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世全;朱武
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患者精神症状缓解,血糖控制满意出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赵敬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68例)、心绞痛组(41例)、健康对照组(40例)3个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68例患者中有64例cTnT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94.1%.心绞痛组41例患者中有15例阳性,阳性率为25.0%.健康对照组无1例阳性.AMI组与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病后24小时内检测cTnT、CK- MB和CK,68例AMI患者中,cTnT阳性51例,阳性率75.0%;CK- MB阳性30例,阳性率44.1%;CK阳性32例,阳性率47.0%.在41例CHF中,cTnT阳性4例,阳性率9.8%;CK- MB未检出阳性;CK阳性2例,阳性率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T灵敏检测法操作简单、快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乳腺病,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化脓性乳腺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哺乳.因此本文针对急性乳腺炎早、中、晚期辩证外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例中21例痊愈,3例疮口愈合,乳腺局部组织有肿块少许,1例因漏乳形成传囊乳痈.结论:急性乳腺炎中医辩证外治疗效满意.疮口愈合好,但产妇如能在产前产后掌握病因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则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胡映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的水溶性提取物制成,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重要脏器的微循环,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调节免疫状态,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再生.研究证实在缺血缺氧和酸中毒后,血管内皮释放大量强内源性缩血管活血肤(ET),而复方丹参注射液能使ET生成减少,从多方面对心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王启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报告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总结了32例(32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功能不良的膏光眼患者行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和眼部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3.2±5.67 mmHg,针刺分离术后次日、1m、3m、6m平均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是9.2±1.24 mmHg和100%,12.30±3.56 mmHg和96.9%,14.15±4.01 mmHg和87.5%,15.24±4.76 mmHg和81.3%.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韩真;常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40%~60%,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我科2004年1月- 2009年6月共收治THA及TKA患者62例,发生DVT30例,经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
作者:贾彩萍;王翠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制定肾康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肾康胶囊中大黄、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与结论:大黄和川芎的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药材溶液无干扰.该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肾康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苏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根据卫生部关于深化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我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一年来通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和病人的肯定,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154
作者:关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讨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6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25例TOBS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波动性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动脉尖供血区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梗死.结论:TOBS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较特异,大多病情凶险,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作者:井润婷;孙晓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及钉棒系统固定术.入院后卧硬板床,术前过伸手法复位,C型臂观察经椎弓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12-17个月,全部病例椎弓根植骨均牢固融合.钉棒无断裂螺钉无松动,压缩椎体明显反弹.结论: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郝建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对照组为术后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每组60例,术后随访并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h疼痛、舒适评分及生命体征和胸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除48h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点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P<0.05),BCS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胸管拔除时间、咳痰效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印学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不能满足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而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目前许多人仍将癌症视为绝症,癌症病人不但承受着自己身体上的折磨,而且心理压力极大.心理状态复杂,恐惧、焦虑、绝望等对手术和治疗带来不利,因此,心理护理对稳定病人的情绪,更好地配合手术及其它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在同样治疗条件下,影响疗效和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本人就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王秀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2010年全年出院患者病历,统计出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通过2009年与2010年抗生素使用调查对比,2010年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不够合理,菌检率偏低,经验性无指征使用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联合应用等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刘亚玲;米建荣;郭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方法:76例确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漱口、抗炎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组放疗开始后第8天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2g静点每日一次,联合常规漱口、抗炎治疗,根据疼痛的VAS分级及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黏膜反应程度、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口腔疼痛的时间,疼痛的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黏膜反应;两组间急性黏膜反应的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以Ⅰ、Ⅱ级口咽黏膜损伤为主,对照组以Ⅲ、Ⅳ级的损伤为主;治疗组以轻度疼痛为主,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3);治疗组中位疼痛时间为15.0天对照组为21.5天.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减轻放射性黏膜反应和疼痛的程度,缩短疼痛时间.
作者:谭遥;王若峥;牛文翠;王多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治过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柿石32例,苹果石2例,西瓜籽石3例,胆石1例,其它10例.结论:肠石性肠梗阻在盛产柿子的地区发病率并不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延误诊断可造成肠坏死,B超及腹部CT有确定诊断意义.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亦有经保守治愈的病例.
作者:杨建科;王晓坤;王晓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平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度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65.23±12.25分钟和8.62±2.36天,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06.85±13.25分钟和16.92±3.16天,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都短于对照组.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两组都治疗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都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两组预后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量切除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能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预后好,值得推广.
作者:贾丰产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30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和康复指导.结论:系统康复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小艾;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 - D)在急性胰腺炎(A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2011年0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P患者(其中重症AP 16例/sAP组,轻症AP20例/MAP组)TF和D-D检测结果,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G组)TF和D-D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SAP组TF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及CG组(P<0.05);TF、D-D在MAP组与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和D-D在急性胰腺炎(AP)诊治中有早期判断价值.
作者:童涛;朱洪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我院30个科室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调查120名住院、出院患者及家属.结果:取得了被调查所有对象的一致好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对颈椎痛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经颈椎X线平片证实的72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8例中神经根型402例,脊髓型126例,交感神经型75例,椎动脉型58例,颈型45例,其他22例.结论:X线平片既经济、安全,操作又方便,在颈椎病诊治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康健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