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素-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张文贤;吕江宏;白登彦;李盛华;冯康虎;徐玉德

关键词:中药银杏叶提取物, 腺病毒, 神经营养素-3, 神经干细胞, 急性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明确经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是否对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存在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即模型对照组(A)、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中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C)、单纯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组(D).于2、6、8周各组大鼠取材,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每组5只行电生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C组8周后大鼠BBB评分为6.24±0.15;术后2周,B组和C组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消失,移植后8周B、C组的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延长(P<0.05).C组与B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术后8周C组阳性细胞主要见于脊髓室管膜区,与B组比较染色面积较大,着色较深;术后2周,各组动物皮质脊髓束均有液化灶形成,6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逐渐有新生的神经纤维束穿过.8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新生的神经纤维束明显增多(P<0.05).结论:中药银杏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或再生,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传导功能,增加皮质脊髓束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束数目,对急性脊髓损有临床治疗作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补肾汤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股骨头局部的表达改变及活血补肾汤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高、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各组于给药后的4、8、12周分别处死后取一侧股骨头,免疫组化SP法测定VEGF含量,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时,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表达增强.第8周:高、中、低剂量中药组VEGF灰度值比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即VEGF表达明显增强;12周时高、中、低剂量组的VEGF灰度表达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即VEGF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局部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4周时有代偿性增高),活血补肾汤可显著提高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及新骨生成.可能是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颜冰;王和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9例随访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良好,可迅速恢复患者运动能力,减少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防止椎体高度的再丢失.自2007年5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5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王定;史晓林;吴连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T引导下臭氧介入治疗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医用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国外已广泛应用[1~3],国内应用的报告也较多[4~6].2006年3月我院引进此项技术,应用CT引导在椎间盘内、盘外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7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袁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灌Ⅰ号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复灌Ⅰ号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动物不给药物;IR组于造成缺血前12 h、追成缺血时和再灌注时于腹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ml;Ⅰ-IR组于造成缺血前12 h、缺血时和再灌注时腹腔各注射复灌Ⅰ号注射液1 ml.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切取约1000mg右侧腓肠肌中部肌肉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采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Motic Image advanced 3.1图像分析系统测定Bax、Bcl-2蛋白灰度值,然后对Bax、Bcl-2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Bax免疫组化结果示:对照组骨骼肌组织中未见有阳性细胞表达,在再灌注损伤8h内,IR组与Ⅰ-IR组各时间点灰度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除IR-2组和Ⅰ-IR-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Ⅰ-IR各组在相应时间点上其灰度值均较IR组为高,除2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l-2免疫组化结果示: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再灌注损伤8h内,2h时表达为明显,其后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减弱,灰度值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Ⅰ-IR组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均稍高,除2h外,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Bcl-2/Bax结果示:再灌注8h内,随时间的延长,其比值逐渐增加,Ⅰ-IR各组在相同时间点上较IR各组为低,除2h时间点外,其他时间点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灌Ⅰ号注射液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抗骨骼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复灌Ⅰ号注射液可以降低Bax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从而减少骨骼肌细胞凋亡,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骨骼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付平;董克芳;范志英;袁锋;刘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女性头部内伤(脑震荡)恢复期的证型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女性头部内伤(脑震荡)恢复期的证型特点,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中医辩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8例女性脑震荡恢复期患者的证型表现进行辨证分型,根据辨证后的证型采用对证中药方治疗1~3月.对所用68张处方的用药进行收集,并归纳分析在方剂中使用频率高的前6位药物;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F-36简化量表进行中医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气滞血瘀、肝气不舒,肝血不足、心神不安和脑气震动、脑肾失济三个证型;经治疗1~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1%;治疗后各证型组SF-36--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评分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女性头部内伤(脑震荡)恢复期的证型以气滞血瘀、肝气不舒证多见,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对生活质量状况有改善.

    作者:刘朝阳;张国平;曹月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12例老年髋部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预测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65岁以上)髋部手术高风险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患者手术风险的预测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12例髋部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各项指标进行多元回归比较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有并发症的患者中,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较低、血糖含量较高、术中出血量多等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血红蛋白、血糖的检验结果以及术中出血量在手术风险的预测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鹏;叶劲;张琳;肖强兵;陈大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性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9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了内固定手术治疗,对173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垫枕复位治疗.结果: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均取得满意疗效,2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中,Ⅰ、Ⅱ度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无需手术.

    作者:唐烽明;赵栋;宁佳;张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运动性慢性软组织损伤42例

    运动性慢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员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们所观察的两个运动队国家田径队和成都体院举重队,其发病率高达90%.近年来我们运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治疗42例运动性慢性软组织损伤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临床特点及漏诊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方法:时2002年2月~2008年12月4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X线、超声检查5例,MRI检查19例,MRA检查21例,术中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LPHP)固定者3l例,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者14例.探讨此类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漏诊的防范.结果:随访8~32个月,按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行肩关节功能评测,LPHP组:优11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假体置换组:优5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通过术前影像资料的评估,提高对NeerⅢ、Ⅳ型骨折可能合并肩袖损伤的警惕性,可减少漏诊的发生.选择合适内置物,术中精确定位及肩袖修复,可使此类损伤致残率大大下降.

    作者:刘文源;王义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床头简易体位合手法治疗单纯胸腰段压缩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为单纯性胸腰段骨折患者寻找一种简单且并发症少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90例单纯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垫枕+手法复位+垫枕维持与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采用床头简易体位+手法复位、体位加垫枕维持与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摄片对比,对伤椎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卧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与下床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椎体高度比与后凸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椎体高度比与后凸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卧床期间的并发症(呼吸道感染与头晕)比对照组少(P<0.05),下床活动情况(头晕与行走)更佳(P<0.05).随访6~34月,两组疗效经过Ridit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简易体住复住合手法复位在胸腰椎段骨折中有较肯定的治疗作用,并发症少,下床恢复活动快,值得推广.

    作者:刘保新;王力平;徐敏;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体骨赘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赘作为一种关节退变的表现,在临床常见.人体的骨关节面,如膝关节、颈椎、腰椎、跟骨等受力学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大的危害在于使关节活动限制,引起疼痛,严重者甚至引起急性尿储留、吞咽困难、自发性颅内低压[1~4]等其他并发症.

    作者:卞琴;施杞;王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打压植骨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时2000年3月~2008年6月间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月,平均34.5个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末次X光片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水泥渗漏,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下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作者:莫健斌;梅汉尧;董彦;黄永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足外科事业飞速发展,微创技术在足踝外科应用更加广泛[1].而作为前足常见疾病的(姆)外翻日益到骨科医生的重视.其中,曾获200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姆)趾外翻及相关畸形临床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经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是将传统中医理念、手法外固定等与现代微创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作者:桑志成;温建民;孙卫东;胡海威;佟云;成永忠;任睿双;张永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素-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经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是否对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存在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即模型对照组(A)、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中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C)、单纯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组(D).于2、6、8周各组大鼠取材,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每组5只行电生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C组8周后大鼠BBB评分为6.24±0.15;术后2周,B组和C组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消失,移植后8周B、C组的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延长(P<0.05).C组与B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术后8周C组阳性细胞主要见于脊髓室管膜区,与B组比较染色面积较大,着色较深;术后2周,各组动物皮质脊髓束均有液化灶形成,6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逐渐有新生的神经纤维束穿过.8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新生的神经纤维束明显增多(P<0.05).结论:中药银杏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或再生,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传导功能,增加皮质脊髓束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束数目,对急性脊髓损有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张文贤;吕江宏;白登彦;李盛华;冯康虎;徐玉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健脾补肾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rM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揭示本方临床应用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药理机制.方法:以健脾补肾方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MSCs,通过对碱性磷酸醇(ALP)活性的的动态检测结果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的矿化结节的出现数量作为分析各组诱导液能否诱导r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以及促进骨向分化强度的指标.结果:rMSCs培养的第12天,健脾补肾组AL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从第8天之后,健脾补肾加成骨组ALP活性高于成骨组(P<0.05);更换相应培养液22d后,其余3组形成的钙结节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健脾补肾加成骨组钙结节数量多于成骨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含药血清可以促进rMSCs的骨向分化,且与经典的成骨诱导剂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这可能揭示了临床应用该方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的细胞学机制.

    作者:李玉彬;谢利民;李敏;徐颖鹏;张跃;乔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其发病率占四肢骨折的3.57%[1],但病人年龄较大.以往多行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护理任务重、并发症多等是其缺点.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DHS内固定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公认方法[2],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畸形.我院自2004年6月到2008年12月用DHS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疗效确切.

    作者:李绪武;贺申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骨折,其中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引起明显移位和肩袖损伤,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骨折固定不够牢靠,术后肱骨头坏死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我们根据AO新内固定原则解剖复位、相对稳定、保护血供、早期锻炼结合肱骨近端局部解剖特点、损伤的改变和手术目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汤晓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理论与实践

    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术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蒙医整骨学的核心.现已从民间的、分散的、整骨治疗方法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作者:包占宏;包金山;包海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老年髋部骨折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中药治疗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2 d到术后2周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对照组仅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术后均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至术后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用桃红四物治疗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俊义;李大伟;金天明;刘钟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掌骨钢板治疗中、重度拇外翻37例

    目的:探讨掌骨钢板在重度拇外翻截骨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应用掌骨钢板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37例患者,58足接受第[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掌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24个月,疗效评定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平均HVA矫正17.6°,平均IMA矫正6°,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截骨矫形治疗重度拇外翻并应用掌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良好选择.

    作者:颜欣心;蔡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