次手术[3],椎管内瘢痕组织大大增加了椎间盘切除的难度,硬膜撕裂及神经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再者切除大量椎体后部结构,如小关节突将导致脊柱的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近年来我科采用二次翻修经后路原位固定椎板减压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盛;王想福;石瑞芳;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郭振江活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介绍

    郭振江老师是北京地区著名的骨伤科专家,运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却鲜为人知.我在跟师期间,亲见其临证运用经方每以辨证为准则,既不拘于原方的主治,又不拘于经方不宜加减之说.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症加减,或与时方合用,皆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确有独到之处.今就笔者有幸随郭老学习所得,对郭老活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郭勇;郭韧;黄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左、右归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左、右归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功能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以左归丸、右归丸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d制备含药血清;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大鼠成骨细胞.以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细胞,分别于加药24h、48h及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加药干预24h后,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48h后,右归丸组OD值显著高于左归丸组及对照组(P<0.05);加药72h后,左归丸组、右归丸组OD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右归丸组效果更显著.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右归丸可显著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温肾阳中药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效果优于滋肾阴中药.

    作者:李玲慧;丁道芳;杜国庆;宋奕;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淫羊藿甙对体外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钛微粒诱导的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RANKL)诱导破骨细胞前体RAW 264.7细胞为破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甙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得出佳浓度.实验分为正常培养基的钛微粒处理组、含淫羊藿甙的钛微粒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细胞核因子kB活化因子受体的浓度(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RANK),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基质外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碳酸酐酶Ⅱ(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RAP、RANK、CtsK蛋白的表达.设置同样的实验组与骨磨片共培养,甲苯胺蓝染色计算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淫羊藿甙可明显下调钛微粒诱导的RAW 264.7细胞和细胞液中RANK的表达,TRAP、MMP-9、CAⅡ、CtsK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减少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论:淫羊藿甙可抑制钛颗粒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作者:张怡元;林煜;冯尔宥;肖莉莉;陈嵘;王武炼;林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t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探讨活血生骨散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仙灵骨葆内服加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仅以仙灵骨葆内服治疗,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X线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缓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部疼痛,而以治疗组降低比较显著.治疗组基本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 (P<0.05).结论:仙灵骨葆内服加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仙灵骨葆内服治疗,活血生骨散外敷治疗在此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壮骨止痛,改善骨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微循环等有关.

    作者:杨文亮;陈泽荣;霍康富;黄胜杰;王和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脊柱调衡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脊柱调衡手法和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床头骨盆牵引法和中药热敷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牵引法均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脊柱调衡手法优于床头骨盆牵引法.

    作者:王亚伟;赵继荣;陈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例月龄为7~9月新鲜猪椎体标本(T13~L3),在每具标本随机选择3个椎体,制作成30个单椎体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侧PKP组与单侧PKP组;按张智海等报道的方法将单侧与双侧组标本制成骨质疏松椎体模型;3组椎体经轴向加载,记录骨折时的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单侧与双侧组椎体压缩25%,制成椎体压缩骨折.单双侧组标本分别经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然后将骨水泥强化治疗的椎体再次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记录治疗后大载荷及刚度数据;结果:双侧PKP与单侧PKP两组椎体经过EDTA处理后大载荷与刚度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X线下观察发现,骨密度较对照组椎体明显下降,骨质疏松标本制作是成功的.双侧与单侧PKP两组椎体骨折后经骨水泥强化,大载荷较自身脱钙后骨折前明显增加(P<0.05),但单侧组仍小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刚度较骨折前可有效恢复(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如双侧组;结论:经双侧入路PKP组可注入较多的骨水泥,椎体中骨水泥分布更均匀,椎体大载荷与刚度恢复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并预防或避免己修复的椎体再次发生,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夏平;冯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药物保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行走困难.虽然它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并不排名前列,但因其患病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蔡君豪;龚利;朱清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Coflex(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及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降低.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术式.

    作者:都芳涛;李广义;尚博;张劼;方继峰;张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72例

    踝关节是人体大的屈戌关节.站立时,全身的重量到踝关节上,行走时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趾屈运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束,较内侧韧带薄弱,易受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1],后者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血管等损伤.如早期得不到好的治疗,日久则会引起踝关节不稳,松动或运动受限,或是创伤性关节炎.本组采集2009年2012年共72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飞;杨成胜;杨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22例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的优势.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高龄(70岁以上)拇趾外翻患者22例(26足),给予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拇外翻角、第Ⅰ、Ⅱ跖骨间角改善情况;用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2例(26足)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2个月,平均11.2个月.拇外翻角术前:39~50°,平均46.5°;术后15~26°,平均20.2°;术前第Ⅰ、Ⅱ跖骨间角8~16°,平均13.8°;术后6~12°,平均10.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44~59分,平均54.6分,术后75~93分,平均87.9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应避免盲目追求外观而忽视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要求,采用微创手术有限的矫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佟云;何冀川;李晔;刘洋;王文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盖氏骨折系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数学者及医生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笔者在2009年9月-2012年10月门诊遇见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王晓冰;孟庆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皮激光分区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分区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1月,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其中分区减压组41例;单区减压组2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仪,局部麻醉,俯卧位,将目标椎间盘于水平轴位划分为髓核区(A区)、椎间孔区(B区)和入盘点区(C区).术中在C臂机透视定位下调整进针角度和深度,平均激光汽化总量1500 J,随访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37个月,平均22.2±4.2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区减压组优良率87.81%(36/41).单区减压组优良率65%(1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手术采用分区减压技术,可实现髓核中心和突出物中心双减压,路径简便、规范,疗效好于传统的单区减压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新途径.

    作者:苏寅;李荣;邢海清;黄聪;黄锦;陈兴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冷敷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1],以青壮年多见,在骨折的同时,常伴有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2].骨折后踝部多肿胀严重,往往在受伤后1~2d形成张力性水疱,严重影响了手术区的皮肤条件,从而延误了手术时间.另外,手术的创伤也可引起踝部肿胀、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预后.本研究针对踝关节创伤后及手术后患肢肿胀但末梢血液循环良好的患者采用冰敷,有效的消除了患肢肿胀,缩短了等待手术时间;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瘀止血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临床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并发肺栓塞,诊疗不及时可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急性期常需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慢性期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我们用消瘀止血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家艳;沈霖;刘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牛膝对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老年群体中是常见病、多发病,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塞来昔布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发挥抗炎、镇痛等多种作用,对OA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且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牛膝具有引药下行和通利筋脉功效,在治疗膝关节中药处方中加入,可以提高药力到达病所的能力.二者联合可较快改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症状[1].本研究拟通过牛膝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其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变化,探讨牛膝对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可能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乙军;刘守正;马小波;刘加元;张成亮;李业成;吴新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及骨密度、骨钙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脂、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的的影响.方法:高血脂症性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脂肪乳剂灌胃建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各组分别灌胃干预,每天1次,连续30d后,观察各组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骨密度、骨钙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C、TG明显升高、HDL-C降低(P<0.01),骨密度下降(P<0.05),骨钙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鱼油组、亚麻籽油组及鱼油亚麻籽油组TC、TG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骨密度、骨钙含量均增加(P<0.05),鱼油亚麻籽油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鱼油组和亚麻籽油组.结论:鱼油亚麻籽油对大鼠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魏诗文;陈筱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床托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为床托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伤椎前中高度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度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托复位结合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前者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者优.床托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浩雄;赵亮;林松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