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防治

黄连水;郭志民;余爱玉;徐伟敏

关键词:跟骨骨折, 并发症, 切口感染, 防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及高空作业坠落引发的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2%[1],大部分的跟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而切口并发症是目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2],如何大限度地降低切口并发症是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必需考虑的问题,回顾我科自2007年2月-2011年5月共138例、152足的跟骨骨折临床资料,探讨对切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缝合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8例

    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MCL断裂可发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部位,一般只有Ⅲ度损伤才需要手术治疗.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缝合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皓;涂峰;姜新;宋建治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拟肉桂天花粉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54例

    踝关节是人体为重要的关节之一.踝关节周围韧带扭伤发病率在全身各关节韧带扭伤中占首位[1].临床上常因失治、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而遗留踝关节长时间肿胀、疼痛或关节不稳、反复扭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有效治疗是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的重要手段.笔者采用自拟肉桂天花粉湿敷治疗本病5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萍;陆志颍;刘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活血散配合弹性绷带外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56例临床观察

    由于解剖结果的特殊性,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扭伤,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避免出现踝关节疼痛迁延不愈、关节不稳、习惯性扭伤及延迟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5月,采用我院传统方活血散外敷配合弹性绷带加压外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56例,疗效满意,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胡永林;陈兴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牵引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2例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关节脱位之一,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前脱位多见,其复位手法较多,常见的手牵足蹬法、牵引回旋法、椅背复位法等等,因复位失败而选用改用其他方法的病例颇为多见.我科是国家卫生部重点临床专科,在秉承吴门医派传统复位手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立牵引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单易学,成功率高的特点.2009年6月至今,采用此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桢;朱利民;姜宏;俞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研究进展

    1概述齿状突骨折是颈椎常见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2%,占颈椎骨折的10%~14%.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的发展,年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齿状突骨折分类方法较多,目前多采用Anderson和D,alonzo分型,分为三型:I型是齿状突尖部斜形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极少见,约占4%;Ⅱ型是齿状突和枢椎椎体结合部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此型多见,约占65%;Ⅲ型是经枢椎椎体的骨折,约占31%.由于Anderson和D' alonzo分型法与骨折愈合有关,并能指导治疗,且可作为判定预后的重要依据,因此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

    作者:李盛华;梁雄勇;周明旺;李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ACL损伤的MRI诊断与关节镜下对比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加,私家车的普及,运动、交通损伤造成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日益增多.MRI具有高软组织对比、高分辨率、无创伤性和多切面成像的特点,已成为膝关节ACL急性损伤的主要诊断手段[1],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对74例膝关节急性损伤符合关节镜手术指征的病例,MRI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进行对比,评价MRI检查对ACL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吴昭克;徐福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17例

    腕舟骨骨折(fracture of scaphoid bone)是临床腕部常见的骨折,占腕骨骨折的71.2%[1],占人全身骨折的0.5%[2].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3].腕舟骨通过韧带与腕部月骨、头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并与桡骨远端共同构成关节,是连接近排腕骨与远排腕骨的杠杆.腕舟骨骨折后常出现腕背伸不稳定,慢性疼痛,如治疗不当,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很高,所以腕舟骨骨折的治疗对医生的诊治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和正确的功能指导锻炼才能达到佳疗效[4 ].

    作者:阳晟;张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1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较少,具有疗效佳、康复快、功能好等优点,是手术治疗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罗汉文;李逸群;陈志维;包杭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而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Wahren于1945年首次描述,其发病率国内文献为0.65%~3.71%[1],国外文献为0.4%~6%[2].据统计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年患者中只有10%~20%需要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3],而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许多学者认为该疾病宜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于术治疗[4].

    作者:韩松;姜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肝素组,肝素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组在肝素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点滴.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14d血小板含量.结果:结合组2例DVT阳性,DVT发生率6.67%;肝素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2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合组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惠金;肖智青;谢延华;张雄辉;朱锦忠;刘文常;张学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评定2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自身差值比较:治疗组在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远端感觉、肌力、spurlnig试验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响、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旋转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作者:秦毅;李振宇;鲁尧;秦杰;江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8例)行解剖钢板固定,对照组(37例)行Liss钢板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钢板与Liss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解剖钢板治疗费用较少、技术要求不高,更容易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永光;王炯;胡玄;张鹤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四动”、“五步法”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四动”、“五步法”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545例早期上肢闭合性骨折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26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282例)采取“四动”、“五步法”治疗,疗程均为6月.结果:近期疗效(6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2%和95.4%,优良率分别为87.6%和77.6%;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随访1年~4年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和优良率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动”、“五步法”具有费用低廉、疗程短、功能好等优点,可以作为上肢闭合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袁普卫;昝强;董博;余宏超;袁海光;刘德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屈曲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应用进展

    随着手术技术和人工假体设计的不断进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主观及客观疗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膝关节疾病来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然而其功能仍不能与正常的膝关节相媲美[1].

    作者:杨清毅;胡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金乌骨通胶囊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72例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很多:如肥胖、老年性骨质疏松、长途跋涉、长久站立、受冷受湿、外伤、类风湿性跟骨炎、骨骺炎、足跟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刺等约有20多种.多数患者晨起后足跟痛不敢着地,步履艰难,多有休息痛.重症患者需扶拐行走,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我们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对72例跟痛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和随访,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讨论,旨在探讨跟痛症的病因及有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广秀;王立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甲下血管球瘤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下血管球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11年12月,对51例甲下血管球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术前51例均以局部慢性自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Love氏试验均为阳性,48例Hildreth氏试验阳性,43例冷敏感试验阳性,23例X线拍片可见甲床下指骨有弧形压迹,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1年,术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1例于术后半年复发,除术前即有指甲畸形的2例外,其余指甲生长良好,无明显畸形.结论:提高对甲下血管球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整、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胡克立;胡海清;周少怀;时宏富;金捷;王度;王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动护理法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复发率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病程长,易复发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科对多例腰突症患者采用双动护理法,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配合医生治疗同时给患者创造自我护理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朱氏穴位注射法生物力学机制解析

    我院自1970年由武汉大学医学部前身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教授首创当归穴位注射至今40余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患者逾万人次,取得良好效果.并有多篇论文和专著发表,但对朱氏LIDP穴位精确靶点注射法机理的生物力学平衡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将主要从腰部生物力学平衡角度,解析朱氏穴位精确靶点注射治疗LIDP作用机制.

    作者:田峻;刘若兰;蔡少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间断性颈椎牵引配合补肾壮骨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及不良的高枕睡眠习惯,使得颈椎间盘处于长期受压状态,影响了颈椎间盘的正常代谢,加快了其退变过程,是颈椎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原因和诱因.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其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的类型,自2009年以来笔者采用间断性颈椎牵引配合补肾壮骨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召民;段华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29例

    距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临床并不多见,占足部骨折的3%~6%.由于距骨传导全身体重至足部,其关节面占距骨表面60%~70%,血液供应较差,处理不当容易出现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距骨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张春雷;李中连;张春阳;沈海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