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琳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试验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根管充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第7d时的疼痛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0%、88.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第7d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0.6±0.3,0.4±0.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疗效满意,成功率较高,疼痛较轻.
作者:张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探索在出版业体制改制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医学学术期刊的改革出路.通过分析医学学术期刊的总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医学学术期刊在体制改革中的优势与面临的难题.认为体制改革是医学学术期刊积极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医学学术期刊的体制改革发展提出了思路与途径.
作者:王雪岭;夏周青;罗启香;伍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性的处理和分析,探讨输血安全.方法:用两种ELISA试剂对15 486名献血员HBsAg进行定性检测,对结果均为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化学发光法HBsAg定量和乙肝五项系列检测.结果:在15 486名献血员中,弱反应性样本有172例,对所有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后,HBV DNA结果为阳性的有26例、化学发光法HBsAg阳性为89例、乙肝五项系列结果有六种模式出现.结论:对于献血员HBsAg弱阳性的标本,必须进行严格复检,并进行HBV DNA定量和乙肝系列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确保供血安全.
作者:涂世全;朱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慢性病及恶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正大力推广中医药,或设专门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外国来华学习中医针灸的络绎不绝,不少国家也将中医列入医疗管理,使得这股热潮盛况空前.但大家只看到中医药过度膨胀的成就,未意识到危机[1],现谈谈笔者的体会.
作者:沈时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发生排尿异常者常见.笔者针对2008年~ 2010年于我院妇科行子宫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电针及磁热疗法治疗30例患者,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院妇科的患者,均为做完子宫癌根治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经过膀胱训练(夹闭导尿管、定时排尿)后无效,病程8~ 15天,年龄32~67岁.
作者:林松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2010年全年出院患者病历,统计出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通过2009年与2010年抗生素使用调查对比,2010年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不够合理,菌检率偏低,经验性无指征使用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联合应用等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刘亚玲;米建荣;郭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46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45例患者不同程度掌握了青光眼知识.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对青光眼的正确认识及重视,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冯华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60例,应用May钢板治疗60例,平均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基本相等.结论: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应用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均好.
作者:张启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52例,以祛风化痰醒脑汤为基础,随机分为祛风化痰醒脑汤中药配方颗粒组和传统中药汤剂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记录临床疗效资料.结果:头颅CT恢复方面中药配方颗粒组总有效率96.10%,传统中药汤剂93.33%,两组对比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相当,但中药配方颗粒具有配药方便、服用方便、紧急用药方便、保存方便和携带方便等.就疗效而言:中药配方颗粒保持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特色,随证处方;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作者:李治军;邓红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应用刺血疗法以皮肤针、三棱针等工具在人体体表特定的静脉中放出一定量的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剌血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少、疗效奇特、成本低廉,使许多病情危重、久治无效、痛苦不堪的病员获得新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现将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叙述如下.79
作者:张勇;宣少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在药剂科工作近20年,近年来患者在门诊药房的退药现象经常出现.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发出的药品退还是不退的同题,经常困扰着大家.药房发药是门诊患者就医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后一个环节,为保证发出药品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处理和解决好门诊药房的退药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西安市两所医院门诊药房的退药现象,全面分析患者退药的原因,退药对医院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减少退药的对策等,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
作者:左晓春;唐娟妮;祁仰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甘油果糖注射液是甘油与果糖的复方制剂,属高渗性脱水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甘油果糖作为一种脱水剂,因其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又具有影响血液流变学、全面改善组织水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骨科领域,如颈椎病、腰突症、四肢骨折肿胀等,用来消除神经根水肿、消除局部肿胀、促进功能恢复等.然而在临床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中常出现一些疼痛、肿胀等血管反应及静脉炎的问题,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现对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中常出现的血管反应及静脉炎问题报告如下.151
作者:谢丽;顾士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口服地高辛片、卡托普利片、双氢克尿噻片、螺内酯片、速尿、西地兰等,治疗组6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黄芪注射液20-40ml+ 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呼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及医药、卫生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加之电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有更多兴趣了解祖国医学精髓,并更加信任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及保健方面的作用.而中药房是医院为病人和临床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做好中药房的窗口服务工作,是摆在中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现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94
作者:李齐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侵袭手术治疗第Ⅳ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双侧侧脑室额角引流加脑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结果:本组32例,均在38-92h出现脑眷液循环途径通畅现象;拔管时间为6-9天.经2-8月随访,24例无脑积水发生,占75%.结论:微侵袭手术能降低第Ⅳ脑室内积血后脑积水的发病率,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谢利民;胡彦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年龄段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分析系统对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进行IgG检测.结果:流感病毒阳性率占总检出率的51.94%,合胞病毒阳性率为27.69%,腺病毒为18.06%,秋冬两季流感病毒的发病率较其它季节高.结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为流感病毒,其次为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高发与冬、春季.
作者:夏玉静;杨维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分析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并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严格带教管理,规范带教行为,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安排,强化带教老师的职业认同,使儿科护理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腾小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将DV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评估,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VT病人实施相关护理康复计划,减轻了痛苦,促进了康复,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严重者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等表现.脑瘫是小儿致畸的主要病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占1‰-4%.,我国为2%.左右,目前我国约有脑瘫患者600万人,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徐周社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创伤性面瘫是临床脑外科常见病症之一.笔者近年采用电针治疗创伤性面瘫患者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全部为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共25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大60岁,小8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
作者:吴永江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