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元;林煜;冯尔宥;肖莉莉;陈嵘;王武炼;林丽琼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好发于中老年人,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我们采用本院制剂活络止痛软膏局部涂擦治疗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于西安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骨伤科门诊,膝O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21例,女28例;病程3月~110月;年龄41~75岁,平均59.5岁.对照组51例:男23例,女28例;病程3月~110月;年龄42~73岁,平均58.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临床表现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颖林;张满臣;李延红;全健;张宏蕾;石耀武;夏均青;赵军;宋铁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踝关节是人体大的屈戌关节.站立时,全身的重量到踝关节上,行走时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趾屈运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束,较内侧韧带薄弱,易受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1],后者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血管等损伤.如早期得不到好的治疗,日久则会引起踝关节不稳,松动或运动受限,或是创伤性关节炎.本组采集2009年2012年共72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飞;杨成胜;杨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老年群体中是常见病、多发病,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塞来昔布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发挥抗炎、镇痛等多种作用,对OA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且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牛膝具有引药下行和通利筋脉功效,在治疗膝关节中药处方中加入,可以提高药力到达病所的能力.二者联合可较快改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症状[1].本研究拟通过牛膝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其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变化,探讨牛膝对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可能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乙军;刘守正;马小波;刘加元;张成亮;李业成;吴新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盖氏骨折系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数学者及医生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笔者在2009年9月-2012年10月门诊遇见7例盖氏骨折愈合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王晓冰;孟庆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复位床托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为床托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伤椎前中高度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的VAS评分;体征、活动能力评分,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度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托复位结合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前者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者优.床托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浩雄;赵亮;林松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较少见,资料显示占肩关节脱位的1.5%~3.8%,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漏诊率高达60%[1].自1998年~2011年,笔者收治6例肩关节后脱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31~59岁,平均48岁,左2例,右4例.就诊时间伤后3h~72h,平均44h.3例骑车摔伤,3例工作中跌伤;其中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就诊时均予肩部X线检查,1例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本院漏诊,在伤后3月肩部仍感酸痛,经CT检查,予手术切复内固定治疗,其余5例均在本院首诊一次整复成功.
作者:骆小云;汪永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osis of knee,KOA)患者髌股关节X线参数与其临床表现、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中医综合治疗84例KOA患者,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年龄、性别、膝关节K-L分级、髌骨Wiberg分型、髌骨外移率、肌力、Insall指数、沟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与治疗前后WOMAC评分及恢复率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中医综合治疗KOA共8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初步研究表明K-L分级、髌骨Wiberg分型等级越高,KOA临床症状越重,临床疗效越差;Insall指数、适合角、髌股指数越大,KOA临床表现越重,临床疗效越差;外侧髌股角越小,KOA临床症状越重,临床疗效越差.结论:髌骨Wiberg分型、Insall指数、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等髌股关节X线参数是评价KOA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刘波;梁元强;刘辉;敬竹子;谭佳汶;余桂洲;孙雅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左、右归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功能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以左归丸、右归丸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d制备含药血清;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大鼠成骨细胞.以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细胞,分别于加药24h、48h及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加药干预24h后,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48h后,右归丸组OD值显著高于左归丸组及对照组(P<0.05);加药72h后,左归丸组、右归丸组OD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右归丸组效果更显著.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右归丸可显著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温肾阳中药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效果优于滋肾阴中药.
作者:李玲慧;丁道芳;杜国庆;宋奕;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例月龄为7~9月新鲜猪椎体标本(T13~L3),在每具标本随机选择3个椎体,制作成30个单椎体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侧PKP组与单侧PKP组;按张智海等报道的方法将单侧与双侧组标本制成骨质疏松椎体模型;3组椎体经轴向加载,记录骨折时的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单侧与双侧组椎体压缩25%,制成椎体压缩骨折.单双侧组标本分别经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然后将骨水泥强化治疗的椎体再次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记录治疗后大载荷及刚度数据;结果:双侧PKP与单侧PKP两组椎体经过EDTA处理后大载荷与刚度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X线下观察发现,骨密度较对照组椎体明显下降,骨质疏松标本制作是成功的.双侧与单侧PKP两组椎体骨折后经骨水泥强化,大载荷较自身脱钙后骨折前明显增加(P<0.05),但单侧组仍小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刚度较骨折前可有效恢复(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如双侧组;结论:经双侧入路PKP组可注入较多的骨水泥,椎体中骨水泥分布更均匀,椎体大载荷与刚度恢复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并预防或避免己修复的椎体再次发生,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夏平;冯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脊柱调衡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脊柱调衡手法和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床头骨盆牵引法和中药热敷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牵引法均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脊柱调衡手法优于床头骨盆牵引法.
作者:王亚伟;赵继荣;陈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郭振江老师是北京地区著名的骨伤科专家,运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却鲜为人知.我在跟师期间,亲见其临证运用经方每以辨证为准则,既不拘于原方的主治,又不拘于经方不宜加减之说.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症加减,或与时方合用,皆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确有独到之处.今就笔者有幸随郭老学习所得,对郭老活用经方治疗骨痹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郭勇;郭韧;黄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闭合穿针与传统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分闭合复位穿针组(治疗组)与传统手法复位组(对照组),每组按AO分型,分为C1、C2、C3型;分别对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75.00%、78.33%,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46.67%、56.67%,治疗组明显较传统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闭合穿针较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段建辉;王健;李光辉;张宏波;刘志军;邵先舫;王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右肩部稍肿胀,皮肤无明显红肿破溃,局部有轻压痛,叩击痛(+),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X线及CT可见右肱骨近端溶骨性破坏,考虑良性骨肿瘤(见图1、2).患者胸片及其他各项检查未见特殊异常.
作者:覃国忠;邢丹谋;任东;冯炜;吴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49例,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8例,四部分骨折21例.术后随访,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患者均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提示优良率90.13%,VAS疼痛评分为15.25±62分.肩关节活动度上举为100.5±5.2,后伸41士8.2,外展88.2±10.1,外旋72±6.1,内旋75.2±2.9.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方法,术后功能恢复快,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作者:何升华;彭力平;马笃军;余伟吉;王业广;王立新;余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Coflex(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及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降低.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术式.
作者:都芳涛;李广义;尚博;张劼;方继峰;张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均归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据2000年统计资料[1]显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方法颇多,中医主要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补益肝肾等,近年来学者对中医药青娥丸治疗PMOP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蕴;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股骨粗隆骨折是指股骨颈囊外至小转子以下5cm部位的骨折,主要以松质骨结构为主,多发于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3%~4%[1],约占髋部骨折50%,其中不稳定型的粗隆部骨折约占50%~60%.股骨粗隆部骨折常发生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体弱者,过去治疗以卧床、牵引保守为主,但保守治疗致残率、致死率高,可导致压疮,尿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因此,有效治疗的关键是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以及内固定物的选择较多,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特别对于占股骨粗隆间骨折50%以上的不稳定型骨折来说,内固定物的合理选择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不稳定型骨折28例,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良友;陈根火;洪海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陆念祖主任医师,浙江宁波人,系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陆氏伤科第八代传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医药-陆氏伤科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岐黄世家,且家学渊源.自士逵公起,相传300年之久.其外祖银华公悬壶于甬,素负胜名,父陆清帆,母陆云响皆是伤科名家.父陆清帆1927年受邀由甬来沪入四明医院(曙光医院前身)坐诊,1956年进入同济医院(长征医院前身)工作,与杜开元教授、王子平先生共事.母陆云响1959年应邀进静安区中心医院工作[1,2].先生少年时在父母指导下研习中医经典著作,课余也常侍诊亲侧,因生性聪慧,勤奋好学,故尽得家传.先生196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至今行医40余载,幼奉庭训,经家传熏陶,又受业于正规中医学院,对祖国医学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不仅骨伤科技艺精湛,理论深厚,尤擅长以祖传长银针施治,对内科杂病也涉猎颇深.末学有幸拜入先生门下,耳提面命时达10余载,每多受指点,故不揣浅陋,撰此拙文,整理先生及其家传学术思想之一二,冀与诸同道参研.
作者:李伟;徐洪亮;王慧芳;程少丹;黄骏;张天伟;卜家树;陆念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可出现5%~11%的复发率,二期翻修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有效的[1],但是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没有公认的标准,尤其在再次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后行节段融合仍有较大的争议性[2].虽然有很多的学者推荐使用单纯间盘切除,但其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程度远不及初次手术[3],椎管内瘢痕组织大大增加了椎间盘切除的难度,硬膜撕裂及神经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再者切除大量椎体后部结构,如小关节突将导致脊柱的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近年来我科采用二次翻修经后路原位固定椎板减压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盛;王想福;石瑞芳;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1],以青壮年多见,在骨折的同时,常伴有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2].骨折后踝部多肿胀严重,往往在受伤后1~2d形成张力性水疱,严重影响了手术区的皮肤条件,从而延误了手术时间.另外,手术的创伤也可引起踝部肿胀、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预后.本研究针对踝关节创伤后及手术后患肢肿胀但末梢血液循环良好的患者采用冰敷,有效的消除了患肢肿胀,缩短了等待手术时间;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